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陳四益先生《特別救災(zāi)》一文,,頗為有趣,。 先看兩段小品文:“天明始發(fā),茂柏層松,,傾山蔭阜,。遠(yuǎn)望高巖,云屯如雪,。俄,,大雨,溪流如注,。午后,,山林蓊郁,盤紆深隱,,罕見人跡,,幾于迷道。將至新店驛,,諸山連繞,,四面青蔥,嵐氛杳靄,,知為始霽矣,。至驛,日方午,,猶桃源縣境,。” “館在山上,,有一亭,,顏曰'注水停云’。俯臨沅江,,對矚郡治,,城郭樓堞,、井舍市廛,歷歷在目,。未幾,,風(fēng)雨大作,煙樹迷離,,氣象杳冥,。至暮,萬家燈火,,遠(yuǎn)寺鐘聲皆隔江遙應(yīng),,明滅遠(yuǎn)近,意態(tài)萬端,。此為不可多得之景矣,。” 如何,?四益先生評得犀利——如果不想到作者當(dāng)時擔(dān)負(fù)的是什么使命,,不想到災(zāi)荒之年民生的艱難,是所謂清麗可喜吧,。 此文出自徐炯之手,,康熙間官至直隸巡道。這兩段小文出自他的《使滇日記》,,這是一本旅游日志,記錄著他帶著皇帝詔書從京城出發(fā),,一句游山玩水,、吃喝玩樂到昆明的過程。 問題是,,這道詔書是康熙的救災(zāi)圣諭,,當(dāng)時各地災(zāi)情頻報,每當(dāng)這種時候,,皇帝總得做做樣子,,午飯一百道菜就減掉十道吧,宮廷舞會也從每天一次減為每個星期一次吧,,如此種種,,充分體現(xiàn)了皇帝愛民之心,而更要緊的,,是這種事情一定要普傳天下,,讓百姓知道皇帝是多么掛念民間疾苦。 于是乎,,這份浸透皇帝恩情的詔書就沿著帝國官道,,迤邐往彩云之南而去。徐炯就是捧著這份詔書上路的官員,他那時候官位是“行人司行人”,,這個聽上去一直在趕路的官職,,其實(shí)是個美差,沒什么目的,,沒什么任務(wù),,每到一處,自然有各路人員按部就班地做完那些繁文縟節(jié),,也用不著操什么心,。然后呢,然后就吃吃喝喝唄,。 地方官和京官要搞好關(guān)系,,朝中有人好辦事,但京官要發(fā)財豈能離得了地方官呢,。大家心照不宣,,各取所需。這次出來,,剛好是聯(lián)絡(luò)感情,、加強(qiáng)關(guān)系的機(jī)會。于是,,一場貫穿帝國的宴請游樂路線就此展開,。 沿途接風(fēng)踐行諸事,書中記載頗詳,,因篇幅按下不表,,單看徐大人到了昆明之后都在忙乎些啥: 九月初四總督請 初五游五華山及吳三桂舊園 初六巡撫請 初七布政使請 初八前任巡撫及候任貴州布政使請 初九重陽,總督府請?jiān)儆挝迦A山 初十憲副請 十一郡佐,、云南太守,、姚安別駕陪同泛舟昆明湖,登羅漢山 十二日學(xué)使請 十三日巡撫陪游太和宮(銅瓦寺) 十四日大理,、武定郡佐請 十五日徐炯母親生日,,二郡佐又來祝壽 十六日游雙塔寺 十七日為巡撫祝壽 十八日為總督母親祝壽 十九日總督、巡撫答謝 二十日督學(xué)送席至公館…… 可惜這位徐大人好像不是一個知味者,,壓根兒就沒寫哪道菜好吃,,要不然還會對云南菜的搜集整理作出一份貢獻(xiàn)呢。不過這一天天的宴席,,僅僅看文字油水都從字里行間冒了出來,,更何況座中人了,估計誰都沒什么胃口,,這樣想去,,倒是我以寡淡之心度徐大人油汪汪之腹了,。 沈宏非在抄錄了慈禧一頓早餐詳單后拍案而起:這老不死的,一頓就吃掉了我一輩子的早餐,!如今看到這個行程單,,不禁也感而慨之:這老小子,兩個月就吃光了俺此生宴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