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又到一年端午節(jié),,端的本義為正,故而正月為端月,,正月初一就為端日,。所以端午為午月之端,是天道運行的中正之位,,天道中正為夏至,,因此端午節(jié)就是從夏至節(jié)氣中分離出來的。 夏至斗柄指午,,青龍七宿到達南天正中,,謂之飛龍在天,也被稱為“龍日節(jié)”,。青龍七宿的位置與四季的降雨是相互對應的,,春分青龍東升,雷乃發(fā)聲,。秋分青龍西落,,雷乃收聲。夏至飛龍在天,,就是降雨最多的時候,,所以“夏至逢辰是分龍”。 在農(nóng)耕社會,,人們主要的生活來源就是靠種地,,那時的種地完全是靠天吃飯,所以“風調雨順”就成為了人們最大的心愿,。龍騰而有雨,,龍潛而雨收,于是龍就成為了很多部落的圖騰,,被人們廣泛祭拜。 夏至是青龍七宿在天空中位置最高的一天,,過了夏至之后,,青龍七宿開始逐漸向西偏移,,所以夏至就是龍的生日。人們?yōu)榱藨c祝龍的生日,,就將食物裝在竹筒里,,或者用樹葉包裹,扔入水中,,作為龍的食物,,本身是一種祭品,后來就演變成了如今的粽子,。 在龍日節(jié)這一天,,人們除了準備食物之外,還會舉行賽龍舟儀式,,以慶祝龍的生日,。后來端午的粽子和賽龍舟,就逐漸演變成了紀念屈原的習俗,,其實在屈原跳江之前,,就有了這些習俗,是為龍慶祝生日的習俗,,來源于夏至節(jié)氣,。 當端午節(jié)從夏至中分離出來之后,這些習俗就變成了端午節(jié)的習俗,。而端午節(jié)的午時水,,原本也是夏至當天的午時之水,為極陽水,。夏至為一年中陽氣最強的時候,,當天的午時之水,就為極陽之水,。所以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都是來源于夏至。 端為正,,也有開端之意,,所以端午也是午月的第一個午日,被稱為“重午”,。人們?yōu)榱朔奖阌洃?,就將這個節(jié)日定在了五月初五,其根源還是夏至,。夏至是龍的節(jié)日,,所以當夏至與端午相逢在同一天之時,就為“龍華會”。 今年農(nóng)歷的五月初四晚上十點五十七分三十七秒,,太陽黃經(jīng)到達九十度,,就是夏至節(jié)氣交節(jié)之時,那一刻緊挨子時,,也就是即將到達農(nóng)歷的端午節(jié),,所以今年也算是“龍華會”,夏至緊挨端午節(jié),。當然農(nóng)歷的端午與夏至沒有什么關系,,只是民間的一種說法而已。 端午節(jié)最主要的習俗就是插艾草,,北方艾草南菖蒲,,意義都一樣,為什么要插艾草,? 端午節(jié)來源于夏至,,其意義也就是日長至,陽氣之極,。太陽就是陽氣的根源,,萬物生長離不開太陽,但太陽光也是各種毒素的來源,。夏至陽極,,也是毒氣最盛之時,所以午月也被稱為毒月,?!墩摵狻分姓f:夫毒,太陽之熱氣也,。天下萬物,,含太陽氣而生者,皆有毒螫,。 端午源自夏至,,也叫天中節(jié),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龍舟節(jié),道家稱之為地蠟日,。此時陽極而毒盛,,午月午日午時,三午相逢,,陽氣至極,,就被稱為毒月毒日,。所以五月九毒日就是上中下三旬的“五六七”日,而端午節(jié)就為九毒日之首,。 萬物都是生長在地球表面的大氣之中,,隨著氣的變化而變化。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端午為陽氣之極,,天道中正,,也就是天陽之極。艾草為純陽之物,,被稱為地之陽,。所以艾草可以扶正自身之陽氣,驅除寒濕,,趕走大氣中的晦氣,。 比如以前的婦女在坐月子之前,先將艾草點燃,,在家里熏一遍,,就不會落下月子病了。于是艾草就成了平安的代名詞,,古人尊稱老人為“艾”,,平安無事就叫“艾安”,形容少女就為“少艾”,,《詩經(jīng)》中還有“保艾”一說,,也就是保護皮膚和容顏的意思。 所以端午用艾草,,是一種驅逐的習俗,,人們將艾草插在門上,以阻擋不順之氣,。端午源自夏至,,夏至陽極一陰生,因此艾草是用來阻擋一陰之氣的,,一陰之氣為少陰之金,,是萬物終止的力量。金為分離,,兩氣分離則萬物終止,。艾為地之陽,插于門上以阻擋“離別”之氣,。 《荊楚歲時記》中說: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于戶上,,可禳毒氣,。端午為九毒日之首,艾草可阻擋此時之晦氣,,所以就有了“端午不插艾,,變成老鱉蓋”的說法。 艾草與老鱉的關系 天地萬物相生又相制,,一物降一物,,凡是有毒草的地方必有解藥,情花樹下有斷腸草,,毒蟲自身為解藥,。端午陽極,蚊蟲開始活躍,,很多疾病都是通過蚊蟲叮咬來傳播的,,艾草正好可以驅逐蚊蟲,所以端午插艾,,是為驅疫,。 那么蚊蟲與老鱉之間為天敵,兩者之間相互制約,。老鱉最怕蚊蟲叮咬,,而蚊蟲最怕鱉蓋的煙熏,于是古代高端的蚊香就是用鱉蓋研磨成粉而做成的,。比如《封神榜》中的龜靈圣母,,也就是烏龜,就是被蚊子咬死的,。 《埤雅》中說:生鱉遇蚊叮則死,,死鱉得蚊煮則爛,而熏蚊者復用鱉甲,。物相報復如此,,異哉。這就是大自然相生相制的原理,,老鱉怕蚊蟲,,蚊蟲怕鱉香,艾草可驅蚊,,所以端午不掛艾,,蚊蟲來叮咬,,變成老鱉蓋,鱉蓋又去熏蚊,,天道循環(huá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