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黃河 估計會有朋友也不知道“二黃河”,,先簡單介紹一下。 通俗地講,,“二黃河”就是指建國后用23個月時間在內(nèi)蒙古磴口黃河干流上修建的“三盛公水利樞紐”之后形成的總干渠的俗稱,,它告別了之前舊河套灌區(qū)無壩多口的狀況,高效利用了黃河水灌溉,。 這條在黃河北岸的總干渠被稱為“二黃河”,。 眾所周知,1850年,,因為烏蘭布和沙漠東侵,、陰山諸多支流泥石下瀉,終于將黃河的主干烏加河淤塞,,迫使黃河大改道,,走現(xiàn)行河道了。這個改變對于河套灌區(qū)具有很大意義,,盡管整個河套地區(qū)黃河河道將比很小,,目測類似平地,但是還是存在西南高,、東北低的情況,,這對于水性來說它的選擇就必然想要從西南向東北發(fā)展。然而,囿于河道限制,,這個勢能要等到河北邢臺的王同春到來之后才能利用起來,。 這就是近代河套的大開發(fā),正逢人口流動大潮—走西口,,于是王同春成為近代水歷史上最受尊敬的水利專家之一,。 王同春就是利用了河套這么一點點地勢差,將本在400毫米等雨量線外的河套弄成了塞上江南,。 但是那時候沒有統(tǒng)一的大壩,,從黃河直接扒口引水,。要知道,,黃河這個時候已經(jīng)從甘肅、寧夏的黃土高原帶來很多泥沙,,故而淤塞嚴重,,渠口也不穩(wěn)定安全,是三盛公水利樞紐這個“一首制”的管理解決了這個問題,。 “二黃河”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人們把傍行黃河的總干渠昵稱為“二黃河”。其實,,總干之后還有排干等許多故事,,這里先不說了。 所謂“三黃河”,,也與三盛公水利樞紐密切相關,,它是在黃河干流右側的一支“干渠”,學名叫“河套灌區(qū)黃河南岸總灌渠”,。比較二黃河,,三黃河現(xiàn)在使用長度才230多公里,但它有它自己的特色,。 首先它基本上與庫布齊沙漠相伴而行,,穿過農(nóng)區(qū)和牧區(qū)。 三黃河一開始在杭錦旗巴拉亥鄉(xiāng)就是為牧區(qū)服務的,,沿途曾經(jīng)是西漢朔方郡的核心區(qū)域,,再早是匈奴的優(yōu)良牧場,這一帶出土過國寶級的文物——匈奴黃金王冠,。 一邊是河水,、一邊是沙漠的景致也非常的美,,著名的響沙灣也在這條沙漠帶上,,而這樣的精致唐朝詩人李益是沒看過的,,李益曾經(jīng)兩次來到九原郡(郡治在包頭),,專門寫下數(shù)首庫布齊沙漠的詩。 三黃河沿著窄窄的黃河南岸沖積平原一路東行,,一直到了達拉特旗羊場灌渠才算結束,哺育了巴彥淖爾市的牛羊和莊稼,,灌溉農(nóng)牧用地近1.9萬公頃。與二黃河的58萬公頃比,,是小了很多,,但是作為沙漠生態(tài)屏障,作用不得了,。 老三其實不比老二作用小,。 早年,,三黃河也面臨著鹽堿化侵蝕,,1991年,我去達拉特旗中河西鄉(xiāng)踏勘時,,可憐的人們種一年休兩年,,滿地的白花花的鹽堿,這可能與鄂爾多斯高原古海洋的地質(zhì)史有關?,F(xiàn)在,,老二和老三都建立了排水機制,鹽堿化程度大大降低,,特別是“老三”的東段,漁業(yè)養(yǎng)殖興盛,,比之以前完全不同了,。 這就是三黃河。(20240519) 在三盛公水利樞紐上打卡 王闊海 黃河文化研究者,,黃河科普作者,,癡迷黃河全流域觀察和學習,崇尚從多學科學習思考同一問題,,尊重行走,,崇拜懷疑,喜賴以常識推演,。(艾華 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