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釋道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淵遠流長的三大主流,,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這三大傳統(tǒng)主流文化各有什么特色呢,下面我們就從人生觀,、社會觀,、世界觀三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分析儒家,。 儒家的人生觀,,主張積極入世,克己復禮,。孔子作為儒家的開創(chuàng)者,,行游諸國,,宣講仁義,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孟子作為儒家的亞圣,留下名言,,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p> 足見,儒家是把仁義作為人生發(fā)展準繩,,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 儒家的社會觀,主張和而不同,,和諧共存,。故而提出“禮之用,和為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主張,。 孔子描述他理想的大同世界,,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通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足見,,儒家是把“和諧”作為社會發(fā)展的準繩,,追求人人皆能各有所安的和平社會。 儒家的世界觀,,主張人為萬物之靈,,應體察天地之道,充分用好天時地利,,以改善人類乃至萬物的生產生活,。 周易《泰》卦大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即有此意,。而且儒家雖崇尚祭祀文化,有天祭,、社祭,、祖祭等重要禮儀,但孔子也說過“敬鬼神而遠之”,。足見儒家對人的充分肯定,,認為只要充分發(fā)揮人的作用,是能影響世界發(fā)展進程的。 其次分析佛家,。 佛家的人生觀,,主張看輕現(xiàn)世,重視來世,。 佛家認為人生是一大苦聚,,細分起來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等八類,,人的生生世世,在苦海中掙扎而不得出,,故而佛家主張做人當厭世棄世,,而后才能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 為了做到這一點,,在佛家的修行系統(tǒng)中,,甚至有觀想身體腐爛生蛆等各種讓人厭世的修行方法。所以,,歷來佛家不重此生皮囊,,而重來世靈魂的升遷與解脫。 佛家的社會觀,,主張世間種種,,皆為假象。 佛家認為,,社會種種皆為共業(yè),,都是眾人心力感召所至,所以皆為因果輪回所產生的假象罷了,。所以,,什么豐功傳業(yè)、什么帝王將相,、什么才子佳人,,一切的一切,都只是過眼云煙,,不值得去執(zhí)著,。 但是生而為人,又身在社會中,該怎么辦,?那就應當對苦海眾生廣發(fā)慈悲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哪怕自己身死,,也在所不惜,。對于佛家來說,社會上的人,,不管壞人好人,,皆是迷了佛性的眾生,都是值得尊重和愛護的,,為了喚醒大家的佛性,,佛弟子可以付出任何代價。 佛家的世界觀,,主張三界六道,,涅槃解脫。 六道即天道,、人道,、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六道是有情眾生靈魂輾轉的空間,,品德好的人死后靈魂就會投生到條件好的空間,,品德差的死后靈魂就會投生到條件壞的空間,所以為了死后能投生到更好的空間,,人生在世應當努力提升品德,,努力使自己思想中的善念不斷增多,這樣才能在整個輪回系統(tǒng)中,,步步高升,。當念頭達到純善無惡的時候,佛性徹底覺醒,,即可跳出三界六道,,進入常、樂,、我,、凈的大解脫境界,。 足見,佛家為我們展現(xiàn)的世界,,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接著分析道家。 道家的人生觀,,主張養(yǎng)形保生,,返樸歸真。 道家祟尚的是黃老之學,,黃即黃帝,,黃帝給我們留下的經書,最為大家廣為熟知的莫過于《黃帝內經》,,這是一本醫(yī)書,,是中醫(yī)理論的奠基和集大成之作,全書主講怎么養(yǎng)生祛病之法,,認為人只要保養(yǎng)得法,,正常壽命應當是120歲左右,足見其理論對保生的重視,。 老即老子,老子著《道德經》,,則講人應返樸歸真,,回到嬰兒胎息時的狀態(tài),才能契合大道,。后來的道家,,則結合黃老之道,結合人體構成元素,,提出了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的修行路線,。 所以,,道家是極重視保生的,在道家修行系統(tǒng)中,,甚至有返老還童的法門,,所以一般高道都高壽,如張三豐,,據說就活了幾百歲,。 道家的社會觀,主張小國寡民,、無為而治,。 《道德經》第八十章,老子曰:“小國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段話充分體現(xiàn)了道家對于社會的政治主張,。 在道家而言,,人類社會的進程是隨著天地氣運盛衰轉移而發(fā)展的,是自然規(guī)律的結果,,絕非人力所能轉移,。 就拿近幾百年的歷史來說,天地氣運是繞著地球轉移的,。當氣運轉到亞洲時,,我們中華民族強盛,產生了鄭和下西洋這樣大揚國威的事情,;接著隨著時間推移,,氣運轉到歐洲,于是便有了西方大航海時代和英不落帝國的崛起,;后來氣運再轉移到了美洲,,于是美國崛起成了世界老大;如今,,天地氣運繞地球轉了一圈,,又漸漸轉到亞洲這塊土地上,所以目前的我國國力正在蒸蒸日上,,在世界上的地位也逾發(fā)的顯得重要,。 這些現(xiàn)象,在道家看來,,都是天地氣運自然運作的結果,,所以道家向來主張無為而治。 當然,,道家也并非因為主張無為而治,,就不管人間疾苦,。事實上,歷史上每當中華民族遇到大危難時,,出來救世也大多是道家的人物,,諸如劉伯溫、諸葛亮,、張良等等,,因為這些人秉承遁甲、六壬,、太乙等人間秘術傳承,,對局勢看得更清楚,把握得更精準,,所以在克敵制勝方面往往有著常人難于比肩的能耐,。 道家的世界觀,主張舉頭三尺有神明,,為人莫作專心事,。 道家的宇宙觀和佛教的十分相似,他們都是認為宇宙由多層空間(時空系統(tǒng))互相交織構成,,各時空系統(tǒng)都是獨立的世界但又相互交錯,。道家認為宇宙共有三十六層空間。道家三十六重天,,分為六界,,第一界稱為欲界有六重天;第二界稱為色界有十八重天;第三界稱為無色界有四重天;第四界是四梵天;第五界是三清天;最高境界是第六界大羅天。 除了將宇宙整體分成三十六層天以外,,道家還詳細描述了和地球空間相連的各個空間,也就是洞天福地,,即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十八水府,、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廬以及十洲三島,。 在道家看來,,在可見的由粗鄙之氣凝結而成的有形世界之外、之中還存在著不可為人所感知的無形的精微世界,。精微世界隱藏在有形世界之中,,又凌駕于有形世界之上,所以道教有句話“為人莫作虧心事,,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從以上的比較分析中,,我們發(fā)現(xiàn)佛家和道家在宇宙構架的論述上,,是有頗多相似之處的。這或許是文化互融的結果,,或許是天眼所見大同小異,。無論如何,佛道兩家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更為廣大精微的宇宙,,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聯(lián)想,,對我們解放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儒家則更著重于解決現(xiàn)實問題,,講經世濟用之道,。 儒釋道三家文化,虛實相生,,相輔相成,,共同組成了華夏民族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后來融入中國社會的唯物論,,也是經世濟用之學,,可與儒家并稱為實學雙峰,與佛道兩家虛學相映生輝,,也成為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儒道是本土文化,佛家和唯物論則是外來的文化,,如今全都血肉交融,,成為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梢娢覀兊奈幕騺砭途哂虚_放包容的特色,,我們的民族,也是善于學習的民族,。 當此盛世,,凡我中華兒女,要堅定文化自信,,重拾文化信仰,,在世界亂流中,做有文化定力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