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討論帶鉤說到,,所謂“吳鉤”,兵器史著作通認是春秋時吳王闔閭下令打造的一種小型刀具,,而且還說是刀刃為曲線形,。此說的依據(jù)是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中的一個故事: 闔閭既寶莫邪,復命于國中作金鉤,,令曰:“能為善鉤者,,賞之百金?!眳亲縻^者甚眾,,而有人貪王之重賞也,殺其二子,,以血舋金,,遂成二鉤,獻于闔閭,,詣宮門而求賞,。王曰:“為鉤者眾而子獨求賞,,何以異于眾夫子之鉤乎?”作鉤者曰:“吾之作鉤也,,貪而殺二子,,舋成二鉤?!蓖跄伺e眾鉤以示之:“何者是也,?”王鉤甚多,形體相類,,不知其所在,。于是鉤師向鉤而呼二子之名:“吳鴻,扈稽,,我在于此,,王不知汝之神也?!甭暯^于口,,兩鉤俱飛著父之胸,。吳王大驚,,曰:“嗟乎!寡人誠負于子,?!蹦速p百金,遂服而不離身,。 吳王闔閭帶鉤及銘文 (浙江紹興西施山) 也就是說,,吳王命國人作“金鉤”,他還言定要為鉤之精品“善鉤”頒賞,。居然有一個貪賞的鉤匠,,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兒子取血舋鉤,打造成二鉤后獻給了吳王,。鉤匠討賞,,吳王問他的鉤有何特別之處,舉起一大把鉤問哪是他打的鉤,。吳王的鉤實在太多了,,而且形狀大小又都差不多,鉤匠自己也分辨不出來,。情急中的鉤匠對著一堆鉤呼喊兩個兒子的名字,,呼聲剛停,就見有兩鉤自己飛到了鉤匠胸前,。吳王很是吃驚,,賞鉤匠百金,,從此就佩上這雙鉤不再離過身。 這個故事,,許多人認為說的是傳說中的兵器吳鉤,。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唐人詩多有言吳鉤者,。吳鉤,,刀名也,刃彎,,今南蠻用之,,謂葛刀”。唐顏師古注《漢書·韓延壽傳》“作刀劍鉤鐔”,,說“鉤亦兵器也,,似劍而曲,所以鉤殺人也”,。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出土過短刀,,被認為就是吳鉤。刀兵吳鉤于史于實可能真有其形,,可吳人那兩件用人血淬出來的鉤卻斷不能是刀劍之類,。理由有如下五端: 一是吳有了寶劍莫耶,又命國中作“金鉤”,,東周時代罕見將兵器稱“金”什么的,。 二是吳王問話時“舉眾鉤以示之”,不大像是舉起了很多的刀讓人看,。 三是“王鉤甚多,,形體相類”一語,一個王不必用那么多的刀吧,,好刀不在新,,慣用為佳。 四是“兩鉤俱飛著父之胸”一語,,顯然飛至鉤匠胸間的兩鉤,,不應(yīng)當是刀,應(yīng)當是更輕巧的隨身物件,。 五是吳王愛兩鉤“服而不離身”一語,,也不大像是指刀劍。 雙鉤即是雙子帶鉤,,并非刀劍之類,。如果再將故事回放一遍,其中情節(jié)要點應(yīng)當是這樣的:吳王得到了莫耶劍,又令國中造金帶鉤,,要評出帶鉤精品頒賞,。一個貪賞的鉤匠殺死自己的兩個兒子取血舋鉤,打造成雙鉤獻給吳王,。雙鉤混雜在眾鉤之中,,吳王的帶鉤很多,形狀大小都差不多,。吳王舉起一大把帶鉤讓鉤匠看,,鉤匠也分辨不出來,他對著一堆帶鉤呼喊兩個兒子的名字,,有兩鉤自己飛到了他的胸前,。吳王賞鉤匠百金,從此就佩上這雙子帶鉤不再離過身,。 曾在西安遇到浙江曹錦炎先生,,講他釋讀吳王闔閭銘文帶鉤,帶鉤自銘為“丩”(鉤),,曹先生也說吳鉤當是帶鉤,。又讀漢后詩章,所云吳鉤顯然與兵器無關(guān),。如晉張載《登成都白菟樓詩》,,詩里這樣說到吳鉤: 借問楊子舍,想見長卿廬,。 程卓累千金,,驕侈擬五侯。 門有連騎客,,翠帶腰吳鉤。 鼎食隨時進,,百和妙且殊,。 披林采秋橘,臨林釣春魚,。 黑子過龍醢,,果饌踰蟹蝑。 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區(qū),。 人生茍安樂,茲土聊可娛,。 這是一幅美味飄香的場景,,那“翠帶腰吳鉤”描繪的,不應(yīng)當是殺氣洶洶的少年,顯然是說他們的腰帶上佩用的是吳地特產(chǎn)的帶鉤,。 又讀南朝鮑照《結(jié)客少年場行》,,是這樣提及吳鉤的: 失意杯酒間,,白刃起相仇。 追兵一旦至,,負劍遠行游,。 去鄉(xiāng)三十載,復得還舊丘,。 說完了“錦帶佩吳鉤”,,又說“負劍遠行游”,我還是以為吳鉤是系帶的鉤,。又見到有銘吳王鉤和越王鉤,,是一種小型帶鉤,應(yīng)當是帶上的附鉤,,是一種佩物鉤,,或許正是佩劍鉤。當初吳王闔閭有了莫耶劍,,需要佩劍的鉤,,于是就有了那個獻鉤的故事。 說吳鉤為兵器,,主要出自唐人詩文,。顏師古注《漢書》,李白寫《結(jié)客少年場行》,,一個吳鉤讓他們分不出究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