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餐廳吃飯,,看見我班的一個女生吃完飯去洗飯盆的時候,一路一蹦一跳地過去,,腦袋后面的小馬尾隨著蹦跳也一翹一翹的,不免對這種童真很是羨慕,,這是無憂少年的真實寫照吧。再看看老師飯桌,坐著的很大部分都是50歲上下的人,,頭發(fā)稀疏或者花白,,肚子發(fā)福,喜歡吃稀飯,,口味很淡,。想想自己,,40來歲,由于常年沒進年輕老師,,在別人口中一直是“年輕人”,,實際上呢,?人過了四十,,明顯感覺到青春真的遠去了,身心都變得不同往日,,以前的激情和熱情早已降溫,剩下的唯有慢而穩(wěn)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不再熱血沸騰,,不再心血來潮了。往日熱血沸騰的“熱愛”,,如今都顧不得觸碰,,真有時間去觸碰,,似乎也少了一些激情……坐在鼓凳上,,都狂熱不起來,看著儲存的那么多歌曲,,挑來挑去,,要么聽點老掉牙的有童年記憶的歌,,要么直接聽佛教歌曲了,甚至于戲曲都可以聽了……拋開學(xué)習不談,,還是很欣賞身邊學(xué)生的童真的,,他們的一舉一動帶著些幼稚,,帶著點可愛,,帶著點懵懂,帶著點自以為是的小聰明,,有時候打敗我們這些“老師”的不是他們的天真,,就是他們的無邪……想想從前兒子讀小學(xué)的時候,,去送他上學(xué),,最喜歡的事就是看著他在前面一蹦一跳的走路,。如今,要是看見哪個孩子在校園里一蹦一跳地走,,我還是會專心看一會的,不知道自己小的時候是否也這樣無憂地蹦跳過,,但我知道這基本上是只有小孩才這樣走路,大人們都走的很穩(wěn)的,,腦子里還被各種閑雜事環(huán)繞著,,顧不得也沒心情去像孩子一樣蹦跳,。人大多對孩子都是充滿喜愛之情的,,尤其是隔代親,老年人看見自己的孫輩總是更加親切,,也許是因為孩子身上有很多老人已經(jīng)遠去的美好記憶吧,。做老師有一點好處就是永遠能和充滿童真的孩子們在一起,,雖然有時候也讓自己顯得幼稚,也帶來了很多屬于孩子的麻煩讓人頭疼,,但拋開功利性很強的成績要求而言,,對于孩子本身,,老師們還是很喜歡的,能和這么多各式各樣的“小冤家”度過一年又一年,,何曾不是一種獨特的職業(yè)幸福呢,?設(shè)想以后再碰見,,就趕緊拿出手機拍下這些畫面,,以后等他們長大了,,再發(fā)給他們,,估計也是一份小小的驚喜吧,。少年不知愁滋味,,總是盼望著快點長大,,長大的人卻心心念念不想長大,看見孩子的童真會很歡喜,,且無比疼惜,心里知道自己的童年,、少年乃至青春早已不再,,所以只能盡己所能,,照顧好小的,,兼顧好老的,,做好自己該做的,,穩(wěn)穩(wěn)地讓自己走好余生……晚安,所有長大的人們,;晚安,擁有童真的孩子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