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余閑子”這個名字,,我有點陌生,再往后看,,不僅笑了,,這不就是趙旭東嘛。他是我的同事,,我的小友,,在我身邊多年,從事機關(guān)文字工作,,對家鄉(xiāng)濟源的歷史文化頗感興趣,。也見到過他業(yè)余發(fā)表的幾篇文章。不曾想,,幾年來竟然匯成了一本集子,。這本集子是他近年來走讀家鄉(xiāng)濟源的集合。華夏文明的主要發(fā)祥地在中原,,涵蓋河南,、陜西、山西,、河北,、山東等省,濟源是這一地域的中心地帶,。這里,,有太行、王屋,,有黃河,、濟水,有方圓百里的峰巒溝壑,,有或奔涌或淙淙的河流,。這里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原發(fā)地,是濟水人格化的起點,。這里的每一架山巒,,每一條河流,都經(jīng)歷了五千年文化的浸潤,,承載著歲月的滄桑和歷史的厚重,。旭東用他多年的積累,勾勒出了濟源山山水水間蘊含的歷史文脈,、人文底蘊,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如老友品茗,、如故人暢飲般地,,去觸碰鐫刻在這方山水上的厚重,去窺探往昔濟源的真容。“王者之屋”王屋山寄托著的中華民族連綿不絕的鄉(xiāng)愁,,“丹鳳朝陽”陽臺宮書寫著道家學(xué)制開放包容,、物象萬千的智慧,“黃帝祭天處”天壇山寓意著的“恐驚天上人”的虔誠之心……一座座佇立在眼前的山脈與殿宇,,通過旭東的解讀,,顯出了精神高地的尊貴。還有,,“山不在高”的靈山,、“不如歸去”的盤谷、“造人補天”的小溝背,、“七碗茶歌”的九里溝,、“唯帶高潔氣”的南山……他如數(shù)家珍中,讓這些已經(jīng)簡化成符號的山巒,,重新聳立成了許多人心中高山仰止,、心向往之的精神家園。“濟世之水”的濟水用三洑三現(xiàn),、揚波千里,、獨流入海的壯舉,啟迪著“上善若水”的智慧,;歷經(jīng)滄桑卻保存完整的濟瀆廟用瀆海同祭,,宣誓著開疆拓土的雄心;出身不凡又籍籍無名的湨水靜靜地流淌出年輕的芳華與朝氣……這一條條流淌在腳下的水,,通過旭東的筆墨,,露出了文明圖騰的容貌。沁水之畔的“沁園春色”,、黃河西灘的“關(guān)關(guān)雎鳩”,、青蘿河畔的“東溪垂綸”、龍?zhí)吨系摹拔娘L大興”,、河清古渡的“河清海晏”…… 他娓娓道來中,,匯集成了許多濟源人弱水三千、一瓢飲足的力量源泉,。“一個老人叩石墾壤,、挖山不止,一個民族鍥而不舍,、艱苦奮斗”,。在列子筆下,這個老人承載著“順應(yīng)天道,、挖去名利之山,、大智如愚”的道家智慧,;在毛澤東主席口中,這種精神是“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民族精神,、紅色基因,;在我們心中,這種傳承是“咬定目標,、苦干實干,、鍥而不舍、久久為功”的生命血脈,。因為旭東的深入挖掘與詮釋,,濟源“前有聶政后郭解”的慷慨俠義之風、“儒釋皆通,、功在社稷”的濟世救民之志,、“不懈抗爭、去感動上帝”的奮斗之姿,,都得到了宣揚,,讓更多的人了解了濟源的精神特質(zhì)。這本集子具有很好的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盡管濟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但現(xiàn)存記載這些的古代專著只有乾隆《濟源縣志》,、嘉慶《續(xù)濟源縣志》數(shù)卷,其余的都淹沒在眾多的歷史典籍,、文物古跡之中,。近年來,有關(guān)單位,、學(xué)者也編纂了幾種介紹濟源歷史文化的書目,,都有以文史資料的形式出現(xiàn),考據(jù)嚴謹是其長處,,但刻板枯燥也影響了它的受眾范圍,。旭東在工作中擅長的是公文寫作。一般來說,,長期從事公文寫作的人,,其語言往往會變得機械而古板,俗稱“刀筆”,。旭東這本集子里的文字,,在盡力擺脫這個窠臼,,使之變得靈活而隨性,盡量向著散文的方向靠攏,。看得出,,他在學(xué)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學(xué)王充閭的《國粹》,學(xué)梁衡的《千秋人物》,,盡管百般難得其一,,也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這種嘗試,,讓這本集子有了濟源歷史文化普及讀物的感覺,,可以讓更多的人走進濟源,了解濟源,,進而愛上濟源,。把這本集子取名《老家王屋》,飽含著旭東對家鄉(xiāng)的赤子深情,。他生在濟源,,長在濟源,工作在濟源,,濟源就是他的的整個世界,,占據(jù)了他所有的生命空間。這些年來對濟源歷史文化的學(xué)習讓他認識到,,濟源不單單是一道道葉綠葉黃的山川,,一條條水漲水落的河流,還承載著他無數(shù)祖輩的思索和奮斗,、悲歡與離合,。他的祖輩中,不僅有販夫走卒,,更有高賢大德,、文人墨客。祖輩的思索,,已經(jīng)成為中華文化,、中國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山,,這水,,也不再是自然之山,自然之水,,已經(jīng)成為文化之山,,精神之水,,融入了他的血脈,不僅是他心底深處的柔軟和溫情,,而且是他的精神圖騰和信仰,,讓他由熱愛而尊重,而敬畏,,而推崇,。這真摯而又深沉復(fù)雜的情感,融諸于筆墨,,就讓這本集子中的每一篇文字都有了生命,,有了溫度,可以觸發(fā)更多人的凝望和沉思,。慶幸旭東沒有讓業(yè)余時間完全荒廢,,做了一件有益的事。希望他可以堅持下去,,做更多有益的事,,讓自己的生活,乃至生命更有意義,。我和他共勉,。
《老家王屋》作者:趙旭東,筆名余閑子,,河南濟源人,,1974年出生,民建會員,,現(xiàn)供職于濟源示范區(qū)管委會辦公室,,愛好文學(xué)和地域文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