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述史官方原創(chuàng) 孩子想吃一口媽媽做的飯 01 2003年春天的清晨,,江西腫瘤醫(yī)院的小巷子旁,,一個早點攤點起了爐火。 一對夫妻推著輪椅來到攤位前,,可他們并不是前來買早點的,。 “可以借用一下你們的爐子嗎?孩子想吃一口媽媽做的飯,?!?/span> 攤主萬佐成和熊庚香非常疑惑,但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還是把爐子空出來,,讓他們使用。 原來這個坐在輪椅上的孩子得了骨癌,,已經在醫(yī)院吃了很久的盒飯,,就想嘗嘗以前家里飯菜的味道。 他的褲管空蕩蕩的,,顯然是截了肢,,身體虛弱瘦小,可是他蒼白的臉頰卻被爐火照亮了,。 熱油在大火中發(fā)出滋滋的聲響,,一頓可口的飯菜出鍋,吃完飯后,,夫妻向攤主夫婦道謝,。 他倆望著這對夫妻遠去的背影,還不知道以后會有更多的家屬前來借一把爐火,。 凌晨4點,,萬佐成和熊庚香準時醒來,開始了他們忙碌的一天,。 從1993年開始算起,,他們已經經營這家早點攤30年了。 在其他攤位上,,都會賣些時興的早餐,,一份都要五塊十塊不等。 可是他們的攤位卻與眾不同,,夫婦二人不賣早飯,,而是專門把爐子租借給別人炒菜用,。 炒菜1元,燉湯2.5元,,米飯1元,,再收取些煤氣和調料的成本費,。 或許會有人好奇,,窄窄的巷子被幾十個灶臺占滿了,究竟是誰會來這里做飯??? 別著急,跟隨著時間的腳步,,6點多鐘,,這個攤位上的第一個客人到了。 小琳是這里的???,她幾乎每天早上都會來給丈夫煮面條。 她的丈夫因為常年從事建筑裝修行業(yè),,患上鼻咽癌已經十幾年了,,她正在陪著丈夫住院。 作為癌癥病人,,在飲食上往往有很多需要特別關注的地方,。 除了嚴格的藥物和放化治療外,“吃”,,是最重要的事情,。 小琳的丈夫小汪為了治療癌癥已經花了很多錢,加上忌口的東西又很多,,因此自己做飯帶來醫(yī)院就成為了最好的選擇,。 飯店賣的飯也不是不好吃,可就是妻子炒出來的這一手好菜最香,。 有時他也會和妻子一起來到爐子旁,,兩個人一起炒菜,就仿佛回到了以前他在家里握著妻子的手顛勺,。 小琳一邊煮著面條一邊跟熊庚香聊著丈夫的病情: “小汪最近精神狀態(tài)不錯呢,,看樣子治療還是有效果的嘛?!?/span> 說完,,她從另一個鍋里盛出一碗大補的鴿子湯,雖然治療癌癥的花銷挺大,,但丈夫也要吃得精細些,。 而這頓飯,,萬佐成和熊庚香只收了不到五塊錢。 截止到2020年,,我國全年新發(fā)癌癥約457萬人,。 平均每天超過1.2萬人確診癌癥,每分鐘約有超過8個人被確診,。 像小琳這樣的癌癥家屬只多不少,,高昂的治療費用拖垮了這些家庭,親友的生命進入倒計時,,更令他們悲痛,。 很多人只看到了癌癥病人們臨終前的痛苦,卻沒有注意到他們的家屬也承受著同樣的煎熬,。 通常為了省錢,,很多家屬都吃不上一頓好飯,常常就是匆忙扒拉兩口飯,,就開始照顧病人,。 而且外面賣的炒菜盒飯,有很多并不適合病人去吃,,想要兼顧到病人的忌口又讓他們吃好,,成為了家屬們最頭疼的事情。 有些離醫(yī)院近的家屬,,多半都會選擇自己做飯帶飯,,但還有很多人是從外地千里迢迢趕到南昌治病的。 萬佐成和熊庚香的攤位恰好就滿足了這些病人家屬的需求,,除了能節(jié)省些飯錢,,更多的是可以嘗到一口“家”的味道。 他們永遠都忘不了2003年的清晨,,那個孩子原本虛弱的生命力,,突然被爐火點燃。 長期的病痛已經把他折磨的不成人樣,,可是眼神里對母親親手做的飯菜的渴望卻是如此濃烈,。 當爐火被點燃的那刻,本來沉寂在他心底的生機又復蘇,。 如果非說是某種力量促成了這樣的場景,,那么這個力量的名字,應該被稱作“家”,。 當一個人命不久矣的時候,,他想到的肯定不是活不下去的絕望,而是如何更好地把握所剩無幾的時光,。 “民以食為天,?!?/strong> 吃飯,作為人生中的頭等要事,,則是最先被考慮的事情,。 在死亡面前,活著已經成為了一種奢望,,那種想要回歸家庭的念頭愈發(fā)強烈,。 即便身處醫(yī)院,但心中無不感念著家里的一點一滴,,家人親手做的飯菜就是最好的象征,。 萬佐成和熊庚香好心借爐灶的事情在附近傳播開,,越來越多的家屬來找他倆借爐火做飯,。 夫婦二人索性搭起來一個廚房,專門供這些家屬來此做飯,。 從一開始的幾個人,,到后來的成百上千人,,一到飯點,,窄窄的巷子里就擠滿了做飯的人,。 等到了中午,一位特殊的女士引起了萬佐成的注意,。 她在巷子口四處張望著,,也不進來做飯,只是靜靜地站在那里,,突然她哭了出來,。 萬佐成連忙上前詢問這位女士是不是需要什么幫助,這里的廚房是可以借火做飯的,。 那位女士卻擺擺手,,哽咽著說: “沒事,我的父親已經去世了,,只是有些觸景生情而已,。” 原來她的父親早就因為癌癥去世,,她聽說了1塊錢可以借火做飯的事情,,就從外地趕來想看看這里是什么樣子。 她的父親生前沒有什么后悔的事情,,唯一的遺憾就是因為住院加上她的工作太忙,,沒能吃上一口閨女親手做的飯,。 她每次想到這件事,心中就一陣抽痛,,為什么自己就不能抽出時間來給父親做一次飯呢,? 要是父親曾經住院的附近有這樣的廚房,是不是父親就可以沒有遺憾地離開了呢,? 說著說著,,她雙手掩面哭泣起來,熊庚香連忙把這個年輕的姑娘拉到鍋前,。 “這樣吧,,既然來了你就做做飯,我和老萬嘗嘗你的手藝,?!?/strong> 一頓香噴噴的飯出鍋,他們夫婦二人陪著這位女士吃了頓飯,,勸她要往前看,。 人生離別皆是常事,雖然父親不在了,,但是你做飯的手藝在,,父親那么喜愛你的飯菜,肯定也會理解你的忙碌和辛苦,。 “如果還是難過,,就經常來這里看看,我們都在的嘛,,這里是個大家庭,。” 其實萬佐成和熊庚香的廚房最開始是免費的,,但隨著做飯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家屬都過意不去,。 大家勸他倆稍微收點錢,不然光靠早點攤的收入無法維持爐灶出借的消耗,。 架不住家屬們的熱情,,他倆把炒菜一次的價格定位5毛,2016年隨著物價上漲,,又調整到一次1塊,,之后就再也沒變過,。 為了滿足更多的家屬前來做飯,他倆還把最初的6個爐灶增加到了30多個,。 短短20年間,,光是爐灶和刀具就更新迭代了好幾套,他倆總是買最好用的那套,。 甚至后來夫婦二人還搭了一個小房間,為病人家屬提供住宿,。 “我們就是要和癌癥打仗,,能幫一點是一點,。” 這條小巷里,,家屬們相互抱團取暖,,就這樣慢慢地組成了一個對抗癌癥的大家庭。 日頭西斜,,到了傍晚的飯點,,黃大爺提著一袋子的菜和肉來了。 他快70歲了,,還能熟練地洗菜擇菜,,手起刀落,眨眼間肉就被片成了薄薄的一摞,。 可是放在以前,,黃大爺可是連刀都不會拿的。 “我的妻子20歲嫁給我,,到現(xiàn)在45年了,,以前都是她做飯,。” 妻子照顧了他一輩子,,沒成想晚年病倒在床上,,換成了黃大爺來照顧她。 一開始黃大爺連勺子都握不穩(wěn),,但架不住妻子想吃家常炒菜的懇求,,只好來到萬佐成和熊庚香的廚房尋求幫助。 大家都圍上來,,你一言我一語的指導著,,慢慢地,黃大爺只需要十來分鐘就能炒好兩道彌漫著香氣的炒菜了,。 在眾人吵鬧的聊天聲中,,小萍也炒好了兩道菜,她和黃大爺一樣,,最初也不會做菜,。 她的媽媽被查出了子宮癌,以前都是媽媽做飯給他們兄妹三人吃,,可是現(xiàn)在媽媽拿不動飯勺了,。 為了更好地照顧母親,她第一次來到這個廚房,,笨拙地拿起刀,。 旁邊的大叔見這個年輕的小姑娘不會做飯,便詢問了原因,,親自指導她該如何做飯,。 “小心點喲,別燙著手,?!?/strong> 紅燒排骨、鯽魚湯,、炒青菜……她從零基礎變成了一位“廚藝大師”,。 有時會有炒著菜就哭了的家屬,你分不清他是切了洋蔥,,還是被油煙迷住了眼睛,。 家屬們不敢在病人面前展露悲痛,他們總是把樂觀的一面留給親友,,這個小廚房就成了他們宣泄情緒的出口,。 雖然大家聚在這里有說有笑,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接受家人的生命進入了倒計時。 這個時候,,萬佐成和熊庚香就會把家屬拉到一旁,,給他們聊聊別的事情。 聊什么不重要,,主要是得把人講開心了,,有時其他家屬也會湊過來加油鼓勁。 “吃飯可是頭等重要的事情,,別傷心了,,吃頓飯這難過啊,就過去了,?!?/strong> 醫(yī)生老尚的妻子就是這樣,從外地趕來陪丈夫看病,,卻得知他的時日無多,。 丈夫學醫(yī)救人了半輩子,到頭來卻確診了癌癥,,還借了親戚20多萬,,感覺人生沒什么意思了,夫妻倆雙雙抱頭痛哭,。 熊庚香岔開話題,,給老尚和他的妻子成了兩碗米飯。 “你個大男人別哭了,,多難看啊,,你瞧瞧你妻子這么漂亮還來陪你呢!” 他妻子沒忍住,,撲哧笑出了聲,嘴邊還掛了個鼻涕泡,。 腫瘤醫(yī)院的醫(yī)生都給來看病的患者說,,如果實在是接受不了事實,就去找旁邊廚房的那對夫妻攤主聊聊天,,他倆可樂觀了,。 天色逐漸黑了下來,黃大爺也炒好了他的菜,,瀟灑地跟廚房里的家屬們揮手告別,。 “明天再見了!” “保重,!” 一句告別,,一句保重,是他們之間的默契和信任,明天的太陽會照常升起,。 最后一個做飯的家屬也走了,,燃燒的爐火熄滅,但是四周的燈火卻隨著夜晚的來臨把醫(yī)院附近的街景照亮如白晝,。 04 2021年3月22日,,在南昌市政府的出資下,萬佐成和熊庚香的這個小小廚房被徹底修整了一番,。 原本露天的灶臺上架起了遮風擋雨的棚子,,臟亂的水泥地也被鋪上了整潔的瓷磚。 還有相關的社會組織負責對接,,為他們這個廚房提供新鮮的蔬菜和肉類,,打算讓這里做飯實現(xiàn)徹底的免費。 “新的環(huán)境建的好舒服哦,?!比f佐成開心地說道。 曾經他們還要因為惡劣的天氣擔心風吹雨打,,現(xiàn)在就不用操心這個情況了,,有人為他們伸手遮擋住了風雨。 現(xiàn)在唯一令萬佐成擔憂的就是,,他已經快70歲了,,害怕自己的身體吃不消,如果有一天自己離開了,,那么這個廚房要怎么辦呢,? 他的女兒抱怨道: “天天這么忙,也不知道休息,,腦子都老糊涂了,。” 其實他才沒有糊涂,,有的大老板知道了這對夫妻做的善事,,特地要給他倆送一大筆錢表示感謝。 他就指著那些做飯的家屬說,,你別把錢給我,,他們比我還需要錢,你去問問誰需要,,直接把錢送過去就可以了,。 他唯一希望的就是等自己百年之后,政府可以接手這個廚房,,繼續(xù)幫助這些家屬,,他們一大家子人可不能失去這個地方。 他們夫妻在這干了20年從來不打烊,做飯的火從來沒停過,。 這條巷子里的家屬們走了一波又來了一波,,哪怕他們夫妻不在了,這個“大家庭”也會一直團結地走下去,。 |
|
來自: 新用戶6516h3hB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