古詩詞賞讀四十九 《蜀相》 杜甫(2010-01-03 18:23:30)
古詩詞賞讀四十九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注解】: 蜀相:三國時蜀國丞相,,指諸葛亮。 錦官城:現(xiàn)四川省城都市,。 自:空,。 好音:此指黃鸝啼鳴。 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 頻煩:同“頻繁”,。 兩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 開濟:指幫助劉備開國和輔佐劉禪繼位,。 “出師”句:公元234 年,諸葛亮出師伐魏,,據(jù)五丈原,,與魏軍隔渭水對峙,同年八月病死軍中,。 【譯文】: 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臺階呈現(xiàn)自然的春色,, 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囀鳴唱,。 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 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yè)忠誠滿腔,。 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 長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詩人。杜甫生于河南鞏縣,。他出身于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立功立言是這個家族的傳統(tǒng)。杜甫的十三世祖是西晉大將,、著名學者杜預,祖父杜審言是初唐著名詩人,,官修文館學士,;父親杜閑,做過朝議大夫,、奉天令,。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千古不朽的詩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所銘記,。“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這是杜甫對祖國無比熱愛的充分展示,,這一點使他的詩具有很高的人民性。而在《三吏》,、《三別》中,,對廣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愛國精神的歌頌,更把他那顆愛國愛民的赤子之心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杜甫以積極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實、深刻地反映了極為廣泛的社會現(xiàn)實,,無論在怎樣一種險惡的形勢下,,他都沒有失去信心,在我國悠久的文學史上,,杜甫詩歌的認識作用,、借鑒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都是難以企及的,。 偉大詩人杜甫,,是一位畢生持有崇高志向(所謂“許身一何愚,自比稷與契”),,而又始終未獲展布(所謂“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的悲劇人物,,在詩人五十九載生活旅程當中,,時時不忘的一件事就是如何“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亦即如何匡輔君主靖世安民的問題,。因之,在歷史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蜀漢賢臣諸葛亮,,便成為詩人終生所最服膺所最推崇的楷模。在詩人許多懷古詩歌當中,,直接間接地,,專題與旁及地稱頌諸葛亮的篇章,不下十幾首,。特別是當他流浪四川期間,,由于常和蜀漢的歷史江山接觸,更給詩人提供了憑吊前賢的便利與條件,。于是他屢次尋訪諸葛武侯各處祠堂,,著意撫摩孔明廟前古老柏樹。并且每至一處,,必定哦詩題壁,、慷慨陳辭。常常密意低回,,長歌當哭,。發(fā)出“復漢留長策,中原仗老臣”(《謁先主廟》)“三分割據(jù)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詠懷古跡五首》)的感喟,,一派欽遲之意,溢于言表。在此類憑吊諸葛詩作當中,,最典型最集中最具概括性的篇章,,要算那首早期寫作的膾灸人口的《蜀相》一律了。 《蜀相》一詩,,是杜甫“初至成都時作”,。當時唐王朝正處安史亂中,中原鼎沸,,萬姓流離,。詩人從華州棄官西走,輾轉抵達西南,,在成都城郊,,自筑草堂一所,暫時得以落腳,。但是錦城雖好,,畢竟不是故鄉(xiāng),。所謂“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信美無與適,側身望川梁”(《成都行》),,一種去國登樓感傷離亂的情思,,是極其明顯的,。就在草草安頓的余暇,詩人懷著滿腹深情,,只身前往附近的一座諸葛武侯祠堂,,去作瞻依憑吊。隨即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 全詩八句,,前四寫景,后四論事,?!妒裣唷愤@一標題,就在顯示作者是以十分尊敬的心情,,把諸葛亮生平地位與事業(yè)規(guī)模,,作了概括的揭示。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祠堂”,今稱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國時期漢國的都城,,諸葛亮在這里主持國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勛業(yè),。晉代李雄在成都稱王時為他建立了祠堂,。后來桓溫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壞,,只有武侯祠完整無損,。“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別稱,。成都產(chǎn)蜀錦,,古代曾經(jīng)設有專門的官員管理,他們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舊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稱成都為錦官城、錦城或錦里,。另一種說法是因為成都地近錦江,,這里山川明麗,美如繡錦,,因而得名。“森森”,,是形容柏樹長得高大而茂密,。據(jù)《儒林公議》、《太平寰宇記》等書記載,,武侯祠前有大柏樹,,相傳是諸葛亮親手栽種。 這首聯(lián)兩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處尋”是自問,。這里不稱“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親切,。特別是其中的“尋”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專程來訪,,而不是漫不經(jīng)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環(huán)境生疏,,所以才下了這樣一個“尋”字。這個尋字有著豐富的含義,,它還有力地表現(xiàn)出杜甫對諸葛亮的強烈景仰和緬懷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時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詩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這是詩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寫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點明祠堂的所在地,,用來呼應前一句。“柏森森”三個字還渲染了一種安謐,、肅穆的氣氛,。這兩句直承“蜀相”的詩題,起得很得勢,,用的是記敘兼描述的筆墨,。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映階”,,映照著臺階。古代的祠廟都有庭院和殿堂,。人們要進入殿堂,,要拾級而上。“好音”,,悅耳的聲音,,形容鳥的叫聲好聽,這里指鳥鳴,。 這頷聯(lián)兩句,,有如特寫鏡頭,由遠寫到近,,從祠堂的外部說到祠堂的內(nèi)部,,寫的是丞相祠堂的內(nèi)景。“映階碧草自春色”,,是承接第一句的丞相祠堂,。碧草映階,足見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來到這里。“隔葉黃鸝空好音”,,是承接第二句的古柏森森,。黃鸝隔葉,足見樹茂,;黃鸝空作好音,,表明武侯嘔心瀝血所締造的一團糟,,已被后人遺忘。這兩句詩襯托出了祠堂的荒涼冷落,,并含有詩人感物思人,、追懷先哲的情味。它同時還含有碧草與黃鸝并不理解人事的變遷和朝代的更替這一層意思,。特別是詩句中的“空”和“自”兩個字的巧妙運用,,使這一聯(lián)的含義更加豐富。對于這兩句,,杜詩的評注者們有的認為是寫景,,有的認為是“真正抒情,而非實在寫景”,,這兩種說法當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更確切些說,,應當把這兩句看成是“景語含情,,情語寓景”。這正如宋代范晞文在《對床夜語》一書中所說的“情景相融而莫分也”,。這樣的例子在杜詩中是屢見不鮮的,。如杜甫在夔州時所寫的《武侯廟》一詩,開篇兩句:“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寫出了廟外景色的荒蕪,寄托著詩人對諸葛武侯身后凄涼的哀惋,,就是生動的一例。清代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分,。神于詩者,妙合無限,。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的寫景抒情詩句,,可以說是真正達到了這種境地,。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這頸聯(lián)兩句寫得格外厚重,,含義十分豐富,,既生動地表達出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報國苦衷和生平業(yè)績,,也生動地表現(xiàn)出他忠貞不渝,、堅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時還鄭重地道出詩人所以景仰諸葛武侯的緣由,。因為這一聯(lián)是全首詩的重點和核心,,所以詩人從開篇起便暗運斧斤,不斷蓄勢,,一路盤旋,,到此才著力點明,,并用了濃重的筆墨。這也正合乎律詩中間二聯(lián)“宜乎一濃一淡”的寫作法則,。這一聯(lián)同時還是杜甫以議論入詩的范例,。本來,以抒情為主是詩歌的顯著特征,,一般并不夾有議論,。但是杜甫在這方面卻打破了常規(guī),而常以議論入詩,,這不僅使他的詩歌內(nèi)容有了特色,,還體現(xiàn)了杜詩的一種技巧。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澿,。 “出師”句指的是諸葛亮為了伐魏,曾經(jīng)六出祁山的事,。蜀漢后主建興十二年(234年),,他統(tǒng)率大軍,后出斜谷,,占據(jù)了五丈原,,與司馬懿隔著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軍中,。“英雄”,這里泛指,,包括詩人自己在內(nèi)的追懷諸葛亮的有志之士,。 這尾聯(lián)兩句承接著五、六句,,表現(xiàn)出詩人對諸葛亮獻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對他事業(yè)未竟的痛惜心情,。這兩句詩是敘事兼抒情;再加上前面六句有力鋪墊,,使讀者感到收束得既有精神,又有余味,。清代王漁洋曾經(jīng)說:“為詩結處總要健舉,。”沈德潛也認為“宕出遠神”是詩歌結尾的一種好方法。所有這些妙處,,都在本詩的結句中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假若詩意僅此而已,或許還難以收到激動人心的藝術效果和取得經(jīng)久不衰的藝術魅力,。前人說,,“詩貴有眼”,。“結聯(lián)”兩句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可謂《蜀相》的“詩眼”,。“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已經(jīng)超出一般的憑吊和拜謁之辭,。據(jù)《三國志·諸葛亮傳》載:諸葛亮于建興十二年(234年)春,,出兵伐魏,在渭水南五丈原(今陜西郿縣西南)與魏軍相持百余日后,,于當年八月在軍中抱憾病逝,。武侯壯志未酬而身先亡,詩人飽經(jīng)喪亂而屢失意,,經(jīng)歷雖各有不同,,可是就未能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這一點來說,他們個人的命運是頗有相似之處的,。正因為如此,。詩人落筆沉摯,力透紙背,,寫得蒼涼悲壯,,催人下淚??梢?,千百年來,人們習慣于用這警句一般的詩行對赍志而歿的仁人志士寄予痛惜與同情是不無道理的,?!妒裣唷肥嵌鸥Φ拿唬瑢τ趬阎疚闯暾?,它既是頌辭,,又是挽歌。唐代詩人劉禹錫說:“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里,,工于詩者能之。”《蜀相》一詩囊括歷史,,融匯古今,,語言凝煉而內(nèi)涵豐富。如果把劉禹錫的話用來評《蜀相》,,杜甫是當之無愧的,。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155fe30100cmgu.html http://hi.baidu.com/a894731/blog/item/5cb1afcd904fcf550eb34572 http://baike.baidu.com/view/4546.htm?fr=ala0_1_1 http://baike.baidu.com/view/4546.htm?fr=ala0_1_1 http://www.pep.com.cn/xgjy/zcjy/jyyj/yjzl/200801/t20080109_434746.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2347.htm?fr=ala0_1_1 |
|
來自: yangyang3435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