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詩說中國》是首部以古詩及注論形式總結(jié)和致敬中華民族眾多圣賢豪杰的著作,,是為了能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總結(jié)經(jīng)驗(yàn),、吸取教訓(xùn),用古詩概括,、歌詠中華民族歷代圣賢的生平事跡及其精神風(fēng)貌,,融文史哲于一體,顯精氣神于一言,,唯愿廣大青少年通過誦讀后烙印于心,,得圣賢精神滋養(yǎng)、貫通中華文脈,、鼓舞華夏兒女大步前行,,慎終追遠(yuǎn)以繼往開來,與古今賢哲一道,,為推動實(shí)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fù)興貢獻(xiàn)力量,。此詩由國畫家陳超群繪制《辯才無礙晏子像》詩意圖。本文選自廖彬宇先生《詩說中國——中國精神之禮義三百圖》,,由著名文化學(xué)者張紅星教授注解,。全書365篇內(nèi)容將陸續(xù)發(fā)布,每幅圖之命名均為相關(guān)成語,。 癸未歲論晏子七律 亮節(jié)高標(biāo)貫始終,,出言不與眾人同。 折沖樽俎彰才智,,治國齊家有古風(fēng),。 四大五常真巨子,二桃一語殺三雄,。 功勛炳赫雖名世,,怎似尼山萬代崇。 張紅星教授注: 亮節(jié):高尚的節(jié)操,。唐·白居易《與仕明詔》: “褒德念功,,故進(jìn)封以示寵;忠誠亮節(jié),,宜因?qū)嵍a名,。” 高標(biāo):比喻出類拔萃的人,。唐·盧照鄰《還京贈別》詩:“戲鳧分?jǐn)喟?,歸騎別高標(biāo)。”唐·張九齡《謝工部侍郎集賢院學(xué)士狀?御批》:“卿學(xué)府高標(biāo),,士林貞干,。” 折沖樽俎:漢語成語,。謂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談判中制敵取勝,。語本《戰(zhàn)國策?齊策五》:“此臣之所謂比之堂上,禽將戶內(nèi),,拔城于尊俎之間,, 折沖席上者也,?!睍x·張協(xié)《雜詩》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折沖樽俎間,,制勝在兩楹?!彼濉ね跬ā吨姓f?王道》:“通聞邇者悅,, 遠(yuǎn)者來,折沖樽俎可矣,,何必臨邊,。”《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皇祐元年》:“慶歷初,,劉六符來,, 執(zhí)政不能折沖樽俎, 只煩一介之使,, 坐致二十萬物,。 匱膏血以奉外敵?!币嘧鳌?折沖尊俎 ”,。 元·錢應(yīng)庚《春草碧?次韻酬復(fù)孺》詞:“折沖尊俎談兵略,還記五湖船,,煙波約,。” 四大:古稱大功,、大名,、大德、大權(quán)為四大,。 《晉書?忠義傳?王豹》:“明公挾大功,,抱大名,懷大德,執(zhí)大權(quán),,此四大者,,域中所不能容?!?/p> 五常:儒家五種倫常道德,, 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稌?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笨追f達(dá)疏:“五常即五典,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人之常行?!?/p> 巨子:墨家對其學(xué)派有重大成就者的尊稱,。《莊子?天下》:“南方之墨者……以巨子為圣人,,皆愿為之尸,。”陸德明釋文:“巨子,,向崔本作鉅,,向云:'墨家號其道理成者為巨子,若儒家之碩儒,。 ’”后引申為對某一方面權(quán)威人物的泛稱,。嚴(yán)復(fù)《譯<天演論>自序》:“然亦有一、二巨子,,訑然謂彼之所精,,不外象數(shù)形下之末;彼之所務(wù),,不越功利之間,?!?/p> 炳赫:謂明顯突出。明·胡應(yīng)麟《詩藪?國朝下》:“中原自李何輩先達(dá),,高子業(yè)以沖遠(yuǎn)繼之,。嗣是作者,雖篇什間存,,終非炳赫,。” 名世:名顯于世,?!睹献?公孫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敝祆浼ⅲ骸懊溃^其人德業(yè)聞望,,可名于一世者,?!彼巍り懹巍稌鴳崱吩姡骸啊冻鰩煛芬槐碚婷?,千載誰堪伯仲間!”明·葉盛 《水東日記?張夏各推所長》:“兩人竟各以所長名世,?!?/p> 尼山:代指孔子。清·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昔尼山奧旨,,傳在經(jīng)師,。”《四庫全書總目?子部一?儒家類序》:“王通教授河 汾,,始摹擬尼山,,遞相標(biāo)榜,此亦世變之漸矣,?!鼻濉ぴ鴩妒フ墚嬒裼洝罚骸岸沃t者,以為可躋之尼山之次,?!?/p> 黃德勁先生評: 彬宇先生的七律《癸未歲論晏子》,一氣呵成,,高度概括,,讀完便有一個活脫脫的形象跳到眼前:他高風(fēng)亮節(jié),他與眾不同,,他縱橫捭闔,,他危言危行,,他功勛顯赫,他德高位崇,。但同時也留給世人一個思考:作為曾經(jīng)批評過孔子的名相,,千百年下來,他為啥不及孔子為歷代所尊崇,,歷萬世而不衰,? 《史記·管晏列傳》: 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jié)儉力行重于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以此三世顯名于諸侯。 簡譯之: 晏平仲,,名嬰,,是齊國萊地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接連輔佐了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代國君,因?yàn)榍趦€節(jié)約,,力行不怠,,名重于齊。雖然做宰相,,但在家不多食肉,,妻妾也不讓穿絲帛。在朝言行得體,,國君讓說則直言不諱,,國君不提則正直而行,。國君走正道,就順勢而為,;國君無道,,便斟酌去做。因此歷事三代國君,,名揚(yáng)諸侯,。 太史公的這一段描述,如同彬宇先生的詩,,已經(jīng)勾勒出了晏子的大輪廓,。更細(xì)致的闡述,在每一句詩里,。 天生異相自不同 作為春秋時期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晏嬰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網(wǎng)紅級大咖”,。 個性一:語言風(fēng)格——出語驚人。 晏子是一個特別“會說話”的人,,極具語言天賦,。靈活善辯,綿里藏針,,正話反說,,旁敲側(cè)擊,,種種語言技巧,,不一而足。 晏子使楚的故事最具代表性,。據(jù)《晏子春秋·雜下九·十》: 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cè)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 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span> 儐者更道,從大門入,,見楚王,。 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 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王曰:“然則何為使子?” 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span> 你讓我從小門進(jìn),。我對之曰: 狗國才讓人從狗門入。 你說派我來是因?yàn)辇R國沒人了嗎,?我對之曰: 齊國熙熙攘攘,,人潮人海,腳后跟踩著腳后跟,,汗滴下來就像天降大雨一般,,有的是賢才能士。派我來只因?yàn)槲易畈恍?,因?yàn)樽畈恍械氖拐叱鍪棺畈恍械膰摇?/p> 何其伶牙俐齒,!反應(yīng)何其敏捷!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xí)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對曰:'齊人也?!踉唬?何坐,?’曰:'坐盜?!??!?/span>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 王曰:“縛者曷為者也,?” 對曰:“齊人也,,坐盜?!?/span> 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 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桔生淮南則為桔,,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shí)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以上便是特別有名的“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典故。楚王故意以齊國有盜賊羞辱晏子,,晏子則毫不客氣地回應(yīng)說,,人在齊國好好的,到了你楚國就變壞了,,你說啥原因呢,? 所以楚王只能尬笑一下,說: “圣人是不該隨便戲弄的,,寡人反而自取羞辱!” 直接視晏子為圣人,。 再看舌戰(zhàn)楚國君臣的故事。晏子的語言天賦,,在楚國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簡直就是一場精彩的話劇演出: 為了迎接晏子,,楚國幾十員大臣早已準(zhǔn)備好言辭招數(shù),。 第一場,楚郊尹斗成然首先發(fā)難: “聽說齊國在姜公封國時,,強(qiáng)于秦,、楚,貨通魯,、衛(wèi),。而自桓公之后,,屢遭宋、晉侵犯,,朝晉暮楚,,齊君臣四處奔波臣服于諸侯。單憑景公之志,、晏子之賢,,并不比桓公、管仲差呀,,這是為什么呢,?” 斗成然的這番話,其實(shí)是在奚落齊國國力已大不如前,。 晏子第一輪回?fù)簦?/p> “興敗強(qiáng)衰,,乃國之規(guī)律,自楚莊王后,,楚國不是也屢次遭到晉,、吳二國的打擊嗎?我們景公識事務(wù),,與諸侯平等交往,,怎么是臣服呢。你的父輩作為楚國的名臣,,不也是這么做的嗎,,難道你不是他們的后代?” 一番話,,如同踢皮球般,,將話題巧妙拋回,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令斗成然羞愧而退,。 第二場,楚大臣陽丐上: “聽說你很善于隨機(jī)應(yīng)變,、左右逢源,,然而,齊國遭遇崔,、慶之難,,齊多少忠臣志士為討伐二人而獻(xiàn)出生命,你作為老臣,,既不能討賊,,又不能退位,更不能以死相拼,你留在朝廷還有何用,?” 晏子第二次回?fù)簦?/p> “抱大志者,,不拘小節(jié);莊公之死有他自身的錯誤,。我之所以留身于朝中,,是要扶助新君立國、強(qiáng)國之志,,而非貪圖個人的性命,。如果老臣們都死了,誰來輔佐君王呢,?” 很中肯的話,,反而具有很強(qiáng)大的力量。令陽丐自知無趣退下,。 第三場,,楚右尹鄭丹上。直接逼問: “你說得太夸耀,,崔,、慶之難,高,、陳等相并,,你只是隔岸觀火,并不見你有什么奇謀呀,?” 晏子第三次回?fù)簦?/p>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崔,、慶之盟,,我未干預(yù);四族之難,,我正在保全君王,,這正是宜柔宜剛,怎么說是旁觀呢,?” 有理有據(jù),,鄭丹閉嘴。 第四場:楚太宰啟疆出場: “你貴為相國,,理當(dāng)美服飾,、盛車馬,以彰顯齊國的榮盛,。你怎么騎著瘦弱的馬、穿著破舊的衣服來呢?還聽說你這件狐裘,,已經(jīng)穿了三十年了,,你是不是太吝嗇了?!?/p> 晏子第四次回?fù)?,帶著微笑的面容,從容不迫?/p> “你太見笑了,,我自從居相位來,,父輩有衣裘、母輩有肉食,、妻族無饑荒,,同時,依靠我救助的還有七十多家,。我個人雖然節(jié)儉,,而富于三族、解除群士之難,,這不是更顯示出君王的德正嗎,?” 寥寥數(shù)語,令啟疆灰頭土臉下來了,。 多輪PK,,晏子完勝。 完勝的根本,,一則于敵方本來就是故意找茬,,失去道義;再則晏子毫無疑問絕非等閑之輩,,如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實(shí)是口才智慧俱佳。 個性二:治國齊家——智慧君子,。 在治理國家方面,,晏子目光深邃,善于勸諫,;在齊家方面,,晏子以身作則,儉樸自守,。 景公飲酒酣,,曰:“今日愿與諸大夫?yàn)闃凤嫞垷o為禮,?!标套吁砣桓娜菰唬骸熬赃^矣!群臣固欲君之無禮也。力多足以勝其長,,勇多足以弒君,,而禮不使也。禽獸以力為政,,彊者犯弱,,故日易主,今君去禮,,則是禽獸也,。群臣以力為政,彊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將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故詩曰:'人而無禮,胡不遄死,?!Y不可無也?!?/span> 公湎而不聽,。少間,公出,,晏子不起,,公入,不起,;交舉則先飲,。公怒,色變,,抑手疾視曰:“向者夫子之教寡人無禮之不可也,,寡人出入不起,交舉則先飲,,禮也,?” 晏子避席再拜稽首而請?jiān)唬骸皨敫遗c君言而忘之乎?臣以致無禮之實(shí)也,。君若欲無禮,,此是已!” 公曰:“若是,,孤之罪也,。夫子就席,,寡人聞命矣?!庇x三行,,遂罷酒,。蓋是后也,,飭法修禮以治國政,而百姓肅也,。 齊景公想和群臣飲酒狂歡,,拋棄禮節(jié)。晏子直言那是禽獸之為,,并以《詩經(jīng)》為諫:人不講禮,,還不如立馬去死。 這話是夠狠的了,。但晏嬰?yún)s以自己的智慧,,道出了“禮”的無比重要性:“禮不可無也”!《晏子春秋》中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 公飲酒數(shù)日而樂,,釋衣冠,,自鼓缶,謂左右曰:“仁人亦樂是夫,?”梁丘據(jù)對曰:“仁人之耳目,,亦猶人也,夫奚為獨(dú)不樂此也,?” 公曰:“趣駕迎晏子,。”晏子朝服以至,,受觴再拜,。公曰:“寡人甚樂此樂,欲與夫子共之,,請去禮,。” 晏子對曰:“君之言過矣,!群臣皆欲去禮以事君,,嬰恐君子之不欲也。今齊國五尺之童子,,力皆過嬰,,又能勝君,然而不敢亂者,,畏禮也,。上若無禮,,無以使其下;下若無禮,,無以事其上,。夫麋鹿維無禮,故父子同麀,,人之所以貴于禽獸 者,,以有禮也。嬰聞之,,人君無禮,,無以臨其邦;大夫無禮 ,,官吏不恭,;父子無禮,其家必兇,;兄弟無禮,,不能久同。詩 曰:'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故禮不可去也,?!?/span> 公曰:“寡人不敏無良,左右淫蠱寡人,,以至于此,,請殺之?!?/span> 晏子曰:“左右何罪,?君若無禮,則好禮者去,,無禮者至,;君若好禮,則有禮者至,,無禮者去,。” 公曰:“善,。請易衣革冠,,更受命?!标套颖茏?,立乎門外,。公令人糞灑改席,召衣冠以迎晏子,。晏子入門,,三讓,升階,,用三獻(xiàn)焉,;嗛酒嘗膳,再拜,,告饜而出,。公下拜,送之門,,反,命撤酒去樂,,曰:“吾以彰晏子之教也,。” 上若無禮,,無以使其下,;下若無禮,,無以事其上,。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人君無禮,,無以臨其邦,;大夫無禮,,官吏不恭,;父子無禮,,其家必兇,;兄弟無禮,,不能久同。 廖彬宇先生有2022年秋獻(xiàn)禮新時代的雄文——《禮安天下論并序》,,極言“禮”之重要性: 人戴天履地而生,必欲頂天立地以建極,,驚天動地以成功,,參天兩地以立人,經(jīng)天緯地以濟(jì)世,,通天達(dá)地以立言,,上天入地以厚德。禮之興也,,充天塞地,,鋪天蓋地。禮之失也,,花天酒地,,禮之壞也,昏天暗地。禮崩樂壞則戰(zhàn)天斗地,,亦或有“毀天滅地”之虞,。 得禮多助,失禮寡助,,依于禮,,則能倚天拔地,則可掀天揭地,、翻天覆地,、回天轉(zhuǎn)地也。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yīng)乎人,,依禮而建極也。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功成身遂天之道,立功則飛天,,身遂則遁地,,禮者能飛天能遁地也。飛龍?jiān)谔?,利見大人,,以申大道也。行于大道曰達(dá),,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窮則獨(dú)善其身也。禮者不易乎世,,不成乎名,,定乎內(nèi)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獨(dú)立不懼,,遁世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龍德而隱者也,。故曰遁地,。 德化天下,禮運(yùn)大同,。 …… 故禮樂興則天下興,,人類大光,,世界大同。禮樂崩則天下崩,,乖爭并起,,亂象橫生。人類命運(yùn),,系乎禮也,! 天道下濟(jì)而光明,禮樂興起而文明,。一人有禮,,一人之光;人人有禮,,人類之光,;天下有禮,其道大光,! 失卻了禮儀,,便失卻了道統(tǒng);失卻了道統(tǒng),,則要“國破家亡”了,。隨后晏嬰以自己的實(shí)際行動,讓齊景公嘗試了一下“無禮”的舉動,,最終喚醒了齊景公,,也因此造福國家:“飭法修禮以治國政,而百姓肅也,?!?/p> 景公使晏子于楚,楚王進(jìn)橘,,置削,,晏子不剖而并食之。 楚王曰:“當(dāng)去剖,?!标套訉υ唬骸俺悸勚n人主之前者,,瓜桃不削,橘柚不剖,。今者萬乘無教令,,臣故不敢剖;不然,,臣非不知也,?!?/span> 因?yàn)閲?yán)守禮儀,晏子甚至吃掉不剝皮的橘子,。這也特別彰顯了晏子的原則性和靈活性,。有專家總結(jié)晏嬰的“禮治”思想說: 根據(jù)禮的內(nèi)容、實(shí)質(zhì),,晏子認(rèn)為,,禮有多方面的功能。第一,,禮可以治國安君,。晏子認(rèn)為:“上若無禮,無以使其下,;下若無禮,,無以事其上?!薄叭司裏o禮,,無以臨其邦;大夫無禮,,官 吏不恭,;父子無禮,其家必兇,;兄弟無禮,,不能久同?!边@就是說,,國君若不遵禮,就沒有辦法駕御官吏,、遣使百姓,;官吏、百姓不遵禮,,就沒有辦法事奉他的國君,。君主不講禮儀,就不能夠治理國家,;大夫不講禮儀,,官吏也隨之違背禮法;父子之間不講禮儀,,他們的家一定不吉祥,;兄弟之間不講禮儀,就不能永遠(yuǎn)和睦,??梢姸Y,,對治國的作用之大。 第二,,禮可以限私門,。《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記載晏子與景公在路寢之臺議政,,景公問何以阻止陳氏勢力發(fā)展時,,晏子回答:“唯禮可以已之。在禮,,家施不及國,,民不遷,農(nóng)不移,,工賈不變,,士不濫,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這就是說,,只有仰仗禮才能防范,,因?yàn)閾?jù)禮施政,大夫的施舍不能超過君主,,因此人民不會遷移,,農(nóng)工商也不會變化,官吏不會濫權(quán)貪污舞弊,,大夫也不會因貪私利而枉法,。因此說,禮不僅可以用來限制私門,,而且可以使不同地位,、不同職業(yè)的人各安其位,各就其業(yè),,各司其職,。 第三,禮可以御民,。晏子認(rèn)為:“禮者,,所以御民也?!辈?qiáng)調(diào)說:“夫禮者民之紀(jì),,紀(jì)亂則民失。亂紀(jì)失民,,危道也,。”可見,,晏子突破了“禮不下庶人”的傳統(tǒng)原則規(guī)定,,將禮治范圍擴(kuò)大到庶民百姓,這無疑是對周禮的改造,。 景公出游于公阜,,北面望睹齊國,曰:“嗚呼,!使古而無死,,何如?”晏子曰:“昔者上帝以人之歿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若使古而無死,,丁公太公將有齊國,,桓、襄,、文,、武將皆相之,君將戴笠衣褐,,執(zhí)銚耨以蹲行畎畝之中,,孰暇患死!”公忿然作色,,不說,。 無幾何,梁丘據(jù)御六馬而來,,公曰:“是誰也,?”晏子曰:“據(jù)也?!惫唬骸昂稳??”曰:“大暑而疾馳,甚者馬死,,薄者馬傷,,非據(jù)孰敢為之!”公曰:“據(jù)與我和者夫,!”晏子曰:“此所謂同也,。所謂和者,君甘則臣酸,,君淡則臣咸,。今據(jù)也甘君亦甘,,所謂同也,安得為和,!”公忿然作色,,不說。 無幾何,,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使禳去之,。晏子曰:“不可,!今君嗜酒而并于樂,政不飾而寬于小人,,近讒好優(yōu),,惡文而疏圣賢人,何暇在彗,!”公忿然作色,,不說。 及晏子卒,,公出屏而泣曰:“嗚呼,!昔者從夫子而游公阜,夫子一日而三責(zé)我,,今誰責(zé)寡人哉,!” 景公出去玩了一天,讓晏嬰懟了三次,。不能不說晏嬰是竭忠盡力,,一心為國為君了。 景公說,,要是古人都不死會如何,?晏嬰懟:不死還能輪上你? 景公說,,梁丘據(jù)和我關(guān)系好,。晏嬰懟:那是小人行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景公說,有彗星出現(xiàn),,趕緊祈禱,。晏嬰懟:不改變酒色財(cái)氣,怨什么彗星! 此處其實(shí)應(yīng)該感謝景公的胸懷度量,,數(shù)次“不說(悅)”,,甚至“忿然作色”,但終于沒有把晏嬰“拖出去斬了”,,還能在晏嬰去世后痛哭流涕,,感慨再沒有人可以這么勸諫自己。 而在齊家方面,,晏嬰同樣為世之典范。 高糾事晏子而見逐,,高糾曰:“臣事夫子三年,,無得,而卒見逐,,其說何也,?”晏子曰:“嬰之家俗有三,而子無一焉,?!奔m曰:“可得聞乎?”晏子曰:“嬰之家俗,,閑處從容不談議,,則疏;出不相揚(yáng)美,,入不相削行,,則不與;通國事無論,,驕?zhǔn)柯?,則不朝也。此三者,,嬰之家俗,,今子是無一焉。故嬰非特食餽之長也,,是以辭,。” 高糾做了三年晏子的家臣卻被辭掉了,,當(dāng)然心中不解,。晏子一一道來: 我家有三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你一條也沒做到,。一,,天天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干用;二,,不能出去宣揚(yáng)好處,,而在家互相勸勉的,不行,;三,,不懂國事,驕慢無行的,,不交,。這三條你都做不到,我這兒不是慈善機(jī)構(gòu),,所以必須辭掉你,。 由此可見晏嬰的家風(fēng)。 晏子相齊三年,,政平民說,,梁丘據(jù)見晏子中食,而肉不足,,以告景公,,旦日,割地將封晏子,,晏子辭不受,。曰:“富而不驕者,未嘗聞之,。貧而不恨者,,嬰是也。所以貧而不恨者,,以善為師也,。今封,易嬰之師,,師已輕,,封已重矣,請辭,?!?/span> 晏子相景公,食脫粟之食,,炙三弋,、五卯、苔菜耳矣,。公聞之,,往燕焉,睹晏子之食也。公曰:“嘻,!夫子之家如此其貧乎,!而寡人不知,寡人之罪也,?!?/span> 晏子對曰:“以世之不足也,免粟之食飽,,士之一乞也,;炙三弋,士之二乞也,;五卯,,士之三乞也。嬰無倍人之行,,而有參士之食,君之賜厚矣,!嬰之家不貧,。” 再拜而謝,。 國家太平,,人民安樂,按說晏嬰完全可以縱情享樂,,但他沒有,。他認(rèn)為國家對自己的賞賜已經(jīng)足夠,待遇已經(jīng)夠好了,,而保持節(jié)儉,、樸素,厚道傳家,。他和梁丘據(jù)的對話有趣而深刻: 梁丘據(jù)謂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 晏子曰:“嬰聞之,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嬰非有異于人也,常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難及也?!?/p>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真名言也,!不是做不到,,而是沒有堅(jiān)持做。我晏嬰也沒有什么特別,,就是一直堅(jiān)持去做啊,。 晏子病,將死,,其妻曰:“夫子無欲言乎,?”子曰:“吾恐死而俗變,謹(jǐn)視爾家,,毋變爾俗也,。” 晏子病,,將死,,鑿楹納書焉,謂其妻曰:“楹語也,,子壯而示之,。”及壯,,發(fā)書之言曰:“布帛不可窮,,窮不可飾;牛馬不可窮,,窮不可服,;士不可窮,窮不可任,;國不可窮,,窮不可竊也?!?/span> 晏子又給家人留下了什么遺言呢,?統(tǒng)領(lǐng)性的一條就是: 不要改變既定的家風(fēng)。 同時又給孩子留下了“四不可窮”的遺訓(xùn): 布帛不能浪費(fèi),,浪費(fèi)了就沒有穿的——要節(jié)約,,要勤儉持家; 牛馬不能竭,,累死就沒有駕車的——要仁愛體恤,,要愛惜民力; 士不可以缺,,缺了就沒有人可以用——要尊重人才,,善用人才,; 國不可以窮困,窮困就會滅亡——要努力工作,,為國為民作貢獻(xiàn),。 勤儉、仁愛,、尚賢,、富國。晏子家訓(xùn),,又豈止是家訓(xùn),?而是心懷國家,心系蒼生??! 個性三:外在形象——矮個子。 “外貌協(xié)會”的人一見晏子,,一定會大失所望,,心存輕視。然而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誰敢說小個子不能成為大人物? 《晏子春秋》中有兩處曾提及晏子身高: “今齊國五尺童子,,力皆過嬰,又能勝君,,然而不敢亂者,,畏禮也?!薄瓣套娱L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span> 按照周代的度量衡,一尺合現(xiàn)在大約是23.1厘米,。第一處說五尺,,即115.5厘米,第二處說六尺,,即138.6厘米,。以“不滿六尺”的說法來算,晏子最多也只有1米38左右,,加之史書記載他還其貌不揚(yáng),,也就難怪會被別國揪住,,想以此來羞辱齊國。 大經(jīng)學(xué)家劉向在整理校訂《晏子春秋》時所作的《晏子敘錄》中也有“晏子蓋短”之語,。記述孔子后裔言語行事的《孔叢子》一書中,,記載了戰(zhàn)國期間孔子后人孔子高在拜見齊宣王時,曾說到晏子的身高和相貌: 子高見齊王,,齊王問:“誰可臨淄宰?”稱管穆焉,。王曰:“穆容貌陋,民不敬,?!贝鹪?“夫見敬在德,且臣所稱,,稱其材也,。君王聞晏子、趙文子乎,?晏子長不過三尺,,面貌惡,齊國上下莫不宗焉,?!?/span> 《孔叢子》中的“長不過三尺”,應(yīng)是“六尺”之誤,。 其實(shí)這也是彬宇先生詩中的另一句:“四大五常真巨子”,。人之“四大五常”由先天和后天多種因素左右,,但與智慧的大小,,卻無必然聯(lián)系。小個子,,大智慧,;大個子,大智慧,。都很正常,。只是小個子的大智慧,更讓人有強(qiáng)烈的落差感,。比如“二桃一語殺三雄”,。 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見公曰:“臣聞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義,下有長率之倫,,內(nèi)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敵,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祿,。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nèi)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span>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敵之人也,,無長幼之禮?!币蛘埞谷松兖佒?,曰:“三子何不計(jì)功而食桃?” 公孫接仰天而嘆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計(jì)吾功者,,不受桃,,是無勇也,士眾而桃寡,,何不計(jì)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 田開疆曰:“吾仗兵而卻三軍者再,,若開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痹叶稹?/span> 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jì)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流,。當(dāng)是時也,冶少不能游,,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左操驂尾,,右挈黿頭,鶴躍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視之,則大黿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劍而起,。 公孫接、田開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也?!苯苑雌涮?,挈領(lǐng)而死。 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獨(dú)生之,,不仁;恥人以言,,而夸其聲,,不義;恨乎所行,,不死,,無勇,。雖然,二子同桃而節(jié),,冶專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領(lǐng)而死,。(《晏子春秋·內(nèi)篇·諫下第二》)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廣為人知,不再多做解釋,。其中可以讀出的是:第一,,晏子是“心理學(xué)大師”,深刻懂得恃勇好強(qiáng)者的心理,;第二,,解決問題要靠智慧,而不能靠蠻力,;第三,,一個國家,尤其為君者,,必須善于駕馭有功之人,。 個性四:道德操行——高風(fēng)亮節(jié)。 彬宇先生的起句詩“亮節(jié)高標(biāo)貫始終”,,其實(shí)是統(tǒng)領(lǐng),,將晏子的人生,晏子的鮮明個性特征進(jìn)行了高屋建瓴的歸納總結(jié): 亮節(jié)高標(biāo),,貫徹終生,。僅在《晏子春秋》與《左傳》等史料中擷取數(shù)例: 一、以身作則,,為國之范,。 故事1.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飽,晏子亦不飽,。使者反,,言之公,。 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過也,。”使吏致千金與市租,,請以奉賓客,。晏子辭,三致之,,終再拜而辭曰:“嬰之家不貧,。以君之賜,澤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賜也厚矣,!嬰之家不貧也,。嬰聞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為筐篋之藏也,,仁人不為也,。進(jìn)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財(cái)遷于它人,,是為宰藏也,智者不為也,。夫十總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span> 景公謂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書社五百封管仲,,不辭而受,,子辭之何也?” 晏子曰:“嬰聞之,,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嬰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span> 故事2.晏子朝,乘弊車,,駕駑馬,。景公見之曰:“嘻!夫子之祿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 晏子對曰:“賴君之賜,得以壽三族,,及國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飽食,,弊車駑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span> 晏子出,公使梁丘據(jù)遺之輅車乘馬,,三返不受,。公不說,趣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span> 晏子對曰:“君使臣臨百官之吏,臣節(jié)其衣服飲食之養(yǎng),以先國之民;然猶恐其侈靡而不顧其行也,。今輅車乘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無義,侈其衣服飲食而不顧其行者,,臣無以禁之,?!彼熳尣皇堋?/span> 故事3.景公有愛女,,請嫁于晏子,公迺往燕晏子之家,,飲酒,,酣,公見其妻曰:“此子之內(nèi)子耶,?” 晏子對曰:“然,,是也?!?/span> 公曰:“嘻,!亦老且惡矣。寡人有女少且姣,,請以滿夫子之宮,。” 晏子違席而對曰:“乃此則老且惡,,嬰與之居故矣,,故及其少且姣也。且人固以壯讬乎老,,姣讬乎惡,,彼嘗讬,而嬰受之矣,。君雖有賜,,可以使嬰倍其讬乎?”再拜而辭,。 二,、大義凜然,道義鐵肩,。 故事4.周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五四八年)五月,,當(dāng)晉國聯(lián)合眾諸侯意欲大舉伐齊的時候,齊國朝野上下驚慌萬狀,。恰在此時,,齊莊公和大貴族崔杼的夫人棠姜私通之事,被崔杼知道了,。于是,,崔杼決定乘機(jī)殺死齊莊公以向晉國解說。這天,,齊莊公大擺酒席,,招待前來進(jìn)貢的莒國國君黎比公,下令群臣前來坐陪。崔杼稱病未去,。齊莊公不但未加責(zé)怪,,反而暗自歡喜:我又可以借機(jī)會見棠姜了。席罷人散,,齊莊公以探病為由去崔杼家與棠姜私會,,旋即被預(yù)先埋伏在宅中的勇土射殺了。 聽說齊莊公被崔杼所殺,,晏嬰不顧個人安危,,毅然帶著隨從前往齊都去吊唁齊莊公。晏嬰來到崔杼家門前,,他身邊的下人擔(dān)心地問他:“您將為國君殉而葬嗎,?”晏嬰說:“難道是我一個人的國君,我應(yīng)該為他而死,?”隨從又說:“那么我們何不逃跑呢,?“晏嬰說:“難道國君的死是我的罪過,我要逃跑,?”“那么我們還是回去吧,?”晏嬰說:“國君都死了,我回到哪里去呢,?作為萬民之主,,難道只是為了利用他的地位來高跨于百姓之上?應(yīng)當(dāng)主持國政,,作為君主的臣下,,難道只是為了獲取俸祿?應(yīng)當(dāng)保衛(wèi)國家,!所以君主為國家而死,,那么臣下就應(yīng)該為他而死;君主為國家而逃亡,,臣下就應(yīng)該跟他逃亡,。如果君主只是為自己的私欲而死,為個人的事情而逃亡,,不是他寵愛的人,,誰敢承擔(dān)責(zé)任,為他而死,,為他而逃亡呢,?可是我現(xiàn)在又能回到哪里去呢?”說罷,,晏嬰徑自闖進(jìn)崔家,,脫掉帽子,,捶胸頓足,不顧一切地?fù)湓邶R莊公的尸體上,,號啕大哭了一場,,然后起身離去。崔杼的左右欲殺掉晏嬰,,崔杼對晏嬰也早已恨之人骨,,但是有所顧忌,便對身邊的人說:“他是百姓所景仰的人,,殺了他,我就會失去民心,?!?/p> 殺死齊莊公后,崔杼便和另一個大貴族慶封擁立齊莊公的異母兄弟杵臼為國君,,這就是齊景公,。為了鞏固權(quán)勢,樹立威信,,他把滿朝文武大臣都驅(qū)趕到太公廟上,,派兵內(nèi)外把守,逼迫大家歃血為盟,,表示效忠于他,。稍有違迕,即被處死,。已經(jīng)殺了七個人,,氣氛十分恐怖。 輪到晏嬰了,。大家屏住呼吸,,目不轉(zhuǎn)睛地注視著晏嬰。晏嬰從容舉杯,,義憤填膺地對天盟誓:“我只忠于君主和國家,。凡為虎作倀、助紂為虐者均不得好死,!”說罷,,一飲而盡。崔杼惱羞成怒,,惡狠狠地用劍頂著晏嬰的胸膛,,要他重新發(fā)誓。晏嬰毫不畏懼,,厲聲回答:“崔杼,,你讀過《詩經(jīng)》嗎?詩曰:'莫莫葛藟,,延于條枚,凱弟君子,,求福不回,。’不管你是用刀砍頭,,還是用劍穿胸,,我晏嬰決不屈服!”崔杼怒不可芥,。這時,,身邊的一個心腹悄悄地對他說:“千萬使不得!您殺莊公,是因?yàn)樗麩o道,,國人反應(yīng)不大,,您如果殺了晏嬰,那可就麻煩了,?!贝掼虥]奈他何,咬牙切齒地看著晏嬰拂袖而去,。 晏嬰登上馬車,,車夫立刻快馬加鞭,趕緊離開是非之地,,以防不測,。晏嬰若無其事,從容不迫地對車夫說:“安穩(wěn)一點(diǎn),,不要失態(tài),。快了不一定就有活路,,慢了也不見得就會死,。鹿生長在山上,可是它命卻掌握在廚師那里,。如今,,我也像鹿一樣?!?晏嬰一路平安到家,,最終也沒遭到什么迫害。 三,、折沖樽俎,,和合諸侯。 先是《左傳·昭公十二年》,,晉國當(dāng)時是霸主,,但是齊國已經(jīng)有了問鼎的想法,。 晉侯以齊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壺,,晉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為諸侯師,?!敝兄}R侯舉矢,,曰:“有酒如澠,,有肉如陵。寡人中此,,與君代興,?!币嘀兄?。伯瑕謂穆子曰:“子失辭。吾固師諸侯矣,,壺何為焉,,其以中俊也?齊君弱吾君,,歸弗來矣,!”穆子曰:“吾軍帥強(qiáng)御,卒乘競勸,,今猶古也,,齊將何事?”公孫叟趨進(jìn)曰:“日旰君勤,,可以出矣,!”以齊侯出。 晉昭公要舉行宴會招待齊景公,,由中行穆子來主持,。席間要投壺,晉昭公首發(fā),,穆子說:“有酒像淮河,,有肉像高丘,晉公投中統(tǒng)帥諸侯,?!惫煌吨?。齊景公舉起箭矢,說道:“有酒如澠水,,有肉像山陵,,我投中了來代替你?!币餐吨辛?。晉國另一位大夫伯瑕很不高興,對穆子說:“你怎么這樣說呢,?我們本來就是諸侯的統(tǒng)帥,,小小的壺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一個投壺活動嘛,。齊君認(rèn)為我們國君軟弱,,回去以后不會再來了?!蹦伦诱f:“我們軍隊(duì)統(tǒng)帥堅(jiān)強(qiáng)有力,,士兵們個個斗志昂揚(yáng),就這樣一如既往下去,,齊國又能做些什么,?”齊國大夫公孫叟快步走到他們面前說:“天晚了,國君也累了,,散吧,!”陪同齊景公走出去了。 晉國說要統(tǒng)帥諸侯,,齊國說要取而代之,。如此言論,自然引起晉國的懷疑,,要舉兵討伐,。先派了特使,前來試探,。 晉平公欲伐齊,,使范昭往觀焉。景公觴之,,飲酒酣,,范昭曰:“請君之棄樽?!惫唬骸白霉讶酥?,進(jìn)之于客?!狈墩岩扬?,晏子曰:“徹樽,,更之?!遍子z具矣,,范昭佯醉,不說而起舞,,謂太師曰:“能為我調(diào)成周之樂乎,?吾為子舞之?!碧珟熢唬骸摆こ疾涣?xí),。”范昭趨而出,。 景公謂晏子曰:“晉,,大國也,使人來將觀吾政,,今子怒大國之使者,,將奈何?” 晏子曰:“夫范昭之為人也,,非陋而不知禮也,,且欲試吾君臣,故絕之也,?!?/span> 景公謂太師曰:“子何以不為客調(diào)成周之樂乎,?” 太師對曰:“夫成周之樂,,天子之樂也,調(diào)之,,必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欲舞天子之樂,,臣故不為也,。” 范昭歸以報(bào)平公曰:“齊未可伐也,。臣欲試其君,,而晏子識之;臣欲犯其禮,,而太師知之,。” 仲尼聞之曰:“夫不出于尊俎之間,,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謂也,。可謂折沖矣,!而太師其與焉,。” 因?yàn)橛嘘套釉?,而使晉國斷了伐齊的念頭,。小個子的威力,何其巨大,!而孔子對晏嬰的評價(jià),,也不可謂不高了!這也正是彬宇先生詩言:“折沖樽俎彰才智”,! 齊景公早年受制于權(quán)臣,,歷經(jīng)磨難,執(zhí)政初期勵精圖治,,又有晏子精心輔佐,,國力日漸恢復(fù),到了晚年因?yàn)樵谂c晉國的斗爭中屢屢受挫而沉迷于享樂致使失去民心,,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有壯志而無雄才,,齊景公與晏子使楚中的楚靈王有著好大喜功的共同弱點(diǎn),只是楚靈王生前丟掉了王位,,而齊景公死后才有田氏獨(dú)霸齊國,,這不能不說是齊景公的幸運(yùn)。 齊國正是因?yàn)橛辛诉@些“高人”的存在,,才得以興盛,。而也不能不說,齊景公是有福之人??! 萬代千古誰為圣 《晏子春秋》里記載了大量晏嬰的故事,十分可讀,。分內(nèi)篇,、外篇兩部分,內(nèi)篇分諫上,、諫下,、問上、問下、雜上,、雜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諫上,、諫下主要記敘晏嬰勸諫齊君的言行;問上,、問下主要記敘君臣之間,、卿士之間以及外交活動中的問答;雜上,、雜下主要記敘晏嬰其他各種各樣的事件,。 作為春秋時期的大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子與孔子的交集并不多,在《晏子春秋》的記述并不多,,有六篇,。《論語》則載: 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應(yīng)當(dāng)說,,孔子對晏子是崇敬的,,雖然略有微詞,但最終選擇了崇敬,;晏子對孔子則有所誤會,,拒而遠(yuǎn)之,讓人感覺“道不同不相為謀”,。 看《晏子春秋》里的敘述,。 第一篇: 仲尼之齊,,見景公,,景公說之,欲封之以爾稽,,以告晏子,。晏子對曰:“不可。彼浩裾自順,,不可以教下,;好樂緩于民,不可使親治;立命而建事,,不可守職,;厚葬破民貧國,久喪道哀費(fèi)日,,不可使子民,;行之難者在內(nèi),而傳者無其外,,故異于服,,勉于容,不可以道眾而馴百姓,。自大賢之滅,,周室之卑也,威儀加多,,而民行滋?。宦晿贩背?,而世德滋衰,。今孔丘盛聲樂以侈世,飾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禮,,趨翔之節(jié)以觀眾,博學(xué)不可以儀世,,勞思不可以補(bǔ)民,,兼壽不能殫其教,當(dāng)年不能究其禮,,積財(cái)不能贍其樂,,繁飾邪術(shù)以營世君,盛為聲樂以淫愚其民,。其道也,,不可以示世;其教也,,不可以導(dǎo)民,。今欲封之,以移齊國之俗,,非所以導(dǎo)眾存民也,??!惫唬骸吧啤?。于是厚其禮而留其封,,敬見不問其道,仲尼乃行,。 開始齊景公是很賞識孔子的,,征詢晏子,遭到了反對,。理由的根本,,在于孔子華而不實(shí),繁文縟節(jié)足以勞民傷財(cái),,禮樂思想足以淫愚其民,。齊景公因此只厚待孔子卻不聽他的,孔子只好離開,。 晏子為何會這么說這么做呢,? 第二篇: 景公上路寢,聞哭聲,。曰:“吾若聞哭聲,,何為者也?”梁丘據(jù)對曰:“魯孔丘之徒鞠語者也,。明于禮樂,,審于服喪,其母死,,葬埋甚厚,,服喪三年,哭泣甚疾,?!惫唬骸柏M不可哉!”而色說之,。 晏子曰:“古者圣人,,非不知能繁登降之禮,制規(guī)矩之節(jié),,行表綴之?dāng)?shù)以教民,,以為煩人留日,故制禮不羨于便事,;非不知能揚(yáng)干戚鐘鼓竽瑟以勸眾也,,以為費(fèi)財(cái)留工,故制樂不羨于和民,;非不知能累世殫國以奉死,,哭泣處哀以持久也,而不為者,,知其無補(bǔ)死者而深害生者,故不以導(dǎo)民。今品人飾禮煩事,,羨樂淫民,,崇死以害生,三者,,圣王之所禁也,。賢人不用,德毀俗流,,故三邪得行于世,。是非賢不肖雜,上妄說邪,,故好惡不足以導(dǎo)眾,。此三者,路世之政,,道事之教也,。公曷為不察,聲受而色說之,?” 此一段,,是晏子對孔子學(xué)說思想的進(jìn)一步批判,直接認(rèn)為利禮儀,,音樂,,重死是“三邪”,是衰世的做法,,勸景公不要受迷惑,。 第三篇: 仲尼游齊,見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見寡人宰乎,?” 仲尼對曰:“臣聞晏子事三君而得順焉,是有三心,,所以不見也,。” 仲尼出,,景公以其言告晏子,,晏子對曰:“不然!嬰為三心,,三君為一心故,,三君皆欲其國之安,是以嬰得順也,。嬰聞之,,是而非之,,非而是之,猶非也,??浊鸨?fù)?jù)處此一心矣?!?/span> 齊景公問孔子為何先來見我而不去見晏嬰,,孔子說,晏子不夠忠心專一,,服侍了三代君主都只順從而不能堅(jiān)持己見,,所以不見。景公告訴晏子,,晏子的回應(yīng)特別高明: 我服侍了三君,,三君用的卻是一顆心。本來贊美卻去批評,,孔子不就是這么干的嗎,? 這應(yīng)該是孔子與晏子誤會的根源所在??鬃与S后就后悔了,。 第四篇: 仲尼之齊,見景公而不見晏子,。子貢曰:“見君不見其從政者,,可乎?”仲尼曰:“吾聞晏子事三君而順焉,,吾疑其為人,。” 晏子聞之,,曰:“嬰則齊之世民也,,不維其行,不識其過,,不能自立也,。嬰聞之,有幸見愛,,無幸見惡,,誹謗為類,聲響相應(yīng),,見行而從之者也,。嬰聞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順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順焉。今未見嬰之行,,而非其順也.嬰聞之,,君子獨(dú)立不慚于影,,獨(dú)寢不慚于魂.孔子拔樹削跡,,不自以為辱;窮陳蔡,,不自以為約,;非人不得其故,是猶澤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網(wǎng)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貴之,,今吾望儒而疑之?!?/span> 仲尼聞之,,曰:“語有之:言發(fā)于爾,不可止于遠(yuǎn)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眾也.吾竊議晏子而不中夫人之過,吾罪幾矣,!丘聞君子過人以為友,,不及人以為師。今丘失言于夫子,,譏之,,是吾師也?!币蛟孜叶x焉,,然仲尼見之。 此段仍然是晏子批評孔子不知道實(shí)情而妄發(fā)議論,??鬃又e就改,立即將晏子當(dāng)作自己的老師,,并安排弟子去道歉,,并親自去拜訪晏子。 第五篇: 景公出田,,寒,,故以為渾,,猶顧而問晏子曰:“若人之眾,則有孔子焉乎,?” 晏子對曰:“有孔子焉則無有,,若舜焉則嬰不識?!?/span> 公曰:“孔子之不逮舜為閑矣,,曷為有孔子焉則無有,若舜焉則嬰不識,?” 晏子對曰:“是乃孔子之所以不逮舜,。孔子行一節(jié)者也,,處民之中,,其過之識,況乎處君之中乎,!舜者處民之中,,則自齊乎士;處君子之中,,則齊乎君子,;上與圣人,則固圣人之林也,。此乃孔子之所以不逮舜也,。” 景公故意試探晏子,,讓他評價(jià)孔子和堯舜,。孔子自然不及堯舜,,晏子的回答尚算中肯,,認(rèn)為堯舜是可以和光同塵的,孔子則不能,。 第六篇: 仲尼相魯,,景公患之,謂晏子曰:“鄰國有圣人,,敵國之憂也,。今孔子相魯若何?” 晏子對曰:“君其勿憂,。彼魯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君不如陰重孔子,,設(shè)以相齊,孔子強(qiáng)諫而不聽,,必驕魯而有齊,,君勿納也。夫絕于魯,,無主于齊,,孔子困矣?!?/span> 居期年,,孔子去魯之齊,,景公不納,,故困于陳蔡之閑。 齊景公擔(dān)心孔子相魯,,對齊國是威脅,。此時的晏子,體現(xiàn)了政治家“權(quán)謀”的一面:讓景公裝作要重用孔子,,孔子來了之后,,又把他晾在一邊,于是有了一生中最狼狽的一次遭遇——“困于陳蔡”,。 說實(shí)話,,孔子真不易。在不斷地尋求“學(xué)而優(yōu)則仕”的過程中,,還是被自己認(rèn)為心中敬重的名相,,狠狠擺了一刀。其中有自己不成熟,,不慎重的原因,,但往深遠(yuǎn)里去看時,更多體現(xiàn)的卻是晏子的狹隘與短淺,??鬃記]有看到晏子的“一心”,同樣,,晏子也沒有看到孔子“天之木鐸”的潛力與偉大,。 再看一看太史公的不同評價(jià),大概也可以讀出深意,。 孔子——至圣,,無限崇敬: 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彪m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xí)禮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dāng)時則榮,,沒則已焉??鬃硬家?,傳十余世,學(xué)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 晏子——忻慕,,愿為執(zhí)鞭: 方晏子伏莊公尸哭之,成禮然后去,,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jìn)思盡忠,,退思補(bǔ)過”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zhí)鞭,,所忻慕焉。 晏嬰更多的是治國權(quán)術(shù),,而孔子更多的是大中至正,。正如彬宇先生詩言,“功勛炳赫雖名世,,怎似尼山萬代崇”,!對晏子與孔子之爭,對后人于兩位圣賢之評,,又豈是用一朝一代,,一時一地的短淺目光所能定論!也許在當(dāng)時,以晏嬰的地位和能量,,孔子并不能望其項(xiàng)背,;但若以思想之彪炳史冊,影響深遠(yuǎn),,滋養(yǎng)民族而及于國運(yùn),,萬世師表、大成至圣先師就非晏子所能比了,! —————————————————————— 《詩說中國——中國精神之禮儀叁百圖》為廖彬宇先生古體詩集,,《禮記》云“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彬宇先生匯集歷年吟詠往圣先賢及其事跡的古體詩365首,,透過圣賢事跡來講述中國故事,弘揚(yáng)中國精神,,發(fā)揚(yáng)禮樂文明,。該文獻(xiàn)簡單易記,大雅斯文,,使圣賢精神能夠讓人口耳相傳,,深入人心。是堅(jiān)定文化自信,,弘揚(yáng)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心血之作。既是歌頌古今賢哲,,致敬圣賢,,也是獻(xiàn)禮新時代,為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貢獻(xiàn)綿薄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