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十八章原文及翻譯《道德經(jīng)·第十八章》作者:李耳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兜赖陆?jīng)·第十八章》注釋:1、大道:指社會政治制度和秩序,。2,、智慧:聰明、智巧,。3,、六親:父子、兄弟,、夫婦,。4、孝慈:一本作孝子,?!兜赖陆?jīng)·第十八章》翻譯:大道被廢棄了,才有提倡仁義的需要;聰明智巧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偽詐才盛行一時;家庭出現(xiàn)了糾紛,,才能顯示出孝與慈;國家陷于混亂,,才能見出忠臣?!兜赖陆?jīng)·第十八章》解讀:本章接著上一章“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認為社會上出現(xiàn)的仁義,、大偽,、孝慈、忠臣等,,都是因為君上失德所致,。至德之世,大道興隆,,仁義行于其中,,人皆有仁義,所以仁義看不出來;也就有倡導仁義的必要,。及至大道廢棄,,人們開始崇尚仁義,試圖以仁義挽頹風,,此時,,社會已經(jīng)是不純厚了。在這里,,老子把辯證法使用于社會治理,,他指出:仁義與大道廢、大偽與智慧出,、孝慈與六親不和,、忠臣與國家昏亂,形似相反,,實則相成,,老子揭示了它們之間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表達了相當豐富的辯證思想,?!兜赖陆?jīng)》中心思想:《道德經(jīng)》的主題眾說紛紜,從不同角度解讀,,《老子》表現(xiàn)出不同面相,。兩千多年的主流派是政體哲學或者管理哲學,如法家的韓非子就是從這個角度理解的,。韓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他的理論基礎是《道德經(jīng)》;三國時期王弼也是這樣,他從管理角度來解釋《老子》;還有的從軍事角度解讀《老子》,,比如《孫子兵法》;還有人說這是為人處世之道,、生存之道,,委曲求全,以柔克剛;《老子道德經(jīng)河上公章句》從養(yǎng)生的角度來解讀《道德經(jīng)》,,修煉元氣然后得道;還有從成仙的角度來講,,中國的道教產(chǎn)生于三國,張魯寫《老子想爾注》,,是后來五斗米教的經(jīng)典,?!兜赖陆?jīng)》的思想解釋,,《呂氏春秋·不二》用了一個字為其定義,即“柔”字,?!兜赖陆?jīng)》把中華民族的民族性通過《周易》、通過升華,,以貴“柔”為核心,,創(chuàng)造了完整的理想體系。用三個關鍵詞概括《道德經(jīng)》的思想體系:第一是“自然”,,也就是事情本來的那個樣子,,自然之性,天生的,。按照事物本來的樣子生長,,就達到了生命的狀態(tài);第二是“無為”,不折騰,,順應事物的自然本性,。“無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順應事物的自然之性,,這就是第三個詞:“道”,“道”是規(guī)律,,順應自然本性就是根本的規(guī)律,。 -------------------------------------------------------- 作者:月殿嫦娥0510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yè)轉載請聯(lián)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yè)轉載請注明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