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作者 藍躍軍 盧心東 鄭利權(quán) 孔品屏 吳澗風 許飛飛 參展作者 貝思敏 陳紅霞 陳??奐 陳??帥 程中豪 董三軍 范純雪 方鋼軍 顧斯帆 何邦堅 何劍驊 胡志飛 黃東光 蔣雪峰 金開顏 金升高 李??杰 劉文蔚 盧佛之 呂維平 呂學健 潘軍豪 申屠旭明 施存喆 王瓊瑤 吳恒斌 吳文勝 吳??悠 徐江波 徐世良 嚴紅星 葉國慶 張??衡 張敏青 張揚明 張一文 章國新 鄭益亭 周飛彪 周必強 周??宣 朱勝斌 祝順和 在近現(xiàn)代書畫史上,,黃賓虹先生一直是一個頗受爭議的藝術(shù)家,。他在世時難覓知音,,被譏為“亂涂亂畫”,1936年,,當時的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認為:黃賓虹是個“落魄畫家”,。他的畫作不為時人所喜,更是難以得到“專業(yè)畫壇”的認可,,以致于在生命彌留之際,,抒發(fā)了“我的畫要50年后才能為世所知”的感慨。 藍躍軍 行書對聯(lián) 138cm×28cm×2 2023 盧心東 黃賓虹論書雜詠篆刻 2011 鄭利權(quán) 草書 137cm×34cm 2023 孔品屏 篆書對聯(lián) 137cm×22cm×2 2023 吳澗風 篆書 103.5cm×35cm 2023 許飛飛 行書對聯(lián) 178cm×33cm×2 2023 黃賓虹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的巨擘,,也是中國山水畫史上的一座高峰。他的山水畫,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特別是晚年所作山水,黑密厚重,,大氣磅礴,,直入宋人之室,取得了很高的藝術(shù)成就,。著名的藝術(shù)評論家傅雷先生在寫給朋友的信中說道:“以我數(shù)十年看畫的水平來說,,近代名家,除白石,、賓虹二公以外,,余者皆欺世盜名。而白石尚嫌讀書太少,,接觸傳統(tǒng)不夠……,,賓虹則是廣收博取,不宗一家一派,,浸淫唐宋,,集歷代名家精華之大成”(《傅雷文集》)。所以,,傅雷認為:自清代石濤以降,,在綜合前人藝術(shù)的各個方面,只存齊白石與黃賓虹兩人,,而實際上達到爐火純青成就的只有黃賓虹一人而已,。由于傅雷的大力推崇,黃賓虹的藝術(shù)成就才廣為國內(nèi)外的藝術(shù)界所知曉,,所推崇,,所宗法。黃賓虹除了山水畫之外,,對古詩文,、花卉、書法,、篆刻,、鑒賞等等,均有高深的造詣,,只不過都為畫名所湮沒罷了,,特別是其書法意蘊之深,境界之高,,不獨他自己無多自道,,而人們對此也多有忽視,。 黃賓虹(1865-1955),原名懋質(zhì),,后改元吉,,二十一歲更名質(zhì),字樸存,,別號樸人,、樸丞、樸岑,、予向,、片石,、虹廬,、虹叟,、冰鴻,、濱公,、賓翁,、黃山山中人等,,中年更號賓虹,,后以號行,。齋名濱虹草堂,。祖籍安徽歙縣,生于浙江金華,。幼讀私塾,,清光緒廩貢生。一八八六年任職于兩淮鹽運使署,。一九〇六年與詩友發(fā)起“黃社”,。一九〇七年因為同盟會籌款,遭通緝,,逃到上海,。在上海神州國光社、商務(wù)印書館,、有正書局,、《上海時報》社任編審,主編《政藝通報》《國畫月刊》《美術(shù)叢書》等,。一九二六年發(fā)起《金石書畫藝觀學會》,。曾任中國文藝學院院長。先后任上海昌明藝專,、新華藝專,、上海美專等校教授以及暨南大學中國畫研究會導師等。一九三六年任北京故宮古物鑒定會委員,。一九三七年任北平藝術(shù)??茖W校教授及中國畫學研究會評議。一九四八年由北京南下杭州,,為杭州國立藝專教授,。 黃賓虹的父親黃定華公,十四歲時,,為生計所迫,,離開家鄉(xiāng)安徽歙縣到浙江金華學做生意,后在金華娶妻生子,,共有子女七人,,黃賓虹為長子。金華是浙江經(jīng)濟較繁榮的一個內(nèi)陸城市,,商業(yè)活動較為活躍,,經(jīng)過多年的商海沉浮,黃定華的經(jīng)營有了起色,,逐漸成為金華較有影響的商人,。在經(jīng)商之余,定華公也喜歡書畫刻印,、吟詠詩文,。受父親的影響,黃賓虹從小就喜愛書法繪畫,,在讀書之余,,便臨習書法及古人的山水畫稿,還對金石篆刻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時金華有位書畫家倪逸甫老先生,,是黃賓虹父親的朋友。倪翁每次來黃家時,,黃賓虹總要向他請教畫畫的要領(lǐng),,倪翁告訴他,學畫實是一件不易之事,,要學畫法,,先究書法,方為正道,。并一再強調(diào):作畫“當如作字法,,筆筆宜分明”。這十字畫學箴言影響了黃賓虹的一生,。沒有任何一個畫家能像他那樣將這個原則貫徹到底,,奉行如一。黃賓虹一生的繪畫,,都和書法緊緊的聯(lián)系在一起,,踐行著倪翁所言的“以書入畫”,,“筆筆分明”。 清末金石學興盛,,自黃易山東訪碑后,,朝野震動,其后阮元作《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以及包世臣著《藝舟雙楫》,于是碑學蓬勃興起,,朝野風從,,上至高官大夫,學士碩儒,,下至布衣百姓,,莫不書北碑,寫篆隸,,一時風氣翕然,。他們由唐碑上溯沉雄樸厚的六朝版碑,又追本溯源三代,、秦漢金石銘文,,形成了雄強高華的碑學書風,矯正了帖學日趨柔糜的弊端,。碑學的盛行,,成就了一批碑學書家,有鄧石如,、伊秉綬,、趙之謙、包世臣,、何紹基,、陳鴻壽等書壇名家。特別是鄧石如,、包世臣,,是碑學的極力鼓吹者,對書壇風格的走向影響很大,。而他們又都是安徽人,,鄧石如出生于懷甯,包世臣出生于涇縣,,因此,,他們在黃賓虹的家鄉(xiāng)安徽地區(qū)影響較大,當時安徽流行碑學風氣也較其他地區(qū)更廣泛,。黃賓虹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開始學習書法和繪畫,。他自幼在父親的指導督教下臨習歐,、褚、顏諸家楷法,,對褚遂良的《孟法師碑》用功較勤,。青年時期曾從汪仲伊前輩學習,研討古文字學,,悉心臨摹篆隸兼學治印。大約在黃賓虹二十歲左右,,有朋友送他一張周代的《師寰簋》的金文拓片,,他喜愛至極,日日臨摹,,又將其裝裱成冊頁,,出門皆隨時攜帶,時時揣摹,,先后沉醉臨寫了十多年,。后來每遇到類似的金文,皆喜歡不已,,手摹心追,,不計時日。黃賓虹非常激賞包世臣的《藝舟雙楫》,,此書深入淺出地闡發(fā)了合于內(nèi)家學理的書法理論,,特別講究內(nèi)力內(nèi)美,一種無形的巨力,,難見的真美,。非具靈性不能悟,非具真力不能到,,非具慧眼不能識,。包氏的這種美學觀點深契黃賓虹之心,他認為在歷代書法中,,能與這種內(nèi)美,、內(nèi)力相應的是殷商兩周的古文字,特別是對兩周的金文沉迷不已,。 在黃賓虹二十八歲的時候,,因受當?shù)馗缋蠒蓡T的牽連而出走揚州。揚州在清代同光年間因水利交通的便利,,曾是中國東南經(jīng)濟,、文化重鎮(zhèn),黃賓虹在揚州欣賞了大量歷代名人書畫的真跡,,游歷了眾多名勝,,擴大了眼界,,開闊了胸襟,更重要是揚州的兩個人對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個是陳若木,,一個是吳熙載,。陳若木原名炤,字崇光,,江蘇揚州人,。黃賓虹發(fā)現(xiàn)陳若木的畫就是“當如作字法,筆筆宜分明”的具體實證,。他透過這些貌似“粗頭亂服”,、“不修邊幅”的作品,發(fā)現(xiàn)了“內(nèi)美”的價值,,這對黃賓虹審美趣味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吳熙載,原名廷颺,,號讓之,,江蘇儀征人,包世臣的入室弟子,,是包氏理論的踐行者,。當黃賓虹到揚州時,吳讓之已去世二十多年,,但他的寫意花卉和書法給了黃賓虹很大的影響,。特別是他的篆書,繼承了鄧石如的用筆方法,,但更注重內(nèi)美,,以綿勁柔和之筆出之。他善用長鋒,,既強調(diào)起止處用筆的變化,,又表現(xiàn)了他對線條的深刻理解。他的篆書點畫舒展飄逸,,結(jié)體瘦長舒朗,,行筆穩(wěn)健流暢,其活潑靈動之勢則一改乾寫篆書家拘謹整齊的面貌,。黃賓虹識得其真意,,將吳讓之的用筆及線條質(zhì)感用于他的金文臨寫與創(chuàng)作中,勇猛精進,,不斷深入,,終于成就了他在民國書壇獨樹一幟的金文書法。 黃賓虹在《論畫書簡》、《筆墨論》中說:“中國畫法,,從書法中來,,無往不復,無垂不縮,,不可發(fā)露無余,。”“書畫同源,,欲明畫法,,先究書法,畫法重氣韻,,書法亦然,。”所以他選擇書體總是自覺地著眼于是否可與繪畫相通,,是否有利于繪畫的進步,是否合與“內(nèi)美”的審美特征,。期間他臨過《袁安碑》《鄭文公碑》《石門銘》《崔敬邕墓志》等,。尚碑之外,對帖學也非常用心,,上至魏晉,,下及明清,其間的許多名帖名跡都有所涉獵,。特別是對唐太宗李世民的《溫泉銘》,、顏真卿的《爭座位》帖,下了很大的功夫,,精研此二家的筆意體勢,。同時也關(guān)心吳鎮(zhèn)、趙孟頫,、倪云林,、徐渭等畫家的書法。但他花大力煎熬的還是金文書法,。黃賓虹中年以后,,究心篆書,精研西周《大盂鼎》銘文,。他說:“《盂鼎》是西周康王時代著名重器,,有銘文二百九十一字,文字高古,,體勢瑰偉,,法度嚴謹,點線圓轉(zhuǎn),其優(yōu)美的字形常令人神馳,。金文書體分為杵書和刀書二種,,我從甲骨刀書清剛直線悟出金文杵書筆法圓轉(zhuǎn)渾厚之風,豐富了點畫結(jié)體多變的表現(xiàn)力,。我好臨摹《大盂鼎》銘拓,,數(shù)十載受益較深,唯其古樸雄厚氣息,,未能得其一二,。”而光緒年間出土的甲骨文以及當時發(fā)現(xiàn)的敦煌文書,,由于大量的金石,、陶文、璽印,、簡牘等實物的出土,,也使黃賓虹能從這些前人所沒有見過的古文字和漢晉六朝墨跡中汲取營養(yǎng),得到啟發(fā),,扭轉(zhuǎn)了帖學,、碑學的局限,開辟了書法藝術(shù)的新領(lǐng)域,。 黃賓虹曾說:“我的書法勝于繪畫”,,雖非的評,可見老人對自己書法的自許,。書法中,,他諸體兼善,又當以篆書,、行書成就為最高,。他的行書早年即形成風格,結(jié)體中宮緊湊,,點畫舒展開朗,,風度蹁躚。行書是黃賓虹運用最廣泛的書體,,無論信札,、題畫、手稿都用,。是他往還于審美與實用的一種書體,。而他的篆書意蘊之深、境界之高,,更令人嘆為觀止,。他晚年總結(jié)了用筆用墨技法,提出了“五筆七墨”的理論。系統(tǒng)地提出平,、圓,、留、重,、變五種筆法,。一曰平:“古稱執(zhí)筆必貴懸腕。三指撮管,,不高不低,,指與腕平,腕與肘平,,肘與臂平,,全身之力,運之于筆,。由臂使指,,用力平均。書法所謂如錐畫沙是也,。起訖分明,,筆筆送到,無柔弱處,,才可謂平……?!倍粓A:“畫筆勾勒,,如字橫直。自左至右,,勒與橫同,;自右至左,鉤與直同,。起筆用鋒,,放筆回轉(zhuǎn)。篆法起訖,,首尾銜接,。隸書更變,章草右轉(zhuǎn),,二王右收,,勢取全圓,即同鉤勒,。書法無往不復,,無垂不縮所謂如折釵股,圓之法也……?!比涣簦骸肮P有回顧,,上下映帶,凝神靜慮,,不疾不徐,。善射者盤馬彎弓,引而不發(fā),;善書者筆欲向右,,勢必逆左;筆欲向左,,勢必逆右,、算術(shù)中之積點成線,即書法如屋漏痕也,。用筆側(cè)鋒,,成鋸齒形;用筆中鋒,,成劍脊形,。李后主作金錯刀書,善用顫筆,。顏魯公書力透紙背,,停筆遲滯,是其留也……,?!彼脑恢兀骸爸胤侵貪幔喾侵販?。米虎兒筆力能扛鼎,,王麓臺筆下金剛杵。點必如高山墜石,,努必如弩發(fā)萬鈞,。金至重也,而取其柔,;鐵至重也,,而取其秀。要必舉重若輕,,雖細亦重,,而后能天馬行空,神龍變化,,不致有笨伯癡肥之誚……,?!蔽逶蛔儯骸袄铌柋撟瓡疲狐c不變謂之布棋,畫不變謂之布算,。氵為水,,灬為火,必有左右回顧,、上下呼應之勢,,而成自然。故山水之環(huán)抱,,樹木之交互,,人物之傾向,形狀萬變,,互相回顧,,莫不有情。于融洽中求分明,,有繁簡無淆雜……,。”在五筆的具體運用上,,老人在《筆墨篇》中先后又提出:“畫筆宜于平,、圓、留,、重,、變五字用功。能平而后能圓,,能重而后能留,,能平、留,、重,而后能變”的循序漸進方式,。此外,,還要學者進而做到:“要平不板實;要留不沾滯,;要圓不險怪,;重而不濁;而且中鋒,、側(cè)鋒要轉(zhuǎn)換不滯,,順逆兼施?!痹凇捌吣敝?,又提出了“濃,、淡、破,、積,、潑、焦,、宿”這七種墨法,,黃賓虹這“五筆七墨”在他的金文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特別是宿墨的運用,,達到了前無古人的境界,。 黃賓虹年逾古稀,蟄居北平,,專心致力于書法與繪畫的貫通,,對篆籀書法用力最勤、著意最深,,尤愛寫篆書楹聯(lián),,許多金文對聯(lián)都作于此時。居住北平的十年,,是黃賓虹篆書書風的轉(zhuǎn)折時期,。篆字結(jié)體由前期的緊湊略方、體劃整飭,,用筆稍嫌拘束,,體格端莊有余,俊逸不足的書風,,向松靈舒展,、清剛俊逸轉(zhuǎn)化。結(jié)體注意了字畫之間的呼應關(guān)系,,用筆外柔內(nèi)剛,,變化微妙,已然大家氣象,。黃賓虹寫篆書時懸臂以指轉(zhuǎn)動筆桿書寫,,他在回答學生石谷風提問時說:“寫字執(zhí)筆與作畫一樣,須要懸臂或懸腕,,三個指頭緊捏筆桿,,指頭用力,不斷的轉(zhuǎn)動筆桿寫,。按筆劃起住收放的形式,,用中鋒飽墨轉(zhuǎn)動起來的線條才有力度,點畫也就靈活起來了,,不板不滯,,從容自在,。有此功夫,則寫小楷或擘窠大字也更趨穩(wěn)健,。作篆書尤非用轉(zhuǎn)筆不能靈活,。當然,也可以用其他執(zhí)筆方法,,看效果如何,。” 黃賓虹晚年的篆書意境深湛,,境界高邁,,用筆結(jié)字,隨意自如,。力藏于內(nèi),,深悟“內(nèi)力”之妙,已達爐火純青的境地,。寫來輕松舒展,,天真自然,如雪中老梅,,風中霜竹,。線條圓勁渾厚,流動遒逸,,如金之柔,,如鐵之秀。結(jié)體與章法的安排,,完全打破了篆書的嚴謹整齊,,而追求一種欹斜參差和生拙古樸。稍前于黃賓虹的吳昌碩是一位書畫兼擅的大家,,其篆書在筆法縱橫恣肆中寓有靜穆之氣,,古拙生辣,渾厚蒼勁,,境界很高,;齊白石是和黃賓虹同時期的書畫大家,所寫篆書師法秦漢碑版,、篆刻,,變圓為方,,變細為粗,,變曲為直,體格不同一般,,具有很強的現(xiàn)代意味,。而黃賓虹于此兩家外獨樹一幟,,別具一格,具有非凡的意義,。同時代的名畫家余紹宋稱贊黃賓虹的金文:“……得其神理者,,舍先生外,更無他人,,不惟并世所無,,近數(shù)百年也無有也?!闭\非虛譽,。 方鋼軍 行書 180cm×96cm 2023 吳文勝 行書 178cm×96cm 2023 董三軍 篆書 178cm×41cm 2021 嚴紅星 隸書 137cm×34cm×2 2023 何邦堅 草書 179cm×95cm 2023 朱勝斌 行書 141cm×23cm×3 2023 吳恒斌 桐江小景 25cm×200cm 2023 蔣雪峰 行書 25cm×200cm 2023 張揚明 行書 138cm×69cm 2023 周飛彪 隸書 137cm×69cm 2023 王瓊瑤 篆書 177cm×47cm×2 2023 黃賓虹熱已經(jīng)持續(xù)20來年了,2017年《黃山湯口》3.45億的拍賣價格使得黃賓虹熱達到了巔峰,。按理說在專業(yè)領(lǐng)域資本對藝術(shù)的認可不是一個什么重要的標準,。只是拍賣價對大眾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而藝術(shù)家的影響力又離不開大眾的支持,,所以提及“賓虹熱”這個價格是可以作為佐證予以引用的,。 當然大家都知道黃賓虹作品生前并不被看好,甚至到了送作品都被拒絕的地步,,據(jù)說同時代的“三吳一馮”(吳湖帆,、吳待秋、吳華源,、馮超然)才是當時的領(lǐng)軍人物,,而如今這四位的評價都遠遠低于黃。歷史最終給出了一個更公正的選擇,,黃賓虹由冷遇到受追捧,,當時被追捧的人逐漸被懷疑。 從被懷疑到被肯定,,從原先被肯定到被懷疑,,隱含了藝術(shù)史的某些哲理。不管中間具體經(jīng)歷了什么過程,,善于以結(jié)果作為邏輯依據(jù)的歷史定位方式,,足以說明對藝術(shù)的懷疑和對藝術(shù)的肯定是相輔相成的。 記得有一次某著名美院的國畫系教授看到我在學蘇東坡的書法,,他批評道:蘇東坡的字是不能學的,,結(jié)構(gòu)垮塌,立不住,。他還說,,蘭亭序也一樣,結(jié)構(gòu)松垮章法單調(diào),,這些都不能學,。再比如當代某知名書法家說,,顏真卿《勤禮碑》是不能學的,一學就學壞掉,。我很懷疑他們這些所謂當代名家對于書法的認知,,但是我并不懷疑他們對藝術(shù)的虔誠態(tài)度,至于是否作出反駁,,也是無足輕重的事,。因為我認為懷疑是藝術(shù)從業(yè)者應該具備的良好品質(zhì)。 藝術(shù)跟哲學一樣,,生來就是供人們懷疑的,。在懷疑中自生自滅,一種權(quán)威的倒下,,就是另一個權(quán)威的完成,,在藝術(shù)領(lǐng)域容忍錯誤的存在和追求真理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當年黃賓虹畫作漆黑一團,,對于主流品鑒者來說這是一種錯誤,,然而恰恰是這種錯誤,成為了現(xiàn)在的真理,。也就是說他的作品被埋沒,,和被重視其實都基于同一個問題,也就是他的獨特性,。當年就是因為他畫的不符合主流審美,,才被輕視,如今也正是因為他不同于別的書畫家而得到重視,。藝術(shù)的價值就在于獨特性,,在于拉開距離,在于某種程度的“刺眼”,。 這樣說并不是片面強調(diào)個性,,否定他的深度,無疑黃的畫作是有深度的,。我并不想從紛繁復雜的研究成果里尋找他的深度,,相比之下我更愿意直面作品去尋找知覺深度。 在視覺藝術(shù)里,,深度并不是單單指那些冗長的學術(shù)分析理論和解說,,更重要的是符合藝術(shù)史留給人們的直覺經(jīng)驗。打個比方,,看一件書法,,我們能一眼就評價出格調(diào)是低俗的還是高古的,這一眼無須論證因果,無須查閱資料,,就是一種直覺判斷,那么這種直覺是怎么來的,?就是常年累月學習書法品鑒書法所形成的,,雖然只用一秒,但卻很有深度,。比如黃賓虹的篆書,,只需看一眼就能被那古樸的氣息、精妙的用筆,、渾然天成的結(jié)構(gòu)所折服,。然后我們細細品味,發(fā)現(xiàn)其中點畫搭配,、起收形態(tài),、提按幅度都那樣經(jīng)典,而且能就一件作品生出許多品評文字,。那么是不是可以說第一眼即得出的結(jié)是如此神秘,,這種先得出結(jié)果再去尋找理由的思維路線契合了我所說的知覺的深度。而這種深度也是最容易遭受懷疑的,,他往往帶上很多主觀臆想,,但是這種懷疑仍然是藝術(shù)家們所要珍視的。即便現(xiàn)在有人對黃賓虹采取懷疑的態(tài)度,,我們也不必大驚小怪,,比如吳冠中批評黃賓虹為筆墨而筆墨,沒有意義,。 “趨同”是藝術(shù)的死敵,。聯(lián)系當下,趨同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比如誰獲獎學誰,,什么風格評委喜歡就創(chuàng)作什么。就書法而言,,古人法帖才是高級的源頭,,但是真正自己從古帖學習和研究中悟出道理從而成就自己風格的人少之又少,以目前大規(guī)模的國展為例,,大量學習獲獎?wù)叩淖髡呒娂娚习?,致使每次展覽中風格雷同者層出不窮。 當然這里不得不談的另一個問題是,,如今把書法當成藝術(shù)還在遭受質(zhì)疑,,質(zhì)疑者不乏專業(yè)領(lǐng)域的從業(yè)者,甚至是領(lǐng)導者。書法是不是藝術(shù),,還在爭論,。在我看來,是藝術(shù)就給它藝術(shù)的權(quán)力和自由,。不是藝術(shù)那就老老實實擺弄它的實用功能,。最糟糕的是冠以藝術(shù)之名,而以實用性為鐐銬鎖住它的翅膀,?;蛘咭詡鹘y(tǒng)實用功能為本,卻嫌棄她走不進藝術(shù)的殿堂,。正因為這種底層問題的困惑,,懷疑和趨同之間失去了平等對抗的機會,使得趨同現(xiàn)象的現(xiàn)實收益遠遠大于懷疑,。 2023年10月6日于京畿道水原市 陳帥 楷書 178cm×95cm 2023 程中豪 篆書 137cm×69cm 2023 范純雪 篆書 179cm×96cm 2023 顧斯帆 篆書 179cm×74cm 2023 何劍驊 篆書 178cm×47cm 2023 胡志飛 行書 179cm×48cm 2023 黃東光 隸書 137cm×62cm 2023 我初學書法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當時林散之老人的書法非常出名。日本人說,,草圣遺法在此翁,。稱他為當代草圣。我也喜歡上林散之的書法,??此牟輹h逸瀟灑,,線條遒勁,,墨色氤氳,像一位長年在深山老林里修行的高人,,獨具仙風道骨,。 那時我學習書法的條件比較艱苦,練習一般用舊報紙,,更買不起大部頭的書,。好在我的老師王獻生水平很高,時常向他請益,,書信往還,,鼓勵良多,也讓我書法學習少走了彎路,。我的書友樓子萌,,他在銀行上班,買了一本《林散之書法集》,,我看到后如獲至寶,,向他借來臨摹學習,,看了三天就還回去。短短的三天里面,,我把這個作品集仔仔細細琢磨了好多遍,,臨摹了其中的一些作品。書中有一個草書長卷折頁,,特別精彩,,我把它復印下來,不時地加以臨摹,。后來我買了本《林散之筆談書法》,研讀之后,,漸漸理解林散之書法是以漢隸筑基,,廣臨碑帖經(jīng)典,融會貫通,,晚年其草書破繭而出,,發(fā)揮性靈,自成大家,。我自以為悟到了一些東西,。特別是林散之書法的用墨,濃淡枯濕對比強烈,、變化豐富,,真的是如古人說的"干裂秋風,潤含春雨”,。這種感受至今印象深刻,,猶若昨日。 后來知道了林散之的老師是黃賓虹,,是一位了不起的金石書畫大師,。黃賓虹先生提出用筆應做到“平、圓,、留,、重、變”,,真是道盡了書法線質(zhì)的奧妙,。因為愛好書法的緣故,也喜歡看黃賓虹的畫,。我也常去杭州等地看黃賓虹畫展,。黃賓虹先生的書畫,浙江收藏了很多,。在杭州比較容易看到真跡,,像浙江博物館,西泠印社,后來浙江美術(shù)館等單位,,都有一些展覽,。開始去看的時候呢,看不懂他的畫,,只覺得遠觀黑漆漆的一團,,近看混沌一片,但是他畫里的用筆卻是非常傳統(tǒng)的書法,,篆丶隸丶行丶草法都有運用,,既質(zhì)樸又雅逸,墨色也豐富微妙,??袋S賓虹的畫,內(nèi)心總是莫名的激動興奮,,所以雖然似懂非懂,,一有機會就去看??赡苣阋灿泻臀彝瑯拥捏w會,,看了黃賓虹的畫,其他的掛在旁邊的畫,,就沒什么味道了,。一次次地看,一點點地明白起來,,理解他繪畫里面的一些理法和追求,。 我看到的黃賓虹書法,主要是他的金文對聯(lián)和行草條幅,。金文作品中有些字法是他獨造的,,不好認。但點畫如屈鐵镕鑄而成,,真力彌滿,,非幾十年功力不能成。此外,,他畫作中題款以行草書居多,,也寫得平淡虛和,自然,,不做作,,十分耐看。黃賓虹書法看久了,,覺得林散之的書法飄逸有仙氣,,風格也很鮮明,,卻不及黃賓虹老先生的書法包容性大,包涵萬有,。林散之書法用墨之法,,也應是受黃老墨法論啟迪而發(fā)揚光大吧。 有時也讀讀黃賓虹的著述,,漸漸懂得,,近百年的非凡人生閱歷丶淵博的人文學識丶畢生的執(zhí)著追求,造就了劃時代的巨匠,。想想真不容易,,只有頂禮膜拜。 2023年10月13日于囧廬燈下 前幾日有友談起宋院體畫,,我說院體畫的背景是因為政治的需要,,領(lǐng)著國家工資給政府打工,他要做到是讓人家滿意,。院體畫強調(diào)寫實性,,以形狀物,,偏重于審美客體的形似,,力求呈現(xiàn)出物態(tài)情狀和真實場景。盡管有文人的參與,,但其功用性決定了抒情達意的缺失,。 我更推崇元畫和明末的遺民畫家,那是因為他們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情緒的表達,,不需要做給別人看,。它更加偏重于審美主體的情感的表達,而在物象描繪上更具有破壞性和重建性,,物象呈現(xiàn)也不再是你看到的那個物象,,場景也是作者重組后幻化出的新境。寄筆墨于筆端,,寓心意于人間,。 黃賓虹心儀手追過不少新安畫派的作品,這在早期作品中不時有看到,。我習戴本孝,、髡殘等已久,其畫面是可感受到作者抒發(fā)憤懣郁結(jié)之情,,對家國破亡的傷感無助,,讀他們的詩文更可感受到這種情感于書畫詩文的一體。黃賓虹的山水其實是新安山水的魂之歸來,。新安畫派大都師法元四家,,尤其崇尚倪瓚和黃公望,,倪、黃山水中疏林寒山的意象及蕭散簡遠的風致,。新安畫派在江浙南京蘇一代蓬勃發(fā)展,,如漸江之蕭疏簡逸、清逸枯寂,,查士標之清瘦勁挺,、疏朗寧靜,汪之瑞之疏散清秀,、空靈明凈,,戴本孝之孤冷清寒、高曠簡寂,。黃賓虹在“白賓虹”時期,,受新安的影響特別大,基本奠定了他山水畫的基調(diào),。此后,,在晚年變法,我依然認為是新安一脈的延續(xù),。漸江與黃賓虹,,前者是新安畫派之拓荒者,后者是新安畫派之集大成者,,而黃賓虹突破了新安畫派的冷然枯索,,創(chuàng)造了渾厚華滋、高曠孤獨的藝術(shù)境界,。 黃賓虹國畫的高妙,,更得益于超邁的書法認知和功底,黃賓虹精研究篆籀,,用筆凝重奇拙,,力求用筆中之內(nèi)勁。在平日書寫上,,對顏真卿的書法著力頗多,,結(jié)體方中見圓,雄強樸茂,,用筆柔綿剛勁,,綿里藏鐵。同時,,我也覺得這也頗有顏魯公悲劇性色彩的書法體驗,,如《祭侄稿》的悲傷欲絕,行書《爭座位帖》的凜然正義,,這肯定都會在黃賓虹的心底深深共鳴,,與新安畫派引起的家國感傷一樣,。 此文我想表達的是,在藝術(shù)領(lǐng)域,,每個人心底會對某一些藝術(shù)風格的品類特別感興趣,,他會與你的經(jīng)驗、視野,、審美相結(jié)合,,好像在學習古人,又好像是你不斷地發(fā)現(xiàn)自己,、印證自己,、深化自己。因而黃賓虹即使學宋畫,,也不是宋畫的整飭,,而是心中思緒的紛披,他篆籀點線在紙上留下的痕跡,,是山水在心中的真形,。 施存喆 楷書 137cm×70cm 2023 吳悠 隸書 178cm×72cm 2023 徐江波 隸書 180cm×96cm 2023 徐世良 隸書 179cm×95cm 2023 葉國慶 楷書 138cm×68cm 2023 張衡 隸書 138cm×70cm 2023 張敏青 篆書 139cm×67cm 2023 傅雷給黃賓虹的三封信: 綠紅盡處見玄黃 【1943年6月9日】 尊作《白云山蒼蒼》一長幅(亦似本年新制,惟款未識年月),,筆簡意繁,,丘壑無窮,勾勒生辣中,,尤饒嫵媚之姿,,凝練渾倫,,與歷次所見吾公法繪,,另是一種韻味。 前周又從默飛處借歸大制五,、六幅,,懸諸壁間,反復對晤,,數(shù)日不倦,。筆墨幅幅不同,境界因而各異,,郁郁蒼蒼,,似古風者有之;蘊藉婉委,,似絕句小令者亦有之,。妙在巨帙不盡繁復,小幀未必簡略,。蒼老中有華滋,,濃厚處仍有靈氣浮動,,線條馳縱飛舞,二三筆直抵千萬言,。此其令人百觀不厭也,。 尊論尚法、變法對師古人不若師造化云云,,實千古不滅之理,。征諸近百年來西洋畫論及文藝復興期諸名家所言,莫不遙遙相應,。更縱覽東西藝術(shù)盛衰之跡,,亦莫不由師自然而昌大,師古人而凌夷,。即前賢所定格律成法,,蓋亦未始非從自然中參悟得來。桂林山水,,陽朔峰巒,,玲瓏奇巧,真景宛似塑造,,非云頭皴無以圖之,,證以大作西南寫生諸幅而益信。且藝術(shù)始于寫實,,終于傳神,。故江山千古如一,畫面世代無窮,,倘無信靈,,無修養(yǎng),即無情操,,無個性可言,。即或竭盡人工,亦不過徒得形似,,拾自然之糟粕耳,。況今世俗流,一身不出戶牖,,日唯依印刷含糊之粉本,,描頭畫角,自欺欺人,,求一良工巧匠且不得,,遑論他哉! 先生所述董巨兩家畫筆,愚見大可借以說明吾公手法,,且亦與前世紀末頁西洋印象派面目類似(印象二字為學院派貶斥之詞,,后遂襲用),,彼以分析日光變化色彩成分,而悟得明暗錯雜之理,,乃廢棄呆板之光暗法(如吾國畫家上白下黑之畫石法一類),,而致力于明中有暗,暗中有明之表現(xiàn),,同時并采用原色敷彩,,不復先事調(diào)色,筆法補趨于縱橫理亂之途,,近視幾無物象可尋,,惟遠觀始景物粲然,五光十色,,蔚為奇觀,,變幻浮動,達于極點,,凡此種種,,與董北苑一派及吾公旨趣所歸,似有異途同歸之妙,。質(zhì)諸高明以為何如,? 至吾國近世繪畫式微之因,鄙見以為,,就其大者而言,,亦有以下數(shù)端: (一)筆墨傳統(tǒng)喪失殆盡。有清一代,,即犯此病,,而于今為尤甚,致畫家有工具不知運用,,筆墨當前,,幾同廢物,,日日摩古,,終不知古人法度所在,即與名作昕夕把晤,,亦與盲人觀日,,相去無幾。 (二)真山真水,,不知欣賞,,造化神奇,不知檢拾,。畫家作畫,,不過東拼西湊,,以前人之殘山剩水,堆砌成幅,,大類益智圖戲,,工巧且遠不及。 (三)古人真跡,,無從瞻仰,,致學者見聞淺陋,宗派不明,,淵源茫然,,昔賢精神,無緣親接,。即有聰明之士,,欲求晉修,亦苦無憑借,。 (四)畫理畫論曖晦不明,,綱紀法度蕩然無存,是無怪藝林落漠至于斯極也,。 要之,,當此動亂之秋,修養(yǎng)一道,,目為迂闊,;藝術(shù)云云,不過學劍學書一無成就之輩之出路,。詩詞書畫,,道德學養(yǎng),皆可各自獨立,,不相關(guān)連,。征諸時下,畫人成績及藝校學制,,可見一斑,。甚至一二淺薄之士,倡為改良畫之說,,以西洋畫之糟粕(西洋畫家之排斥形似,,且較前賢之攻擊院體為尤烈)視為挽救國畫之大道,幼稚可笑,,原不值一辯,。無如真理澌滅,識者日少,為文化前途著想,,足為殷憂耳,。 【1943年6月25日】 前惠冊頁,不獨筆墨簡煉,,畫意高古,,千里江山,收諸寸紙,,抑且設(shè)色妍麗(在先生風格中,,此點亦屬罕見),態(tài)愈老而愈媚,,嵐光波影中,,復有晝晦陰晴之幻變存乎其間,或則拂曉橫江,,水香襲人,,天色大明,而紅日猶未高懸,;或則薄暮登臨,,晚霞殘照,反映于蔓藤衰草之間,;或則驟雨初歇,,陰云未斂,蒼翠欲滴,,衣袂猶濕,;變化萬端,目眩神迷,。寫生耶,?創(chuàng)作耶?蓋不可分矣,。 且先生以八秩高齡,,而表現(xiàn)于楮墨敷色者,元氣淋漓有之,;逸興遄飛者有之,;瑰偉莊嚴者有之;婉孌多姿者亦有之,。藝人生命誠與天地同壽,,日月爭光歟。返視流輩,,以藝事為名利藪,以學問為敲門磚,則又不禁怵目驚心,,慨大道之將亡…… 古人論畫,,多重摹古,一若多摹古人山水,,即有真山水奔赴腕底者,。竊以為此種論調(diào),流弊滋深,。師法造化,,尚法、變法諸端,,雖有說者,,語焉不詳。且陽春白雪,,實行者鮮,,降至晚近,其理益晦,,國畫命脈,,不絕如縷矣。 鄙見挽救之道,,莫若先立法則,,由汪入深,一一臚列,,佐以圖象,,使初學者知所入門(一若芥子園體例,但須大事充實,,而著重于用筆,、用墨之舉例),次則示以古人規(guī)范,,于勾勒皴法,,布局、設(shè)施等等,,詳加分析,,亦附以實物圖片,俾按圖索驥,,揣摩有自,,不致初學臨摹,不知從何下手,。終則教以對景寫生,,參悟造化,,務(wù)令學者主客合一,庶可幾于心與天游之境,。唯心與天游,,始可言創(chuàng)作二字,似此啟蒙之書,,雖非命世之業(yè),,要亦須一經(jīng)綸老手,學養(yǎng)俱臻化境,,如先生者為之,,則匪特嘉惠藝林,亦且為發(fā)揚國故之一道,。至于讀書養(yǎng)氣,,多聞道以啟發(fā)性靈,多行路以開拓胸襟,,自當為畫人畢生課業(yè),。若是則雖不能望代有巨匠,亦不致茫茫眾生,,盡入魔道,。質(zhì)諸高明,以為何如,? 近人論畫,除先生及余紹宋先生外,,曩曾見鄧以蟄君,,常有文字刊諸《大公報》,似于中西畫理均甚淹貫,,亡友滕固亦有見地,。 尊作有純用鐵劃銀勾之線條者,便中可否賜及,。 【1943年7月13日】 先生論畫高見暨巨制,,私淑已久。往年每以尊作畫集,,時時展玩,,聊以止渴。徒以谫陋,,未敢通函承教,。茲蒙詳加訓誨,佳作頻頒,,誠不勝驚喜交集之感,。生平不知譽揚為何物,唯見有真正好書畫,,則低徊頌贊惟恐不至,,心有所感,情不自禁耳,。品題云云,,決不敢當。嘗謂學術(shù)為世界公器,,工具面目盡有不同,,精神法理,初無二致,。其發(fā)展演進之跡,,興廢之由,未嘗不不謀而合,?;攀加袆?chuàng)新,,泥古而后式微,;神似方為藝術(shù),貌似徒具形骸,。猶人之徒有肢體,,而無豐骨神采,安得謂之人耶,?其理至明,,悟解者絕鮮。 尊作無一幅貌似古人而又無一筆不從古人胎息中蛻化而來,。淺識者不知推本窮源,,妄指為晦為澀,以其初視不似實物也,,以其無古人跡象可尋也,,無工巧奪目之文采也。寫實與摹古,,究作何解,,彼輩全未夢見,。例如皴擦渲染,先生自言于瀏覽古畫時,,未甚措意,,實則心領(lǐng)默契,所得遠非刻舟求劍所及,。故隨意揮灑,,信手而至,不宗一家,,而自融冶諸家于一爐,,水到渠成,無復痕跡,,不求新奇而自然新奇,,不求獨創(chuàng)而自然獨創(chuàng)。此其所以繼往開來,,雄視古今,,氣象萬千,生命直躍縑素外也,。鄙見更以為倘無鑒古之功力,,審美之卓見,高曠之心胸,,決不能從摹古中洗煉出獨到之筆墨,;倘無獨到之筆墨,決不能言創(chuàng)作,;然若心中先無寫生創(chuàng)作之旨趣,,亦無從養(yǎng)成獨到筆墨,更遑論從尚法而臻于變法,。 藝術(shù)終極鵠的,,雖為無我,但賴以表現(xiàn)之技術(shù),,必須有我,。蓋無我乃靜觀之謂,以逸待動之謂’而靜觀,,仍須經(jīng)過內(nèi)心活動,,故藝術(shù)無純客觀可言。造化之現(xiàn)于畫面者,,決不若攝影所示,,歷千百次而一律無差。古今中外,,凡宗匠巨擘,,莫不參悟造化,;而參悟所得,則因人而異,。故若無“有我”之技術(shù),,何從表現(xiàn)因人而異之悟境?摹古鑒古,,乃修養(yǎng)之一階段,,借以培養(yǎng)有我之表現(xiàn)法也。游覽寫生,,乃修養(yǎng)之又一階段,,由是而進于參悟自然之無我也,。摹古與創(chuàng)作,,相生相成之關(guān)系,有如此者,,未稔大雅以為然否,? 尊論自然是活,勉強是死,,真乃至理,。愚見所貴于古人名作者,亦無非在于自然,,在于活,。徹悟此理固不易,求“自然”于筆墨之間,,尤屬大難,。故前書不辭唐突,吁請吾公在筆法墨法方面,,另著專書,,為后學津梁也。 際此中外文化交流之日,,任何學術(shù),,胥可于觀摩攻錯中,覓求新生之途,;而觀摩攻錯,,又唯比較參證是尚。介紹異國學藝,,闡揚往古遺物,,刻不容緩。此二者實并生不悖,,且又盡為當務(wù)之急,。 傅雷:“黃賓虹是集大成者,,幾百年來無人可比,是古今中外第一大家,。黃賓虹先生如果在70歲去世,,他在中國繪畫史上會是一個章節(jié);如果80歲去世,,他會是一部書,;如果90歲后去世,他就是一部大辭典,?!?o:p> (1943年《觀畫答客問》) |
|
來自: 昵稱61560146 > 《黃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