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氣的由來和習俗 清明,,是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也叫清明節(jié)、踏青節(jié),。它既是節(jié)氣也是咱們國家傳統(tǒng)的祭祀節(jié)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擱過去有“時年八節(jié)”之說,,這可都是咱們最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了,,清明節(jié)就算其中一節(jié)。這八節(jié)說的就是除夕,、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元節(jié),、中秋節(jié)和冬至,。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說到清明節(jié),,咱不得不先說說這“寒食節(jié)”,它離清明最近,,一般是冬至后的第105天,,恰好是在清明節(jié)的前一、二天,,所以從古至今,人們也就把兩個節(jié)湊在一起過了。但要說官方正式規(guī)定,,那得是從唐代宗算起,,據(jù)《唐會要》卷八十二記載,,大歷十二年(777年)詔令,,“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到了貞元六年(790),,假日加到七天,。 您瞧沒,,這清明和寒食節(jié)一起過,,到今兒都1241年了,,這歷史可謂久遠。捎帶說,,這“寒食節(jié)”也叫“禁煙節(jié)”,,這一天家家戶戶都不能生火,全得吃冷食,,傳說也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以示哀思,。這段傳說,,咱稍后會詳說。 這是一段插曲,,從周代開始,,這清明節(jié)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視為是返本追宗的重要活動,,儀式感倍兒強,。到了近現(xiàn)代更是相當?shù)闹匾暎?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清明節(jié),屬國定假日,,也叫民族掃墓節(jié),。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清明節(jié)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修改《全國年節(jié)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從2008年起,,清明節(jié)正式成為法定節(jié)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改為了三天,假期確定為4月5日至4月7日,。 從清明節(jié)的歷史沿革看,,這歷朝歷代無論是士人還是百姓,,沒有不重視的,為什么呢,?史上傳說可不少,,都挺有意思!您也甭管真假,,看了這些個傳說,,個中究竟也就有了答案。 有傳說,,清明節(jié)那是始于古代帝王將相的“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仿效,也于此日祭祖掃墓,,經歷代沿襲,,就成就了這一中華民族的風俗。我覺得這是泛說,,還有帶情節(jié)的,!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途中糧草皆無,,累餓交加,已無力再走,。于是,,這隨臣是四處尋找,也沒弄到丁點兒吃的,,大伙兒正急呢,!隨臣介子推卻端來了一碗肉湯,這可救急了,!原來是介子推看到大家為難,,便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給煮了,,您想這是什么精神?。R現(xiàn)在也是高尚的呀,!這重耳當然也是感動的熱淚盈眶,!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國君,,史稱晉文公,。哪成想即位后,他是重賞當初伴他流亡的功臣,,可唯獨忘了介子推,。這眾人都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介子推是誰呀,!他最鄙視的就是爭功討賞的人,,要是圖報,也不會當初割自己的肉啊,。于是,,他打點好行裝,帶著老母,,上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后,羞愧難當,,忙帶上隨臣趕往綿山,。然綿山那是山高路險,樹木茂密,,哪找去?。〈藭r有隨臣獻計,,說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這依我看,,火燒這事兒,,說輕了是餿主意,說重了就是犯罪呀,,這水火哪有情?。」黄淙?,綿山的樹木都燒沒了,,也沒見介子推的人影。后來人們尋找才發(fā)現(xiàn),,介子推和老母親在一棵老柳樹下,,早已被燒死了。 晉文公見狀,,那是嚎啕大哭啊,,無奈人死怎能復活?裝殮時,,人們在樹洞里發(fā)現(xiàn)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睘榧o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家家不予許生火,。 第二年,晉文公又率眾臣登山祭奠,,發(fā)現(xiàn)老柳樹居然也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jié)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jié),。 還有說,這清明節(jié)的由來是源于此時的天氣物侯特點,。西漢《淮南子·天文訓》記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卑础稓q時百問》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由此可見,,作為時序標志的清明節(jié)氣,,在漢代也有明確記載。這是官方的說法,,民間也有佐證,。農諺說:“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這兒說的也是這理,。如此看來,,民間根據(jù)這清明節(jié)氣在時間和天氣物侯上的特點,說明是清明節(jié)的源流之一,,也就不足為怪了,。 說了這么幾種由來,依我看跟天氣物侯特點有關的說法靠譜,,至少是有科學依據(jù),,但這介子推的傳說倒是有點意思,情節(jié)既悲壯又讓人感動!有現(xiàn)實意義,! 說了清明節(jié)的由來,,當然也少不了習俗。 祭掃墳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這習俗由來已久。咱們古人對祭祀祖先那是非常重視,,孝為先嘛,!上古時,有人去世,,也只挖坑安葬,,不筑墳丘標志,祭祀也都是在宗廟進行,。戰(zhàn)國時期,,挖墓坑就開始筑墳丘了,到了秦漢時,,祭掃墳墓的風氣就盛行了,。 清明祭掃儀式中“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這兒說的“包袱”,,指的就是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紙店都有賣所謂“包袱皮”的,,就是用白紙糊一大口袋,,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寫上亡人的名諱,既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簽,,寫上亡人名諱,,包袱皮里再放上冥錢等祭祀的紙制品,祭祀活動結束,,這“包袱”就都燒了,。 清明節(jié)還有個風俗,就是踏青和祓禊,,踏青好理解,,按現(xiàn)在說就是郊游唄,而祓禊可能有點費解,其實就是臨河洗浴,,傳說可以祈福消災,。這習俗大概從唐代開始。由于上墳都要到郊外,,人們在哀悼祖先之余,順便在明媚的春光里也踏足青青原野,,也算是節(jié)哀自重,,轉換心情的一種調劑方式吧。晉代詩人陸機有詩寫到:“遲遲暮春日,,天氣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穢游黃河,?!边@說的就是人們在清明節(jié)祓禊、踏青的生動寫照,。 到了宋元時期,,形成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活動相融合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官方放假七天,。明清大體承接前代舊制,趕到了民國時期,,清明節(jié)這天,,除了原有的掃墓、踏青等習俗,,植樹也被確定為常規(guī)項目,。 這樣說來,清明節(jié)的習俗就是掃墓,,踏青和植樹了,,當然也不是。除此之外,,還有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放風箏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也是因為寒食節(jié)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鍛煉身體。 蕩秋千,。這秋千,,最早叫千秋,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是一項很古老的游戲。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fā)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了。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記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jié)竟豎秋千,,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所作《寒食日過龍門》,詩中寫到“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這說的都是當時蕩秋千的情景,。 蕩秋千不僅是游戲,,還可以增進健康,培養(yǎng)小孩勇敢精神,,所以至今仍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鞠是一種球,,表面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說白了,,就是用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jié)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fā)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打馬球,。就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在《名都篇》中就寫有“連翩擊鞠壤”之句,?!独m(xù)文獻通考·樂考》記載,明成祖曾數(shù)次往東苑擊球,、射柳,。明《宣宗行樂圖》長卷中也繪有宣宗賞馬球的場面。過去在北京白云觀前,,就有群眾騎馬擊球之典,,清代天壇一帶也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后,,這些地方的馬球活動就消失了,。 戴柳、插柳,。這也是個習俗,有三種傳說,。一是說紀念農事祖師神農氏,。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憑著枝條干濕,,預測天氣。同時,,柳條生命力很強,,插土就活,所以年年插柳,,處處成蔭,,也預示生機勃勃。 二是傳說人們把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節(jié)。清明節(jié)正是百鬼出沒,、索討多多的時節(jié),。受佛教影響,觀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眾生,,許多人便認為柳條有驅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稱為“鬼怖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寫道:“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闭f的就是這個意思,人們插柳,、戴柳用以辟邪,。 三是傳說紀念介子推,這個傳說,,咱在前面已經說了 放風箏,,這也是清明時節(jié)人們所喜愛的活動。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還有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jù)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現(xiàn)在剪風箏的事兒恐怕沒有了,但放風箏那還是很盛興,。 射柳,。射柳就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游戲。據(jù)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里,,然后將葫蘆高掛于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斗雞,。古代清明盛行斗雞游戲,,斗雞由清明開始,斗到夏至為止,。中國最早的斗雞記錄,,見于《左傳》。到了唐代,,斗雞成風,,不僅是民間斗雞,連皇上也參加斗雞,,像唐玄宗就最喜歡斗雞,,這項活動現(xiàn)在在農村也還存在,。 除了各種習俗,民間也些禁忌,,比如清明當天忌使用針,,忌洗衣服等習俗。有的地區(qū),,在傍晚之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白灰線,據(jù)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咱們國家幅員遼闊啊,,各地兒的習俗多了去了。咱今兒聊的,,不管是傳說還是習俗,,那都是些比較普遍的,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普及知識而已,,歡迎朋友們批評。 這清明節(jié),,是個富有特色的節(jié)日。既有祭掃新墳舊墓,,生離死別的悲傷淚,,又有踏青游玩,親人孝屬的歡笑聲,。值此,,咱愿逝者極樂仙游,祝生者健康快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