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氏家訓》有言:“程子之四箴宜佩,?!?/span>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嚴格遵循程頤“四箴”的要求,做到視聽言動,非禮不為。這句話告訴人們要講禮貌,行動要有度,做事要有節(jié),。孩子們也應該懂得這個道理,在言語,、行為上用高標準來要求自己,不能恣意妄為,。 儒家經(jīng)典《論語》中記載了這樣的一段對話:“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釉?'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這段話中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意思就是說,對那些不符合禮的,、不禮貌的,不能看,、不能聽,、不能說,、不能動,就是教導人們要“尊禮”。 宋代理學家程頤將孔子的理論進一步發(fā)揮,發(fā)展出視,、聽,、言、動“四箴”的概念,勸導人們重視日常言行及修養(yǎng),認為只要視而能察,、聽之能審,、言而有道、動能守誠,就能達到與圣賢同歸的境界,。 禮儀在人際交往中,涉及穿著,、交往、溝通,、情商等內(nèi)容,。從個人修養(yǎng)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nèi)在修養(yǎng)和素質(zhì)的外在表現(xiàn)。所以說,禮儀就是用“穿著,、交往,、溝通、情商等內(nèi)容”來表達禮,。禮是什么?禮要表達的,就是尊重,讓別人感受到有自己的位置,受到重視,不被輕蔑,。 古人對孩子的“尊禮”教育非常重視,婦女從受孕開始,就要“寢不側(cè)”,就是睡覺要端正,不能隨便睡;要“坐不邊”,就是坐的姿勢要端正,不要坐一側(cè)或坐歪了,;要“立不跛”,就是站立時要站好,。總而言之,就是言行舉止,、行止坐臥都要有禮貌,不可以隨便,。 孩子長大一點后,對“禮”的要求就更加嚴格。在古代,孩子生活在文化設定的種種禮儀之中,這些禮儀活動不僅僅是一種紀念的形式,更是表達了一種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中國古代對孩子的禮儀教育體現(xiàn)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父母通過這些教育,把表示尊重,、敬意,、友好而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和準則傳授給自己的孩子,其內(nèi)容具體表現(xiàn)為儀表儀態(tài)、言語交談,、行為表現(xiàn)等三個方面,這些對現(xiàn)今孩子的道德教育也具有重要借鑒價值,。 有些父母想當然地認為,現(xiàn)代的社會很自由,講究個性,懂不懂文明禮儀沒關系,只要學習好,有真本事就行了。還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小時候調(diào)皮,、不懂禮貌,長大懂事了自然而然就會改正,。其實,這都是誤解。孩子的文明禮儀需要從小培養(yǎng),否則就會形成壞習慣,一旦形成壞習慣,再改就很難,。 父母應該明白,越是懂禮儀的孩子,越能獲得自己發(fā)展的廣闊天地,因為他會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歡迎,而文明禮貌始終是孩子應該養(yǎng)成的好習慣,。錢灃,字東注,號南園,是清乾隆年間的名臣。由于擅長畫馬,且多是瘦馬,所以又被世人稱為“瘦馬先生”或“瘦馬御史”,。錢灃生于云南昆明,,祖籍江蘇省江寧縣,先祖錢鑄在明成化年間來到昆明,從此安家落戶,。 錢家連續(xù)很多代都是寒門,但是卻沒有放棄讀書,連續(xù)好幾代錢家人沒有高官顯貴,也沒有富商巨賈,都過著亦耕亦讀的平民生活,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很深。錢灃的父親錢世俊由于社會動亂,家境破敗繼承了祖?zhèn)鞯你y匠手藝,;而他的母親李氏出身破落士人家庭,也懂得詩書禮儀,。 錢灃六七歲的時候,由于家庭貧窮,弟妹又多,他身為長子,想要輟學勞作,以照顧家人,卻遭到了母親李氏的堅決反對,她教導錢灃,讓他堅持讀書。 聰慧的錢灃在家人的支持下繼續(xù)讀書,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顯示出了自己的オ干,當時的人稱之為“滇南翹楚”,這對錢灃是很大的鼓勵,。 雖然很有才學之名,但是錢灃的功名之路并不十分順利,直到30多歲オ中進士,。他先任翰林院庶吉士,后來充任國史館纂修官,前后任職將近十年。 錢灃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一生勤勉于公務,執(zhí)政嚴明,待人寬厚,助貧為樂,用自己的行動實踐著“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儒家信條,。 錢灃始終固守著“慎獨”的思想,保持高風亮節(jié),。他生活儉樸,穿著十分簡樸,仆從也非常簡單,飯食也都是家常飯食,可是卻一點也不覺得有什么不當。他接待鄉(xiāng)友學生從不以貴賤而有所區(qū)分,招待這些人的時候也都是用一樣的飯菜,。 他在京城為官時,經(jīng)常要來往于京城的南,、北城之間。他從未像別人那樣高頭大馬,、華麗車飾,、前呼后擁、官派十足地招搖過市,多數(shù)時候都是帶著一個仆從和普通老百姓一樣步行,偶爾時間比較緊急,頂多也就雇輛騾車乘坐,。 有時候遇到躲不開的宴請,錢灃就有意不吃桌上的美味佳肴,唯恐吃饞了,以后不習慣儉素的生活,。這種律己自節(jié),簡直到了苛刻的程度。他說:“我本來就是寒士,少年時候的辛苦就像昨天剛剛經(jīng)歷一樣,。如果做官一味講究車馬如何豪華,、衣服如何華貴,那又怎么能做到廉潔呢?” 錢灃常年做御史,御史負責監(jiān)察百官,因此是很能來財?shù)摹敖痫埻搿?可是錢灃卻沒有因此而富起來。他沒有什么積蓄,一遇大事常常還要向友人借,。有一次,他決定彈劾乾隆的寵臣和珅,自知兇多吉少,如彈劾不成,必遭處罰和報復,于是就決定做好“嚴譴戍邊”的準備,。可是他連路費都沒有,只好向友人借了十吊錢,。 盡管生活清苦,但錢灃卻堅守“非禮勿動”的信條,。他從不愛財更不受賄,平日不隨便接受別人尤其是高官顯貴的饋贈。有一次,他與和珅,、劉墉等人一同前往山東辦案,路上和珅見他穿得破舊單薄就關切地拿出新衣服請他換上,以籠絡和收買他,結(jié)果被錢灃一口回絕,。 隆五十八年,錢灃在昆明任職期滿要回京復職,窘迫得連路費都沒有湊夠,當?shù)毓賳T打算贈他路費,卻被他婉言謝絕,最后他向幾家親戚借錢上路,才回到北京。父母去世時,錢灃寧愿典當家產(chǎn)甚至去借高利貨,也不收取任何人的任何饋贈,。我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對禮儀歷來非常重視,。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我們國家、民族文明進步的表現(xiàn),。而《錢氏家訓》中所謂“程子之四箴宜佩”則是從個人修養(yǎng)的角度對族人的言行提出了規(guī)范性的要求,這一點值得我們思考,。 事實上,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歷代領導人也都十分講究禮節(jié)。周恩來總理舉止文雅,一向被人們稱作“禮貌待人的楷?!?。有一次周恩來請一位姓朱的理發(fā)師傅給他刮臉,剛刮到一半,周恩來忽然咳了一聲,朱師傅沒提防,刮了個小口子,朱師傅心里一陣緊張,忙說:“我工作沒做好,真對不起總理?!敝芸偫砦⑿χ鴮捨克f:“怎么能怪你呢!全怪我咳嗽沒和你打招呼,還幸虧你刀躲得快,。”事后周總理還一再向朱師傅道謝,盡力消除朱師傅的顧慮,。 周恩來總理的一件小事給我們巨大的教育意義,。一個沒有禮貌、舉止粗俗,、不尊重他人的人,在工作中很難獲得尊重和同事的友好協(xié)作,在生活中也不易獲得友誼和自信,因此往往缺乏幸福感,。要想使孩子成長為有所作為的人,父母應當讓孩子從小懂禮貌,講友誼。 應該怎么教孩子懂禮貌呢?古代的一些尊禮教育或許可以給父母們提供一些靈感,。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李毓秀根據(jù)傳統(tǒng)對童蒙的要求,也結(jié)合他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訓蒙文》,后來經(jīng)過修訂改名《弟子規(guī)》?!兜茏右?guī)》中的很多要求對今天來說也有很現(xiàn)實的意義,。我們摘錄其中的一部分與父母們分享: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凈手 冠必正 紐必結(jié)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丑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綬揭簾 勿有聲 寬轉(zhuǎn)彎 勿觸棱 執(zhí)虛器 如執(zhí)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斗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回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后有急 借不難 孩子的尊禮教育是個長期的過程,父母要耐下心來,尊重孩子,同時以身作則,讓孩子從自己身上看到尊禮,、重禮的風范,。 孩子也應該不斷學習,從書本上、從電視節(jié)目中,、從實際生活中學習禮貌的言行,做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