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六十章 【原文】
《道德經(jīng)》第60章分享暨新年祝福08 三、“清靜無為”的另一端連接著自然順遂,。“治大國若烹小鮮”喻示著治國理政與修身養(yǎng)性的關(guān)鍵,,都在清靜無為。
清靜是強大的心力,但人只有在動中才能修出真靜,;一動不動時,,說自己能靜下來,未必經(jīng)得起考驗,。自然界中,,陽盛就會轉(zhuǎn)陰,陰盛也會轉(zhuǎn)陽,,無論陽過旺,,還是陰過盛,只要不平衡就是不正,;只有陰陽勢均力敵,、互相協(xié)調(diào),才是“清靜為天下正”,。 所以,,太極圖中并非黑白涇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沌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才是真清凈。 要達到真清靜,,沒有捷徑,,只有一心向道。無論是治國還是養(yǎng)生,,有道才有神,,一旦人體內(nèi)的神歸位了,氣就平順,,精就充盈,,再微小、再遠端的細胞都能得到滋養(yǎng),。 這樣上下一心,,大家都遵循共同規(guī)律,彼此安之若素,,自然不會有人興風作浪,。 清靜無為之法就是利而不害之法,。清是為了沉降濁,靜是為了安撫躁,,達到動態(tài)平衡時,,這股共同運動的趨勢就是“和氣”——和氣足了,人事物就凝聚了,;有了人事物的基礎,,做什么都如有神助。 因為,,和氣是勃勃生機,,不會傷害任何人,所以萬物都將自動歸位,。 世間萬物沒有好壞,,學道也不是為了評判優(yōu)劣,而是為了穿透對立的表象,,看到統(tǒng)一的真相,。修行不是在形式上修,而是在心地上修——修行不要刻意,!
麻衣與華服,,生死和涅槃,只是硬幣的兩面,,是一不是二,。修道要混而為一,只要有所執(zhí)著,,就還沒看到真相,,那么這個執(zhí)著不管多高大上,最終都會成為限制,。 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是為了告訴我們:不要覺得自己主觀上是“為他好”,,客觀上就一定能讓他好。人的主觀意念無法超越自己的認知,,“為他好”的最好辦法不是去干擾對方,,而是聚精會神做好自己。 在高維空間中,,誰能定住心,,誰的吸引力就強,,能量就向誰匯聚。 擁有能量,,才能把事辦成,,清靜無為的另一端連接的正是自然順遂。 更多有趣內(nèi)容(可直接點擊瀏覽): |
|
來自: 守望真誠0rszzl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