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書法的特色乃是“尚意”,,而“尚意”理念的代表,則是“大文豪”蘇軾,,其詩詞《水調歌頭》,、《赤壁賦》,盛傳千年不衰,,蓋過他的書法光芒,,實際上,蘇軾筆法極其高超,,他的弟弟蘇轍記載:“幼好學,,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晉人,,至唐褚(遂良),、薛(稷)、顏(真卿),、柳(公權),,仿佛近之”。 弟子黃庭堅也寫道:“坡道人少日學《蘭亭》,,故其書姿媚似徐季?!馔ぷ荆痔厥輨潘屏\懸,,中歲喜學顏魯公,、楊風子書,其合處不減李北?!境茣援斖茷榈谝弧?,蘇軾早年師法古人,,王羲之、李北海,、顏真卿等等,,全部臨學一遍,盡得前人技藝,,具備穩(wěn)固基礎,。 之后隨著“尚意”推行,蘇軾思維開闊,,不再拘束前人風貌,,追求自然、從容的姿態(tài),,筆隨心境而走,,極具個性和率真之氣,就像那句“我書造意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充分展現(xiàn)他的書法理念,并且受到“尚意”催使,,蘇軾喜愛暢達,、流逸的行書,,傳世法帖多為行書,,極少見到端莊的楷書,以及渾穆的篆隸,。 這種情況令世人遺憾不已,,直到近代,有人無意間發(fā)現(xiàn),,蘇軾唯一傳世的隸書作品,,雖然全篇僅有9字,但是不少網(wǎng)友表示,,價值比《寒食帖》還高,,此作就是《諸城密州題名》,當年蘇軾任職密州太守,,建成一座超然臺,,現(xiàn)位于山東諸城市內,修葺好之后,,蘇軾為之題字,,內容是“禹功傳道明叔子瞻游”9字。 這個事件的過程,,乾隆《諸城縣志》曾詳細記述:“石高尺八寸,,圍二尺八寸,質甚璞,中藏巖壑,,皆曰太湖石,,然不類。石背鐫三行九字,,字徑寸,,八分書。左讀之,,曰'禹功,、傳道、明叔,、子瞻游’”,,蘇軾書丹之后,字跡便刻入石碑,,可惜如今原石不知所蹤,,只有拓本尚且傳世。 拓本乃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翁方綱督學山左時,,手拓并題字鈐印,后來拓片送給了桂馥,,他也進行隸書題字,,并2次題記以敘其事,最終向達先生購得,,直到1979年《文物》雜志,,發(fā)表圖片,世人得蘇軾的隸書真容,,因歷時久遠,,字跡略有漫漶,但是神韻尚在,,點畫剛健凝練,、干練瀟灑,極具蘇軾神采,。 其實我們觀察蘇軾的行書作品,,可以發(fā)現(xiàn)其字偏為敦厚,體勢寬方,,這種勢態(tài)只學“顏體”或者李北海,,不可能展現(xiàn)出,因此蘇軾必然學過隸書,,將其與行書融合,,同樣他的隸書,,也有幾分行書的瀟灑、靈動之感,,筆畫堅韌有力,,時而瘦勁,時而凝厚,,對比鮮明,,造勢明快,給人大氣磅礴,、生動典雅之感,。 |
|
來自: 墨品書法網(wǎ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