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逢春節(jié),,針對春節(jié)期間禁燃煙花爆竹的爭論不絕于耳,,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鐵云認為大多數(shù)人是在找回自我,找回曾經(jīng),,往更大里講是找回那些留存在血脈里的古老的祖先記憶,,尋找歷史賦予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意義;就像流浪久遠的游子對故土的思念,,它是對我國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反省和試圖回歸那迷失已久的精神家園,; 是回答在我是誰、我從何而來,、到何處去這一歷史問題下意識的反?。灰詤^(qū)別于其他國家,、其他民族,、其他文化、其他文明,,找到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我”的標志,; 人民日報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提倡各地適時安排調(diào)整政策,; 公安部下發(fā)通知,,要求加強安全監(jiān)管,引導群眾合規(guī)燃放,、文明燃放,。 所以,“春節(jié)是象征中華文明根基的重大節(jié)日,、燃放煙花爆竹是中華五千年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一認知下,,民意與官媒形成共識,主管部門也提出具體意見,,靜等各級地方政府作出調(diào)整,; 可以想見,在以后的春節(jié)里,,人們在煙花爆竹的絢爛轟鳴中將會找到更多的年味和民族記憶,; 我們再回過頭來講紀年; “山上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梁代任昉《述異記》載:“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zhì)伐木至,見童子棋而歌,,質(zhì)因聽之,。童子與一物與質(zhì),如棗核,質(zhì)含之不覺饑,,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持起視,,斧柯爛盡,,既歸。 所以,,紀年成了人類文明之初始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現(xiàn)在我們用公元紀年,源于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采用公元紀年,,又可稱為西元紀年; 那么,,為什么當時要用“西元”紀年,,而不用我們的干支紀年、年號紀元,、民國紀元,,或者說皇帝紀元呢? 有說法是采用西元紀年,,一是國際通用性,,二是方便;但也有質(zhì)疑者,,認為公元紀年和耶穌的誕辰有關(guān)系,,而耶穌又屬于基督教范疇,而這種信仰與我國各民族的信仰各異,; 我認為這是西方作為強勢文明在紀年方面的體現(xiàn),,也表明當時建國伊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意圖得到國際社會認可的作法,表現(xiàn)積極融入世界的態(tài)度,; 世易時移,。 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的聲音和中國力量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影響擴大,,那么,,回歸中國文化自信的標志——采用具有華夏文明特色的紀元方式也有了其重要價值和意義。 1,、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對于西方文化符號的西元紀年,,世界上現(xiàn)有許多采用兩種紀年方式的國家和地區(qū),比如日本采用帝位紀年和基督紀元,;泰國使用佛歷紀年,; (日本的健康保險書) 而在國內(nèi),信仰基督教的依從西歷,與他們信仰宗教的人物耶穌誕生之日有關(guān),;信仰佛教的依從佛歷,,與釋迦穆尼有關(guān),在他們法事通知,、事件描述上,,往往使用這些紀元; 而有些是基于民族文化的,,比如我們熟知的干支紀年,、皇帝紀年、民國紀年,,乃至“大馬哈魚紀年”: 生活在東極撫遠赫哲人,,在洄游季節(jié),將捕獲的大馬哈魚頭取下一顆晾干收藏,,以此記一年,。 所以我認為,傳統(tǒng)與通用相結(jié)合,,既能保護民族文化和自身文明的獨立性,,又能融入大多數(shù)國家習慣,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干支紀年或皇帝紀年,,是較為合適的作法,; 即在西元紀年之外,加上我們的“東元紀年”——黃帝紀年,。 2,、黃帝紀年——中華歷 黃帝紀年是中華本家紀年、祖根紀年,,是以黃帝即位后創(chuàng)制歷法的時間開始算起,,史載黃帝擊敗蚩尤統(tǒng)一天下后命人制定的黃帝歷。 黃帝生于前2739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黃帝即位是距今前4720年,即位時20歲,,黃歷元年始于黃帝登基之日,。 黃帝歷是創(chuàng)制歷法的年份甲子年為元年的紀年,是根據(jù)黃帝歷,、天干地支及《帝王世紀》《皇極經(jīng)世》計算的,。 歷史典籍記載黃帝時代的大臣大撓“深五行之情,占年綱所建,,于是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枝,,干支相配以成六旬,。”距今前4719年是干支紀年的開始,,中華黃帝歷是最早的世界歷法,。 黃帝歷傳承天圓地方理念,天圓地方,,天圓為天一,天是一個整體,,天為一,;地方在天之內(nèi),天圓之下,,天圓內(nèi)陸方外有四區(qū)域,,分別是東洋(太平洋)、西洋(大西洋)南洋(印度洋),、北洋(北冰洋),。 中央為地,屬土,,土為陸,,陸為天下中央,中央屬黃帝,,黃帝為正,,正政也,政者是唯一正統(tǒng),。所以中華文明講究天下中央說,,是世界文明正統(tǒng)的核心。 四洋內(nèi)有四海,,四海分別是東海,、南海、北海(貝加爾湖),、西海(里海),,四海環(huán)地方(天圓地方)。 地方有五大洲:分別是中央之洲(亞歐大陸),、東外之洲(美洲),、西大洲(非洲)、海外之洲(丁洲),、南極之洲(南極洲),,南極洲寸草不生,是個被流放的洲。中央之洲又分九州,,南洋州(大洋洲)是九州之一,。 黃帝紀年,我們稱他為“天歷”,、“黃歷”,,記“天元”號,今為天歷天元4720年,,這是我們中華年,。 3、所以然 章太炎在20世紀初期認識到了中國復興思潮中“全盤西化”思想的負面影響,,章太炎希望中國人能重新審視自己的歷史,,一個國家沒有自己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就難以立足于世界,。 著名知識分子劉師培于1903年發(fā)表《黃帝紀年論》,,提出黃帝紀年,反對皇帝年號制,。作為當時的思維激進的知識分子,,劉師培還就黃帝紀年說出了一段話—— “豕韋之系世秉麟經(jīng),我生不辰,,建虜橫行,,鑒于前言,扶植人極,,炎黃有靈,,實憑實式。黃帝降生四千六百十四年十二月,,劉光漢識,。” 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確立黃帝紀年,,充分的體現(xiàn)出了當時的革命黨人發(fā)動革命,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理想,。黃帝紀年不僅是《漢書》《后漢書》《史記》等歷史資料中的歷史記載,歷史事件,。在當時辛亥革命特殊的大背景下,,黃帝紀年被賦予了極其特殊的政治含義和文化含義; 那么,,如今的我們,,何嘗不是在四十多年來的西化思想主導下,,將許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和精髓荼毒閹割,而啟用這些具有鮮明文明旗幟,、深具文化特質(zhì)的標志性紀年之類,,來抵御西方文化侵略,重塑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之魂,; 這也是許多有識之士的共識,; 振興中華,而不是世界化的中華,,或者更準確地說不應該是西方文明化的中華,,而應該是振興獨具東方特色的中華文明,才更長遠和持久,;要知道,,國家的復興首要的是文明、文化的振興,; 所以,在抵制洋節(jié),、抵制文化入侵,、認知入侵的形勢下,反對完全西化,,樹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找回曾經(jīng)屬于中華民族精神之魂的傳統(tǒng)文明,,刻不容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