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智慧慈光工作室 慈光文化 2022-12-16 19:00 發(fā)表于福建 收錄于合集#古文觀止16個 點(diǎn)擊上方聆聽 古文觀止
中國古代諫官的諫議制度,,是君王治國理政的一項(xiàng)重要措施,被各王朝所承襲,。重視諫諍的作用,,是歷代賢明君主的共識。漢代劉向在《說苑·臣術(shù)》中說:“君有過失而不諫諍,,將危國家,、殞社稷也。”千百年來,,歷史上涌現(xiàn)出一批批忠剛直諫的賢臣,。如:君過則諫的魏征、直言不撓的曹修古,、憂國奮爭的范仲淹,、諫不避死的海瑞……他們?yōu)榱藝胰嗣瘢活檪€人安危,,犯顏直諫,,名垂青史。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杜簣,,是春秋時期晉國人,,也是一位將生死置之度外,勇諫君王的賢者,。不過,,他的身份卑微,,并無一官半職,僅僅是晉平公的一位廚師而已,。故事是這樣的……晉國大夫知悼子去世,,還沒下葬,晉平公就喝起酒來,。臣子師曠和李調(diào)作陪,,還敲著鐘助興。杜蕢從外面進(jìn)來,,聽到鐘聲,,問道:“鐘聲在哪里?”杜蕢就走進(jìn)寢宮,一步邁兩階的到了堂上,。又斟了一杯酒,,說:“調(diào),喝了它,!”再斟了一杯酒,在堂上面對北方,,坐下來,,自己喝了。然后走下臺階,,快步走出去,。晉平公喊他進(jìn)來,說:“蕢,,剛才你的舉動,,或許心里有話要開導(dǎo)我,所以我沒跟你說話,。你叫曠喝酒,,是什么意思?”杜蕢回答說:“不祥的日子不奏樂,。知悼子的靈柩還停在堂上,,這是大不祥的日子。曠是大師,,不把這道理稟告君王,,因此罰他喝酒,。”杜蕢回答說:“調(diào)是君王的近臣,因?yàn)樨潏D飲食,,忘記君王應(yīng)忌諱的事,,因此罰他喝酒?!?/span>杜蕢回答說:“蕢只是個廚師,,不去做供應(yīng)刀匙的事,,還敢參興防閑諫諍,所以罰自己喝酒,?!?/span>晉平公說:“那寡人也有錯,斟一杯酒罰寡人喝吧,!”杜蕢把酒杯洗干凈,,雙手舉起獻(xiàn)給晉平公。晉平公對侍者說:“我死了以后,,也不可以丟棄這只酒杯,。”直到現(xiàn)在,,宴席上敬完酒后,,還要舉一舉酒杯,叫做“杜舉”,。
中華民族被譽(yù)為“禮儀之邦”,,而“人生十禮”中的喪禮又顯得尤為重要,。《禮記》《孝經(jīng)》等典籍中關(guān)于喪禮的記載十分詳細(xì),,“視死者,,如視生?!薄吧聬劬?,死事哀戚?!睆纳厦娴慕?jīng)句中足見古人對亡者的敬重,。 晉平公在大夫喪期中就飲酒奏樂,,這的確是很失禮的,君王一旦失禮,,平民百姓競相效彷,,后果可想而知。 身為廚師的杜蕢明知自己的職責(zé)僅僅是供應(yīng)刀匙,、備辦酒食,,而不是防閑諫諍,但他卻不顧身分,,挺身而出,,直闖而入,無懼于可能招來的大不敬的罪責(zé),。 然而,,從他急促的動作、短促的話語,,無不顯示出他對“禮”的敬重,,對晉平公的一片忠心。 值得欣慰的是,,晉平公對于杜蕢一系列不合常態(tài)的舉動,,理解為是對自己的一種開導(dǎo)。晉平公身為一國之君,,能接受一個小小廚師的諫言,,非但不治其罪,反而知錯能改,,可見其胸襟,、大度。也正因此,,才有了如今我們在舉杯祝酒時,對于杜蕢諫諍精神的紀(jì)念,。 杜蕢揚(yáng)觶 《禮記 · 檀弓》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飲酒,,師曠,、李調(diào)侍,鼓鐘,。杜蕢自外來,,聞鐘聲,曰:“安在,?”曰:“在寢,?!倍攀壢雽嫞瑲v階而升,。酌,,曰:“曠,飲斯,!”又酌,,曰:“調(diào),飲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飲之,。降,趨而出,。平公呼而進(jìn)之,,曰:“蕢,曩者爾心或開予,,是以不與爾言,。爾飲曠,何也,?”曰:“子卯不樂,。知悼子在堂,斯其為子卯也大矣,!曠也,,大師也,不以詔,,是以飲之也,。”“爾飲調(diào),,何也,?”曰:“調(diào)也,君之褻臣也,,為飲一食,,亡君之疾,是以飲之也,?!薄盃栵嫞我玻俊痹唬骸笆壱?,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與知防,,是以飲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過焉,,酌而飲寡人,。”杜蕢洗而揚(yáng)觶,。公謂侍者曰:“如我死,,則必?zé)o廢斯爵也!”至于今,,既畢獻(xiàn),,斯揚(yáng)觶,謂之杜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