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物而不物于物,這句話不曉得你聽說過木有,?這兩年在一些知識博主的短視頻里能經(jīng)常見到這句話,,今天我們來學(xué)習(xí)下。 《莊子·外篇·山木》當中有這樣一段話: 一上一下,,以和 為量,,浮游乎萬物之祖。 物物而不物于物,,則胡可得而累邪,!此神農(nóng) 、黃帝之法則也,。 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合則離,成則毀 ,,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
我們來理解一下: 莊子認為,,天地之間有一種無形無名的氣,,它是萬物的根源和本原。這種氣可以隨意變化,,上升下降,,以和諧為度量,游走于萬物之間,。這就是他所說的“一上一下,,以和 為量,浮游乎萬物之祖”,。這種氣不受任何物質(zhì)的限制和影響,,它是自由自在的。如果我們能夠像這種氣一樣,,不被外物所牽絆和累贅,,那么我們就能達到無憂無慮的境界。這是神農(nóng)和黃帝所遵循的法則,,他們能夠順應(yīng)天地之道,,成為圣人。 但是,,對于萬物而言,,對于人類社會而言,情況就不同了。他們都有各自的規(guī)律和傳統(tǒng),,都有各自的利益和紛爭,。他們不能像那種氣一樣自由自在,而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干擾,。他們總是在相互對立和矛盾中生存,。莊子列舉了一些例子來說明這一點:合則離,成則毀 ,,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這些都是人類社會中常見的現(xiàn)象,,都反映了人類的無常和苦難,。 莊子的目的是要告訴我們,,要想擺脫這些煩惱和困擾,,就要超越萬物之情,,超越人倫之傳,。就要像那種氣一樣,不受外物所物化,,不受內(nèi)心所動搖,。就要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就要達到與天地合一的境界,。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生命的樂趣和意義,。 其實,要搞明白“物物而不物于物”,,只需要把其中最核心的“物”字搞明白,,也就是差不多了。 物,,形聲字,,從牛,勿聲,,(不過也有人認為是從勿,、牛聲,牛叫聲,,有點意思,,看完全文,這種說法也有點道理。),,本義為萬物,。 為何牛就是形符,物字就能從牛呢,?
許慎給出了解釋,。《說文解字》當中寫到:物,,萬物也,。牛為大物,天地之數(shù)起于牽牛,,故從牛,。 如下圖書影: 意思是說:我們平時說的“物”,就是指所有的事物,。在古代,,人們認為牛是最大的動物,而且天地之間所有的事物都是從牛開始產(chǎn)生的,。所以,,當人們要造一個表示“萬物”的字時,就用了一個“?!弊肿鳛樗牟渴?,然后再加上一些別的符號,就形成了“物”這個字,。這樣,,“物”字就既有“牛”的聲音,,又有“萬物”的意思,。這就是《說文解字》中對“物”字的解釋。 ①物可做名詞,,表示萬物,、物品、物件,、事情,、事務(wù)、社會,、外界環(huán)境,、雜色的旗、物質(zhì),、他人,、眾人,、財富、物質(zhì)等含義,。 ②物可做動詞,,表務(wù)實、物色,、觀察,、選擇、貪戀物質(zhì)等含義,。 其實,,知道了物的這兩個基本含義后,就很容易莊老先生的“物物而不物于物”,,第一個,、第三個“物”做動詞,第二個,、第四個“物”是名詞,。 整體來看說的就是: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駕馭外物(物欲),,而不為外物(物欲)所驅(qū)使,,那么怎么可能會受牽累呢! 實際上,, 第一個“物”為名詞的意動用法,,意為“以……為物”; 第二個“物”為名詞,,即為通常的“物”的意思?!拔镂铩钡囊馑季褪且晕餅槲?,這就是說物就是物,沒有人為的東西施加于其上,,物就是純?nèi)槐救坏摹拔铩保?/p> 第三個“物”是動詞,,意為“物役”; 第四個“物”為名詞,,同第二個“物”,,也是普通的“物”的意思?!拔镉谖铩钡囊馑季褪潜晃锼镆?,這就是說人被物所奴役,成了物的奴隸,。對物的追求便會導(dǎo)致被物所役使,。 怎么樣,,你學(xué)會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