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著混天綾,、手拿乾坤圈,、腳踏風(fēng)火輪……1979年的影史經(jīng)典動畫片《哪吒鬧海》中的那個桀驁少年形象,,是幾代人的童年記憶,; “是他,是他,,就是他,,我們的朋友,小哪吒,!”世紀之初,,熱播的動畫片《哪吒傳奇》則塑造了一個聰明頑皮又充滿正義感的小哪吒形象; 而近年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則給哪吒添上了幾分邪氣,,不過,,電影最后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也表明了表面頑劣不堪的哪吒內(nèi)心深處有著對突破“邪惡”宿命的渴望,。 歸根結(jié)底,,不管是何種改編,哪吒作為一名中國神話中正面的少年英雄似乎是所有人的共識,。然而,,哪吒的“本來面目”,跟我們當今的集體想象卻有著不小的差距,。 哪吒本尊并不是來自中國的李家少年,,有人說他來自印度,也有人說他來自伊朗,,總之,,哪吒的原型是“外國人”。同時,,哪吒一開始也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正面英雄,,而是一個十足的“逆子”…… 下文中,作者嚴優(yōu)將帶我們一起去探索哪吒的“變形記”,,去了解哪吒如何一步步從一個“外國兇神”慢慢轉(zhuǎn)變?yōu)橐晃弧氨就劣⑿邸钡摹?/p> 下文選摘自《諸仙紀》,,小標題為編者所擬,,經(jīng)出版社授權(quán)推送。 哪吒大戰(zhàn)孫悟空,。 在日本畫家的筆下,,哪吒成了一個容貌猙獰的大漢,風(fēng)火輪拿在手里,, 混天綾似乎變成了一段麻繩(繪本《孫悟空》,,宇野浩二譯文、 本田莊太郎繪,,日本講談社1949 年版) 二,、哪吒的本土化 上文故事主要是根據(jù)《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和《封神演義》糅合的,其實關(guān)于哪吒的故事有許多異文,,就不一一列出了,。哪吒是個熱門神,不僅活躍在文藝作品中,,在今天的河南,、四川、臺灣等地還有哪吒廟(太子廟)遺跡,,尤以臺灣的活態(tài)信仰活動為盛,。 哪吒身上有外來文明的成分。 他的名字非常怪,,據(jù)說來自梵語Nalakubala/Nalakuvara,,意為“俱毗羅之子”(俱毗羅即毗沙門天王),最初音譯為那咤/那吒/那吒俱伐羅等,;也有說來自波斯語Nuzad的,,意為“小孩子”。 他的出身淵源,,有說為佛教四大天王中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的第三子或?qū)O輩,,佛教護法神之一;也有說為伊朗國王瑪努切赫爾的兒子,、神話英雄努扎爾(Nuzar/Nowzar)的,。 綜合起來看,我覺得印度因素要更明顯一些,,但不否認波斯因素的雜糅,。本書一般不討論從佛教吸收過來的外來神,例如觀音,、韋陀,、彌勒(含布袋和尚)等,但哪吒的情況還不能簡單以外來神而論,這里咱們就以哪吒做外來神本土化的代表來聊聊吧,。 巴中南龕石窟第93窟中的哪吒——毗沙門天王之子那吒俱伐羅 ( 左 ) 哪吒是一個本土化得比較徹底的神,。這就像西王母的情況,她可能有一些印度神的影子和淵源(比如來自西方,、司藥,、發(fā)音與濕婆[siva]接近,等等),,但那只是創(chuàng)造的由頭,,一個誘因,一個小火星,。真正燒成燎原大火的,,還是漫長本土化過程中不斷添加的本土燃料。 那么,,燒了千余年燒就的“中華哪吒”,,又具有哪些中華文明特質(zhì)呢? 第一,,名號上,。雖然發(fā)音拗口、洋味十足的“哪吒”(nézh?。┳罱K并沒有變成順口的“哪托”(nǎtuō)或者順眼的“羅査”“羅叉”之類,,但民眾還是給這洋名兒加上了姓氏,喚做“李哪吒”,。 《綠牡丹》里夸人槍法好,,說“七十二路花槍妙……甫勝天上李哪吒”,是不是一下子感覺他是俺們村里的人了,? 第二,,家世上,。哪吒在唐代釋不空翻譯的佛典《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為“北方天王……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也稱“那吒太子”,;到了晚唐鄭綮的《開天傳信記》,,卻作“毗沙王之子那吒太子”;到了明代《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里,,民間借來唐初李衛(wèi)公李靖的大名,,給他找了個中國爹。 為了配合佛教原典“第三子”的說法,,人們又給他配了兩個哥哥—從五行中取金,、木,保留“吒”字權(quán)當行輩,聽起來有了中國元素,,比梵語音譯的哪吒接地氣多了,。其實真按這字輩排,哪吒得叫“水吒”才妥當,,就算他命格肥壯,,一字格盛不下,那跳兩三格,,叫火吒,、土吒也行,是吧,。 “吒”字老百姓不理解,,有時候又干脆直接改成“叉”。金吒/叉,、木吒/叉,、哪吒為三兄弟可能是當時流行的說法,不僅《封神演義》里有,,《西游記》《濟公全傳》《彭公案》等都如此,。可以說,,這兩個哥哥其實是哪吒給“配生”出來的,。 南洋道教所供奉的金吒,、木吒像 “三太子”的說法頗有意思,。 首先在中國哪吒是將領(lǐng)之子不是皇子,再者就算是皇子,,也只有唯一皇儲才能稱為太子,。唐譯佛經(jīng)里提到毗沙門王共有“五太子”,這大概是譯者犯糊涂,,或者不熟悉中國皇家禮制,,其想表達的不過是“五個王子”,但后人就跟隨了“三太子”這個說法,。此外,,金、元時皇帝之庶子亦稱太子,,比如金兀術(shù)稱“四太子”,,這大概是他族對漢人禮儀的誤解式借用。 當時的士大夫?qū)Υ司陀兴涗?,比如宋曾敏行《獨醒雜志·卷八》:“建炎三年,,偽四太子入金陵,府官相率迎降?!?/p> 元耶律楚材《湛然居士文集·附錄》引元朝史料:“至斡脫羅兒城,,上留二太子、三太子攻守,,尋克之,。” 至于民間文藝里,,“幾太子”這種稱呼就更多了,,跟“御兒干殿下”之類有的一拼。明人的《開辟演義》里甚至有“九太子”呢,,畢竟老百姓也不懂皇帝家的規(guī)矩嘛,。 總之,“幾太子”的稱呼是誤用,,出于異域,、他族或者民間對漢人皇家禮制的曲解。 第三,,出生上,。《封神演義》說哪吒在母腹內(nèi)待了三年半才降生,,這是典型的大人物胎歷,,比如黃帝就在母腹待了兩年,彭祖待了三年,,而老子在母腹里待了八十一年(先不管突破宇宙極限的八十一萬億年版本),。 哪吒出生時“一團紅氣,滿屋異香”,,表示是“下凡”來的,,不是野鬼投胎。而生下來是個大肉丸,,又讓人聯(lián)想到伏羲女媧兄妹婚所生的那坨圓球,。肉丸/球其實是中國人文瓜果葫蘆的變形。 第四,,形貌上,。哪吒在佛教里是護法神。所謂護法神,,一般從長相到性情都很兇惡,術(shù)語叫做“身現(xiàn)惡相,,心作大悲”,。對于信眾而言,觀音慈眉加金剛怒目是一套恩威并施的普度組合拳。 《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說“爾時那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以金剛杖刺其(惡人)眼及其心”,“以金剛棒打其頭”,。 你看,,沒有東來之前,北方天王家的老三,,就是這么個“再瞅一眼老子就弄死你”的直腸子兇神惡煞,。 動畫片《哪吒鬧?!穭≌?/p> 然而來到俺們大中華后,,哪吒的形貌發(fā)生了神奇的改變: 首先,低齡化,?!锻恿_尼集經(jīng)》里可沒說哪吒是幼童,便是《開天傳信記》,,也只說他是“少年”,。而“少年”的外延彈性就比較大了,大致十二三歲到二十歲前都是可以的,。 到了《西游記》和《封神演義》,,因為他打小闖禍死得早,所以外貌固化,,“年方七歲”,,“總角才遮囟,披毛未蓋肩”,,成了一個肩挎呼啦圈的輪滑小豆包,。不過,民眾對他這幼兒形象并不總是那么滿意,,有時在別處又將他形貌往上抬,,抬到少年與青年之間微妙地游移,不僅可愛,,更兼風(fēng)流,,方便一眾癡人愛慕追捧。 哪吒太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明刻本) 其次,,顏值變化,。原本的高大兇神,有了“少年”“三太子”這些標簽,,逐漸便往小帥哥方向演變,。 在很長時間內(nèi),,其兇神與美少年的形象可能是并存的。即使到了明代羅懋登《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里,,還寫他“身高三丈六尺……面如藍靛,,發(fā)似朱砂”,看一眼都得被嚇死,。 不過同時期余象斗的《南游記》則描寫哪吒“頭戴紅花紫金圈,,身披八寶繡盔甲,腳穿綠線皂皮尖底靴,,左帶花花繡球,,右掛九節(jié)銅鞭,手持長槍,,身騎紅鬃戰(zhàn)馬”,,又成了典型的少年英豪,什么羅成,、岳云出場,,都是這類寫法。 清代《紅樓夢》里鳳姐想見秦鐘,,說“他是哪吒我也要見見”,,可見哪吒已經(jīng)成為美少年代言人。 到了民國“鴛鴦蝴蝶派”李涵秋的《廣陵潮》里,,哪吒已經(jīng)坐穩(wěn)了美少年界的頭把交椅:“這個少爺,,怕是天上掉下來的罷,便哪吒三太子,,也沒有他長得這樣俊,。” 哪吒在民間的知名度如此之高,,粉絲如此之多,,許多江湖人的外號,便紛紛蹭哪吒的流量,。什么玉面哪吒,、粉面哪吒、小哪吒,、俏哪吒,、八臂哪吒等等,無不是在強調(diào)“好看”“少年”“本領(lǐng)高強”這三個要素,,好教別人未見其面便先高看一眼,。 再次,裝備變化,。哪吒原來在印度不過拿著金剛棒,、三戟槊等簡單兵器,,“捧塔常隨天王”,。 到了我中土,,除了著名的定制輪滑鞋“風(fēng)火輪”還保留著“火焰三昧”的異域風(fēng)情,其余裝備整體上國產(chǎn)化了,,什么乾坤圈,、混天綾、乾坤弓,、震天箭,、火尖槍、靈符秘訣,、豹皮囊等等,,在中華傳統(tǒng)武庫和法器庫中都能找到依據(jù)——比如乾坤圈就能對應(yīng)于“環(huán)”,而混天綾,,則類似于“練”,。 此外,師承和神職上,。 哪吒從原來的佛教護法神轉(zhuǎn)變成了姜子牙先鋒官,、道教護法神,從原來的佛祖徒弟轉(zhuǎn)變成為太乙真人弟子,。 尤其《封神演義》通篇都在“拿來”佛家概念,,比如將金吒的師父寫成文殊廣法天尊,將木吒的師父寫成普賢真人,,借佛教兩大菩薩名號來給道教站臺,,所以哪吒會有這種跨界發(fā)展、“道體釋用”的軌跡也就不奇怪了,。 其實,,何止哪吒,連他爹李靖也是跨界的,。跟著度厄真人學(xué)了道,,手里捧的法器玲瓏“塔”卻來自佛教概念。那么,,這玲瓏塔又是誰給的呢,?燃燈道人。你沒看錯,,又一個從佛教拉來為道教站臺的,,燃燈古佛也跨界發(fā)展了。 電視劇《西游記》中的圣嬰大王紅孩兒 吾國文學(xué)史上的逆子形象不是沒有,,尤其民間勸孝故事里有不少反面典型,,前面提到的正神二郎神,也有忤逆長輩的一面(但人家反抗舅舅是為了對母盡孝),。 不過,,描寫得像哪吒這么鮮活的,少見,;從逆子成為正神并被世人景仰的,,哪吒更是獨一份。 父慈子孝了幾千年,,哪吒千里追殺老爹,、不依不饒的情節(jié),對人們的心理沖擊力太強了,,以至于都有點看熱鬧不嫌事大,。太乙、普賢,、文殊,、燃燈幾大真人聯(lián)手阻攔的情節(jié),不過增加了父子交戰(zhàn)故事的觀賞性,,而且他們哪里是阻攔,,分明是縱容,還打著“磨真性”“保真君”的幌子,。 也許中國的熊孩子們被儒家那套“父父子子”壓制太久,,總算出了個哪吒來代言,所以很樂意替他保留下這股子叛逆勁兒,,不屑去洗白,。在這個意義上,哪吒絕對“少兒不宜”,,沒有哪個家長敢讓孩子拿這樣的李三娃當榜樣,。 逆子想成英雄,就得回到體制中,?!斗馍裱萘x》的處理是發(fā)個寶塔給老爹,讓他以暴制暴,,于是父子和好,,雙雙修成正果,這實在太不講究了。 《西游記》里唐僧也有鉗制劣徒的道具金箍,,但人家還親手給孫猴子縫制過真虎皮草呢,,師徒之間好歹有真愛,對吧,。而比二郎神,、薛剛、武松,、紅孩兒,、孫猴子加起來更忤逆作妖的李三太子,怎可能在不蒙感化的情形下就隨便放棄自我,、順服于暴力呢,? 神魔小說成功塑造了一個驚天逆子形象,可是編到最后,,又不得不回歸父慈子孝的正統(tǒng)價值觀,,否則民眾那里通不過,官府那里也難免列為禁書,。至于從逆子到順臣之間的巨大鴻溝,神魔小說的作者們懶得去填,,那就只能靠咱們讀者自己腦補了,。 主要出處 《宋高僧傳》《太平廣記》《開天傳信記》《毗沙門儀軌》《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封神演義》《南游記》《西游記》《新刻按鑒編纂開辟衍繹通俗志傳》
|
|
來自: 太行森林 > 《語言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