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在一般人的認知里,,大唐帝國,,特別是唐太宗到唐玄宗這段大唐的巔峰時期,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占領了整個西域,。 然而,歷史的真相可能讓你失望,,大唐對西域的統(tǒng)治并非你想的那樣牢固,。 今天就讓我們看看唐朝如何四次丟失安西四鎮(zhèn),又如何四次收復,? 1,、安西四鎮(zhèn)第一次失而復得從唐王朝經(jīng)營西域過程中可以看出,唐王朝首先是由東向西,,先在西域東部設立了伊,、西、庭三個與內(nèi)陸完全相同的郡縣,,進而想利用西突厥的內(nèi)亂,,支持泥孰系的力量以非武力方式控制西域,但沒有成功,。 與此同時,,唐設安西都護府、安西四鎮(zhèn),,加速了對西域統(tǒng)一的進程,。 到西突厥滅亡,唐創(chuàng)制羈縻府州制度,,由民族首領世襲都督,、刺史,統(tǒng)屬都護府管理,。 這種正州,、軍鎮(zhèn)、羈縻府州三結合的管理,,大大地加強了西域諸族與內(nèi)陸人民經(jīng)濟,、文化的聯(lián)系。在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過程中,羈縻府州制度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的,。 唐滅西突厥,,統(tǒng)一西域,使唐王朝的聲威遠布中亞各地,。但是,,不甘心失敗的西突厥貴族仍不斷發(fā)動叛亂,后來又與進入西域地區(qū)的吐蕃勢力結合在一起,,使西域地區(qū)又一度呈現(xiàn)出戰(zhàn)亂紛爭的局面,。 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九月,唐朝將領阿史那社爾平定龜茲后,,以龜茲王之弟葉護為王,,而俘其王訶黎布失畢及那利、羯獵顛至長安,。 唐破龜茲之后,,即將安西都護府從西州遷至龜茲,并設立了龜茲,、于闐,、疏勒、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四鎮(zhèn),。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安西四鎮(zhèn)”,。 然而在貞觀末年,阿史那賀魯內(nèi)附于唐,,被唐任為瑤池都督,。他以瑤池都督的身份逐步地占有西突厥故地。唐王朝是通過他來管理這些地方的,。所以,至太宗去世,,高宗繼位,,賀魯發(fā)生叛亂,唐就失去了四鎮(zhèn),,并不得不將安西都護府撤回西州,。 這是安西四鎮(zhèn)第一次被廢棄。 到高宗顯慶二年(公元657年),,唐擒賀魯,,西突厥亡,唐王朝才完全統(tǒng)一西域諸國,。 唐分西突厥種落置昆陵,、蒙池兩都護府,“其所役屬諸國,皆分置州府,,西盡于波斯,,并隸安西都護府?!?/span> 2,、與吐蕃爭奪西域的緣起吐蕃與唐王朝不僅在隴右、河西,、劍南等道進行爭奪,,而且從唐初開始,吐蕃就將勢力伸入西域,,與唐王朝展開了爭奪,。 吐蕃勢力侵入西域,這是在棄宗弄贊攻滅大羊同國開始的,。 羊同國在今西藏的西北部,,與塔里木盆地南緣的絲路南道相連接。 翻過喀剌昆侖山即可到達新疆的和田,。 因此,,吐蕃滅掉羊同,就與西域諸國有了往來,。 唐太宗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發(fā)動對龜茲戰(zhàn)爭時,,唐以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等率鐵勒十三州,、突厥,、吐蕃、吐谷渾的軍隊聯(lián)兵進討,,似乎吐蕃的軍力就在這時已于西域活動了,。只是當時唐軍正強,西突厥為唐所攻擊,,逐步走向衰敗,,吐蕃的力量微弱,顯不出其影響來,。 至唐高宗顯慶二年(公元677年),,唐擒阿史那賀魯,西突厥亡,。 唐以阿史那彌射為昆陵都護,、興昔亡可汗,統(tǒng)五咄陸部落,;以阿史那步真為蒙池都護,、繼往絕可汗,,統(tǒng)五弩失畢部落,想以穩(wěn)固地統(tǒng)治西突厥部落和轄地,。 與此同時,,唐亦將安西都護府搬回了龜茲。 至唐高宗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前后,,吐蕃勢力策動龜茲反叛,,唐因命蘇海政為?(xué)海道總管討伐龜茲,并讓興昔亡,、繼往絕兩可汗引兵一起進攻,。而在這一行動中,因繼往絕可汗阿史那步真與興昔亡可汗阿史那彌射有怨,,向蘇海政誣告說:“彌射謀反,,請誅之?!?/p> 蘇海政不予考察,,斬彌射并殺其部下,結果又引起了西突厥鼠尼施,、拔塞干兩部反叛,。蘇海政與步真引兵討平了這兩部。 但在平叛后軍回疏勒之南時,,卻遇上了“弓月部復引吐蕃之眾來,,欲與唐兵戰(zhàn)”,而蘇海政以“師老不敢戰(zhàn),,以軍資賂吐蕃,,約和而還?!?/span> 由于這次冤殺彌射,,西突厥部落貳心于唐。不久,,步真死,,“十姓無主,有阿史那都支及李海匐收其余眾附于吐蕃,。” 這也就是說,,自此之后,,西突厥的部眾大多已投依吐蕃了。 3,、安西四鎮(zhèn)的第二次失而復得龍朔二年以后,,吐蕃在弓月部引導之下不斷進攻于闐。 唐先后曾遣安西都護高賢、西州都督崔知辯等將兵救之,。 應指出的是,,在龍朔三年,吐蕃已攻滅了吐谷渾,,占有都善,、且末,它不僅可以翻越喀剌昆侖山進入西域,,而且也可以由青海經(jīng)鄯善,、且末進入西域。 這使吐蕃在西域的勢力大為增強,。 相反的,,在這段時間里,唐王朝正全力對付高句麗,,無法顧及西域,。 吐谷渾被滅之后,唐朝廷也曾進行過議論,,欲想出兵聲討,,但因力所不及,無果而罷,。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至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夏四月,吐蕃“入殘羈縻十八州,,率于闐取龜茲拔換城,,于是安西四鎮(zhèn)并廢?!?/p> 這是安西四鎮(zhèn)第二次被廢棄,。 西域都護也因此撤回西州。 為打擊吐蕃,,也就在這一年,,唐遣薛仁貴等討伐吐蕃,企圖抑制吐蕃勢力的迅速增長,,結果又招致了大非川的大敗,。 在吐蕃勢力日益膨脹的情況下,唐王朝為在西域立住腳跟,,于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四月,,“以西突厥阿史那都支為左驍衛(wèi)大將軍兼匐延都督,以安集五咄陸之眾,?!?/span> 其實,,阿史那都支前已投靠吐蕃,接受唐之官爵,,不過是陰持兩端而已,。 此后,唐命鴻臚卿蕭嗣業(yè)引兵討伐投靠吐蕃之西突厥弓月部及疏勒,,弓月懼,,與疏勒皆遣使入朝。 第二年,,于闐王伏閣信亦朝于唐,。 唐于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以于闐為毗沙都督府,分其境內(nèi)為十州,,以其王為毗沙都督,。 唐王朝在西域的影響一時間又有所恢復。 4,、裴行儉計平西域至高宗儀鳳四年(公元679年),,原來被命為匐延都督的阿史那都支與別帥李遮匐再次發(fā)動叛亂,“侵通安西,,連和吐蕃”,,唐王朝議欲發(fā)兵征討,而吏部侍郎裴行儉以為吐蕃在西域勢力日強,,而前一年李敬玄率十八萬兵與吐蕃大將論欽陵戰(zhàn)于青海,,唐兵大敗,右衛(wèi)大將劉審禮為吐蕃所虜,,經(jīng)此挫節(jié),,再要出兵西域,必為朝廷造成更大困難,。 為此,,他建議以送波斯國質子為名,尋找機會襲擊阿史那都支,。 高宗聽從了他的意見,。 波斯即是在今伊朗建立的一個國家。隋代時為西突厥所役屬,。 至唐代初年,,曾遣使入朝于唐。后來西邊的大食興起,,至唐高宗龍朔年間,,波斯為大食所滅,其王卑路斯入朝于唐,,客死長安,。 卑路斯之子泥涅師原為質子留于長安,所以裴行儉提出以護送泥涅師還國為名來偽裝攻擊阿史那都支,。 高宗聽從了裴行儉的建議,,“因命行儉冊送波斯王,仍為安撫大食使”,。 裴行儉經(jīng)莫賀延磧而至西州,,召其地各族豪杰子弟千余人為隨從,并揚言待秋涼以后西行,。阿史那都支得知這一信息,,遂不防備。 裴行儉因而又召四鎮(zhèn)豪杰子弟跟從游獵,,乘都支不防,,進至都支部落附近,召都支來見,。都支計無所出,,率騎來謁,為裴行儉所擒,。接著,,裴行儉傳都支契箭,命各部酋長來會,,一并擒送至碎葉城,。 李遮匐聞都支被擒,亦來降附,。 阿史那都支的叛亂就這樣被平定了,。 平亂以后,唐軍“立碑于碎葉城以紀其功,,擒都支,、遮匐而還”。 唐高宗在裴行儉還至長安后即拜為禮部尚書,。 裴行儉還留王方翼修筑碎葉城:
至于波斯質子,,《新唐書·西域傳》《波斯》記載:
在平定阿史那都支的同年九月,唐王朝重建碎葉,、龜茲,、于闐、疏勒四鎮(zhèn),,移安西都護府于龜茲,。 這是唐第三次在西域設置的安西四鎮(zhèn)。 5,、唐朝第三次放棄安西四鎮(zhèn)唐第三次恢復安西四鎮(zhèn)之后,,對西域的統(tǒng)治仍是很不穩(wěn)固的。 公元682年4月,,西突厥阿史那車薄圍弓月城(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霍城縣西北),,王方翼引兵救之,破之于伊麗水,。后車薄又與三姓咽麫合兵拒王方翼,,戰(zhàn)于碎葉東之熱海(今吉爾吉斯斯坦之伊塞克湖),大破之,,平息了這次叛亂,。 在西域平定了車薄的反叛,而北面的突厥又發(fā)生了叛亂,。 先是在公元679年冬,,單于大都護府屬下阿史德溫傅、奉職二部反叛,,立阿史那泥孰匐為可汗,,眾至數(shù)十萬,大敗單于都護府長史蕭嗣業(yè)的軍隊,后來唐以裴行儉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大破突厥于黑山(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西北),,擒奉職,泥孰匐亦為其部下所殺,。 然而,,在裴行儉還軍后,阿史那伏念復自立為可汗,,與阿史那溫傅聯(lián)合,連兵入寇,。至公元681年閏七月,,也為裴行儉所平定。 這些叛亂雖然都被平定了,,但到公元682年,,突厥阿史那骨咄祿起兵反唐之后,給唐王朝造成了更大的危害,。 骨咄祿連寇并州,、媯州、蔚州,、豐州等地,,唐接連命薛仁貴、程務延,、韋待價,、黑齒常之等率兵征討,也未能完全擋住突厥的進攻,。 也就在這段時間里,,唐高宗于公元683年病死,唐朝廷政局不穩(wěn),,中宗被廢,,徐敬業(yè)于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武后任用酷吏陷害無辜,。 這一連串的變故,,大大地削弱了唐王朝的邊防。 在西域,,據(jù)吐魯番發(fā)現(xiàn)的《武周延載元年(公元694年)祀德達輕車都尉告身》,,武后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十一月,主動放棄了安西四鎮(zhèn),。 與此同時,,在北面,武后改單于都護府為鎮(zhèn)守使,,想以收縮防線來加強防衛(wèi),。 這是唐王朝第三次放棄四鎮(zhèn),。 6、唐朝第四次收復安西四鎮(zhèn)武后主動放棄安西四鎮(zhèn),,這是內(nèi)外多事,,迫不得已的一種舉動。 所以,,武后在收縮防線的前后,,還曾想以任用西突厥首領的辦法來施加對西域的影響。 她以興昔亡可汗阿史那彌射之子元英襲興昔亡可汗,,押五咄陸部落,;以繼往絕可汗阿史那步真之子斛瑟羅襲繼往絕可汗,押五弩畢失部落,。 但武后的這一做法并沒有收到任何效果,,相反的,吐蕃乘唐收縮防線的機會放手進攻西域,,攻破焉耆,。 永昌元年(公元689年)五月,武后“命文昌左相韋待價為安息道行軍大總管,,擊吐蕃,。”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武后又命文昌左相岑長倩為武威道行軍大總管以討吐蕃,,兵半道而罷,。 至武后長壽元年(公元692年),西州都督唐休璟上表請收復四鎮(zhèn),,武后以右鷹揚衛(wèi)將軍王孝杰為武威軍總管,,與左武衛(wèi)大將軍阿史那忠節(jié)率眾以討吐蕃,乃克服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zhèn)而還。 這是唐王朝第四次收復安西四鎮(zhèn),。 安西都護府又一次被遷至龜茲,。 在武后收復四鎮(zhèn)后,朝廷上曾發(fā)生過一次是否要設置四鎮(zhèn)的爭議,。 右史崔融以為:
他還指出:
正是崔融的透徹分析,,才使放棄四鎮(zhèn)之議沒有實行,。 7、唐朝暫時穩(wěn)住西域至于武后原來任命的西突厥首領阿史那元慶,,在武后長壽中為酷吏來俊臣所誣,,腰斬于長安,其子獻流于振州(治寧遠,,今海南省崖城縣西北),,長安三年(公元703年)召還,襲興昔亡可汗,,充安撫招慰十姓大使,,北庭大都護。 阿史那斛瑟羅,早在天授年間(公元690~691年)因東突厥骨咄祿,、歌啜的后突厥汗國將勢力伸入西域,。“斛瑟羅收其余眾六七萬人人居內(nèi)陸”,后來死于長安,,子懷道為武衛(wèi)將軍,。 開元末,唐王朝欲以懷道子阿史那昕為十姓可汗,,領突騎施部,,終不為突騎施所接受,被莫賀咄殺于俱蘭城(今哈薩克斯坦盧戈沃伊附近),。武則天想以任西突厥首領來控制西域的愿望最后還是落空了,。 武后時占有四鎮(zhèn),無疑是加強了中原王朝對西域的控制,。 但不久,,西突厥部落又立阿史那俀子為可汗,勾結吐蕃,,進行寇掠,,亦為王孝杰所擊破。 史稱:
至武后萬歲通天二年(公元679年),,吐蕃遣使求和,武后命右武衛(wèi)鎧曹郭元振為使,,聘于吐蕃,。 吐蕃大將論欽陵提出要求:
元振回來后上疏說,設立四鎮(zhèn),,是“本置此以扼蕃國之要,,分蕃國之力,使不得并兵東侵,?!比绶艞壦逆?zhèn),蕃強則“易為東擾,?!?/span> 不如提出讓吐蕃還吐谷渾及青海之地,,則唐亦將俟斤部落還于吐蕃。用這一理由來堵塞吐蕃之口,。 顯然,,這種交換是沒有可能的,吐蕃當然不會同意,。 郭元振還以為論欽陵在吐蕃專國日久,,為吐蕃贊普所憚,而連年戰(zhàn)爭,,吐蕃百姓亦疲于徭戍,,早愿和親,如果“國家歲發(fā)和親使,,而欽陵常不從命”,,則必會引起吐蕃上下的不滿,以此可以離間吐蕃的內(nèi)部,。 武后聽從了這一建議,。 果然,僅過了二年,,武后圣歷二年(公元699年),,吐蕃贊普器弩悉弄襲殺論欽陵黨羽二千人,欽陵自殺,。其叔贊婆等款塞內(nèi)附,欽陵子弓仁亦引吐谷渾部落七千帳來降,。 至此,,吐蕃力量大為削弱,在西域地區(qū)基本上已退出了西突厥十姓之地,。 在東邊,,魏元忠為隴右諸軍大使時,曾多次擊退吐蕃的進攻,,尤其是在武后長安元年(公元701年)郭元振為涼州都督,、隴右諸軍大使后,他于涼州“南境硤口置和我城(在今甘肅省古浪縣),,北境磧中置白亭軍(即白亭守捉),,控其沖要,拓州境千五百里,,自是寇不復至城下,。” 吐蕃東西兩邊皆不能得利,,故不久就遣使請和,,至中宗時就有金城公主出嫁之事,。 吐蕃在武后末年退出西突厥十姓之地以后,唐王朝對西域的控制力曾一度大為增長,。但是,,隨著突騎施的興起,突騎施又與唐王朝在西域展開了爭奪,,吐蕃和大食也參與其間,,使西域地區(qū)的爭奪又趨復雜。 (正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