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七月十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中元節(jié),,這是道教的稱呼,;佛教則稱為盂蘭盆節(jié);民間稱之為七月半,、祭祖節(jié),、鬼節(jié)等;與除夕,、清明等一樣,,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祭奠祖先的重大節(jié)日。 農(nóng)歷七月十五,,道教中元節(jié)祭祀亡者靈魂,;佛教盂蘭盆會布施餓鬼;儒家祭祀祖先,;加上民間鬼節(jié)祭祀等,;三教合流,道,、僧,、俗合流,,共同舉行祭祀活動。同時,,七月半還是民間初秋慶豐收,、謝天地、向祖先報告秋成的節(jié)日,。七月半,,各地各鄉(xiāng)風,民間通常會舉行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多種多樣的敬祖盡孝活動,。 孝敬祖先,勸人向善,,感恩天地,,如此重要的節(jié)日,在民俗錢中一定會有所表現(xiàn),。本文擬通過賞析數(shù)枚與中元節(jié)相關的民俗錢,,來初步了解節(jié)日的一些內(nèi)涵。 地 官 赦 罪 七月半,,原本是我國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jié),到了東漢時期,,道教認為七月十五是地官大帝的生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被稱為中元節(jié),。上元節(jié)為正月十五,,天官大帝的生日;下元節(jié)為十月十五,,水官大帝的生日,;故有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說,。 地官,,全稱"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亦稱為清虛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所謂赦罪,,就是赦免罪行,。中元節(jié)祭祖,就是祈求地官赦免祖先亡魂之罪,,祭祀一切亡靈,,希望他們早日安息。 亦說地官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由此可見,,天官賜福,地官賜祿,。赦免了罪行,,則祿祚增加,等于是賜祿,。之所以赦免罪行,,是因為被赦免人必是積善行德之人。 圖1 吉語錢,。天官賜福/地官賜祿(圖片源于首席收藏網(wǎng),,誠致謝意!) 相傳每到七月初一,,閻羅王將地獄大門開放一個月,,所有的無主孤魂野鬼全從地府陰間跑出來,到陽間來接受人們的供養(yǎng),,因此民間稱七月為鬼月,,七月半為鬼節(jié),為此各地紛紛在該月舉行普度布施的祭祀儀式,。由于上元節(jié)是人間的元宵節(jié),,人們張燈結(jié)彩慶元宵;而中元節(jié)是鬼節(jié),,也應該張燈,;人鬼有別,,故上元張燈在陸地,,中元張燈則在水里,。此即放河燈(放荷燈,,如首圖),幫亡魂照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寄托對已故親友的思念和孝愛,。 目 蓮 救 母 農(nóng)歷七月十五,,佛教舉行盂蘭盆法會,供奉佛祖和僧人,?!坝厶m盆”是指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其含意為: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yǎng)佛陀和僧侶,,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以報謝父母長養(yǎng)慈愛之恩,。 其源于佛經(jīng)中的《盂蘭盆經(jīng)》,,講的是目蓮(大目犍蓮的簡稱,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亦稱目連)在陰間看到去世的母親(其母在世時吝嗇貪婪,、從不修善)受餓鬼糾纏,,無法進食,,便向佛祖求救,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蘭盆經(jīng)》,許其每年七月十五日設素筵供養(yǎng)十方大德眾僧以超度亡人,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此即目蓮救母的典故,。盂蘭盆以后傳承開來,,便成盂蘭盆節(jié),。目蓮潛心修行、孝感天地,,救母出地獄,,體現(xiàn)了佛教弘揚的孝道。 圖2 生肖錢,。目蓮救母/十二生肖(圖片源于華夏古泉網(wǎng),,誠致謝意!) 如圖2所示無文生肖錢,。正面紋飾表現(xiàn)的是目蓮救母的情景,。穿下的地獄里,洶涌的海水如滾湯一樣沸騰著,,鐵狗鐵蛇在海上飛來飛去,,曾在陽間作惡的男人女人被那些兇鬼惡獸爭相咬食,形態(tài)怪異的夜叉鬼百千萬種,,場面甚為恐怖(如地藏經(jīng)中所描述的那樣),;穿右一仙人打著華蓋,,華蓋下面的主人為地藏王(法名目蓮),地藏王目視下方,,手指著地獄,,一是誓愿“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一是看到母不得食的場景,;穿左兩位仙人,或是秦廣楚江(閻羅殿第一,、二殿閻羅),,或是閔公道明(地藏王的護法侍者),畢恭畢敬,,甚是虔誠,,其中一仙垂首彎腰手持地藏王的錫杖;穿上郭左方為面向地藏王致意的狗,、即是剛剛脫離地獄的地藏王母親,,再上面是太陽高照,、鯤鵬展翅,,一只生靈做著向上攀爬的姿勢,預示著目蓮又誦了七天七夜的經(jīng),,使他母親脫離狗身,,進入天堂。 背面紋飾為十二生肖,。十二生肖神態(tài)各異,,生動活潑,惟妙惟肖,;尤其是生肖虎,,位于右上角,似一位尊者,,其他生肖皆面對生肖虎,,只見虎揚起右臂,向其他生肖進行演說(講法),;寓意菩薩化身為虎,,講經(jīng)說法,教化眾生,,勸人向善,、勸子行孝。 目蓮的宏愿與孝行,,既是出家人的楷模,,也是世人的榜樣。值得歌頌與宣揚。 木 本 思 源 《佛說盂蘭盆經(jīng)》在西晉時由竺法護譯出,,傳入我國,,與我國崇尚孝道、祭祀祖先的儒家倫理傳統(tǒng)相符,,與道教的祭祀亡者靈魂的做法合拍,,深得官民的認可。在南北朝梁武帝時代,,始興盂蘭盆法會,,到了唐朝,法會活動盛行,。 孝道,,即奉養(yǎng)父母長輩的準則;是中華民族基本傳統(tǒng)道德行為準則之一,。百善孝為先,,人無孝不立。 圖3 掛牌吉語錢,。孝道/為人子當木本思源(圖片源于首席收藏網(wǎng),,誠致謝意!) 為人子當木本思源,,語出自《幼學瓊林·卷三·疾病死喪》(是中國古代兒童的啟蒙讀物,,作者明代程允升)“故為人子者,當思木本水源,,須重慎終追遠,。” 木本水源,,意指樹木的根本和流水的源頭,,引申為尋根溯源的意思。樹有根,、水有源,、人有父母,子女在幼小時受到父母的撫養(yǎng)和教育,,而當父母年老體衰喪失勞動能力時,,子女則有贍養(yǎng)、扶助和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社會責任感,。慎終追遠,,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后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 七月半祭祀祖先,是孝道的表現(xiàn)形式,、傳承方式之一,;是體現(xiàn)、銘記木本思源的必要儀式,。 五 谷 豐 登 農(nóng)歷七月十五,,正值初秋,已有若干農(nóng)作物成熟,,人們洋溢著收獲的喜悅,,在開始品嘗新鮮谷物之前,飲水思源,,不忘祖先辛勤開拓,、向祖先報告秋季的收成,不忘感恩蒼天大地,、給人們帶來了豐收,,通過用新稻米等來祭供祭祀,表達人們的感恩之心,、祈豐之情,。因此,七月亦是吉祥月,、孝親月,。 圖4 吉語錢,。五谷(轂)豐(豊)登/光背(圖片源于首席收藏網(wǎng),,誠致謝意!) 圖5 吉語錢,。風(風)調(diào)(調(diào))雨順(順)/五谷豐登(圖片源于首席收藏網(wǎng),,誠致謝意!) 在過去,,農(nóng)作物種植科技極不發(fā)達,,農(nóng)田耕耘播收對大自然的依賴極強,所謂“望天收”也就表達了農(nóng)民無可奈何,、無能為力的心態(tài),。因此,有了收成,,首先感謝天地,。通過祭供,一是慶賀豐收,,二是酬謝天地,,三是祈豐今后,;祈愿今后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人壽年豐。 農(nóng)歷七月十五,,正是秋收秋播開始之際,,人們通過各種祭祀活動,調(diào)整心態(tài),,增進共識,,養(yǎng)精蓄銳,更加精神抖擻地投入到即將到來的秋季大忙中去,。 逝者安息 生者安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