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走過共青團 文/周賢民 當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保爾.柯察金 “青春啊青春,美麗的時光,,比那彩霞還要鮮艷,,比那玫瑰更加芬芳。若問青春在什么地方,?他帶著愛情,,也帶著幸福,更帶著力量,,在你的心上,。青春啊青春,壯麗的時光,,比那寶石還要燦爛,,比那珍珠更加輝煌。若問青春為何壯麗,?他充滿深情,,也充滿智慧,更充滿理想,,為四化發(fā)光,。”青年歌唱演員關貴敏演繹的這首歌,,象春風吹拂祖國的山河大地,,喚起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新一輩,為理想貢獻青春的熱情,!青春年少的我,,有幸成為八十年代新一輩中的一員,青春時段從共青團走過。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我結束了重慶絲紡廠落實政策辦公室的工作后,,調到重慶絲紡廠團委任宣傳干事,與團委組織干事任長元(后任磁器口小學校長)一起共事,,在團委書記廖興碧的領導下,,開展重慶絲紡廠共青團的工作。一男兩女在同一辦公室工作了三個春夏秋冬,,見證了八十年代新一輩為四化建設發(fā)光的點點滴滴,。 走進共青團的工作,第一次參加了重慶市團委宣傳部組織的宣傳干部培訓班,,為期一周六天,,每天從磁器口金沙街乘座20路公交車,到沙坪壩三角碑轉乘2路電車至兩路口的勞動人民文化宮上大課,。組織者為團市委宣傳部長姚代云(轉崗后曾任九龍坡區(qū)委副書記,,重慶市體委主任等職),姚代云的口才甚好,,脫稿講話的思路清晰,,培訓班的開場講話不會使人打磕睡。在那個年代,,不同層級的領導們講話,,經(jīng)常是云霧山中,好似催眠曲,。由此,,姚代云在我的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映象。 參加這次培訓班的學員,,來自重慶市企事業(yè)單位的基層團干部,,大約有200多人吧。我所屬的紡織行業(yè)有二十多人參加,,重棉一廠團委的藏茜,,她的父親、母親和姐姐都與我同在重慶絲紡廠工作,,培訓班里我們相處甚歡,。培訓結束后,藏茜向我們團委推薦了她的一個閨密,,叫楊曉慧,。楊曉慧文字功夫不錯,普通話也標準,。她的一篇“希翼美好的明天”文章,,參與八十年代初共青團中央在以“潘曉”的文章,,圍繞“主觀為自已,客觀為別人”的話題,,組織的青年人生觀大討論,,見諸于當時《中國青年報》某一版。 我將此文章交給廖興碧書記看了,,隨后廖興碧書記又將此文章交給組織科長胡鼎華(女)看了,,胡鼎華科長在黨委會上,推薦了楊曉慧,。楊曉慧就從制綿車間的工人,,調到了宣傳科任廣播員,任職期間自學獲取了漢語文言學大專學歷,,隨著深圳熱土的開發(fā),,到深圳一報社任記者,后又成為深圳首批特區(qū)市民,。 重棉二廠團委的羅世明(后任過重棉五廠的廠長),,他和我都是新三屆的中學畢業(yè)生,他到過農村當過知青,,當知青地點且是四川西北部松潘縣下轄的諾爾蓋大草原,,與毛爾蓋大草原相連。此地是當年紅軍長征走出草地,,北出甘南到達陜北的途經(jīng)地。我和羅世明在培訓班相識后,,問他下鄉(xiāng)為何要選擇去諾爾蓋大草原,?他說:“在那個火紅的年代,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就應該到最艱苦的地方去,,諾爾蓋大草原是紅軍長征走過的草地,,更能鍛煉年青人的意志?!彼€說:“在學校戀愛的女朋友,,也和他一起到了諾爾蓋大草原,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至今仍未調回城市,。” 上世紀的一九八八年夏,,我陪同浙江海鹽絲毯廠的技術人員,,到開發(fā)不久的九寨溝旅游,旅游車在返回的路上,,因道路塌方而改道途經(jīng)諾爾蓋鎮(zhèn)時,,旅游車有短暫的停留,。我在鎮(zhèn)上僅有的一條街游覽了一下,不足五分鐘就走完了,。從紅軍長征一九三五年走過,,到一九八九年的五十多年過去了,諾爾蓋仍然是十分荒涼,。又過了三十多年,,現(xiàn)在的諾爾蓋經(jīng)過國家的精準扶貧,消滅了貧困,,已經(jīng)成為眾多游人絡繹不絕的打卡勝地,。 培訓班的第一節(jié)課,是西南師范學院(西南大學的前身)蘇天輔教授授課,,講邏輯學,。邏輯學對于培訓班中的學員是一門很新鮮的學科,不易聽懂,。蘇天輔教授開場就講了一個邏輯小故事:“某君請客”,。故事內容:某君和甲、乙,、丙,、丁是同一單位的同事,某一個星期天,,某君請甲,、乙、丙,、丁來家里作客,。甲、乙,、丙先后到了某君家,,丁卻遲遲未到。這時某君說了一句話:“怎么該到的沒有到,,不該到的到了,。”甲心想:“誰是不該到的,?不會是我吧,?”于是起身離開了某君家。 某君看到甲走了,,又說了一句話:“哎,,該走的沒有走,不該走的又走了,?!币蚁耄骸霸撟叩目赡苁俏野?。”乙也離開了某君家,。某君看到乙也走了,,立即又說了一句:“我又不是說的他呀!”丙想:“家里只剩自己一人了,,肯定說的是自已,。”隨后丙也離開了某君家,。這個邏輯小故事把學員們的注意力緊緊抓住了,,接著輕松講完邏輯學的一些基礎知識。至今這個小故事鐫刻在我的腦海里,,有時應用在生活中,,比如:“該來的沒有來,不該來的來了,;該走的沒有走,,不該走的走了;我又不是說的他,?!迸紶栐谏鐣钪姓{侃一下,樂一樂,。 培訓班還聘請了重慶電影公司宣傳科的王敏科長(女)講課,,怎樣觀賞電影及影評。王敏科長的授課是用普通話,,很新穎且吸引人,。由于是改革開放的初期,電影市場除了復演片,,新拍攝了一些國產愛情片,《廬山戀》,、《愛情與遺產》,、《等到滿山紅葉時》等,國外片也紛紛涌入中國市場,,《望鄉(xiāng)》,、《生死戀》、《惡夢》等,。引導八十年代的青年觀其電影,,寓教于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愛情觀是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 王敏科長(女)身材微胖,,中年國家干部形象。她自我調侃較胖的身材,,寓意電影“影評”,。她說:“同學們,從正面看我,,我的身材似乎有一點胖,,如果同學們從側面看我,我的身材則還是較苗條,?!卑讶w學員逗樂了。接著她告訴同學們,,做“影評”離不開作者的世界觀(立場,、觀點、方法),。培訓結束后,,王敏科長在重慶電影公司特別為學員們出了一期“影評”。我在培訓期間觀看了電影《愛情與遺產》,,針對當時新拍攝電影中的公式化和雷同化問題,,寫了一篇“一點意見”的影評,有幸在這期“影評”刊出,。 團市委宣傳部為了提高團干部的寫作水平,,培訓期間請了《重慶日報》的兩名資深記者來上大課。一位是楊鐘岫,,系國民黨時期和解放后的報社記者,,他講課帶有濃耶的文言文成份,我和部分團干部一樣,,聽得有點云里霧里的,,因為“文革”十年中,我從來沒有接觸過文言文的知識,,聽了他的課后,,才對文言文有所了解。另一位是林夢麟,,他是解放后《重慶日報》元老級記者,,專寫頭版消息報導,他的名字經(jīng)常見諸當時《重慶日報》的頭版頭條,。他對學員們講,,寫消息報導要客觀、真實,,不能象文藝作品那樣,,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同時他強調寫消息報導必須堅持黨性原則。后來,,受這次培訓的影響,,重慶化醫(yī)集團公司團委書記景曉明(大概是老三屆的高中生吧),在百廢待興的時間段放棄了仕途,,到《重慶日報》去做了一名記者,。我在以后的《重慶日報》頭版,經(jīng)??吹剿c林夢麟寫的消息報導,,先是林夢麟、景曉明排序,,后是景曉明,、林夢麟排序,最后就只有景曉明的名字,??赡苁橇謮赭胧樟怂麨橥降馨伞?o:p> 培訓結束后,,我回到重慶絲紡廠團委按部就班的工作,,在那如火如荼的年代,和廠里的青年一道為四化建設貢獻青春,。 這一屆團中央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人人爭當新長征突擊手”的活動,,以《中國青年報》為平臺,展開了青年人生觀的大討論,。著名歌唱演員關牧村演繹的《假如你要認識我》 歌曲,,“請到青年突擊隊里面來”準確反映出那個年代的青年,為“四化”貢獻青春的激情,。 重慶市團委書記羅淑芳(女),、王友偉(后首任重慶旅游局長)根據(jù)團中央的部署,在重慶共青團開展“百日立功活動”,,該活動最早提出了用數(shù)據(jù)說話的新概念,。我廠有三千多人,是以女工為主的縣團級國營單位,,主要車間都是以計件設定生產任務,輔助車間和后勤,、科室部門以計時設定生產任務,。“百日立功活動”中提出的數(shù)據(jù)說話,,沒有設定具體數(shù)據(jù)概念的標準和范圍,,在企事業(yè)單位的共青團組織,,各自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向各自上一級團委報立功活動的的數(shù)據(jù),。 我廠團委書記廖興碧,,就與車間和部門的書記、主任協(xié)商,,統(tǒng)一立功活動數(shù)據(jù)的內容,。以計件設定生產任務的,用產量來確定數(shù)據(jù),。比如某一團員或青年在完成設定的生產指標后,,超額指標部分就算立功活動的數(shù)據(jù)。以計時設定生產任務的,,用節(jié)約生產資料和工時來確定數(shù)據(jù),,再如某一團員或青年在維護機器設備過程中,節(jié)約了多少材料或工時,,材料的價值和工時的減少也算立功活動的數(shù)據(jù),。這樣的算法確實有一點不當,但是它卻喚發(fā)出一代青年人在新長征途中,,建設四個現(xiàn)代化的熱情,。 “百日立功活動”之后,重慶共青團對“百日立功活動”的成果進行表彰,,團市委的總結報告中,,有一個數(shù)據(jù)記得尤其清楚,全市團員青年在活動中創(chuàng)造了好幾百萬元價值,,這些價值也是根據(jù)基層團組織報上來的數(shù)據(jù)確定的,。我廠團委在“百日立功活動”的數(shù)據(jù)為二十多萬元價值,受到市團委的表彰即一張紙質獎狀,。 還記得,,那個時期全國連續(xù)四年加了四次工資,三年三個百分之四十,,一年百分之二,。我廠三千多人,每月的工資發(fā)放額才三萬多元,。這一月工資額的得知,,來源于中國女排奪冠那一天,廠財務科人員從工商銀行磁器口分理處,,取回了五萬元現(xiàn)金放在保險柜里面,,準備第二天發(fā)工資和報銷費用,其中當月工資約三萬元左右,報銷管理費用幾千元,。當晚財務科部分人員,,在財務室觀看女排奪冠的電視直播。第二天上班時,,財務人員發(fā)現(xiàn),,保險柜無撬痕,五萬元現(xiàn)金不異而飛,。隨后報案,,作為大案市刑警隊出了現(xiàn)場,但至今此案未破,。賬務科長周鴻吉和賬務人員張選文,,曾被刑警人員詢問,成為當時工人們茶余飯后的話題,。周,、張二人因病和斗毆已經(jīng)去逝多年了。 多余的話,,為了說清在計劃經(jīng)濟時期,,工人的工資很低。有些概念模糊不清,,把價值和效益劃等號,,“利潤”二字不能提。因此,,在團委辦公室和書記廖興碧,,組織委員任長元偶爾議論,我廠的團員和青年在“百日立功活動”中創(chuàng)造的二十多萬元價值,,足以為全廠職工發(fā)放近一年的工資,,功勞很大,真有一點“王婆賣瓜,,自賣自咵”,。盡管這些數(shù)據(jù)不能說明什么問題,但是,,說明了當時國營企業(yè)的團員,、青年們,在參與“百日立功活動”中,,激發(fā)出極大的生產積極性,。 “請到青年突擊隊里面來”的歌聲,風靡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初,,共青團的工作,,呈現(xiàn)出單一的青年突擊隊形象。“寓教于樂”成了八十年代初的時髦語言,。到了九十年代,共青團的工作由青年突擊隊的單一化轉向了另一單一化即娛樂化,。當然娛樂化的工作,,也能體現(xiàn)團干部的組織管理能力,這是后話,。 面對共青團工作的轉型,,團委書記廖興碧還是下了一番工夫。她首先提出一個想法,,在重慶絲紡廠子弟?;@球場,籌備組織一場青年交誼舞會,。此想法得到我和任長元的贊同后,,向當時的黨委書記李良和(已去逝多年)請示,李良和書記在五十年代做過廠團委書記,,對籌備組織青年交誼舞會很支持,。 有了黨委書記的支持,具體還要和籌備組織舞會的有關部門聯(lián)系勾通,。舉辦舞會需要子弟校的籃球場,,廖興碧和子弟校的支部書記李文華,校長曾弟壽協(xié)商后,,他們同意廠團委在周末晚上使用該場地,。籃球場是簡易的沒有燈光,,需要臨時架設電線,,以供電唱機播放舞曲的磁盤和照明,架設電線還需要電線相關材料,。廖興碧又和動力科的負責人潘文峰接洽,,潘文峰同意增加領用本月材料計劃,并派電工架設好子弟?;@球場的線路和燈光,。 最后一項聯(lián)系勾通,是和廠保衛(wèi)科科長馬和德(已去逝多年)就治安問題進行勾通,。馬和德是五十年代末進入公安戰(zhàn)線工作,,七十年代初,因照顧夫妻關系,,從阿壩洲公安系統(tǒng)調入重慶絲紡廠任保衛(wèi)科長,。此人思想較為保守,當他知道廠團委要舉辦舞會時,立即找到廖興碧商談,,以舉辦舞會治安狀況堪憂為由,,企圖阻止舞會的舉辦。廖興碧在與馬和德勾通商談無果的情況下,,再次請示李良和書記,。李良和書記明確指示:不予理會,注意掌控舞會秩序,,不要發(fā)生不愉快的意外,。在李良和書記的支持下,我們如愿進行舉辦舞會的各項籌備工作,。 “文革”期間,,交誼舞會與時代氣息相悖,作為封資修的事物被全面禁止,。一首《青年圓舞曲》“藍色的天空像大海一樣,,廣闊的大路上塵土飛揚,穿森林過海洋來自各方,,千萬個青年人歡聚一堂,,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來,讓我們唱一支友誼的歌,?!苯议_了恢復“文革”前交誼舞會的序幕。在當時的紡織局,、紡織公司組織的各類會議上,,團干部都會高興地跳起《青年圓舞曲》的集體舞。 團委書記廖興碧預測到“文革”后在廠首次舉辦交誼舞會,,參加人員一定很多,。找來了廠武裝部專職干事兼廠團委委員的張渝川(后為廠總務處長),商談維持舞會秩序事宜,。張渝川系退伍軍人,,有一身正氣、剛直不阿,、紀律嚴明的軍人形象,。他管轄的基干民兵與團干部疊加,都是年青人,,于是愉快的接受了維持舞會秩序的任務,。 子弟校籃球場預計能容納的人數(shù),,在和子弟校的曾弟壽校長測算后,,估算能容納800余人,。廠團委印制了800張舞會入場票,晚7點—9點,,加蓋團委印章,,根據(jù)各部門團員青年的實際人數(shù),按其一定的比例發(fā)放,,各部門的黨支部書記,,車間主任,科長都以實際人數(shù)發(fā)放,,沒有留下一張備用票。 曾記得某年某月某日的一個星期六晚上,,大概是春夏之交的時間吧,!人們可以穿上短袖襯衣了。宣傳科的冉崇淑(后調絲綢集團公司)是廠團委委員,,準備好了交誼舞曲唱片,,有諸多耳熟能詳?shù)奈枨端N薇處處開》,《何日君再來》,,《賣湯元》,,《甜蜜蜜》,《紅玫瑰》等,。由于是“文革”后第一次組織交誼舞會,,參加人員空前的多。 廖興碧把收舞會入場票的工作交給了為人秉直的張渝川負責,,舞場內的秩序由團干部負責,。張渝川帶領的基干民兵二十多人,下午5點鐘就在子弟?;@球場的大門守候著,,6點鐘開始驗票入場。青年們魚貫而入地進入舞會場,,耐心等待舞曲的響起,。離舞曲響起還有十分鐘左右,青年們不是魚貫而入入舞會場,,且是成群結隊想要涌入舞會場,。在秩序快要失控之時,張渝川帶領曾是退伍軍人的基干民兵何成建(廠消防隊員),,熊小林(二車間保全工)等人,,大家手挽手組成兩道人墻,依次驗票讓青年們進入舞會場,。準時7點整,,舞曲響起,,入門處還有很多無票青年被驗票人員阻止在舞會場外。 舞會預測是800人參加,,由于一些不明原因和不可控因素,,參加舞會人員已經(jīng)達到1200人左右,超員50%,?;@球場里跳舞的青年,在舞曲伴奏下,,一個個比肩繼踵,,踩著歡快的舞步,恰似人潮海浪,。團干部維持舞場秩序相較驗票入場的秩序就輕松多了,。但是,在維持舞場秩序時有一個禁止規(guī)定,,至今還記憶猶新,,頗為可笑。這項規(guī)定是不成文的,,也不是硬性規(guī)定,,只是口頭向維持秩序的團干部傳達,要求跳舞的男女青年保持適當?shù)拈g距,。那時港臺,、外國的貼面舞還沒有走進國內,在舞場嚴重超員的情況下,,青年們只能跳簡單的二步舞,,偶爾男女之間的身體貼得很近時,團干部就會上前提示:保持距離,。后來想起這項不成文的規(guī)定,,確實讓人啼笑皆非。 團委書記廖興碧,,在成功組織了“文革”后的第一次廠交誼舞會后,,繼續(xù)圍繞豐富青年業(yè)余文化生活,尋找更多的方式,。 當年的夏季與往年沒有區(qū)別,,具有“火爐”之稱的重慶氣溫,依舊保持在38度以上,。廖興碧在團委辦公會上,,邀請了廠武裝部干事張渝川例會。她提出了利用星期天搞一次全廠范圍的劃船比賽活動的設想,。這一設想得到與會人員的一致贊同,,決定在沙坪壩公園搞一次劃船比賽,,我把這次劃船比賽的主題定義為:“快樂的星期天”。 劃船比賽以團支部為單位,,每一船人員為五人,,全廠有16個團支部。設有1.2.3三等獎項,,三個獎項總計金額才100多元,。由團委寫出開展“快樂的星期天”活動的報告,報經(jīng)黨委書記李良和批準后,,從財務科把獎金提出來,,可見當時共青團開展各類活動,基本上是無經(jīng)費,。當年的青年團員們參加各類活動,,沒有獲取獎金的奢望,只有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讓現(xiàn)代的青年團員們唏唬不已。 又是八十年代某月的一個星期天上午八點鐘,,沙坪壩公園榕湖岸邊聚集了來自重慶絲紡廠的青年團員,,大約有三百多人。劃船站點停放著16只小船,,每只小船里有五支槳,,這些準備工作都是公園的團支部,事前協(xié)助做好了的,。參賽的團員青年,,在各個團支部書記的帶領下,整齊的坐在比賽的船上,,等候發(fā)號令,。 我曾經(jīng)工作過的六車間團支部,在團支部書記夏勇(2016年因下崗耶悶,、酗酒摔死了)帶領四名團員和青年,,參加了劃船比賽。其中有一青年叫王心田(返絲工),,在嘉陵江邊磁器口段的漁民家庭里長大,,自小生活在漁船上,劃船掌舵十分閑熟,。由他來負責六車間參賽船只的掌舵與劃槳,,真是得心應手。當武裝部干事張渝川發(fā)出比賽開始的號令后,,十五只比賽船在沙坪壩公園榕湖的岸邊,,原地轉圈,,相與碰撞,引起岸邊觀看劃船比賽的團員和青年們的陣陣哄笑,。唯有六車間的比賽船,,盡管慢半拍,卻沖出在原地轉圈的所有船只,,直接向榕湖對岸的比賽終點駛去,。岸邊觀看劃船比賽的團員和青年們,不斷地呼喊著:“加油,!加油,!”旨在歡呼六車間的比賽船和鼓勵其它比賽船駛出原地圈。十來分鐘后,,六車間比賽船到達了終點,。其它比賽船大部分都駛出了原地圈,向比賽終點駛去,,仍有一只比賽船還在原地轉圈,。岸邊觀看劃船比賽的團員和青年們,報以更加熱烈的哄笑及“加油,!加油,!”的呼喊聲!顯然,,六車間比賽船獲得了“快樂的星期天”劃船比賽的第一名,。領到獎金五十元,用于團支部開展其它娛樂活動,。 “快樂的星期天”劃船比賽結束后,,我用比賽過程中所拍攝的膠片(120相機拍攝),在廠保衛(wèi)科的暗室沖洗,、放大出來十吋的像片,。借用《解放軍畫報》《人民畫報》圖片宣傳模式,在廠團委的專用黑板報欄出了一期,,以“快樂的星期天”為題的黑板報,。當時,此宣傳形式新穎,,在全廠范圍引起熱烈的反響,,隨后廠工會、車間,、職能部門及子弟校等,,凡是有黑板報專欄的都效仿圖片宣傳模式,簡單明了且喜聞樂見,。 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共青團的主要工作范圍,,從建國后就一直以青年突擊隊的形象,展現(xiàn)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進程中,。 那個年代人們熟悉的大寨紅旗,,以郭鳳蓮為首的“鐵姑娘隊”,跟著黨支部書記陳永貴(曾為國務院副總理),,改造昔陽縣“七溝八梁一面坡”的窮山惡水,,抒寫當代“愚公移山”的神話故事?!拌F姑娘隊”的姑娘,,最小年紀只有十六歲,她們充分發(fā)揚了共青團青年突擊隊的模范作用,。 還有現(xiàn)在的河南省林縣(現(xiàn)林州市)旅游勝地“紅旗渠”十分狀觀,,勘稱“人造天河”而聞名世界。當年的青年突擊隊長郭福貴帶領團員,、青年,,積極參與林縣十萬人苦戰(zhàn)十年時間,建成的“紅旗渠”,。這項巨大工程硬是劈開太行山,,引入漳河水,建成約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逶迤在太行山脈,。空政知名演員吳京安在飾演電視劇《難忘歲月—紅旗渠的故事》中的孫二旺,,就是一名爆破敢點火,,凌空除險敢上的青年突擊隊隊員。 八十年代初期的共青團工作,,主要以發(fā)揮青年突擊隊的作用為主,。廠團委書記廖興碧思想較為解放,在注重豐富青年文化娛樂生活時,,不忘共青團的主要任務,,是積極完成企業(yè)的各項生產任務和工作任務。 一九八一年七月十五日,,嘉陵江迎來百年不遇的洪水,,超過歷史警界水位。重慶絲紡廠廠區(qū)除了子弟校外,,生產車間,、后勤輔助部門、職工醫(yī)院,、倉庫等全部被洪水淹沒,。這次洪水來臨和往年的漲洪水不同,,其特點是上漲速度十分的快,有點使人措手不及,。 我家住在磁器口金沙街臨溪巷的清水溪邊,,那一天的清晨六點多鐘,洪水已漲到家門口,,與我家相鄰的幾戶鄰居都準備搬家了,。我姐夫吳柱蓉(廠供銷科長)的家比我家的位置約高一點,往年的洪水都未被淹過,。因此姐夫在上班前,,就向我們招呼,中午在他家用餐,。我當天也要參加四川省黨校(沙區(qū)歇臺子)的招聘考試,,故沒有參加搬家事宜。搬家事宜全由其妹妹周賢慧(二車間職工)和妹夫周建華(一車間管理員)攬去,,在他們各自車間同事的幫助下,,搬到了磁器口金沙街公交站附近,歸屬于重慶絲紡廠的俱樂部,。下午考試完畢后,,我回家驚奇的看到姐夫家也搬到了廠俱樂部,洪水已經(jīng)漲到了公路上,。隨后我家和姐夫家及相鄰的鄰居們,,又再次搬家在重慶絲紡廠子弟校(現(xiàn)百年世家樓盤)的空余教室里。 洪水漫上公路后,,絲紡廠的整片廠區(qū)涉水約1米左右,,生產車間相繼停產。廠區(qū)附近的家屬住房,,因為都是私房,,各自選擇就近高處挪動,。當天傍晚,,磁器口金沙街公交站至勞動路公交站的此段公路,車水馬龍,,人頭攢動,。熙熙攘攘人群中的人們,,臉上沒有喜氣,個個臉上掛著的是焦慮或釋懷,。這樣的街景持續(xù)到晚12點左右,,才恢復到往日的夜深人靜。 十六日清晨,洪水放緩了上漲的勢頭,,整個廠區(qū)全部處于淹沒狀態(tài),,黨委書記李良和(已去逝多年)涉水站在大門口留下焦慮的表情。當天上白班的工人仍然準時到崗,,耐心地等待洪水退去,。不久洪水慢慢消退,車間工人們拿著掃帚清除洪水淹沒地方的淤泥,,然后陸續(xù)開工恢復生產,。 在恢復生產的過程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青年突擊隊去做,。一車間精練工場旁邊的水池,約30米正方形,,深10米左右吧,,洪水退去后壘積了約近1米厚的淤泥。此水池的水長期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供精練工場洗凈原材料和鍋爐房用水,。由此必須清除淤泥,儲備清水才能恢復生產,。在改革開放的初期,,計劃經(jīng)濟存有的,捆綁企業(yè)的繩索沒有松綁,,企業(yè)不可以有外用工,,只有少數(shù)在編臨時工,為供銷科使用,。廠團委書記廖興碧主動向黨委書記李良和請戰(zhàn),,接受了清除水池淤泥的任務。 記得是十七日的下午,,廖興碧組織了30多名團干部和青年,,突擊清除水池中的淤泥,。武裝部干事張渝川的重疊身份和我,,自然在突擊隊行列里面,團委組織干事任長元,,因參加團市委組織的活動故沒有參加突擊行動,。突擊隊里還有何成建,熊小林,,他們系團委委員兼任團支部書記,,又是復員軍人。一車間、五車間的團支部書記邱平,,萬孝英(女)分別組織部分團員,、青年,利用休息時間參加突擊行動,。 在清除水池淤泥的突擊行動中,,有一些可圈可點的事情。首先是張渝川,,他說:“在天津當了四年多兵,,掏海鹽就掏了四年多?!庇谑撬麚?jù)其經(jīng)驗,,在廠庫房領用了十幾個鐵桶和繩索,把繩索系在鐵桶環(huán)上,,做好掏淤泥準備工作,。水池下面十來人,負責往鐵桶里裝淤泥,,水池上面相對應也是十來人,,負責將水池中的淤泥一桶一桶的拽上來倒掉。水池下面以張渝川為首的十來名團員,、青年,,個個身穿當時流行的短網(wǎng)球褲,赤膊上陣,,渾身上下沾滿了淤泥,,從事最為艱巨的突擊環(huán)節(jié)。 其次是何成建,,他近1.8米的身高,,在那個年代應該是鶴立雞群,少見的身高,。他引領部分身強體壯,、胳膊有力的團員、青年在水池上面,,將鐵水桶的淤泥拽上來倒在排水溝里,,一桶一桶又一桶,不知其有多少桶,。這種活由于持續(xù)的時間較長,,顯示出此活的繁重與勞累。再次是萬孝英(女),,帶領其車間的一群年輕姐妹,,來到水池旁邊,為掏淤泥的團員、青年們送水,、送餐,、送鼓勵。有一種社會俗語:“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萬孝英(女)這一招,,確實卓見成效,,團員、青年們在嘻笑風聲的干活過程中忘卻了勞累,。這次清除水池淤泥的過程,,從當天下午1.30分至晚11.30分結束,長達10小時之久,。上白班的工人,,上中班交接班的工人、上夜班交接班的工人,,他們在交接班路過水池時,,看見團員、青年們不怕臟,、不怕苦,、不怕累的風姿,紛紛投來贊譽的目光和真誠的評語,。黨委書記李良和則對團員,、青年們說:“一定要為你們記功!”,。后來,,廠團委為團員、青年們記功,,發(fā)了一張“抗洪搶險救災立戰(zhàn)功”的獎狀,,其它什么也沒有,精神鼓勵而已,。它和當下的記功,、獎勵不可同日而語。 重慶遭遇一九八一年的漲洪水,,是建國后最大的一次洪水泛濫,。長江,、嘉陵江沿邊的企業(yè)和居民住宅,,被洪水淹沒呈現(xiàn)一派汪洋景像,企業(yè)自救和財產報損是當時的權宜之計。 戰(zhàn)勝洪水災害后,,重慶市團委(未直轄)和四川省團委,,分別對抗洪搶險救災中的團員青年進行表彰。團市委表彰的十幾個名額,,全部給予車間部門的團員青年,,廠團委專職人員廖興碧,任長元和我都未有參與評選,。當時,,古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黨章規(guī)定的“共產黨員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觀念,會經(jīng)常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并支配其行為,。 團省委表彰只有一個名額,,廖興碧提議給予五車間團支部書記萬孝英,在萬孝英退休時享受了5%的退休金,。與此同時,,團市委還對抗洪搶險救災的單位進行表彰,青工部特別組織撰寫抗洪搶險救災中的先進事跡材料,。我寫的“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事跡材料,,廖興碧在表彰大會上作了發(fā)言,收到很好的效果,。后來在團市委開展的“后進青年幫促活動”中,,廠團委組織后進青年到南桐煤礦體驗工作環(huán)境時,南桐礦務局團委書記對我說,,你們的事跡材料寫得真好,,感同身受。南桐礦務局團委書記的話讓我甚感欣慰,。 時光回溯到一九八二年初夏,,我回到曾經(jīng)工作過的車間擔任黨支部書記,告別了三年多的共青團生活,。離別共青團的工作之際,,映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參加原重慶市紡織局團委組織的宣傳工作會議。會議結束時,,與會人員跳起具有時代意義的79版《青年圓舞曲》,。“藍色的天空像大海一樣......千萬個青年歡聚一堂,,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讓我們唱一支友誼之歌,?!比缃袼氖嗄赀^去了,每逢回首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的情景時,使人怦然心動,、心旌搖曳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告別了共青團,,走進新的工作崗位,一生無悔青春從共青團走過,! 作者近照 作者簡介:周賢民,,68歲,原重慶絲紡廠宣傳處處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