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人的世界里,,夏日只剩下炎熱,,其他,就是工作一如既往,。但是,,在詩人眼里,夏天可不是這么單調(diào),,詩人都有一雙智慧的眼睛,,往往能抓住那些讓人感動的瞬間。而這些瞬間,,我們其實都或多或少經(jīng)歷過,,只是在后來朝九晚五的工作中,忘記了這些夏日的歡樂,。當(dāng)我們讀到這些詩詞時,,那些美好的夏日幽夢,,又浮現(xiàn)在了我們的腦海。 1. 輕風(fēng)似與荷花約,,為送香來自卷簾,,黃幼藻夏日的一天,最難忘的時間段,,應(yīng)該是午后,。小時候,我們在夏日的中午,,常常會午睡,,而午睡醒來的感覺,應(yīng)該是夏日一天最美好的感覺,。清代女詩人金逸寫道,,“一縷茶煙人不到,綠陰如水漾空庭”,,那種“綠陰如水漾空庭”,,恐怕小時候,我們都經(jīng)歷過,,那種愜意,,那種美好,終生難忘,。這首清代女詩人黃幼藻的《夏日偶成·深院塵消散午炎》,描寫的應(yīng)該是仲夏和深夏的午后: 深院塵消散午炎,,篆煙如夢晝淹淹,。 輕風(fēng)似與荷花約,為送香來自卷簾,。 輕風(fēng)似與荷花約,,為送香來自卷簾 “深院塵消散午炎,篆煙如夢晝淹淹”,,“篆煙”,,盤香的煙縷?!把脱汀?,昏暗的樣子。深深的庭院里,,灰塵已經(jīng)消散,,中午的炎熱也消散了;盤香的煙縷,,裊裊升起,,白天昏昏沉沉,,就像夢境一般。 “輕風(fēng)似與荷花約,,為送香來自卷簾”,,陣陣輕風(fēng),像是和荷花約定了一樣,,它們一個親自卷起了簾子,,一個送來了清香,讓人不禁沉醉其中,,不愿醒來,。 一個是篆煙裊裊,一個是白晝沉沉,,一個是輕風(fēng)送涼,,一個是荷松清香,再加上剛剛從午睡中醒來,,不得不讓人相信如在夢中,。 這樣的夏日午后,一定是讓人終生難忘,! 2. 微風(fēng)忽起吹蓮葉,,青玉盤中瀉水銀,施肩吾夏天最美的風(fēng)景,,當(dāng)然在荷塘,;而荷塘最美的時刻,一定是雨后,。夏天陣雨過后,,天氣微涼。這個時候的荷塘,,帶著雨后空氣的清新,,帶著荷花的清香,從嗅覺上,,就讓人陶醉,;再加上雨后荷葉的翠綠,荷葉上雨珠的滾動,;粉紅色的荷花,,一滴嬌嫩欲滴的雨滴,就像楚楚可憐的女孩,,眼眶里滿是欲滴的淚水一樣,,既可憐又可愛。這首唐代詩人施肩吾的《夏雨后題青荷蘭若》,,描寫的就是雨后的荷葉: 僧舍清涼竹樹新,,初經(jīng)一雨洗諸塵,。 微風(fēng)忽起吹蓮葉,青玉盤中瀉水銀,。 微風(fēng)忽起吹蓮葉,,青玉盤中瀉水銀 “僧舍清涼竹樹新,初經(jīng)一雨洗諸塵”,,僧舍一般依山傍水,,一場雨后,就顯得特別清涼,,而僧舍周圍的竹林,,經(jīng)過雨水的洗刷,洗盡了各種塵埃,,顯得特別清新,。 “微風(fēng)忽起吹蓮葉,青玉盤中瀉水銀”,,詩人正在僧舍旁邊的水池里欣賞著荷花,,忽然一陣微風(fēng)吹過,蓮葉閃動,,就像從青青玉盤中瀉下了水銀一樣,,亮晶晶。 一句,,“微風(fēng)忽起吹蓮葉,,青玉盤中瀉水銀”,因為剛下過雨,,荷葉里累積了很大的水量,,當(dāng)微風(fēng)吹過時,荷葉中的水傾瀉下來,,量比較大,所以就會出現(xiàn),,“青玉盤中瀉水銀”的風(fēng)光,! 3. 荔枝鄉(xiāng)里玲瓏雪,來助長安一夏涼,,許棐在夏天開放的鮮花不多,,其他以荷花最為著名。除了荷花,,茉莉花也是夏天為數(shù)不多的鮮花中比較有名的一種,。茉莉花在南方還是比較常見的,茉莉花清香四溢,,花朵潔白玉潤,,香氣清婉柔淑,,在炎熱的夏天,給人們帶來陣陣的清涼,。宋代詩人許棐在《茉莉·荔枝鄉(xiāng)里玲瓏雪》中寫道: 荔枝鄉(xiāng)里玲瓏雪,,來助長安一夏涼。 情味于人最濃處,,夢回猶覺鬢邊香,。 荔枝鄉(xiāng)里玲瓏雪,來助長安一夏涼 “荔枝鄉(xiāng)里玲瓏雪,,來助長安一夏涼”,,那些從盛產(chǎn)荔枝的南方移植而來的茉莉花,看起來玲瓏小巧,,像雪花一樣,,它們來到了長安,要幫助長安人們獲得一夏的清涼,。 “情味于人最濃處,,夢回猶覺鬢邊香”,茉莉花的清香,,在于于人有人情味,,就像“君子之交淡如水”,它幽香而持久,;其中最濃的時候,,最讓人難忘的時候,是當(dāng)人們睡醒了以后,,還能聞到發(fā)鬢上的茉莉花香味,。 一句,“情味于人最濃處,,夢回猶覺鬢邊香”,,寫盡了茉莉花香的幽香而持久的特點,這在夏天尤其讓人印象深刻,。 4. 西窗一雨無人見,,展盡芭蕉數(shù)尺心,汪藻不像荷花,,在全國各地都有,,芭蕉也是夏天特有的景象,但只在南方有,。夏天的芭蕉,,在下雨天長得特別快。五代詩人和凝曾寫道,“珠簾半捲開花雨,,又見芭蕉展半心”,,這里的芭蕉已經(jīng)在成長中了。而宋代詩人汪藻的這首《即事·燕子將雛語夏深》,,寫的是深夏的芭蕉,,就已經(jīng)完全長成了: 燕子將雛語夏深,綠槐庭院不多陰,。 西窗一雨無人見,,展盡芭蕉數(shù)尺心。 西窗一雨無人見,,展盡芭蕉數(shù)尺心 “燕子將雛語夏深,,綠槐庭院不多陰”,燕子們已經(jīng)在育雛了,,說明夏季已經(jīng)深了,;曾經(jīng)在初夏茂盛的碧綠槐樹,經(jīng)過仲夏的炎熱,,到了深夏,,樹蔭已經(jīng)不多了。 “西窗一雨無人見,,展盡芭蕉數(shù)尺心”,,好在下了一場雨,從西窗望去,,空無一人,,卻看見芭蕉葉完全舒展開了,露出了它那數(shù)尺長的芭蕉心,。 一句,,“西窗一雨無人見,展盡芭蕉數(shù)尺心”,,隱約感到詩人為即將逝去的夏天的惋惜之情,。 5. 噴鼻香十里荷花,蘭舟斜纜垂楊下,,白樸元曲大家白樸的這首《得勝樂·夏》,,是一副夏天的全景圖。詩人用精煉的語言,,寥寥數(shù)語,就刻畫了整個夏天的美景,,以及人們的最佳活動,。也用了平實的語言,告訴我們,該如何渡過夏天: 酷暑天,,葵榴發(fā),。 噴鼻香十里荷花,蘭舟斜纜垂楊下,。 只宜鋪枕簟,、向涼亭披襟散發(fā)。 噴鼻香十里荷花 “酷暑天,,葵榴發(fā)”,,在酷熱的夏天,還有葵花和榴花開放,,可以供人們欣賞,。 “噴鼻香十里荷花,蘭舟斜纜垂楊下”,,最讓人難忘的是那十里荷花,,那噴鼻的清香;到了中午,,你可以把蘭舟斜斜的系在垂楊下,,在垂楊樹蔭下睡上一覺。 “只宜鋪枕簟,、向涼亭披襟散發(fā)”,,到了晚上,你只合適鋪上涼枕涼席,,在涼亭里,,披著衣服,散著頭發(fā),,乘涼休息,。 全文雖不長,但說了不少事,,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噴鼻香十里荷花”,在整個夏天,,荷花才是主角,。 6. 自慚無物堪酬對,只把禪心伴月明,,云岫毛主席說得好,,“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在炎熱的夏天,,我們凡夫俗子自然免不了酷熱,出家人其實也一樣熱。那么,,出家人是怎么乘涼的呢,?宋代詩人云岫在《夏夜·夏夜追涼月滿庭》中寫道: 夏夜追涼月滿庭,謝家池上舊山青,。 自慚無物堪酬對,,只把禪心伴月明。 自慚無物堪酬對,,只把禪心伴月明 “夏夜追涼月滿庭,,謝家池上舊山青”,夏天的夜晚,,天氣還是酷熱無比,,我走出房門,到庭院里追涼,,只見滿庭的明月光,,放眼望去,老謝家池上,,青山依舊,。 “自慚無物堪酬對,只把禪心伴月明”,,這么好的月光,,讓我不禁慚愧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和它酬對,特別是沒有一杯薄酒,,但出家人也不喝酒,,只有把一顆禪心獻出來,讓它陪伴著明月,。 一句,,“自慚無物堪酬對,只把禪心伴月明”,,俗話說,,“心靜自然涼”,詩人有禪心,,天上有明月,,這人自然是涼快了。 7. 千年未息靈胥怒,,卷地潮聲到枕邊,,陸游到了夏末秋初,又到了江浙人喜歡的弄潮時間,。不必說,,親身弄潮的氣壯山河,;也不必說,親身觀潮的地動山搖,;只是親耳聽一聽那大潮的聲音,已經(jīng)是雷霆萬鈞,,也讓人胸潮澎拜了,。這首大詩人陸游的《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來湖中絕句》,寫的是詩人聽潮的情形: 夢筆橋東夜系船,,殘燈耿耿不成眠,。 千年未息靈胥怒,卷地潮聲到枕邊,。 千年未息靈胥怒,,卷地潮聲到枕邊 “夢筆橋東夜系船,殘燈耿耿不成眠”,,“夢筆橋”,,俗稱江寺橋。位于蕭山市城廂鎮(zhèn)文化路江寺前,,跨城河,,為單孔石拱橋。南宋《嘉泰會稽志》載,,為南朝齊建元(479—482)中建,,傳取江淹“夢筆生花”事名?!肮⒐ⅰ?,明亮,顯著,,鮮明的意思,。 夜晚,我在夢筆橋東面系了船,,準(zhǔn)備休息一晚,;也不知道過了多久,雖然燈也殘了,,但還是很明亮的,,而我也久久不能入睡。 “千年未息靈胥怒,,卷地潮聲到枕邊”,,“靈胥怒”,相傳伍子胥死后為濤神,,故稱波濤為靈胥怒,。自從伍子胥死后變成了濤神,,這千年的伍子胥之怒,就再也沒有停止過,。我靜靜的他在床上,,那卷地而來的潮聲,那驚天動地的怒吼,,一直傳到我的枕邊,。 一句,“千年未息靈胥怒,,卷地潮聲到枕邊”,,要能夠在夏天感受到這種奇觀,你非得得來一次錢塘江邊不可,。 8. 獨有牧童牛背隱,,歸來一笠?guī)S煙,唐寅夏天放牛是比較痛苦的,,天氣實在太熱,。唯一可以舒服一下的時候,是在大雨之后,。雨后天氣比較涼爽,,牧草也長得郁郁蔥蔥,牛特別愛吃,。農(nóng)村里遮風(fēng)擋雨也比較簡單,,戴一頂斗笠即可。這首明代詩人唐伯虎的《夏雨歸牧圖》,,就是描寫的牧童雨后放牧歸來的情形: 狂風(fēng)驟雨暗江千,,蕭籟山中夏亦寒。 獨有牧童牛背隱,,歸來一笠?guī)S煙,。 獨有牧童牛背隱,歸來一笠?guī)S煙 “狂風(fēng)驟雨暗江千,,蕭籟山中夏亦寒”,,夏天一般是大暴雨,一陣狂風(fēng)驟雨過來,,千條江河都昏暗了,,山中的生靈也蕭條,萬籟俱寂了,,縱然還是夏天,,天氣也有點寒冷了。 “獨有牧童牛背隱,,歸來一笠?guī)S煙”,,這個時候,,外面也沒什么人了,只有牧童隱藏在牛背后面,,戴著一個斗笠,,還帶著一斗笠的煙云,牧牛歸來了,。 一句,,“獨有牧童牛背隱,歸來一笠?guī)S煙”,,形象的描繪了牧童悠然的神情,表達了詩人對詩意農(nóng)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9. 自笑癡情猶未改,,也隨弟妹撲流螢,費墨娟夏天對于孩子們來說,,最最可愛的精靈,,莫過于螢火蟲。就像《螢火蟲》歌曲里唱的那樣,,“螢火蟲,、螢火蟲,慢慢飛,;我的心,、我的心,還在追”,。夏天的夜晚,,撲螢火蟲是每一個孩子的必選游戲。清末女詩人費墨娟的這首《夏夜即景·一鉤新月上窗欞》,,帶我們回到了那個無憂無慮的童年: 一鉤新月上窗欞,,團扇輕搖出畫屏。 自笑癡情猶未改,,也隨弟妹撲流螢,。 自笑癡情猶未改,也隨弟妹撲流螢 “一鉤新月上窗欞,,團扇輕搖出畫屏”,,一輪新月,如彎鉤,,升到了窗欞上,;我拿起團扇,輕輕搖著,,走出了花屏,。 “自笑癡情猶未改,,也隨弟妹撲流螢”,不由得自己笑自己,,都這么大了,,還童心未泯,也隨著弟弟妹妹們一起取撲螢火蟲,。 一句,,“自笑癡情猶未改,也隨弟妹撲流螢”,,其實何止是詩人,,我們何尚不向往再去撲一次螢火蟲! 10. 客中無計消長夏,,半卷殘編一局棋,,陳毓瑞古代讀書人,特別是生活富裕的讀書人,,他的消夏方式就很豐富多彩了,。首先,消暑的食物也比現(xiàn)代人少不了多少,,其次,,消暑的活動也不少。這首清代詩人陳毓瑞的《偶成·烈日炎炎可畏時》,,就向我們展現(xiàn)了富有家庭的讀書人,,是如何消夏的: 烈日炎炎可畏時,浮瓜沈李寄幽思,。 客中無計消長夏,,半卷殘編一局棋。 客中無計消長夏,,半卷殘編一局棋 “烈日炎炎可畏時,,浮瓜沈李寄幽思”,在盛夏這個烈日炎炎的日子,,出門就心生畏懼,;還好,在室內(nèi),,有浮在冰水上的甜瓜,,有沉在水下的李子,可以慰籍我的幽思,。 “客中無計消長夏,,半卷殘編一局棋”,因為在外做客,,孤身一人,,無計可以消磨長夏,;還好,還有半卷殘書古編,,可以讓我熬過酷夏,,實在是無聊的話,還可以找人下一局棋,,也是渡過酷暑的好方法,。 一句,“客中無計消長夏,,半卷殘編一局棋”,,是讀書人特有的消夏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