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與西周的關系 在艱難困苦中頑強成長的周民族在東方夷人的配合下,推翻了貌似強大的商王朝,?!蹲髠鳌肤斦压哪辏骸吧碳q為黎之搜,東夷叛之”,。昭公十一年亦有“紂克東夷而殞其身',是說武王伐紂時,,殷商軍隊中的夷人倒戈,使周民族幾乎沒有在殘酷的戰(zhàn)爭中,,就推翻了一個龐大的帝國而建立了周王朝,。按理說,周王朝是可以利用這一心理的共同點去解決處理好與周邊部族特別是與東夷族關系的,。剛處于中興時期的周王朝,,還帶著來自西北高原上的淳厚樸實之風的,如在武王伐紂和訓誡殷商遺民時,,仍自謙為“小邦周”,稱殷為“大邑商”,。當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相成王之際,,由于政治權力的紛爭,,周王朝風云迭起。分封在東方的周室王裔管叔,、蔡叔,、霍叔聯(lián)合商的殘余勢力的代表黜王武庚和東夷的徐、奄,、蒲姑幾股勢力,,進行武 裝叛亂(史稱“三監(jiān)之亂”)。立足剛穩(wěn)的周王朝為了保衛(wèi)取得的政權,,已顧不得什么長遠的謀略,,迅速平息了叛亂。參與叛亂的東夷諸族,,特別是徐夷受到了周王朝的征伐,。《逸周書·作雒》中載:“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東徐奄及熊盈族以畔。周公,、召公內(nèi)弭父兄,,外撫諸侯,。元年夏六月,葬武王于畢,。二年,,又作師旅。臨衛(wèi)震殷,,殷大震潰,。降辟三叔,王子祿父北奔,,管叔經(jīng)而卒,,乃囚蔡叔于郭陵”?!渡袝べM誓》:載:“但茲淮夷徐戎并興”,今本《竹書紀年》載:“(成王)四年,,王師伐淮夷,遂入奄,;五年春正月,,王在奄,遷其君于蒲姑”,。此外在一批青銅器銘文里亦有記載征伐史實,如《明公段》的“伐東國”,《班段》的“靜東國”,《小臣速段》的“伯懋父以殷八師征東夷”,。這些史料均說明早在周王朝的武,、成二世,徐與西周的關系因種種變故,,已衍變成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遂為嗣后的幾百年戰(zhàn)事,寫下了一段血與火的開頭,。周初的東征之役,,前后歷時達三年之久,在成王,、周公,、召公的親自指揮下,投入了周王室最精銳的軍事力量,,調(diào)動了附周的諸侯國的兵力,,終于使東夷的蒲姑受到了滅國毀社、遷君徙民的懲罰,,周成王二年:“凡征熊盈族十有七國,,俘維九邑”,證之以《淮白乍跽華鼎》銘文,可知淮夷也喪城失地,,徐夷,、淮夷以及其它部族則因此被逼向南方流徙。退走淮水之濱,即今江蘇洪澤湖北岸一帶,?!蹲髠鳌肤敹ü哪辏骸皯研站抛凇辟n給了唐叔虞,這自然是東征所獲的俘虜,,據(jù)郭沫若考證,,“懷”即“淮”,也就是說,徐人在這一場曠日持久的戰(zhàn)役中,,損失極為慘重,,其中一部分族民成了周人的戰(zhàn)利品。 徐人自成王時代起,,雖然被迫南遷淮水左近,,但仍有相當?shù)膽?zhàn)斗力。傳說在康王時期,,徐人已稱王,。由于地處淮水一隅,周人或以方位指為淮夷,、淮戎,。以當時信息傳遞慢,方位概念寬松的情況看,,對一部族呼之以幾種稱呼應是常事,。加之古代“書無定勢、字無定法”的形勢看,,即使是周人,,因其部族的不同,鑄器銘文常就同一件事?lián)Q用稱呼,,這不僅是鑄器者的喜好,,也是當時人的習慣,并不以為怪的,。成康之際,,凡銅器銘文中的“楚”字,李白風先生認為是指“徐”而言,?!盎ⅰ⒊?、徐,、鄰”亦同音異轉(zhuǎn)之字,并指出在成王之時,,囂熊尚未封楚,。其時所說的“伐楚”實是指伐徐⑥,。徐淮一地,直到泰漢之際仍號為“楚地”,。楚霸王項羽曾定都的彭城,,即為史載的徐人的政治中心的附近。甚至到宋明之時,,人們還稱這一帶為“東楚”,淮安則為“楚州”“襟楚帶吳客多游,,壯麗東南第一州?!薄妒阁分械摹俺迸c《淮伯乍范華鼎》中的“淮伯”是否即為周初時人對徐伯的變稱,,雖屢有考證,亦不敢妄斷,。 總之,,從現(xiàn)有資料說明,康昭之世的徐國,,雖已稱 王并與周屢有摩擦,,總體上卻是以休養(yǎng)生息為主,與周王朝保持著臣屬又相當獨立的身份跽踞在周的東方,。周穆王之際,,徐與西周的關系又趨緊張。定為穆王時銅器《錄或鹵》:“王令殘曰:歔!淮夷 敢伐內(nèi)國,,女其與成周師氏戍于古師!”《競鹵》:“惟犀白父與成師即東,,命伐南夷?!睆倪@兩段銘文中不難看出,周王朝的窘境,,徐國已攻擊到周王朝的核心地帶,,從其虛張聲勢的“淮夷敢伐內(nèi)國”的語氣中,惱怒中又夾著無可奈何的神態(tài)已完全躍然于禮器之上,?!妒酚洝で乇居洝?“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穆王,得驥,、溫驪,、驊卵、驟耳之駟,、西巡狩,,樂而忘歸。徐偃王作亂,,造父為 穆王御,,長驅(qū)歸周,,一日千里以救亂?!边@在《史記·趙本紀》中亦有類似的記載,,可見周穆王對徐王作亂心急如焚。 至于徐偃王的記載,,現(xiàn)存最早的資料當推《荀子·非相篇》所說:“徐偃王之狀,,目可瞻馬(馬或作焉)?!倍谕鲐摹妒印芬粫?,可從《山海經(jīng)》注中勾剔出兩條:徐偃王有筋無骨。徐偃王好怪:沒深水而得怪魚,,入深山而得怪獸者多列于庭,。 《荀子》、《尸子》中對徐偃王的描繪,,不知所據(jù)為 何,,現(xiàn)在已是渺不可知。但至少可以說徐國在戰(zhàn)國后 期,,就已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卻是無可置疑的事,。 對于徐史的研究,無疑又增加了新的難度,。有關徐偃 王人格的顯露,,在《韓非子 ·五蠹》中有描述:“徐偃王處漢東,地方五百里,,行仁義,。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荊文王恐其害已也,,舉兵伐徐,,遂滅之。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辟韧醭闪隧n非子的笑料,。《淮南子·人間訓》亦有徐偃王的故事描述:“昔徐偃王好行仁義,,陸地之朝者三十有二國,。王孫厲謂楚莊王曰:'王不伐徐,必反朝徐,?!踉唬?#39;偃王有道之君也,,好行仁義,不可伐,?!鯇O厲曰:'大之與小,強之與弱也,,猶石之投卵,,虎之唱豚,又何疑焉?且夫為文而不能達其德,,為武而不能任其力,,亂莫大焉?!踉唬?#39;善,。’乃舉兵而伐徐,,遂滅之,。”疑是運用前人資料,,又對徐楚關系的臆測,。因楚文王與周穆王的時代相距太遠,古今學者皆有文述其不滿四,。 《后漢書 ·東夷傳》對徐偃王這一段離史實越去越遠的故事整理得更為瑯瑯上口:“后徐夷偕號,,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熾,,乃分東方諸侯命徐偃王主之。偃王處潢池東,,地方五百里,,行仁義,陸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穆王后得驥驟之乘,乃使造父御以告楚,,令伐徐,,一日而至。于是楚文王大舉兵而滅之,。偃王仁而無權,,不忍斗其人,故致于敗,。乃北走彭城武原縣東山下,,百姓隨之者以萬數(shù),,因名其山為徐山?!痹谶@一條資料中,,似認為徐乃以軍事力量逼使周穆王不得不承認徐在東方宗主國的地位。后又因徐在立國政策上的失誤,,方導以敗走徐山的災禍,。 對于“偃”之解釋,有的認為是一代徐王的名字,。更多的學人認為“嬴,、偃”一聲之轉(zhuǎn),徐王冠以族姓,,乃成徐偃王,。史籍中述及徐王,因多書姓不書名,,遂使幾個時期的徐王不同的活動情況,,皆似為一個徐偃王所為,殊難說通,。 周穆王時作亂的徐王到底是哪一個呢?今本《竹書紀年》載周穆王六年春:“徐子誕來朝,,錫命為伯?!币蚨稌稀逗鬂h書,、東夷傳》述周穆王“畏其方熾”當有所本。穆王十三年“徐戎侵洛”,。這正與“淮夷敢伐內(nèi)國”相呼應,。而徐戎、淮夷乃為一體之說,,至少在這一事件中是言之有據(jù)的,。這時,周穆王正在“西巡狩”與西戎發(fā)生戰(zhàn)事,,一聽說大本營受到騷擾,,遂無心與西戎戀戰(zhàn),“冬十日造父御王入于宗周”,1975年扶風出土的《或方鼎》銘文曰:“鳴呼!王唯念或辟烈老甲公,,王用肇使乃子或率虎臣御淮戎,。”《錄簋》,、《競自》,、《殘簋》等均從不同側(cè)面反映了這一次戰(zhàn)斗的嚴峻的局勢。這一次帶兵回防,,顯然阻擋了徐的攻勢,。禮器銘文也證實了周穆王及時回防的成功,。 終穆王之世,徐與西周的戰(zhàn)事幾乎不斷,。若以《禮記·檀弓下》所載徐大夫容居在吊唁邾婁考公時以夸耀 的口氣說道:“容居聞之,,事不敢忘其君,亦不遺其祖,。昔我先君駒王,,西討濟于河?!睂鴪?zhí)禮甚謹頗不以 為然,。徐大夫客居,郭老考為《王孫遺者鐘》里王孫遺者,。崔恒升先生認為“邾婁考公”當為邾宣公,,與魯襄公同時,當時徐國尚有力量周旋在各國,。從“駒” 中或可認為,,這也是一位善于騎射、慣于鞍馬征戰(zhàn)的徐王,。駒王的時代徐旭生先生認為當在伯禽東征前后,。理由是成康以后,東方已有齊魯為周之前哨,,徐已南遷,,若想“越國圖遠”北上黃河似已不太可能。 筆者以為,,若周穆王時徐王威逼河洛,,使周王室 震恐是史實,那么穆王之世乃至前后,,再出現(xiàn)一位兵 脅河上的駒王,,也是有可能的因齊魯雖為大國,而周 也仍散居著一些部落,,西周時“插花地”式的小國并非罕見,。而以精兵突襲周王畿,并非是戰(zhàn)術上的難事,。新近發(fā)現(xiàn)的《史密籃》銘文就敘述了周王命令師俗,、史密兩員大將東征南夷。兩方陣營為以周為主的齊,、萊、僰,、尿等國的聯(lián)盟,,以虎方,、盧方、及其盟友杞夷與舟夷的結盟,。從方位來說,,虎方乃是徐的變稱已無疑,這是“虎方”之稱在西周青銅銘文中的又一次出現(xiàn),,顯然有比現(xiàn)時引用更重要得多的意義,。 穆王在位五十五年,以其豐富老練的政治經(jīng)驗和軟硬并施的兩手,,控制了內(nèi)憂外患,,周王室方得以承運延祚?!蹲髠鳌氛压哪辏骸澳掠型可街畷?。”涂山按眾說為安徽懷遠縣境內(nèi)的一座小山,,傳說為徐之祭祀之所在,。周穆王選擇濱淮這一有特殊意義的地點為會盟之所,亦可認為是繼夏禹之舉,,與東方諸國結盟特別是與徐之修好,。既表誠意,也說明周王朝是有力量控制周邊地區(qū)的,。涂山會盟,,周與徐的關系明顯緩和,百余年似無大事可敘,。直至西周最后一個昏庸殘暴的厲王當?shù)?,東方夷族又成為周人的殘酷掠奪對象。 《后漢書·東夷傳》:“厲王無道,,淮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苯癖尽吨駮o年》則說得更為清楚,厲王三年:“淮夷侵洛,,王命虢公長父伐之,,不克?!笨?nbsp;來,,淮夷是最能抓住周人弱點的,一攻周王畿則四處掠奪鎮(zhèn)壓之兵力就必然回縮。徐人的戰(zhàn)斗力由此可見,。 宋代出土的《敵簋》銘文:“南淮夷遷及,,內(nèi)伐湮、昴,、參泉,、裕、敏陰,、陽洛,。王令敵追御于上洛燈谷,至于伊,?!毙熳曰此畺|來,迫使周王室在這場爭戰(zhàn)中,,從防御中還擊,。至于周王畿的震動和各方面的損失雖 諱而不談,卻已是顯而易知的事,。這在《歌簋》其二的銘 文中反證了這一事實:“王令敵追御于上洛焜谷,,至于 伊班長榜,折首百,,執(zhí)訊四十,,奪俘人四百廩于榮伯之所?!惫艏凑f:“此四百人為周人之被俘虜者無疑,。” 徐與周厲王的不和,,大概不外乎因厲王殘暴壓迫所致,,這在《師詢簋》、《肅處簋》中清楚道明,。在《麩鐘》銘文中有:“撲伐厥都及子乃遣間來逆邵王”,《琴生韁》:“王征南淮夷……執(zhí)訊折首,,孚戎器,孚金,?!边@段銘文記載了周厲王親征徐人,從淮水的上游一直打到下游“南夷,、東夷具見,,廿又六邦?!眳柾跤擅半街賲瓮跄险?,伐南淮夷'到親征南淮夷,,終于凱旋而還,,鑄鐘銘功的動作來看,,厲王是一個虛榮心很強,,又不敢面對現(xiàn)實的昏王,。展子派人恭維他幾句,,只不過是給他一個面子,,完全是出于策略上的退讓,,而厲王則回都后大勢渲染,,自尊自重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南夷”與“南淮夷”當在地理上有所不同。這一問題,,李學勤先生以為是淮夷侵 犯到江漢之地為“南夷”,。而曾昭烯、尹煥章二先生則認為南夷還可能包括荊蠻族與越族在內(nèi),??梢哉J為“南 夷、東夷具見”正是以上諸先生見解的注解,。徐夷,、淮夷乃至南淮夷都可以包含在東夷之內(nèi),而跽踞江漢的南夷無論是在方位上或族屬上都很難以東夷括之,。鑄器之時只得多用了這一個并列詞組,。在這里如能作上述如是觀,金文和典籍中的“南 夷”,、“南淮夷”,、“東夷”或是“南國”、“東國”等地理和方位的概念使用得似乎更接近事實,。 厲王時期好象與東南的徐人發(fā)生過戰(zhàn)事,,這在《禹鼎》、《成鼎》等中亦有記載,。只不過這些戰(zhàn)斗發(fā)生的地點,,并不在徐人的中心地區(qū),而是“噩侯馭方率南淮夷東夷廣伐南國東國至于歷內(nèi)”,后噩侯馭方被擒,,徐人亦因從犯身份受到了追擊,。《無兵簋》:“惟十又三年正月初吉壬寅,,王征南夷”,《琴生盈》:“王征南淮夷”,似 乎就是因徐人屢犯宗周,,徐與周的軍事沖突已不斷升 級,徐王鞍騎犯周,,周也不示弱,,厲王親率大軍掃蕩淮 浦,,這一時期所鑄的銅器銘文都從不同側(cè)面反映了這一戰(zhàn)況。 周召共和的周王朝很可能忙于內(nèi)憂,,一時邊域無 戰(zhàn)事,。而到了周宣王坐穩(wěn)寶座以后,與徐人的矛盾又紛見于文獻與金文中,?!?詩·大雅·常武》歷來研究者皆認為是宣王伐然 的自贊詩,其中周的邊民政策與慣用的剿撫策略,,詩中全可窺見,,引文如下: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師皇父。整我六師,,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國,。 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guī)熉?,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處,,三事就緒。 赫赫業(yè)業(yè),,有嚴天子,。王舒保作,匪紹匪游,,徐方繹騷,。震驚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驚,。 王奮厥武,如震如怒,。進厥虎臣,,闕如唬虎,。鋪敦淮潰,,仍執(zhí)丑虜,。截彼淮浦,王師之所,。 王師咩單,,如飛如翰,如江如漢,,如山之苞,,如水之流。綿綿翼翼,,不測不克,,濯征徐國。 王猶允塞,,徐方既來。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來庭,。徐方不回,,王日還歸。 這是典籍有關徐與西周關系的最重要的記載之一,。周宣王率領著周王朝的精銳六師,,帶著周王室的最重要的幾名大將,浩浩蕩蕩向徐國殺去,。詩文中雖 然反復鋪敘周的軍容整齊,,而宣王親征的結果,僅僅是“徐方既來,,徐方即同”,徐國派代表和其它諸侯一起朝見了周王,。而收場也不過是“徐方來庭,徐方不回”,徐人在周的王庭上給了周王朝一個口頭的許諾“徐方不回”不再反叛了,。于是周宣王也就“王曰還歸”班師回朝了,。僅在《常武》 一詩中,周對徐就提到了十次之多,,這從另一個側(cè)面說明了徐人在周人心中的刺激強度,。《詩·大雅·江漢》幾乎又是反復渲染對徐人的戰(zhàn)爭,,名義上是贊揚周宣王命召虎平淮夷的武功,,也說明周人的這一次征戰(zhàn)付出了昂貴的代價,只不過詩人從正面敘述了這一史實: 江漢浮浮,。武夫滔滔,。 匪安匪游,,淮夷來求。 既出我本,,既設我旗,。 匪安匪舒,淮夷來鋪,。 《詩序》說《江漢》是尹吉甫所寫:“尹吉甫美宣王也,。能興衰撥亂,命召公平淮夷,?!敝苄踹@次伐徐戰(zhàn)役,在徐與周的關系上是一次重大的事件,,如《師寰簋》記載了宣王命令師袁率師及左右虎臣征淮夷,,還要求他們消滅敵軍的首領?!墩俨Ⅲ芬喾从沉酥苋藢@次勝利得來不易后的感慨之情,。在今本《竹書紀年》中亦有反映:“(宣王六年)召穆公帥師伐淮夷”“錫召穆公命”?!都o年》中還載:“王帥師伐徐戎,,皇父、休父從皇伐徐戎,,次于淮,。”典籍金文中述此一事,,有稱“徐戎,、徐夷、徐方,、徐土”,有叫“淮夷,、淮戎、淮土,、淮浦”, 而《常武》中則連用為“率彼淮浦,,省此徐土”,正說明淮河中下游正是徐人重要的活動場所,徐,、淮夷的互換互稱,,也證明了至少在西周之際,徐乃淮夷中的首領,,徐淮夷乃是連為一體的部落聯(lián)盟,。他們不僅戰(zhàn)斗力強,彼此還很難劃分得清楚,,以至于周人對他們或叫“淮夷”,或叫“徐夷”,。只是日后因種種原因,,從這一大聯(lián)盟中,以徐為主的聯(lián)盟中,,分離出一些小部落,,分離的原因不外是戰(zhàn)爭的強行隔絕,遷徙的意氣不投或為其它現(xiàn)已不可知的理由,,分離出來的一部,,在周人及其它諸侯國眼里,他們還是淮夷的一部分,,仍稱其為“淮夷”,這本是不足為怪的事,。而西周之際,對東南夷,、對淮夷的戰(zhàn)事,,自然就是對“徐夷、徐方,、徐國'的戰(zhàn)事,,從所舉典籍金文中不難看出這一史實。 幽王即位之時,,王室衰微已成定局,所謂“宣王中興”帶來的片刻安寧,,早已成了昨日黃花,。《詩·大雅·苕之華》序說:“幽王之時,,西戎東夷,,交侵中國,師旅并起,,因之以饑謹,,君子閔周室以將亡?!币苍S是幽王為西周最后一代君主之故,,后人對《鼓鐘》評為刺幽王荒樂淮上之作?!睹珎鳌穭t注:“幽王用樂,,不與德比,會諸侯于淮上,?!睆闹锌梢钥闯鲂炫c周的關系,這一次淮上之會,,已非穆王“涂山之會”可比了,,詩中明顯透露著行將結束的西周王朝的一種沒落的亡國之聲: 鼓鐘將將,,淮水湯湯。 憂心且傷,。淑人君子,,懷允不忘。 鼓鐘喈喈,,淮水潛諧,,憂心且悲。 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鼓鐘伐饕,淮有三洲,。 憂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猶,。 鼓鐘飲欽,,鼓瑟鼓琴。 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簫不僭。 周幽王這一次在淮上與諸侯相會,,其愁苦沒落的心情可以想見,。對徐人剿的一手已無力起用,無剿有撫的淮上之會,,反證了徐的強大,。終西周一朝,徐與其交惡百多年之久,,其因何在? 除了徐與殷商有親緣關系,,更多的人指出,殷民東徙,,徐人中不僅接受了商文化,,也發(fā)展了本族的具有特色的文化。徐與周人在習俗上的不同,,這在典籍中不難發(fā)見,,在考古資料中亦有證明。早在新石器時期,,東方土著葬俗中所見的鑿齒,、變形頭、紅陶缽蓋臉及人祭等特點,無疑給聚落這一帶的后人在心理上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筆者以為,,無論是東徙殷商遺民思鄉(xiāng)復仇的觀念,還是東方土著部族特有的心理特點,,這都不是徐與西周交惡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應是經(jīng)濟的原因。西周對東方及徐的軍事鎮(zhèn)壓,,徐及東方諸夷對周人的還擊騷擾,,絕非是吃飽后的消食之舉,亦是對周人殘酷剝削乃至掠奪的抗爭,。 《詩·小雅·大東》中有兩段關于東國人民遭受掠奪的呼喊,,不難看出徐人為什么要抗爭。如:大東小東,,杼柚其空,。形象地反映了周人對東方各國絲織產(chǎn)品的掠奪。 而東國之人因自己的勞動產(chǎn)品全被搶走,,“糾糾葛屨,,可以履霜?”在冬日里還只能穿著草編的鞋子,饑寒之狀充溢字里行間,。 詩中還有: 東人之子,,職勞不來。 西人之子,,粲粲衣服,。 反映了包括徐人在內(nèi)的東國人民,不僅要承受周人的經(jīng)濟掠奪,,還要無償?shù)貫橹苋俗鰟诠ぃ芷淙松淼呐邸?/p> 對于周人剝削者的本性,,詩中寫道:或以其酒,,不以其漿。鞘鞘佩琖,,不以其長,。東國的人贈饋周人美酒佩玉,而周人不僅從還投桃報李,,反而待人更不厚道,,并時時以武力要挾。周人對徐國的壓迫,,特別是經(jīng)濟上的掠奪與茍取,,這在《兮甲盤》銘文中反映得最為深刻:佳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王初各伐犴狁于囂盧,,兮甲從王,,折首報訊,,體叢改。王易兮甲馬四匹,,駒車,。王命甲政赭成周四方責,至于南淮夷,。 淮夷舊我員晦人,,毋敢不出其員共責,其進人其貯,,毋敢不即諫即舉,,敢不用命,則即井贗伐,。其佳我者侯百姓,,畢貯毋敢不即舉,毋敢或入緣安貯,,則亦井,。兮伯吉父作盤,其眉壽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保用,。 銘文中口語頗重,形象地烘托出兮甲神氣活現(xiàn)到 淮夷強行橫征物資的嘴臉,。這是宣王五年的事,,而宣王一朝與東南方的戰(zhàn)事不斷,亦說明殘酷的軍事掠奪,,是戰(zhàn)爭頻仍的重要原因,。這在《駒父盈》中又一次得到了證實:惟王十又八年正月,南仲邦父命駒父殷南諸侯,,率高父見南淮夷厥取厥服,,董夷俗蒙不敢不敬畏王命,逆見我厥獻厥服,。我乃至于淮,,大小邦亡敢不金具逆王令。逆見我畢獻畢服,,我乃至于淮尖,。 周王朝一次又一次的到徐的所在地,索取糧草貨物,,征賦派役,,強制性地要徐人也就是淮夷“厥獻厥 服”,服即為“貢”,而所謂“淮夷舊我員晦臣”,晦即為“賄”,古意的賄即是不要求報答的“禮”,都是徐人對周王室的一種帶有強制性的無償奉獻。《兮甲盤》中言:“敢不用令,,則即刑屢伐,。”鎮(zhèn)壓越重,,反抗越烈,。繁重的賦役及不堪忍受的掠奪,終于使徐與西周的交惡終隨至東遷洛都,,方算告一段落,。觀西周一代的帶銘銅器,提及“東國,、東夷,、南夷、淮夷,、南淮夷,、虎方”等與徐有關的銘文,已知就有三十多件,。這些銘文,,鑄鐫之初不是為了留后世史事的印證,而是為了宣揚自己所謂的輝煌戰(zhàn)功,。其間難免有夸張失實溢美之詞,,但從中亦可反證東方的徐人,在經(jīng)濟上有不少物資,,也就是金文中所說的“委積”,孫詒讓在《周禮正義》中講道:“凡儲聚禾米薪芻之屬,,通謂之委積?!倍@些產(chǎn)品,,正是周王朝所要索取的目標。徐人所能生產(chǎn)的數(shù)量,,當 不在少數(shù),。若以《詩·魯頌·泮水》中:“憬彼淮夷,來 獻其?。涸斚簖X,,大賂南金,?!弊C明徐地領域內(nèi),龜版象牙,,美玉黃銅都有生產(chǎn),。 徐雖屢抗宗周,從長遠觀點去看,周的宗親齊魯?shù)葒?,正在坐受漁翁之利,。在動亂頻仍,戰(zhàn)事相接的歲月中,,徐人雖然在軍事上會有長足的發(fā)展,,但亦失去了躋身大國所必需的條件,這就是內(nèi)政的修服和經(jīng)濟政策的制定,,城邑和教育的發(fā)展,。至少說與齊魯相比,一時還沒有資料能充分地證明,,徐在這些地方已超過了齊魯,。于是,徐進入春秋之世,,雖也有高潮迭起的表演,,卻怎樣也掩飾不住每況愈下的窘態(tài)。周王室對徐的打擊和干擾,,齊魯?shù)拿{迫和包抄,,徐的爭霸已只能供作追憶的往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