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政權(quán)—吐魯番高昌故城 無法想象古代那些常年生活在戰(zhàn)爭邊緣的人擁有怎樣的心態(tài),。一曲羌笛,,幾縷孤煙,陪伴著那支精銳驍勇的屯田部隊,,遠征于戈壁荒漠,,在一片空寂的土地上,在無數(shù)個不可能的瞬間,,用堅強的臂膀和辛勤的汗水,,將驚人的智慧和滿身的熱情傾注在對故城的情感上,把一個名為高昌的城,,托舉在西域之上,。 時光回到西漢中期,大將軍李廣利占領這片土地,,并在此地屯兵屯糧,,那是高昌最初的名字“高昌壁”,到了327年,,高昌壁被設立為“郡”,。公元450年,,車師國國王戰(zhàn)敗棄城而逃,,車師國的領地交河城也被劃入高昌,這使得高昌一時間變得昌盛起來,,成為了當時吐魯番一帶的中心城市,。十年后,車師國徹底滅亡,,柔然立闞氏伯周為國王,,自此一代名城高昌王國的歷史真正拉開了序幕。 荒漠寂靜無聲,千古不再開口,,歷史中的高昌,,一共經(jīng)歷了四代政權(quán)。高昌國建國后雖由闞氏家族傳承王位,,但是闞氏家族兄弟間,,為了權(quán)利引發(fā)了一系列的篡位之爭,后來王位被張孟明,、馬儒繼承,,這分別就是馬氏高昌和張氏高昌,這兩百年間最后由漢族血統(tǒng)的麴氏家族傳襲王位,,麴氏家族擔任國王期間,,高昌國的發(fā)展最為昌盛,勢力也在此時期一步步壯大,。可惜的是,,這樣的和平繁榮并沒有持續(xù)多久,隋唐時期,,漢人開始轉(zhuǎn)守為攻,,一舉打破漢朝時對匈奴的妥協(xié)忍讓,從隋文帝楊堅派竇榮定攻打突厥人開始,,一路過兵斬將曾攻入高昌國,,在經(jīng)過議和之后,高昌國開始向隋朝進貢并派兵協(xié)助朝廷軍隊攻打高麗人,。到了唐代,,唐太宗在位時,高昌國國王還上朝議事,,但是由于野心不改隨后與西突厥合作,,唐太宗得知后大怒,派出大將數(shù)名前去征討高昌國,,末代國王麴文泰在大唐重兵壓境時驚懼而亡,,高昌王國滅,自此劃為唐朝疆土上的一個縣,。 遺址北側(cè)“可汗堡”的旁邊有座殘塔,,醒目孤寂,如同一個煢然的背影,,然而這卻是玄奘當年講經(jīng)的“講經(jīng)塔”,。彼時不到而立之年的玄奘,孑然一身來到高昌,,只帶著一個不到天竺絕不東歸的誓言,。崇尚佛法的高昌國王麴文泰,,費盡心機想將玄奘留在高昌,甚至不惜以“送回長安”相威脅,,但最終還是敗給了這位年輕僧侶的執(zhí)著,,玄奘絕食明志,麴文泰終于答應放他西去,,只是勉強留他在高昌講了一月的經(jīng),。麴文泰與玄奘結(jié)為兄弟,臨行前為他準備了豐厚的行裝和寫給二十四國的國書,,請諸國護佑自己這位義弟西行,,并與玄奘約定,將來從天竺歸來時在高昌再留三年,,而十余年后玄奘西行歸來,,麴文泰卻早已在五年前過世,他的高昌國也已變成大唐的屬地,。 曾經(jīng)輝煌過,,曾經(jīng)繁華過,就像被陽光熱烈傾灑下的火焰山,,淺吟低唱過一段直上云霄的文明火花,。巍峨的夯土是城堡也是廢墟,在如注的艷陽下,,守住歷史中的記憶,,眼前的一切,是離歷史的真相最近的地方,,也是曾經(jīng)離戰(zhàn)火硝煙最近的地方,。如今,城垣寂靜,,表面看來,,這城仿佛什么也不曾發(fā)生,只是在歲月的青煙中充滿了傳奇,,兩千多年的風云變幻,,愈合不了高昌城喋血的傷口,徒留殘缺不全的古戰(zhàn)場,,鑲嵌在吐魯番的蒼涼戈壁,。 天山以北政權(quán)中心—北庭故城 歷史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歇過,它裹挾著歲月里所有的經(jīng)歷,,用史跡的方式呈現(xiàn)給后世的尋訪者,,盡管眼前的一切盡是風塵,,只要你用心看,,盡心品,定能從塵埃中讀懂故事。 縱觀中國古代城池格局,,大多把南門作為正門,,然而訪古的腳步邁進北庭都護府遺址,故城卻是東門為正,,朝廷來使都會從東門進入?,F(xiàn)在東門早已不見了蹤跡,因為東門外不遠的地方就是護城河,,河道不算寬卻很深,。而一片沼澤地,最終導致東門的倒塌,,遠遠望去,,殘存的墻體在風中支撐,有著不屈的視覺沖擊力,。 漢代,,北庭的前身是金滿城,是當時車師后國的王庭所在地,,唐代發(fā)展成為天山北麓的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公元712年設置北庭都護府,以此地為治所,,統(tǒng)治北疆廣大地區(qū),,故稱為“北庭”。脈絡漸漸清晰起來,,西北游牧民族不斷遷徙,,歷史中這里曾多次建城,而且都是西北地區(qū)響當當?shù)臍v史名城,。正是因為歷經(jīng)多個朝代且勢力范圍廣,,高昌吸收了許多宗教文化,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高昌是古代世界上宗教活動最頻繁發(fā)達的地域之一,。然而在高昌繁榮發(fā)展期間,唐朝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戰(zhàn)亂無疑使國力衰減嚴重,,于是高昌被回鶻攻占。無法擺脫的是,,一直避免戰(zhàn)爭的高昌回鶻最后也難逃戰(zhàn)爭的洗禮,,元代蒙古內(nèi)部貴族發(fā)動叛亂,起兵十多萬圍攻了高昌,,城垣毀于一旦,。 西大寺是北庭故城遺址的附屬建筑之一,,更是天山北麓唯一一處歷經(jīng)唐、宋,、元時期的佛寺遺址,,因壁畫中發(fā)現(xiàn)了回鶻文,學者們從而推斷該寺在高昌回鶻時期應是高昌回鶻的王家寺院,。珍貴的是105號配殿的《王者出行圖》和供養(yǎng)人壁畫,,講述的是釋迦牟尼涅槃之后,八王因爭分舍利而展開戰(zhàn)爭,,最后經(jīng)過調(diào)解,,八王均分舍利的過程。壁畫色彩以紅藍綠為主,,人物面容和服飾都具有民族特征,。在壁畫的下半部有兩個栩栩如生的大型人物畫像,畫像的左邊用北宋高昌回鶻時期的回鶻文字豎直地記錄著供養(yǎng)人的身份:回鶻王阿斯蘭汗的依鼎公主及駙馬,,是他們出資,、出力開鑿洞窟、修建宗教寺院以弘揚教義,,這也是西大寺地位比較高的一個見證,。 比較有特色的還有交腳菩薩像,這個既有中原審美特色又有西域舞蹈特點的彩塑雖顏色剝落損毀嚴重,,但造像重要信息沒有丟失,,體態(tài)兩腿交叉,腳尖相對,,這種交腳菩薩起源于印度,。 有人臨摹了江南的畫卷,尋一季煙雨在天邊,。我曾固執(zhí)又單純的以為,,只要沿著河西一直向西,詩歌中唯美悲愴的意境,,會呈現(xiàn)在明月映照的殘垣遺址上,。然而真的踏上這片土地,遺址,,只剩下了遺址,,殘缺的傷口,積攢了千百年的守望,,在荒漠蒼穹中訴說著城的過往,,滿眼盡是撼動人心的灰燼,千年前的繁華落盡,,時間將世事的興衰變遷化為一堵堵墻,。 黃土與風沙交相輝映,,巍峨的群山依舊一覽豪邁。寄去一行離憂,,呼嘯的風伴隨著四野的靜,江湖有故夢,,吟大風以招賢,,詠山河而迤邐……這便是你們,屬于西域的本色,。 好課一起拼 國博最新大展 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