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張中曉的一個分歧 |
|
|
張中曉在《無夢樓隨筆》中說: 莊子看到了人的軟弱(役于物),而沒有看到人的堅強,,或者說,,他只看到了不幸的強力。他從“兩忘”中以求人矛盾的解脫,,即放棄道德,,馬虎了事。申韓的殘酷的功利原則是毀滅道德性的,,但莊子的下賤的原則從另一形式放逐了道德性,,瓦解了道德性。 張中曉這段話可謂切中要害之論,。但我還有一些不同的意見,。在對莊子進行批判的同時也不應該忘記他在哲學上的不可磨滅的貢獻,以下二點尤其不應忽視,。 1.在中國哲學史上,,他第一個自覺地對“自由”這一問題進行了理論上的探討,。這對于我們這個有著根深蒂固的專制傳統(tǒng)的民族,對于我們這個只講所謂的“公”而不承認個人權(quán)利為何物的國度意義實在重大,。直到今天,,我們?nèi)匀粚?#8220;自由”敬而遠之,當權(quán)者仍然視“自由”二字為寇仇,,動輒以滅“自由”為事功,,可不哀哉!莊子能夠在幾千年前就感到世界的不自由,,感到專制對于人的奴役的不可忍受,,為此,第一個喊出我們要“逍遙游”的口號,,何等可貴,,何等大智大勇!至于他沒能找到通往自由的切實可行的道路,,非不為也,,時勢使然也。莊子說:“何所非君,,無所逃于天地之間,。”試問:當時能否掀起反專制的斗爭?答曰:“不可想象,。”所以,,我們不要苛責古人,即使今天,,甘當奴才,,逃避自由者豈又在少數(shù)! 2.他對文明進程中出現(xiàn)的異化現(xiàn)象的深刻批判,。發(fā)現(xiàn)并抨擊文明進程中的異化現(xiàn)象者并非始于莊子,,在莊子之前的春秋時代的哲人老子是最先對文明進程中的異化現(xiàn)象發(fā)難者。他第一個看到“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第一個看到“人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善之為善,斯不善矣”人類創(chuàng)造了文明,,文明反過來卻奴役人類,;我們推崇道德理性,,道德理性反過來卻戕賊我們……于是老子對傳統(tǒng)的道德理性猛烈開火,,號召人類回歸自然。 莊子正是從這里接著講下去的。到了莊子所處的戰(zhàn)國時代社會矛盾更加尖銳了,,經(jīng)驗告訴他,,被野蠻的兼并戰(zhàn)爭催生出來的專制官僚社會并不比剛剛土崩瓦解的貴族社會更文明,總之這仍然是個“圣人出大盜起”的歸于世界,。這使莊子不免大失所望:人類付出尸山血海的代價難道換來的就是“諸侯之門仁義存焉”的新的特權(quán)社會嗎,? 為此,在他的思想體系中處處突現(xiàn)一個主題,,即對文明進程中的異化現(xiàn)象的揭露與批判,。這項工作即令在今天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睜眼看眼前這個荒謬的世界吧,,它究竟荒謬在何處,?難道不正是人的“異化”在我們這些不幸的人嗎?僅此二點,,莊子的思想就有超越時代的意義,。 至于莊子的茍活主義確實“下賤”,但比起充當當權(quán)者鷹犬的人,,莊子的手還是干凈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