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丹參考的是傅佩榮老師的《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綠窗幽夢參考的是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IP屬地:上海 今天學習《論語》八佾篇第十六則。 1,、原文 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p> 2、傅佩榮譯文 孔子說:“射箭不只為了射中箭靶,,征用勞役不能采用單一標準,;這些是古代的作風?!?/p> “主皮”即射中箭靶,,這當然是習射的目的之一。但是,,必須同時兼顧禮儀與風度,,否則就流于粗野與爭勝了。 古代征用勞役,按每家人口多少分為三科,,而不是不顧實際情況作硬性規(guī)定,。征用勞役不采用單一標準,這是使民以義,?!暗馈敝赶嘌爻闪暤淖黠L,就像走出一條路一樣,??鬃由畹臅r代,卻忽略了這兩點,。 本章提及“古之道”,,表示孔子認為合乎人性與人情的規(guī)矩,無論古今,,都應該遵守,。我們今日的社會是否完全放棄了“古之道”呢? 3,、綠窗幽夢學習心得 還記得之前讀到的關于射禮的一則是“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孔子認為射禮是最符合君子之道的一項競技活動,。雖然大家相爭,,但射箭是自己要有實力射得中才行,無關乎別人,、只需要關注自己的修煉和努力,。“皮”是指的射箭箭靶當中的靶心,,古代一般是用皮做成的,。射箭并不比較大家誰中靶更入木三分,因為每個人的力量都有不同,,只需要盡自己的全力就好,。但是戰(zhàn)國時代來臨,打起仗來當然要比誰更狠,,射箭中的那種仁慈之心自然也消失了,。想想我們自己,做很多事情都在于自我監(jiān)督,,到底有沒有盡全力,;有時候別人是看不出來的,可是自己不能自我欺騙,,也許自己做得還不夠好,,但誠實地面對自己就是一種進步,。 4、弘丹學習心得 這段話,,孔子舉了古代的兩種作風,,第一種作風可以理解為針對普通百姓的,第二種作風可以理解為針對執(zhí)政者的,。 在【3.7】這章中,,孔子也提到了“射”,“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孔子認為君子沒有什么好爭的,,因為他基本的修養(yǎng)是對內(nèi)要求自己,,他只與自己爭,而不與別人爭,。本章再次提到“射”,,射箭不只為了射中箭靶,必須同時兼顧禮儀與風度,,否則就流于粗野與爭勝了,。 這句話在我們現(xiàn)代社會可以這樣理解,我們在追求目標或者夢想的過程中,,也要同時兼顧風度和品行的修養(yǎng),,而不是以卑鄙的手段來達成自己的目標,。 第二句話,,對于當今的執(zhí)政者以及領導者也有借鑒意義。定規(guī)矩要合乎人性和人情,,而不是硬邦邦死板的規(guī)矩,。定規(guī)矩是為人服務的,而不是人臣服于規(guī)矩,。 孔子這里講的是“古之道”,,是針對孔子生活時代之前的時代。而我們生活在現(xiàn)代,,孔子時代也是“古之道”了,,我們也需要思考“古之道”對于現(xiàn)今的借鑒意義。 5,、都市隱居人解讀 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b> 孔子說:射禮中不主張射穿皮革,,就是因為人的力量不同。這就是古禮的道,。 這里的射指的應該是射禮,。射箭的瞄準不像是現(xiàn)代射擊,可以用槍上的瞄準機進行三點一線的瞄準,,而是人必須站正,,保持姿勢端正,眼睛和目標兩點一線的瞄準,。所以古代貴族應該是通過射箭來鍛煉人的站姿和禮儀,。而射禮作為一種禮儀,可以用來考察君子的德行和儀態(tài),。 用在戰(zhàn)斗中的射箭一定會考慮殺傷力,,所以會推崇所謂的“貫革之射”,也就是能夠射穿皮革,,這樣在戰(zhàn)場上就能夠射穿對手的皮甲,,給予對手更大的殺傷?!柏灨镏洹钡闹攸c在于射手作為一個戰(zhàn)士的力量,,而不是作為一個君子的儀表形象。所以《樂禮》記載,,周武王克商后,,為了顯示天下太平,不再推崇表現(xiàn)力量和殺傷技巧的“貫革之射”,,這樣就形成了“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的君子的射禮。 可惜到了孔子時代,,列國戰(zhàn)爭又開始頻繁,,又開始崇尚“貫革之射”,據(jù)說楚國神射手養(yǎng)由基能夠射穿七層皮甲,,估計射禮上的評判標準也因此而有所變化,,所以孔子要在最后加上一句“古之道也”,強調(diào)射禮作為君子禮儀的作用,。 現(xiàn)代人不再練習射箭,,需要找一種方式來代替,不然禮儀和古代相比就會失之文弱,。也許,,太極拳是個不錯的選擇。 |
|
來自: liuhuirong > 《弘丹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