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祗以異,。’ ”誠不以富,,亦祗以異”,,這是《詩經(jīng)·小雅·我行其野》篇的最后兩句。此詩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經(jīng)歷了被遺棄之變故的打擊后,離開傷她心的人,,在歸家途中的心理活動:因婚姻而與你聚首,而今我只能獨行于這歸里的曠野上,,一路上遇到的都是“樗”,、“蓫”、“葍”等惡木劣菜,,象征自己嫁給惡人,。最后心胸豁達(dá)而堅強。 子張問怎樣提高道德修養(yǎng)水平和辨別是非迷惑的能力,??鬃诱f:“以忠信為原則,使自己的思想合于義,,這就是提高道德修養(yǎng)水平了,。愛一個人,就希望他活下去,,厭惡起來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這就是迷惑,。《詩經(jīng)》說:'我真的不是為了錢財,,是你異心相辜負(fù),。’” 【感悟】 李澤厚《論語今讀》:“仁中有智(理智),,不能等同于非理性的,、盲目的愛。愛惡無常,,既不穩(wěn)定,,又走極端,均非理性,,乃憑自然,,不是理欲相融的“仁”的理性結(jié)構(gòu)。所以說是種“迷惑”,。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不僅是惑,,簡直就是人性中愛恨生死的一筆糊 涂帳,。孔子認(rèn)為,,產(chǎn)生迷惑的原因是由盲目的“愛”引起,,一般的人,心中沒有是非的標(biāo)尺,,不能忘于“愛惡”,,“我心不定,故為惑矣,?!彼藢ψ约汉茫词惯@個人不仁不義,,也認(rèn)為這個人好,;或者自己對他人好,他人就必須對自己好,??鬃右谩对娊?jīng)》中女子最后擺脫痛苦的理性,告訴人們,,只有回歸理性,。否則,感情用事,,就會陷于迷惑之中,。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處在失戀或迷失方向的人兒,如果能帶上心靈讀《論語》,,就會讓糾結(jié)的心釋然,。人生的美好,就是一個個蘇醒的過程,。 學(xué)習(xí)《論語》可以修心養(yǎng)性,!會讓生命在百轉(zhuǎn)千回中多一份厚重與福氣,我已經(jīng)在“簡書”發(fā)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統(tǒng)地看,,請在“簡書”搜索引擎搜“教育參悟人”。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