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張培成的《漢英對比與英語學習》,,讓我在當下機翻,、譯后編輯盛行的大環(huán)境下,重拾了自我思考的能力,。語言的魅力,,語言的鮮活,不應該是一臺機器可取代的,,與機器共舞的前提是我們要一直保持自我思考的能力,。為了督促自己把這厚本大書讀完,決定不定時分享我的讀書筆記,。 -中式英語的破局之旅- 2023.03.03 2月份文章講了和傳統(tǒng)不太一樣的英語學習方法,。 今天開始分享漢英對比的具體內(nèi)容。 在分享英漢對比的具體內(nèi)容前,,書里提到了這么一個概念,,一個人母語不好,外語也學不好,;漢語不好,,英語也好不到哪里去。英漢兩種語言里有千萬個句子,,但兩種語言在最基本的句式方面都是相同的:主系表,、主謂,、主謂賓、主謂賓賓,、主謂賓補,。這千萬個句子都是以它們?yōu)榛A變化來的,它們是“根”,,這兩種語言在“根”上是基本相同的,。這就為語言的正遷移鋪好了路,創(chuàng)造了條件,。我們大家都要發(fā)揚互助友愛的精神和虛心學習的態(tài)度,。因為存在動賓搭配錯誤(不能說“發(fā)揚態(tài)度”),如果將這樣的句子轉(zhuǎn)換為英語,,同樣也會產(chǎn)生搭配錯誤,。可以說foster/promote the spirit of......(發(fā)揚......的精神),,但不能說foster/promote the attitude of.....,,attitude前面常用的動詞是have, adopt, take, change等。 全世界的人生活的環(huán)境和條件是基本相同的,,有著基本相同的認知對象,,而相同的認知對象決定了相同的思維。語言學里說,,客觀世界的一致性決定了思維的一致性,。一致性是基本的,差異性是特殊的,,一致性大于差異性,。正因為一致性大于差異性,所以不同國家,、說不同語言的人才能夠交流,、能夠工作生活在一起。所以,,漢語主導的思維和英語主導的思維基本上是一致的,,漢語不好,漢語思維能力不強,,英語思維能力也強不了,。差異的對比一定是在正確的漢語句子和正確的英語句子之間的對比。比如,,下面這個句子:第一句典型的英式漢語,,第二句有些地方?jīng)]有擺脫英語的影響,第三句地道,、正確的漢語,。只有用它和英語進行對比才能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 所以,在中國學習英語,,離不開漢語,,漢語底子差,表達力不強的人,,英語學習的潛力也不會太大。為此,,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也要不斷提高漢語水平。提高漢語水平,,則一定要閱讀,,閱讀經(jīng)典,靜下心來一遍一遍精讀,,將所讀的東西爛熟于心,。政論文和議論文可以多讀梁啟超、蔡元培,、陳獨秀,、胡適。散文和小品文可以多讀林語堂,、梁實秋,、老舍、季羨林,、張中行,。此外,對于搞外語專業(yè)的人來說,,勤翻譯,、多練筆,是提高漢語水平的最佳途徑,。具體的操作,,就是找一些名家譯文,進行對比翻譯,。今天的分享就是這些,,漢英對比將從詞匯開始,下篇小文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