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部高分影片——《困在時間里的父親》,! 這部影片從一個父親的視角將其支離破碎的內心世界形象化地呈現(xiàn)出來,表達著父女之間的感情糾葛,、愛與別離。 之所以推薦,,是因為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一部心理學電影,每個人都可以從電影中看到“你我他”的身影,,不乏溫情、牽絆與思考,。 故事梗概: 片中患阿茲海默綜合癥的老人安東尼是本片的主人公,,他的大女兒在5年前離婚之后認識一個男人,,兩人計劃同去巴黎,但她不忍心將患病的父親獨自留在倫敦,。 于是大女兒為父親安排護工陪伴,可他卻將護工一個個氣走……最后大女兒無可奈何地將父親送到了養(yǎng)老院,,去往巴黎生活,在離開之前大女兒承諾父親將在有時間的周末回來看望他…… 本文嘗試分別從患病父親和大女兒兩條線進行心理學意義的解析和探討,。 患病的父親 關鍵詞1 :創(chuàng)傷 這位父親不僅有一個大女兒,還有一個因意外事件已去世的小女兒,。這是他心中永遠的痛,,這種傷痛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專屬名詞——創(chuàng)傷,。處于創(chuàng)傷中的父親,由于太過悲痛而無法接受小女兒的離去,,他的內心時間固化在小女兒還未離去的時間里,堅定地認為小女兒還好好地活著,。 在小女兒活著的時候,,會和爸爸親密地互動,,一直叫他“小爸爸”。這是這位父親生命里最為珍貴的畫面,,他想要永遠停留在這樣一幀畫面里。 影片中,,父親一直關注著一個手表,,他需要用手表來提醒自己時間,。這是一個隱喻,,意味著父親的內心困在了這段時間里,他仍然享受著彼時的美好時光,,他想一直是小女兒的“小爸爸”,。 關鍵詞2 :內在劇本 這位父親覺得自己非常聰明,他常常調侃大女兒像她的媽媽一樣沒有智慧,、愚鈍;他會跟大女兒對抗,,比如,堅持不要請護工,,認為自己可以照顧好自己,,而當大女兒“不聽話地”找來護工時,,他就會破壞護工照顧工作的開展;他想繼續(xù)做小女兒的“小爸爸”…… 實際上 這些互動關系呈現(xiàn)的都是父親的需要,,他需要用這樣的互動關系來確定自己的位置、確定自己是誰,。當這些關系被剝離,、只剩下自己之時,,他的內在是空洞的,。 影片中,當大女兒告訴父親要離開倫敦前往巴黎生活時,,父親認為女兒要拋棄自己了,他詢問女兒:“那我呢,?我一個人嗎,?要怎么辦?” 離開了這些關系,,回歸到自身,這位父親不知所措,。 我們可以看到,, 在這位父親的內在劇本里,,他是感覺到被拋棄的。在他的設想(投射)里,,那些人都是害他、會趕他走(大女兒為了照顧父親找來護工時,,父親認為大女兒要將他從家里趕走)、會拋棄他,、會偷或拿走他的東西(手表找不到時堅信是護工偷走的,,看到大女兒丈夫手上的手表時也會懷疑他),。 置身于“被拋棄”的環(huán)境里,他非常害怕和恐懼,。雖然影片并沒有講述父親的出生、成長環(huán)境,,但他與人的互動關系能反映出其內在劇本——他的童年一定產(chǎn)生了很多創(chuàng)傷。 關鍵詞3 疾病化 患有老年癡呆癥的父親逐漸遺忘越來越多的事情,,他記得小女兒是個繪畫天才,,記得大女兒要去巴黎,,但不知道站在面前的人是誰,最后連自己是誰也開始不記得,,需要養(yǎng)老院的護士告訴他,他的名字是“安東尼”。 雖然軀體還能保持正常的生活,,但是大腦已經(jīng)不是原來的大腦,在情感和心理上他正在逐漸退化到嬰兒狀態(tài),。 在影片的最后,,父親告訴護士“安東尼”這個名字是媽媽取的,。他像個孩子一樣哭泣著說:“我想媽媽,我要媽媽,,我想離開這里。有沒有人會來接我,?我要我的媽媽來接我,,我想回家,。我覺得好像我所有的葉子都掉光了……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我再也沒有地方可以安住了”,。明顯地,他退行到了“找媽媽”的小嬰兒狀態(tài),。 其實,, 在內心中,,他一直期待回到這個地方,而在幾十年的人生中,,他都需要去做生命不同階段該做的事情,一直沒有機會,。 我們的猜想是,在他生病之前,,他也和在生病期間會否認自己患有疾病一樣(他患病期間仍然堅持認為自己可以照顧好自己,,記得所有的事情)否認現(xiàn)實,,而這個疾病配合了他內心真正的需要,讓他脫離現(xiàn)實,徹底與現(xiàn)實失聯(lián),,回到內在小嬰兒的狀態(tài)。 離開的大女兒 關鍵詞1:情感失聯(lián) 大女兒為了照顧生病的父親付出了很多,,她為父親請護工;下班后會親自照顧父親,;當父親把護工趕走后,她擔心他無人照顧,,取消了原定的旅行計劃,,臨時將父親接到自己的住所…… 她也期待著父親能夠感受到她所給予的這份付出和愛,,然而無論付出多少,仍舊無法與父親產(chǎn)生愛的聯(lián)結,,無法與父親真正的相遇。他會忘記她,,會誤會她要將他拋棄,,會倔強地對她說令人傷心和難堪的話,。 她將護工帶來家里照顧父親,父親卻不滿地告訴護工自己不需要被照顧,,大女兒是借著這由頭來搶占自己的公寓。大女兒聽到后很傷心,,強忍著眼淚,,父親看向女兒對其說道:“我會比你活得更久”,,甚至對護工說:“她一定會先死,等著她死了以后,,我要參加她的葬禮,然后繼承她的遺產(chǎn),,而不是她繼承我的……”,。 父親離開后,大女兒還繼續(xù)強忍著淚水跟護工說:“抱歉,,讓你看到這樣的狀況”…… 關鍵詞2:心理位置 當大女兒和丈夫談起父親與護工良性互動的時刻,她告訴丈夫說,,父親喜歡這個護工,,還告訴護工他是一個舞者,,會跳踢踏舞,會想起自己的小女兒露西,。緊接著,丈夫詢問這個護工年紀多大,,她停下了談話返回廚房。 在這個互動中,,大女兒無法向丈夫表達——當她聽到父親那樣地懷念小女兒而無視自己時的那份傷心與痛苦,。無論她如何努力,,在父親心中的地位都無法與妹妹相同,他好像被封印在與小女兒親密相處的時光里,,自己無論如何都無法撼動妹妹在父親心中的位置。 關鍵詞3:分離 大女兒在影片結束時,,勇敢地選擇了與父親“分開”,,和喜歡的男人前往巴黎,。這其實是令人欣喜的,意味著 她并沒有陷入與父親的糾纏中而放棄自己,,選擇了回歸自己。而我們知道,,在此之前,,她經(jīng)歷了數(shù)次掙扎——最開始因無力完全照料父親,,為父親在家里請了護工,;接著因為父親氣走了護工而將其暫時接到自己的公寓照料,在此階段也仍然沒有放棄尋找合適的護工,;最后在無可奈何之下將父親安置在養(yǎng)老院,,而自己則前往巴黎生活。 這樣的分離是非常不容易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大女兒的丈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向大女兒表達:如果你全身心把時間都用在照顧父親身上,那我呢,?他生氣又有耐心地告訴總是不斷受傷又堅持照顧父親的大女兒:“你為他做了這么多事,我也很尊重這一點,,你讓他搬來這里住這一點都沒錯,但是他生病了,,他幾乎快失去理智了,,醫(yī)生說的沒錯,,他的情況只會越來越糟糕,我們必須想個其它的解決辦法,。” 他讓大女兒真正地明白:父親生病了,,而 我的一生不僅僅是為了父親,,還應該有自己的生活,。 任何人的成長,,都會經(jīng)歷理想化破滅的過程。我們看到原本高大,、強壯,、有力量的父親會生病,、會脆弱,看到父親其實沒有那么強大,,他需要被照顧,也有很多做不到的事情……最終,,看見真實的父親,,他真實的狀態(tài)是什么樣子,。 影片中從小女兒的去世到父親的生病,,大女兒開始看到父親弱的一面,這對于她來說,,也是“理想化父親”倒塌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大女兒慢慢地發(fā)現(xiàn),,她的父親生病了,,她的父親沒有辦法與她產(chǎn)生聯(lián)結,無論她怎么做,,父親都不會好起來了…… 在這個逐漸接受現(xiàn)實的過程中,,一個人內在的力量就會慢慢凝聚起來,慢慢地看見真實,,然后在真實中主動地進行選擇。 我們在影片看到,,后來,,大女兒開始為父親找醫(yī)生,、送到養(yǎng)老院,最后前往巴黎,。完成了與父親一生中必將經(jīng)歷的心理分離,,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分離個體化”,。 類似的事情發(fā)生在中國,,可能我們是很難做到的,因為我們有著根深蒂固的思想:父母養(yǎng)育了孩子這么久,,孩子不可以對其不管不顧,,我們常常會為了孝順老人而放棄自我。 通過以上的心理解讀,,這部影片為我們帶來如下啟示及思考: 1. 我們該如何與一個會“退行”的老人相處,? 2.一個人的成長是如何完成的 歡迎你將心里的答案寫到留言處,,也歡迎你持續(xù)關注海之夢的《心事周周聊》,,讓我們共同學習和成長。本篇為部分整理稿,,完整內容請點擊“ 閱讀原文”收聽。 主講|張紅云,、許新顏、龍江玲 整理|安心 校對|君雅,、朱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