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是歷史悠久的特色纖維作物,,擁有數(shù)千年的栽培歷史,,是繼糧、棉,、油,、菜之后的第五大作物群。在漢代,,麻纖維利用大體有苧麻,、大麻、茼麻,、蕉麻等纖維,。其中以大麻和苧麻為主,,苘麻利用度相對較少,蕉麻則更多地作為地方民族特色,,另有紅麻,、黃麻等。前面已介過法國產量占歐洲80%的亞麻,,藥食植物藝文志|亞麻,,和中國占全球產量98%的苧麻,天然織物|苧麻,,和現(xiàn)在已稀有的葛麻,,天然織物|拂去心中事,身著葛衣輕,。接下來說說其他15種麻類植物,。 大麻(Cannabis sativa L.)俗名火麻、野麻,、胡麻,、線麻、山絲苗,、漢麻,,屬蕁麻目大麻科大麻屬植物,原產錫金,、不丹,、印度和中亞細亞,現(xiàn)各國包括中國各地均有野生或栽培,,新疆常見野生種,。從種植區(qū)及生長狀況分為四種地理類型:分布在北緯60度以上的俄羅斯和芬蘭地區(qū)的北方大麻,分布北緯50至60度歐洲大部分地區(qū)俄羅斯的中部大麻,,分布在歐洲中部,、南部和東南部以及中東地區(qū)的地中海大麻,分布在中國,、日本,、泰國、柬埔寨和朝鮮等的亞洲大麻,;從需求不同又分為纖維型,,籽用型,以及纖維籽兼用型,。大麻屬有多個種和變種,。火麻尊容見下圖(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大麻莖皮纖維長而堅韌,,可紡線織布,,制繩索,編織漁網(wǎng)和造紙,;種子榨油,含油量30%,,可供油漆,、涂料等使用,油渣可作飼料,?;鹇楣麑嵵嗅t(yī)稱為“火麻仁”或“大麻仁”入藥,性平味甘,,可潤腸,,主治大便燥結?;鹇榛ǚQ“麻勃”,,主治惡風,經(jīng)閉,,健忘,。果殼和苞片稱“麻蕡”,有毒,,祛風,止痛,鎮(zhèn)痙,,能治勞傷,破積,、散膿,,多服令人發(fā)狂;葉含麻醉性樹脂可以配制麻醉劑,。大麻繩見下圖(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大麻亞種中,火麻(Cannabis sativa ssp. sativa)為纖維和油用品種,,具較高而細長,,稀疏分枝的莖和長而中空的節(jié)間,如錫金,、不丹至中國通常栽培的大麻,;早在二世紀時,東漢崔宴即指出大麻有雌雄株的區(qū)別,,雄株為“枲”或“牡麻”,;雌株為“苴”或“子麻”。一般雄麻主要用其纖維織布,、做麻繩,、麻線,、麻紙等。雌麻則主要用其種子榨油油物或燃燈照明使用,。在漢代以前,,大麻是五谷之一,種子作為糧食來填飽肚子,,后來為利用其莖稈纖維,,有了不長果實的品種,麻作為口糧的地位被取代,。 大麻纖維細度細,、強度高,直接用來紡布織衣外,,還可用來作冬衣填充物,。《說文解字》有“紼,,亂枲也”“缊,,紼也”和“以缊曰袍”。枲是大麻,,紼則是一團亂麻,,缊是袍,袍里有一團亂麻,。用亂麻作為袍子的填充物的冬衣,,是貧苦人民用來御寒過冬的衣服。自唐以后,,苧麻逐漸以南方成為主產地種植,,并逐步成為麻紡布的主要原材料?!渡褶r本草經(jīng)》曾記載了大麻中毒的反應:'麻賁多食,,人見鬼,狂走,,久服通神明',。三國吳普在《吳普本草》中稱大麻“葉上有毒,食之殺人”,。此外,,在唐代孫思邈的《千金翼方》中,大麻也被描述為“味辛,,平,,有毒。”“多食令人見鬼狂走,?!?/div> 印度大麻(Cannabis sativa Var Indica)是一般作毒品使用生產“大麻煙”違禁品的植物,是亞洲大麻的一個變種,,多數(shù)國家禁止栽培,。其主要化學成分為四氫大麻酚(簡稱THC),大麻致幻成癮的主要成分THC的活性作用滲進中樞神經(jīng),,損害與記憶,、協(xié)調、疼痛感相關的大腦部分,。隨著生產技術和提純技術的上升,大麻毒性含量提高了幾十倍,,大麻與其他毒品一樣具抗藥性,,需不斷增加攝入量,吸食大麻極易引起吸食者精神障礙使人產生敵意或自殺之意,,并誘發(fā)精神錯亂,、偏執(zhí)和妄想。 人體會自行分泌微量內源性大麻素(ECS),,就像人體的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一樣,,內源性大麻素系統(tǒng)在調節(jié)我們的生理、情緒和日?;顒又衅鹬陵P重要的作用,,被認為是“建立和維持人體健康最重要的生理系統(tǒng)”,而這個系統(tǒng)直到1992年才被以色列科學家L.A.Matsuda發(fā)現(xiàn),。它作用于人腦中的CB系列受體,,使人產生放松心情的感覺。內源性大麻素合成代謝脂質介質,,負責增加食物消耗,、能量儲存和降低能量消耗。它們對于調節(jié)肥胖癥的激素和代謝變化至關重要,。內源性大麻素來自人體本身,,其中發(fā)現(xiàn)最早且廣為研究的兩種是Anandamide(花生四烯酸乙醇胺)和2-AG(花生四烯酸甘油),跑步,、運動上癮 與ECS密切相關,。內源性大麻素(如Anandamide花生四烯酸乙醇胺)是長跑使人上癮的重要因素。 體內的內源性大麻素與外源性植物大麻素同樣能與受體結合。大麻中有超過100種大麻素,,其中最有名的就是THC和CBD,。大麻中的dita9-thc受體也能激活CB系列受體,并使人產生類似感覺,。但這個東西是外界攝入的,,很難控制攝入量。于是CB系列受體就會受到很強的刺激,,導致敏感性下降,,很難被人體自然分泌的內源性大麻素激活。于是人心情很差很暴躁,,就想再來一口,,這就是成癮性。 諸多醫(yī)學實驗證明大麻嚴重損害人(尤其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及認知能力,,而且這種損害難以修復,一旦沾染上了大麻,,意味著吸食者離冰毒,、海洛因等毒品也就不遠了。人類吸食大麻的歷史悠久,,公元前2100至公元前1400年,,印度人曾用大麻做麻醉劑以期與神溝通的效果為托缽僧所廣泛使用,被稱之為“通向天國的向導”,。阿拉伯人也很早就用大麻葉搗爛成汁飲用使人麻醉,,飄飄欲仙。20世紀在毒品和宗教中的使用有增加傾向,。當今加拿大,、烏拉圭、美國,、泰國相繼因為政治和經(jīng)濟利益,,已放棄了對大麻的管控。 蕁麻(Urtica fissa),,也叫裂葉蕁麻,,白蛇麻,蛇麻草,、透骨風,,白活麻等名,莖皮纖維可供紡織用,。蕁麻之蕁讀音為qián,,其全草可入藥,用于風濕關節(jié)痛、產后抽風,、小兒驚風,、小兒麻痹后遺癥、高血壓,、消化不良,、大便不通等病,;葉和嫩枝煮后可作飼料,。中藥名焮麻,別名錢麻,、紅活麻,、蝎麻、大蕁麻,,是蕁麻科植物滇藏蕁麻(Urtica mairei Levl.)的全草,,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風濕痹痛,,勞傷疼痛,,疝痛,小兒驚風,,吐乳,,婦女產后體虛,水腫,,皮膚瘙癢,,毒蛇咬傷。 黃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為錦葵目椴樹科黃麻屬植物,,原產亞洲熱帶,,現(xiàn)在熱帶地區(qū)亦廣為栽培,長江以南各地廣泛栽培,,亦有野生,,莖皮富含纖維可作繩索及織制麻袋,經(jīng)加工處理后可織制麻布及地毯等,,嫩葉可炒食,。同屬的長蒴黃麻(Corchorus olitorius L.),俗名苦麻葉、黃麻葉,、食用黃麻,、香麻葉。兩種黃麻的嫩葉都可作為蔬菜,,潮汕人尤愛,。黃麻纖維質地粗糙,用途與紅麻相近,,可編麻袋,、搓麻繩,經(jīng)加工處理后也能紡織麻布或地毯,。從國外引進的新興蔬菜“埃及帝王菜”,,就是長蒴黃麻的葉用品種。黃麻屬中有個原變種甜麻(Corchorus aestuans L.),,俗名假黃麻,、針筒草,纖維可作為黃麻代用品,,用作編織及造紙原料,;嫩葉可供食用;入藥可作清涼解熱劑,。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黃麻生產國,、最大黃麻纖維織造國,還是黃麻應用最廣泛的國家,,黃麻研究居世界一流,。1854年,印度孟加拉邦開設了第一家大型黃麻加工廠,。印度國家級的黃麻研究與開發(fā)基地和機構也很多,,主要涉及黃麻種植、黃麻產品開發(fā)和機械設計的領域,。在世界各種植物性纖維中,,黃麻的消費量僅次于棉花。 紅麻,,學名為大麻槿(Hibiscus cannabinus),,俗名洋麻、芙蓉麻,、旱麻,、槿麻、鐘麻,、刺老牙,、鵲不踏,、刺老鴉、虎陽刺,,為錦葵目錦葵科木槿屬一年生草本韌皮纖維植物,。錦葵科擁有許多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如棉屬的陸地棉和海島棉,,另有苘麻,、大麻槿、黃麻等栽培廣泛的麻類,,還有云南西雙版納的大葉木槿,、廣東福建的黃槿等當?shù)亓曈玫睦w維植物,觀花植物木槿,、蜀葵亦能代麻使用,,不過屬于粗紡纖維。 槿麻在原產國印度分5個變種,、8個類型;中國分為13個類型,。日本根據(jù)對光、溫的反應,,分為感光型和感溫型,。其寒、溫,、熱三帶氣候均能適應,,在鹽堿地和干濕之地均可生長。紅麻莖皮纖維銀白色有光澤吸濕散水快,,柔軟,韌度大,,富彈性,,是供織麻袋、麻布,、麻地毯,、魚網(wǎng)和搓繩索等的上好原料。帶皮麻稈可作造紙原料,,剝皮后的麻骨用于燒制活性炭和制纖維板,。葉可作牲畜飼料,紅麻葉可能只有潮汕部分地區(qū)種植并食用,,入水汆過再炒食,,深圳菜市有賣,一般抄水擠干待售,。 青麻,,學名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us),,俗名苘、車輪草,、磨盤草,、桐麻、白麻,、青麻,、孔麻、塘麻,、椿麻,,英文名 China jute,為錦葵目錦葵科苘麻屬植物,,越南,、印度、日本以及歐洲,、北美洲等地區(qū)都有分布,,中國除青藏高原不產外,其他各省區(qū)均產,。 苘麻在中國的種植和利用已有悠久歷史,,最早記載見于《詩經(jīng)》、《周禮》,,距今已有2600余年,,1960年之前,是中國主要麻類作物之一,。華夏先民用作為衣著原料,,其纖維粗而亂,纖維品質不及苧麻和大麻,,后逐漸變?yōu)橹圃炖K索和麻袋,、麻鞋等的原料,后世有人在制筆時摻入,,王羲之曾曰制筆應“參之以苘”,。《本草綱目》中以白麻稱之,,認為其實氣味苦性平,,無毒。青麻子可治赤白痢疾,,眼翳,,癰腫,瘰疬,。全草及根可治痢疾,,中耳炎,,關節(jié)酸痛。蒙藥用于治皮膚瘙癢,,癬,,禿瘡,膿皰瘡,,麻風病,,淋巴腺腫大,痛風,,游痛癥,,'青腿病',濁熱,,風濕性關節(jié)炎,,創(chuàng)傷。下圖是待開花的苘麻(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紅火麻(Girardinia diversifolia subsp. triloba)渾身毛刺,,為蕁麻目蕁麻科蝎子草屬大蝎子草的亞種,,蝎子草屬一年生草本,四川和湖南農村常栽培這種纖維植物,,莖皮纖維是很好的紡織原料,,全草入藥,有祛風除濕,、活血,、清熱解表之效,嫩葉可食,。 蕉麻(Musa textilis Née),,也叫馬尼拉麻(Manila hemp),為芭蕉目芭蕉科芭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3-8米或更高,,每叢有假莖12-30株,假莖富含硬質纖維,,拉力強,19世紀始成為制作繩纜的原料并延續(xù)至今,,其重要性在葉纖維中名列前茅,。原產菲律賓,1925年荷蘭人在蘇門答臘種植蕉麻,,美國于中美洲建立種植園,,二戰(zhàn)中產量激增,兩廣,、云南及臺灣等省區(qū)有栽培,。 玫瑰麻(Hibiscus sabdarifa L)為錦葵科木槿屬中的一個種,,一年生,兩個變種中,,一為食用型玫瑰麻(H. sabdariffa.var. sabdariffa),,玫瑰色花萼和小苞片肉質,體輕,,質脆,。氣微清香,味酸,,用以制果醬,,可做果汁、飲料沖劑等,,也可作切花材料,,莖皮纖維供搓繩索用;一為纖維型攻瑰麻(H. sabdariffa.var. altissima),,主要獲取韌皮纖維,,作紡織麻袋、麻布和制繩索,,果不能食用,。種子烘烤后可磨粉食用。芽和嫩葉可做蔬菜,。食用型玫瑰麻植株較纖維型矮,,莖色除紅、綠外,,還有帶紫色斑點類型,。葉片較纖維型攻瑰麻寬大。纖維用途約等于紅麻,。原產非洲,,1938年開始商業(yè)種植,中國有引進,。 玫瑰麻學名玫瑰茄,,又名洛花神、山茄子,、洛神花,、烙花神、烙神花,、紅金梅,、紅梅果、洛神葵,、洛濟葵,、蘇丹紅,、山茄,國外常見俗名有Roselle,,Karkade,,Sorrel等,具有斂肺止咳,,降血壓,,解酒的功效。主治肺虛咳嗽,,高血壓,,醉酒,《新華本草綱要》載其根,、種子有利尿,、強壯之功效,還可提取色素,。洛神花原產非洲,,現(xiàn)廣泛分布于世界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qū),約1940到1945年間引入福建,,后來逐漸在兩廣,、臺灣及云南等省引種,近年江西婺源等地也有生產栽培,。洛神花見下圖(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菽麻(Crotalaria juncea L)為豆科豬屎豆屬植物,又名太陽麻,、印度麻,、自消容、檉麻,,英文名 sunnier,,Indiahemp。直立草本,,莖枝纖維可做繩索,,麻袋等,因含有豐富的氮,、磷,、鉀,又可用作改良土壤的綠肥,。原產印,、巴,,我國有引種,,印度,、巴基斯坦、烏干達,、津巴布韋都產,。西半球如巴西在19世紀即已引種。 羅布麻(Apoceynum venetum I.),,屬夾竹桃科羅布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英文名dogbane,。最初在新疆羅布泊發(fā)現(xiàn),,故命名為羅布麻。羅布麻有紅麻和白麻之分,。由于它喜堿,、耐寒、適應性強,,適宜于在鹽堿,、沙漠等惡劣的自然條件下生長,因此廣泛分嶺,、昆侖山以北地區(qū),,主要集中在新疆、內蒙古,、甘肅和青海等地,。羅布麻莖皮纖維細長柔韌,性能優(yōu)良,,為高級衣料,、漁網(wǎng)絲、皮革線,、高級用紙等原料,。在中醫(yī)上常采用羅布麻地上部分入藥,對防治高血壓有一定功效,。葉還可以作飲料或飼料,,莖、葉所含乳膠可提煉橡膠,,嫩葉蒸炒揉制后當茶葉飲用,。 蛇麻(tumulus lupulus L.),又名香蛇麻,、啤酒花,,隸屬于大麻科律草屬,多年生異株植物。其雌性花序用于啤酒生產,,賦予啤酒香味和防腐的特性,。啤酒花也是一種藥材。其韌皮纖維發(fā)達,,其纖維叫啤酒花纖維,,也作紡織原料。原產歐洲,、美洲,。中國新疆北部、東北,、華北及山東,、甘肅、陜西有栽培,。 劍麻(Agave sisalana)為龍舌蘭屬多年生植物,。莖粗短,葉劍形,,呈蓮座式排列,,因收割后的植株神似巨型菠蘿而別名“菠蘿麻”,原產墨西哥,,我國南方引種栽培,,其硬質纖維品質最為優(yōu)良,供制海上艦船繩纜,、機器皮帶,、各種帆布等原料。鳳尾絲蘭(Yucca gloriosa)纖維亦可用,,一般作綠化栽培,,常誤稱為“劍麻”。 香蕉麻(banana fiber),,是最近研發(fā)出來的新型麻類,,蘊藏于香蕉樹(Musa paradisiaca)的韌皮內,屬韌皮纖維類,。目前世界上香麻尚未得到大規(guī)模開發(fā)應用,,手工剩制的纖維主要用以生產手提包和麻作裝飾,經(jīng)麻紡織設備加工的纖維主要用來劇作繩索和麻袋,。香蕉麻中的纖維素含量低于亞麻,、黃麻,而半纖維索和木質素的含量則較高,。全球約有129個國家種植香蕉,,香蕉莖皮數(shù)量巨大,。日本已有公司成功實現(xiàn)了香蕉麻的產業(yè)化。印度等具有豐富香蕉資源的國家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中國該種纖維的提取和產品技術尚待進一步突破,。 菠蘿麻(pineapple fiber)是從菠蘿葉片中提取的纖維,屬于麻類中的葉纖維,,葉菠蘿麻即菠蘿葉。菠蘿纖維由許多纖維束緊密結合而成,,每個纖維束又由10~20根單纖維細泡集合組成,。菠蘿麻的化學組成與亞麻、黃麻類似,,但纖維素含量較低,,半纖維素和木質素含量偏高,故菠蘿麻粗硬,、伸長小,、彈性差、吸濕散濕快,。纖維中脂蠟質含量較高光澤較好,。菠蘿麻可以通過手工或機械方法制取,獲得的菠蘿麻經(jīng)過加工可在棉紡設備,,毛紡設備,,亞麻及黃麻紡紗設備上進行紡紗。 椰殼麻(coir fiber)是椰子果的副產品,,將椰殼在海水中浸蝕或機械加工處理得到,,主產廣東、海南以及斯里蘭卡,、印度,、菲律賓等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椰売麻中纖維素含量較高,,半纖維素含量很少,,纖維具有優(yōu)良的力學性能,耐混性,、耐熱性也比較優(yōu)異,,可用于工業(yè)生產小地毯、墊席,、繩索及濾布等,;由于椰殼麻具有可降解性,可加工用于土壤保護的生態(tài)非織造布,;此外,,椰殼麻韌性強,還可代合成纖維用作復合材料的增強基等。印度,、斯里蘭卡,、菲律賓等國家是椰子生產大國,也是主要供應國,。中國椰売資源豐富,,對椰殼麻的應用還有待加強。 天然氣是化纖衣料和包裝物,、地毯織物等制造的主要原材料,,全球每10件衣服,就有7件是由合成纖維為原料生產的,,人均一生要“穿”掉約1000方天然氣,,衣物染料和清洗衣服用的洗衣粉、洗滌液,、衣領凈,、柔軟劑等日用品都可由天然氣加工配制而成。氮肥,、尿素,、農藥、塑料大棚等農業(yè)必需品都以煤和天然氣為原料,。天然氣為不可再生資源,,對天然植物纖維天發(fā)利用,減少化工纖維的使用,,對地球可持續(xù)發(fā)展有重大意義,。 參考資料:《中國植物志》等。 尊自然為師,,以自然之態(tài),,尋自然之物,做自然之人,。本公眾號將從一個室內設計師的視角,,聊植物,用文字穿行于食飲醫(yī)藝史哲思構建的世界之林,,用有溫度的態(tài)度行走四時生活,,以開放的心,耕花田半畝,。如果你覺得有趣又有用,,敬請關注并加星本公眾號,以便及時收到更新消息共同學習成長,,更歡迎轉發(fā)朋友圈分享,。如有發(fā)現(xiàn)錯誤和不足之處,,還望各界人士不辭正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