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雙初 在茫茫山水中,渡口,,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地方,。 或許,生活中的我們都到過渡口,,都乘過船,,無論是送客還是遠(yuǎn)行,有江河湖泊的地方,,都有渡口守候,。那一派靜靜流淌的水,分隔著你和我,,分隔著我們中的許許多多的人,,成為渡口誕生與存在的唯一理由。 提起渡口,,我們應(yīng)該都有這樣的印象:在一個水流不快的河段,,浪花是不怎么現(xiàn)形的,一艘舷邊早已呈現(xiàn)出棕褐色的烏篷船靜靜地停泊在山崖下或柳岸邊,,等待你來登臨,,抑或它已劃到了水中央正去彼岸,你只能等待下一個人將其擺渡過來,。駕船人常常是一位頭發(fā)斑駁的青衫老者,,年輕時的他也許有過浪漫的故事,或者經(jīng)歷過生活的坎坷,,現(xiàn)在風(fēng)燭殘年,,被鄉(xiāng)民推來看守渡船,與水為伴,,完全是屬于公益性質(zhì)的,,生活來源來自于十里八鄉(xiāng)的贊助。家就是船,,船就是家,。也許他太老了,已拿不動篙,、劃不動槳,,船只能由你們自己來劃,他便在船尾掌舵了,。他不多的時光就在槳聲“欸乃”中一點一點打發(fā),,偶爾凝視遠(yuǎn)方或注目流水,回憶繽紛往昔,他滿腹的心事就如這水一般的豐盈,,個中滋味,,有甜蜜,也有辛酸,。我想,,只有這樣的人,才配在渡口“迎來送往”的,。 在我的冥冥感悟中,,渡口的場景就是一幅江南水墨畫,,有著詩一般的氛圍,,如果擺渡時正逢天下著微雨,那詩意就更濃了,。唐代詩人韋應(yīng)物頗負(fù)盛名的一首《滁州西澗》云:“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描繪的就是渡口的情景,,其散發(fā)的曠古,、寂寥、孤獨的幽韻,,讓人不由得暗生出一番情致來,。而在過去并不遙遠(yuǎn)的日子里,它卻是我們旅途的常態(tài),。 人在此岸,,目標(biāo)在彼岸,或者即將在彼岸,,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它們都在這里融聚,、飄忽又漸漸化開,。渡口,從來就是一個令人無限傷感的地方,。 在許多時候,,送客送到渡口,即使多想再送一程,,無奈腳下已是流水,,似乎也不便繼續(xù)送下去了,此時,哪怕心中還有千言萬語沒有說完,,也只得分手,,揮一揮衣袖,別了,,保重,!倏忽間,一切就變得迷離起來,,前面的故事既已謝幕,,水中的那一片孤帆便搖曳著離岸、起航,,或去彼岸,,或去更遙遠(yuǎn)的地方,它們在水的柔波里漸行漸遠(yuǎn)……直至消失在你迷茫的視線中,。因此,,到了渡口就意味著別離,渡口是天然的分手處,。別時容易見時難,,回想起剛才分手的那一刻,該是怎樣的一種不舍呢,?“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痹谏钋锏嫩蛾柡煽?,夕陽西下,夜幕降臨,,來此送客的白居易愁緒滿懷,,心里頭分明有陣陣寒意來襲?!傲魬偬?,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這是柳三變與人在渡口分別時的纏綿,,心中究竟有多難過,,唯有他自己清楚。臺灣現(xiàn)代女詩人席慕容也是寫過一首《渡口》的:“讓我與你握別/再輕輕抽出我的手/知道思念從此生根/浮云白日山川莊嚴(yán)溫柔//讓我與你握別/再輕輕抽出我的手/年華從此停頓/熱淚在心中匯成河流//是那樣萬般無奈的凝視/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就把祝福別在襟上吧/而明日/明日又隔天涯,?!?/p> 此刻的渡口,已成了送別者的傷口,,千萬碰不得的,。 這是送往,那么迎來呢,?渡口也是迎客之地的,,以往迎客多選擇在渡口,就如同現(xiàn)在多選擇在車站(機場)一樣,,似乎如此方顯得莊重,。在渡口等待想要相見的人,是有幾分興奮的,,那種闊別已久,、渴望相逢的感覺未曾經(jīng)歷者難以感知,,以至忘情的一幕幕時常在碼頭上演,。所以,迎客的渡口讓人憧憬,。迎客就沒有了傷感,?有的,但那是在沒有迎到想要見的人的時候,。我居住的樓下是一條公路,,公路的下方有一個渡口,每天推窗即可見到渡船駛過來又駛過去,,盡管現(xiàn)在的渡船已演變成了機帆船,,比人工劃槳的烏篷船少了些許韻味,但看到船在水中悠悠行駛的情景,,也是別有一種情調(diào)的,,至少比呼嘯而過的汽車詩意多了。從今年秋天開始,,兒子就在對河的高中學(xué)校讀書了,,每周星期六上午回家,傍晚返校,。每當(dāng)這個時候,,妻子就獨個兒站在窗口眺望,看渡船上是否有兒子的身影,,只要一看到兒子的影子出現(xiàn),,就高呼:“兒子回來了,!”馬上就去廚房熱早已準(zhǔn)備好了的小家伙愛吃的東西,然后等待兒子喊:“媽媽,,開門,!”而上一周星期六卻打破了這個常規(guī),整整一上午兒子始終沒有在船頭出現(xiàn),,一打聽,,原來是學(xué)校進行其中考試,不放假,。那一天,,妻子整個一個人像丟了魂魄似的,落寞極了,。此時的渡口,,能不讓人失意和傷感嗎?那是一位母親等待親情回歸而不得啊,。 在橋梁事業(yè)越來越發(fā)達(dá)的今天以及未來,,地理上的渡口或許會離我們越來越遠(yuǎn),但心靈的渡口呢,,也會越來越少嗎,?我想,應(yīng)該是不會的,,渡口將永存于我們的人生旅途,,因為我們心中都有思念和牽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