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篇接著對衛(wèi)星軌道轉移進行仿真,以霍曼轉移為例,,將一顆衛(wèi)星從高度300km的停泊軌道轉移到高度 36000km的圓軌道,,并改變軌道傾角。本篇將在此基礎上,,介紹并應用Differential Corrector,,實現(xiàn)自動計算軌道機動時的速度變化量,。 一、霍曼轉移回顧 在上一篇STK特定問題建模(七)衛(wèi)星軌道轉移中,,使用Astrogator模塊并定義了執(zhí)行任務的MCS序列以實現(xiàn)軌道轉移,,主要分為以下六個步驟:
衛(wèi)星霍曼軌道轉移共需進行兩次軌道機動,。上一篇仿真中直接給定了軌道機動時的速度變化量(預先計算),。另一種方式是利用Astrogator模塊中的target sequence,自動計算軌道機動參數(shù),。 二,、target sequence 及 Differential Corrector 第一篇衛(wèi)星軌道轉移文章中,衛(wèi)星內軌道與外軌道傾角均為0,,此時第一次軌道機動速度改變量為2421m/s,,第二次為1465m/s。本次仿真中,,設置內軌道與外軌道傾角均為30°,,并由Differential Corrector自動計算軌道機動所需的速度改變量。 2.1 target sequence MCS中的target sequence根據(jù)所要實現(xiàn)的目標來定義機動和推演,。在target下可以嵌套其他的任務,。執(zhí)行時將根據(jù)target的配置文件自動調整嵌套任務的參數(shù),從而實現(xiàn)既定任務目標,。 在STK特定問題建模(七)衛(wèi)星軌道轉移仿真基礎上,,首先將初始段Inner Orbit的傾角改為30°。其次,,創(chuàng)建一個target sequence,,并將第一次軌道機動任務(DV1)嵌套在target段下 可以看到,target sequence右端的列表定義了配置文件(Profiles),,點擊Name上方的白色按鈕,,新建配置文件,可以看到共有12種配置方式: 此十二種配置方式中,,Differential Corrector,、Sparse Nonlinear Optimizer (SNOPT),、Interior Point Optimizer (IPOPT),、Plugin、Single Parameter Bisection五種配置文件可以通過不同的求解方式自動修改嵌套任務的參數(shù),,從而實現(xiàn)既定任務目標,。其余7種配置文件可以自動修改嵌套任務的分段,。本篇將介紹其中的Differential Corrector配置。 2.1 第一次軌道機動 差分校正器配置文件(Differential Corrector)以求解嵌套任務中的特定參數(shù)(自變量)為目標,。根據(jù)定義的任務目標(因變量),,利用差分修正算法改變自變量的值。 使用差分校正器,,需設置自變量,、因變量、求解算法,、迭代輪數(shù)等選項,。接下來以衛(wèi)星軌道機動為例進行詳細說明。 我們的目標是自動計算衛(wèi)星軌道機動時的速度變化量,,因此,,需要將這一參數(shù)設置為自變量。選中DV1任務,,可以發(fā)現(xiàn),,將其嵌套在Target sequence下后,可設定的軌道參數(shù)(X Y Z速度)右端出現(xiàn)了紅色圓圈: 通過勾選紅色圓圈,,即可將該變量設置為自變量,,從而利用差分校正器自動計算該參數(shù)的值。為自動計算軌道機動時的速度變化量,,勾選X軸: 接下來需要設置計算目標,,即因變量。點擊MCS窗口下的Results,,選中Keplerian Elements下的Radius of Apoapsis,,即根據(jù)軌道轉移遠地點的半徑來自動計算機動時的X軸速度。 接下來對差分校正器進行配置,。選中Target sequence,,點擊Properties: 可以看到,之前定義的自變量出現(xiàn)在Control parameter下,,因變量出現(xiàn)在Equality constraint下,。勾選use,啟用這兩個變量,,并設置Radius of Apoapsis的目標值(desired value)為42238km,。 設置Control parameter下的Max. Step為0.3 km/sec。 打開Convergence屬性頁面,,設置最大迭代輪數(shù)為50,,并勾選顯示計算狀態(tài)。 此外,,將設置的target sequence生效,,將Action選為Run Active Profiles 2.2 第二次軌道機動 同理,,我們創(chuàng)建另一個Target sequence,并將DV2(第二次軌道機動)嵌套在其下面,,勾選X軸速度為自變量,,并設置偏心率(Keplerian Elements——Eccentricity)為因變量,從而使差分校正器根據(jù)目標偏心率值自動計算第二次軌道機動速度改變量,。在Target的屬性下,,將自變量的Max. Step設置為0.3km/s,將目標偏心率設置為0,。 2.3 生成任務 完成設置后,,運行MCS,窗口中彈出差分校正器計算結果: 可以看到,,為了滿足目標(內外軌道傾角30°,,外圓軌道半徑42238km,偏心率0),,第一次機動速度改變量為2458.17m/s,,第二次速度改變量為1465m/s。同時,,3D窗口中也顯示了根據(jù)自動計算的參數(shù)生成的軌道,。 三、改變軌道傾角 在完成以上軌道機動后,,增加新的任務段,,改變外圓軌道傾角至0°。要進行零傾角平面變軌,,衛(wèi)星必須位于升交點或降交點,。本次仿真令其在升交點處進行變軌。 改變外圓軌道推演任務段屬性,,新建停止條件,,選中Ascendingnode,并刪除原有的停止條件(duration) 運行MCS段,,生成的軌道改變如下 創(chuàng)建新的Target sequence,,并在其下嵌套機動任務段,命名為DV3,。設置機動方式為Impulsive,,并將X、Y軸速度均設置為自變量,,而后點擊Result,,將Keplerian Elements下的偏心率以及傾角均設置為因變量。 改變Target sequence的屬性,選中自變量與因變量,,并設置迭代相關參數(shù)。 而后,,創(chuàng)建平面變軌后的軌跡推演任務段,,停止方式為持續(xù)時間(43200s),最終生成的軌道如下: |
|
來自: 新用戶7157jxOa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