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八一年(東漢靈帝光和四年)一歲 諸葛亮出生于山東瑯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僚世家,,父親諸葛珪在泰山郡任郡丞,叔父諸葛玄在朝中任職,。 ★公元一八二年(光和五年)二歲 孫權出生于東吳,。 ★公元一八四年(中平元年)四歲 黃巾起義爆發(fā),,漢魏百年大混戰(zhàn)揭開序幕: ★公元一八九年(中平六年)九歲 諸葛亮生母章氏于陽都縣去世。同年漢靈帝崩于宮中,,少帝劉辨即位,,董卓進京,廢少帝立獻帝,。 ★公元一九〇年(東漢獻帝初平元年)十歲 關東軍閥,、義士組成同盟軍,誓師討伐董卓,,曹操任奮武將軍,,袁紹為盟主。 ★公元一九一年(初平二年)十一歲 長沙太守孫堅率兵攻入洛陽,,這一年劉備正任平原相,,已是三十一歲,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 ★公元一九二年(初平三年)十二歲 諸葛亮父諸葛珪在泰山郡丞任上去世。4月,,重卓遇刺客,,李傕、郭汜犯長安,曹操在濟北 收降黃巾雜軍三十萬,,組編青州兵,,領兗州牧。 ★公元一九三年(初平四年)十三歲 曹操父曹嵩全家避亂諸葛亮故鄉(xiāng)徐州瑯琊郡,,被陶謙部將殺死,,曹大舉攻徐。 ★公元一九四年(興平元年)十四歲 諸葛亮兄諸葛瑾攜繼母赴江東,,諸葛亮與姐弟寄養(yǎng)于叔父諸葛玄家中,,徐州牧陶謙病逝,劉備代領徐州牧,。 ★公元一九五年(興平二年)十五歲 諸葛玄應袁術之邀,,為避戰(zhàn)亂,出任豫章郡太守,,諸葛亮隨叔父離故鄉(xiāng)赴豫章郡首府南昌,。漢獻帝自長安逃歸洛陽。不久,,諸葛玄為朱皓取代,,一家投奔荊州劉表。 ★公元一九六年(建安元年)十六歲 漢獻帝自長安逃回洛陽后,,被曹操迎往許都,,曹操自任司空,從此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生涯,。 ★公元一九七年(建安二年)十七歲 是年,,諸葛玄卒于荊州,諸葛亮率一家人來到今天湖北襄樊市西北不遠的隆中,,開始了晴耕雨讀,,冷眼觀滄桑悉心研世事的生活。袁術在壽春稱帝,。 ★公元一九八年(建安三年)十八歲 劉備隨曹操打敗呂布,,被任為左將軍之職,在許都受獻帝衣帶詔謀殺曹操,。諸葛亮這一時期內與荊襄名士廣為結交,,結娶黃承彥之女為妻。 ★公元一九九年(建安四年)十九歲 劉備借討袁術之機率兵出許都,,擺脫曹操控制,,劉備擊敗袁術,還軍徐州,,殺刺史車胃,,公開脫離了曹操。諸葛亮拜龐德公、司馬徽為師,,經交友人徐庶、崔州平,、孟公威,、石廣元。劉備與董承謀害曹操失敗,。 ★公元二〇○年(建安五年)二十歲 孫策死于江東,,年僅二十六歲,年方十九歲孫權統(tǒng)領江東六郡,。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打敗投了袁紹,,關羽降了曹操,張飛落荒逃亡,。諸葛瑾出仕東吳,。同年10月,曹操在官渡大敗袁紹,?!锕栆荒?/span>(建安六年)二十一歲 迫于曹軍壓力,劉備棄走汝南,,關羽,、張飛復來相聚,又有趙云加盟,,敗軍之際又得糜竺舉家資相助,,軍勢復振,投奔荊州劉表,,屯駐新野縣,,從此賦閑七年。此時二十一歲的諸葛亮仍在隆中潛心研讀,,觀察天下大勢,,隱遁不出。兩個姐姐已經完婚,。 ★公元二〇二年(建安七年)二十二歲 北方勢力最大的素紹去世,。 ★公元二〇五年(建安十年)二十五歲 曹操攻占青、幽,、并,、冀四州,基本統(tǒng)一北方 ★公元二〇七年(建安十二年)二十七歲,,劉備三赴隆中聘請諸葛亮出山,,成為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從此開始一生的政治,軍事生涯,;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先荊后益,、三分天下、一統(tǒng)中原的宏圖大略——隆中對,。同年,,劉禪出生。 ★公元二〇八年(建安十三年)二十八歲 曹操打敗袁紹,、平定北方后,,稱丞相,向南攻擊劉表,。劉表臨危亡故,,其子劉琮降曹,劉備被曹操軍大敗于當陽,,退守夏口,。在危急中,諸葛亮出使東吳,、舌戰(zhàn)群儒,,說服孫權與劉備建立聯(lián)盟、共抗曹軍,,策動了赤壁之戰(zhàn),,大敗曹軍,并巧取荊南四郡,。 ★公元二〇九年(建安十四年)二十九歲 劉備集團奪取荊南長沙,、貴陽、零陵,、武陵四郡,,劉備駐守公安,領荊州牧,;荊北襄,、樊為曹軍駐守;東部江夏及腹心江陵等地為吳軍據守,,是為三分荊州,。孫權把妹妹嫁給劉備。諸葛亮整體戰(zhàn)略目標的第一步得以順利實現(xiàn),,劉備領牧荊州,。 ★公元二一〇年(建安十五年)三十歲 曹操筑銅雀臺,劉備自公安赴京口見孫權商借江陵,。諸葛亮勸阻不聽,,劉備險被扣留,。不久,周瑜卒于巴丘,,魯肅接任周瑜之職,,吳蜀聯(lián)盟得到了可靠的保證。東吳借江陵給劉備,,劉備在荊州的勢力大增,。龐統(tǒng)從東吳來歸劉備,被任為軍師中郎將,,與諸葛亮同職。 ★公元二一一年(建安十六年)三十一歲 曹丕任副丞相,。曹操打敗馬超,,平定關中,留夏侯淵守長安,。益州牧劉璋畏懼漢中張魯與曹軍曹軍大勢,,請劉備入蜀。劉備屯兵葭萌,,諸葛亮,、關羽、張飛,、趙云駐守荊州,。孫權派人迎孫夫人回東吳,趙云截船奪阿斗,。 ★公元二一二年(建安十七年)三十二歲 孫權遷都建業(yè),,曹操攻東吳,劉備在蜀中用龐統(tǒng)計殺劉璋白水駐軍統(tǒng)帥楊懷,、高沛奪涪城,,與劉璋公開反目。 ★公元二一三年(建安十八年)三十三歲 曹軍攻濡須口小勝退軍;曹操封魏公加九錫,,劉備在蜀中連下數城后圍攻雒城,。同年,龐統(tǒng)葬于落鳳坡,。 ★公元二一四年(建安十九年)三十四歲 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率趙云、張飛進軍巴蜀,,連克巴東,、江陵、巴西,、德陽等外圍重鎮(zhèn),。馬超降劉備,,助劉備入成都。劉備領益州牧,,諸葛亮為軍師將軍,、兼領益州郡太守,署左將軍及大司馬府事,。法正為劉備謀士,,諸葛亮以法治蜀。 ★公元二一五年(建安二十年)三十五歲 諸葛亮奉命治蜀,,曹操擊張魯,,奪漢中,張魯投降,。孫權向劉備討還荊州不與,、吳蜀交惡刀兵相見。聞曹操攻漢中,,雙方以湘水為界,,江南歸劉備,江北歸孫權,,暫時了事,。 ★公元二一六年(建安二十一年)三十六歲 曹操進位魏王。 ★公元二一七年(建安二十二年)三十七歲 劉備遣張飛,、馬超,、吳蘭屯兵下辯,魏將曹真拒之,。諸葛亮在蜀中悉心治理政務,,民心皆附?!锕话四?/span>(建安二十三年)三十八歲 諸葛亮留守成都,,劉備率軍攻陽平關。 ★公元二一九年(建安二十四年)三十九歲 蜀軍大敗營軍奪取漢中,。劉備于漢中稱漢中王,,拔牙門將魏延為漢中太守。同年,,關羽發(fā)動襄樊戰(zhàn)役,,由于違背了諸葛亮“和吳拒曹”的戰(zhàn)略節(jié)度,導致吳魏聯(lián)盟,,襲荊州,,殺關羽。從此漢的形勢急轉直下,。 ★公元二二〇年(建安二十五年)四十歲 曹操去世,,曹丕廢漢獻帝,,建立魏國,建元黃初,,東漢正式滅亡,。蜀漢政權的重要謀士法正 去世。 ★公元二二一年(蜀漢昭烈章武元年)四十一歲 劉備稱帝于成都,,國號漢,,改元章武,史稱蜀漢,,封諸葛亮任漢丞相,。孫權稱臣于魏,被封吳王,。劉備進攻東吳,,為關羽報仇。7月,,張飛遭部下暗殺,諸葛亮代其司隸校尉職,,留守成都,。 ★公元二二二年(章武二年)四十二歲 2月,劉備出兵荊州,,攻伐東吳,。陸遜大破劉備。劉備退守白帝,,在白帝城永安宮病倒,。孫權建元黃武,開國稱吳,。馬超病逝于勉縣陽平,,就地安葬。 ★公元二二三年(蜀漢后主建興元年)四十三歲 4月,,劉備白帝城病危,,召諸葛亮、李嚴赴白帝托孤,,諸葛亮護靈柩回成都,。5月,劉禪即位改元建興,,諸葛亮開丞相府,,領益州牧,封武鄉(xiāng)侯,,總領蜀漢朝政,、魏國元老招降諸葛亮,,諸葛亮做“公開信”答復,派鄧芝專使和好東吳共同抗曹,,再建蜀吳聯(lián)盟,。 ★公元二二四年(建興二年)四十四歲 諸葛亮全力安定蜀中政局,開始“閉關息民”發(fā)展經濟,,恢復戰(zhàn)后元氣,。 ★公元二二五年(建興三年)四十五歲 3月,諸葛亮千里南行七擒孟獲,,平定四郡,,徹底平定南中叛亂。12月班師回成都,。 ★公元二二六年(建興四年)四十六歲 魏文帝曹丕去世,,曹睿即位,改元太和,。諸葛亮在成都準備北伐,,營沔北陽平、石馬,,一方面練兵習武,,一方面作策反孟達的工作。 ★公元二二七年(建興五年)四十七歲 3月,,諸葛亮作《前出師表》,,辭后主率軍屯駐漢中前線,準備北伐,。張裔,、蔣琬留守丞相府、這一年長子諸瞻瞻降生,。 ★公元二二八年(建興六年)四十八歲 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出祁山,,降三部郡,,收姜維。馬謖兵敗街亭,,拉動全局敗退,。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自貶三級,,以右將軍身份,,行丞相事。同年十二月二次北伐,,出散關,、攻陳倉,,糧盡無功還師。以伏兵斬魏將王雙,。 ★公元二二九(建興七年)四十九歲 春,,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收取武都,、陰平二郡,,敗走郭淮。諸葛亮因功復丞相位,,孫權稱帝東吳,,改元黃龍,建都于建業(yè),。諸葛亮從大局出發(fā),,派專使赴東吳致賀,與孫權歃血為盟,,共滅曹魏,,平分天下,趙云在蜀中去世,。冬,,徙府營于南山之上,筑漢,、樂二城。 ★公元二三0年(建興八年)五十歲 曹魏三路攻蜀,,司馬懿由西城,,張邰由子午,曹真由斜谷三路大軍攻漢中,,為大雨所阻退兵,。諸葛亮乘機派魏延深入西羌,第四次北伐,,大敗魏軍,。 ★公元二三一年(建興九年)五十一歲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在上邽郡大敗魏軍,,又在鹵城打敗司馬懿,。由于李嚴假傳圣會,諸葛諸葛亮退軍,,在木門道設伏射殺曹魏名將張邰,。諸葛亮回成都流放李嚴。 ★公元二三二年(建興十年)五十二歲 諸葛亮屯兵漢中,,休士勸農于黃沙,,制作木牛流馬,,屯田積糧,準備與曹魏長期作戰(zhàn),。 ★公元二三三年(建興十一年)五十三歲 諸葛亮在漢中前線建立大糧倉,,集于斜谷邸閣,用木牛流馬儲運軍糧,。 ★公元二三四年(建興十二年)五十四歲 諸葛亮第六次北伐,,以流馬運糧,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整對峙于渭水,,相持百余日,積勞成疾,。8月,,病逝五丈原軍中,大軍安全撒退,,按遺囑葬諸葛亮于定軍山,。 注:摘錄于勉縣武侯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