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黃山,,天下無山,。 一個投資者在看完巴菲特的歷年致股東信后,就像看過了黃山,,沒必要再看其它充斥于市面上各種五花八門的投資書籍了,。 說到股神巴菲特,就不得不說到對他的漫長的輝煌的投資生涯中,,影響巨大且深遠的兩個人,。一位就是他在哥倫比亞商學院時的老師格雷厄姆。這是他的價值投資入門的引路人,。格雷厄姆的理念在于尋找那些被嚴重低估的價值型好公司,。以公司的賬面價值為重心,以極低廉的股價買進,,等待股價回歸到價值時賣出,。有機會的時候,會買進多只這樣的股票,。達到賣出條件時獲得了結,,周而復始。這是一種安全邊際極高的策略,。 格氏塑造了一個“市場先生”的角色形象的說明這種操作的原理,,市場先生是個熱心人,他每天都會來向你對各種股票報價,。但他是個很情緒化的人,,有時非常樂觀,有時非常悲觀,,樂觀的時候報的價格會比這只股票本身的價值高很多,,悲觀的時候又會報價低得離譜。格氏發(fā)現了這個情況,,所以利用市場先生非常悲觀時買進,,非常樂觀時賣出。 對巴菲特產生深遠影響的另一個人是菲利浦·費雪,。他是《怎樣選擇成長股》這本風靡全球的投資暢銷書的作者,,也是成長型股票投資的鼻祖,一位偉大的投資家,。當巴菲特第一次讀到他的這本書時,,如同發(fā)現了另一個投資的花花世界,。他開始去嘗試和實踐這樣的成長股投資的理論,,并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說,,他的投資風格是85%的格雷厄姆,15%的費雪的結合,。但時至今日,,巴菲特不斷買進蘋果公司的股票,直到現在加成了他的第一重倉,。這已經不是15%的費雪,,而是50%以上的費雪了。 巴菲特所學習的這兩位投資前輩有何不同,?從他們的選股策略和風格上看,,一位重于價值型,一位重于成長型,。前者是在價值之下尋找極高的安全邊際空間,,正如格雷厄姆自己說的,用五毛錢買一塊錢的東西,。他是在用極低的風險賺取股價和估值之間的空間差價,。 費雪的理念在于尋找那些具有良好成長性的公司,根據他的理論來確定這家公司的大概價值,,然后一直持有,。因為這樣的公司具有成長性,它的內在價值在不斷的提升,,股價自然也在曲折的向上,,一直持有這樣的股票隨著公司的成長而利潤不斷增厚。比如現在1600元的茅臺,,22年它的每股盈利是50元,,市盈率32倍(我們假設這個PE是合理值),那么當23年預測的茅臺利潤增速,,每股達到60元,,合理PE不變的情況下,它的股價應該上升到32X60=1920元,。這個1920元和去年的1600元其實是一樣的價值,,也就是23年的1920=22年的1600元。就這樣年復一年的持有下去,,隨著企業(yè)共同成長,。直到這家企業(yè)的成長性發(fā)生了質變。 關于股價是貴還是便宜,,是要看股價和盈利水平是否匹配,。比如很多人聽到茅臺3000元一股會自然的覺得這簡直是個笑話。那是因為你連投資的常識還沒弄清楚。當你看到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每股股價是51萬美元的時候,,不知會怎么想,?我這里只有舉例,不是說茅臺在某天一定會到3000,,當然也有可能某天會到6000元每股,,這取決于這家公司是否持續(xù)保持良好的成長。如果是,,一切皆有可能,。 巴菲特買進可口可樂和蘋果公司正是基于這樣的理論。 格雷厄姆是在股價和公司價值之間尋找利潤的空間,,在費雪這里,則是以成長為準繩,,通過時間來賺取更多更大的利潤,。前者需要在符合條件時買進或賣出,后者則是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一直持有,。前者是以五毛錢買一塊錢東西的策略,,后者則是以合理的價格買它的持續(xù)成長性。 前者很重視股利,,因為它是收益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安全邊際的重要意義所在。后者并不重視股利發(fā)放,,正如費雪所言,,公司如果有良好的成長性,也就是它的賺錢能力很強,,那么把當期的盈利發(fā)放到股東手里,,遠不如這筆紅利放在這家公司賺得多。費雪明確指出,,發(fā)放股利對成長型公司的投資者來說,,利小弊大。但如果公司把盈利以紅股的形式回報股東是好的,,應該鼓勵,。為什么這樣說,因為這筆資金還在公司,,以同樣的凈資產收益率為股東賺更多的錢,。 順便普及一下,費雪所說的紅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送股,,它和轉贈股本從形式上幾乎一致,。但它們的區(qū)別是:紅股是以當期利潤增加股本,,轉贈則是以資本公積部分轉成了實收資本。兩者的來源不同,。能夠高轉送的成長型好公司都是我們歡迎的,。但是配股和增發(fā)無論結果好壞,老攢個人是概不歡迎,。 格雷厄姆還是費雪,?以空間獲利還是以時間致勝,?因人而異,。這兩者和那些投機炒作都有本質的區(qū)別。它們都是付出價格得到價值,。其實從我最近發(fā)的文章后的一些朋友的評論看,,投機者要想完成到投資者的角色轉換是很難的,投機的思維一旦形成是根深蒂固的,。如果是剛開始投資的新人,,則會很快領悟買股票就是買公司這幾個字,但是炒股多年的投機者,,則要比這些新朋友難得多,。就象老攢一樣,入市學了十年的投機之術,,花了五六年時間才徹底忘掉這些,。 很多投機者看上去都像是徹底的投資者,但是聊了幾句,,投機的思維和認識就表露無遺,。前兩天我對一位朋友說,所謂的莊家機構大資金,,他們賺的是投機者的錢,,投資者是和這家公司一同賺取企業(yè)經營成長的利潤。投資者和莊家各賺各的錢,,互不相關,,互不打擾,互不關注,??赡苡型稒C者說,我這兩年不也炒股賺到了嗎,?你賺的也是另一部分投機者的口袋里的錢,,它和企業(yè)成長的確定性相比,充滿了變數,。今天你可以賺到,,明天也可以被別的投機者賺走。 在投資的空間里有所收獲還是在時間的玫瑰中有所收益,都是價值投資的魅力所在,。巴菲特把二者融而為一那是一個很難企及的高度,,但值得投資者用一生去思考、探索,,學習,。 我很喜歡南唐李后主的一首《破陣子》,其中有一句: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溫潤如玉的李后主,居然也能寫出這么有氣勢的詞句來,。這正是空間和時間結合之美在中國古詩詞中的體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