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大盈”是最飽滿,、最豐滿的東西;“沖”是沒有執(zhí)著,,看起來空空如也,,卻像宇宙充滿了暗物質(zhì)和暗能量那樣無所不包,而且沒有一點沖突,。 因此,,“大盈若沖,其用不窮”的意思是,,最飽滿的東西看起來反而是空空的,,好像什么都沒有,,實際上里面暗藏了無數(shù)的智慧,可以對世界產(chǎn)生無窮無盡的作用,。 這里說的是德行和智慧,,君子就是這樣,如果一個人的內(nèi)證達(dá)到了一定的層次,,你就看不出他有什么德行和智慧了,,因為他不會沾沾自喜地賣弄。這時,,我們就會稱其為君子,。老祖宗說,君子就像一口鐘,,因為鐘只有敲時才響,,君子也是這樣,只有到了該用的時候,,君子才會顯示出智慧和德行,,進(jìn)而影響世界,平時,,你會覺得他不過是個尋常人,,好像沒什么特別。 老子就是這樣,,他靜靜待著時就是一個尋常的孤老頭,,沒有人知道他是千古第一智者,如果他出關(guān)時不找尹喜,,或尹喜沒有請他留下《道德經(jīng)》,,那么今天我們根本不會知道有個人叫老子,他有無上的智慧,,能影響世界,。 那么,如果老子不是這樣一個智者,,而是一個跟孔子打擂臺的智者,,孔子在一個地方講學(xué),他就在孔子對面講學(xué),,會怎么樣,?如果他是這樣的人,孔子一旦掌權(quán),,就會把他給殺掉,,絕對不會向他問道。為什么,?因為他太有魅力了,,如果他在孔子對面講學(xué),,學(xué)生們肯定會去找他,而不會去找孔子,,那么孔子心里就會很不舒服。 當(dāng)年少正卯就是這樣,,于是孔子一當(dāng)上司寇,,就找了個借口把少正卯給殺了——我不是說孔子不好,而是說人性中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東西,,就連孔子這樣的圣人,,都不能免俗。老子很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從來不去挑戰(zhàn)人性,。而正是因為他不挑戰(zhàn)人性,永遠(yuǎn)像水一樣潤物細(xì)無聲,,孔子才會那么敬仰他,。 不過,老子的智慧和德行不僅僅源于對人性的洞悉,,也源于對中國歷史上的一種真相的洞悉,。比如,如果老子不是這么低調(diào),,而是到處講學(xué),,到處收弟子,其信徒和追隨者數(shù)以萬計,,甚至數(shù)以百萬計,,他會怎么樣?他會很快就被官府給滅掉,,他的《道德經(jīng)》也不會像后來那樣廣為流傳,,甚至有可能會被列為禁書。類似的事情,,中國歷史上并不少見,,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大家都知道,漢武帝也“罷黜百家,,獨(dú)尊儒術(shù)”,,所以,歷史上的統(tǒng)治者對文人是非常忌憚,,也非常警惕的,,一旦某個文人的影響力過大,號召力過強(qiáng),,統(tǒng)治者就會想辦法收拾他,,免得他動搖自己的統(tǒng)治根基,。智者看透了這個真相,因此不會盲目地顯露自己,,他會把飽滿的智慧藏在心里,,只在必要的時候才予以流露。 中國歷史上之所以有那么多文字獄,,其實就是因為很多文人都沒有老子的智慧,。最典型的就是金圣嘆,他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文學(xué)批評家,,可是他偏偏沒有評過《道德經(jīng)》,,如果他學(xué)習(xí)《道德經(jīng)》有了心得,就不會集結(jié)那么多文人去哭廟,,就不會給清政府提供了一個腰斬自己的理由,。 直到現(xiàn)在,我想起他行刑前寫給兩個兒子的那句話(“蓮籽心中苦,,梨兒腹內(nèi)酸”),,都會覺得非常心酸,那么好的人,,本來可以多做些事的,,卻為了一時意氣犯了大忌,受了酷刑,,實在可惜,。 中國歷史上這樣的文人太多了,不過,,換個角度看,,有些人也算是大成若缺的,因為他們雖然丟了性命,,看起來留下了遺憾,,卻成就了千古佳話,有時,,很難說他們到底是得還是失,。得失本來就不是確定的,換一種角度,,得就可能變成失,,失也可能變成得。但是,,在我看來,,還是柔性智慧更加高明,因為,,如果一個問題能夠不動聲色地解決,,為什么非要弄得大張旗鼓,,驚天動地呢?這樣固然能成就一種精神,,但馮道那樣的以退為進(jìn),,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老子的智慧實在太珍貴了,,它告訴我們,,即使有很好的目的,有時也不需要硬來,,完全可以柔和一些,到了適當(dāng)?shù)臅r候再做適當(dāng)?shù)氖?,因為“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所以,,很多文人豁出性命也未必能做成的事,,老子不動聲色就做了,而且他不但保全了自己,,還影響了千秋萬代的人類,。 當(dāng)然,我們認(rèn)為老子的智慧非常高明,,但他不一定把自己看得多高,。他之所以分享自己的智慧,并不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比別人更強(qiáng),,而是因為一份責(zé)任和悲憫,。他覺得,有些東西他已經(jīng)知道了,,但很多人還不知道,,并且正在為不知道而受苦,所以,,他想把這些東西說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 但回到自身來說,,他并不覺得自己是最有智慧的人,,他知道自己不是全知全能的神,世界上還有很多東西是他不知道的,,所以,,任何知識或智慧涌向他時,他都會欣然接納,,哪怕對方是個小孩子,。 選自《老子的心事》第三輯 雪漠智言智語 |
|
來自: 一起成長一起學(xué) > 《雪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