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譯文】 登山臨水,舉目望遠,,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氣已變得颯爽清涼。奔騰千里的長江澄澈得好像一條白練,,青翠的山峰俊偉峭拔猶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陽往來穿梭,西風起處,,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飄揚,。華麗的畫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鷺時而停歇時而飛起,,這清麗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筆也難描畫,。 遙想當年,達官貴人爭著過豪華的生活,,可嘆在朱雀門外結綺閣樓,,六朝君主一個個地相繼敗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懷古,,無不對歷代榮辱喟嘆感傷,。六朝的風云變化全都隨著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慘淡的寒煙和衰敗的枯草,。直到如今的商女,,還不知亡國的悲恨,時時放聲歌唱《后庭花》遺曲,。 【賞析】 此詞通過對金陵(今江蘇南京)景物的贊美和歷史興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對當時朝政的擔憂和對國家政治大事的關心。上闋寫登臨金陵故都之所見,?!俺谓薄按浞濉薄罢鞣薄靶标枴薄熬破臁薄拔黠L”“云淡”“鷺起”,依次勾勒水,、陸,、空的雄渾場面,境界蒼涼,。下闋寫在金陵之所想,。“念”字作轉折,,今昔對比,,時空交錯,,虛實相生,對歷史和現(xiàn)實,,表達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嘆息,。全詞情景交融,境界雄渾闊大,,風格沉郁悲壯,,把壯麗的景色和歷史內容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稱名篇,。 詞以“登臨送目”四字領起,為詞拓出一個高遠的視野,?!罢蕠砬铮鞖獬趺C”點明了地點和季節(jié),,因為是六朝故都,,乃稱“故國”,“晚秋”與下句“初肅”相對,,瑟瑟秋風,,萬物凋零,呈現(xiàn)出一種“悲秋”的氛圍,。此時此景,,登斯樓也,則情以物遷,,辭必情發(fā),這就為下片的懷古所描述的遙遠的時間作鋪墊,。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臨送目”——登高遠望即可縱目千里,;下啟“澄江似練,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掃描,,景象開闊高遠,。“澄江似練”,,脫化于謝朓詩句“澄江靜如練”,,在此與“翠峰如簇”相對,不僅在語詞上對仗嚴謹,、工整,,構圖上還以曲線綿延(“澄江似練”)與散點鋪展(“翠峰如簇”)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鋪展,又有立體的呈現(xiàn),,一幅金陵錦繡江山圖展現(xiàn)眼前,。 “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笔窃诖蟊尘爸聦拔锏木唧w描寫,,“殘陽”“西風”,點出時下是黃昏時節(jié),,具有典型的秋日景物特點,。“酒旗”“征帆”是暗寫在秋日黃昏里來來往往的行旅,,人事匆匆,,由純自然的活動景物寫到人的活動,畫面頓時生動起來,。 “彩舟云淡,,星河鷺起”是大手筆中的點睛之處?!安手邸薄靶呛印?,色彩對比鮮明;“云淡”“鷺起”,,動靜相生,。遠在天際的船罩上一層薄霧,水上的白鷺紛紛從銀河上驚起,,不僅把整幅金陵秋景圖展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而且進一步開拓觀察的視野——在廣漠的空間上,隨著征帆漸漸遠去,,水天已融為一體,,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如此雄壯寬廣的氣度,,如此開闊曠遠的視野與王勃的《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比較,,兩者展現(xiàn)的氣度與視野不相上下,,一為千古傳誦的駢文警句,一為前所未有的詞中創(chuàng)境,,可謂異曲同工,。正如林逋《宿洞霄宮》“秋山不可盡,秋思亦無垠”所言,,眼前所見,,美不勝收,,難以盡述,因此總贊一句“畫圖難足”,,結束上闋,。 下闋懷古抒情?!澳钔簟币痪?,由登臨所見自然過渡到登臨所想?!胺比A競逐”涵蓋千古興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華表面掩蓋著紙醉金迷的生活。緊接著一聲嘆息,,“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此語出自杜牧的《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詩句,,化用其意,以典型化手法,,再現(xiàn)當時隋兵已臨城下,,陳后主居然對國事置若罔聞,在危難之際還在和妃子們尋歡作樂的可悲,。這是亡國悲劇藝術縮影,,嘲諷中深含嘆惋?!氨尴嗬m(xù)”,,是指其后的統(tǒng)治階級不以此為鑒,揮霍無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繼:遺恨之余,,嗟嘆不已。 “千古憑高”二句,,是直接抒情,,憑吊古跡,追述往事,,抒對前代吊古,、懷古不滿之情?!傲f事”二句,,化用竇鞏《南游感興》“傷心欲問前朝事,,惟見江流去不回。日暮東風眷草綠,,鷓鴣飛上越王臺”之意,,借“寒煙、衰草”寄惆悵心情,。去的畢竟去了,,六朝舊事隨著流水一樣消逝,如今除了眼前的一些衰颯的自然景象,,更不能再見到什么,。 更可悲的是“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融化了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詩意,?!端鍟の逍兄尽氛f:“禎明初,后主創(chuàng)新歌,,詞甚哀怨,,令后宮美人習而歌之。其辭曰:'玉樹后庭花,,花開不復久,。’時人以為歌讖,,此其不久兆也,。”后來《玉樹后庭花》就作為亡國之音,。此句抒發(fā)了詩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記了亡國之恨,,是統(tǒng)治者的醉生夢死,才使亡國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 同時,,這首詞在藝術上也有成就,它體現(xiàn)了作者“一洗五代舊習”的文學主張,。詞本倚聲,,但王安石說:“古之歌者,皆先為詞,,后有聲,,故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詞,,卻是'永依聲’也,。”(趙令畤《侯鯖錄》卷七引)顯然是不滿意只把詞當作一種倚聲之作,。這在當時是異端之論,,但今天看來卻不失其銳敏和先知先覺之處。北宋當時的詞壇雖然已有晏殊,、柳永這樣一批有名詞人,,但都沒有突破“詞為艷科”的藩籬,詞風柔弱無力,。他曾在讀晏殊小詞后,,感嘆說:“宰相為此可乎?”(魏泰《東軒筆錄》引)。所以他自己作詞,,便力戒此弊,,“一洗五代舊習”(劉熙載《藝概》卷四),指出向上一路,,為蘇軾等士大夫之詞的全面登臺,,鋪下了堅實的基礎。 首先,,這首詞寫景奇?zhèn)邀?,氣象開闊綿邈,充分顯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廣,。開頭三句是泛寫,寥寥數(shù)語即交代清楚時令,、地點,、天氣,并把全詞置于一個憑欄遠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肅殺的氣氛之中,,氣勢已是不凡。以下“千里澄江似練”寫水,,“翠峰如簇”寫山,,從總體上寫金陵的山川形勢,更給全詞描繪出一個廣闊的背景,。“征帆”二句是在此背景之下對景物的具體描寫,。在滔滔千里的江面之上,,無數(shù)征帆于落日余暉中匆匆駛去,。這景色,與“斜陽外,,寒鴉數(shù)點,,流水繞孤村”(秦觀《滿庭芳》)相比,雖遼闊者同,,然而,,前者壯麗,后者凄清,,風格迥異,。而長江兩岸眾多參差的酒旗背著西風飄蕩,與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風”相比,,濃烈與俊爽之差別則顯而易見,。至于“彩舟云淡,星河鷺起”,,如同電影鏡頭的進一步推開,,隨著征帆漸漸遠去,詞人的視野也隨之擴大,,竟至把水天上下融為一體,,在一個更加廣漠的空間寫出長江的萬千儀態(tài)。遠去的征帆像是漂漾在淡淡的白云里,,飛舞的白鷺如同從銀河上驚起,。此詞景物有實有虛,色彩有濃有淡,,遠近交錯,,虛實結合,濃淡相宜,,構成一幅巧奪天工的金陵風景圖,。其曠遠、清新的境界,,雄健,、壯闊的風格,是那些“小園香徑”“殘月落花”之作所無可比擬的,。 其次,,立意新穎,高瞻遠矚,,表現(xiàn)出一個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見,。《桂枝香》下片所發(fā)的議論,絕不是慨嘆個人的悲歡離合,、閑愁哀怨,,而是反映了他對國家民族命運前途的關注和焦急心情。前三句“念往昔豪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所念者,,是揭露以金陵建都的六朝統(tǒng)治者,,利用江南秀麗山川,豪華競逐,,荒淫誤國,;所嘆者,是鄙夷他們到頭來演出了一幕又一幕“門外樓頭”式的悲劇,,實在是既可悲又可恨,。“千古憑高”二句則是批判千古以來文人騷客面對金陵山川只知慨嘆朝代的興亡,,未能跳出榮辱的小圈子,,站不到應有的高度,也就很難從六朝的相繼覆滅中引出歷史的教訓,。而如今,,六朝舊事隨著流水逝去了,眼前只剩下幾縷寒煙籠罩著的毫無生機的衰草,。這“寒煙衰草凝綠”顯然流露出作者對北宋王朝不能勵精圖治的不滿情緒,。全詞重點在結句:“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此意唐人杜牧也寫過,。然而,,作者不似杜牧那樣去責怪商女無知,而是指桑罵槐,,意在言外:歌妓們至今還唱著亡國之音,,正是因為當權者沉湎酒色,醉生夢死,。然而,,“玉樹后庭花,花開不復久”,,如再不改弦易轍,,采取富國強兵的措施,,必然如六朝一樣悲恨相續(xù)。此結句無異于對北宋當局的警告,。有人說,,張昪的《離亭燕》是王安石《桂枝香》所本。如果從語言,、句法來看,王詞確受張詞影響不小,。然而,,張昪對六朝的興亡只是一種消極的傷感:“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閑話,。悵望倚層樓,,寒日無言西下?!眱稍~的思想境界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第三,章法上講究起承轉合,,層次井然,,極類散文的寫法。上片首句“登臨送目”四字籠罩全篇,,一篇從此生發(fā),。次句“故國”二字點明金陵,為下片懷古議論埋下伏筆,。以下寫景先從總體寫起,,接著是近景,遠景,,最后以“畫圖難足”收住,。既總結了以上寫景,又很自然地轉入下片議論,。安排十分妥貼,、自然。下片拓開一層大發(fā)議論:金陵如此壯麗,,然而它正是六朝相繼滅亡的歷史見證,。“念往昔”三句表明了對六朝興亡的態(tài)度,,“千古憑高”二句寫出了對歷來憑吊金陵之作的看法,。以下即轉入現(xiàn)實,結句又回到今天,。首尾圓合,,結構謹嚴,逐層展開,絲絲入扣,。詞有以景結,,如晏殊的《踏莎行》:“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寫的是莫名其妙的春愁,;有以情結,如柳永的《鳳棲梧》:“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表現(xiàn)的是專一誠摯的愛情。而《桂枝香》卻以議論作結,,其中寄托著作者對重大的現(xiàn)實政治問題的看法,。《桂枝香》在章法結構方面的這些特色,,反映了詞的發(fā)展在進入慢詞之后,,以散文入詞出現(xiàn)的特點。 第四,,用典貼切自然,。“千里澄江似練”乃化用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句:“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星河鷺起”用的是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詩意,。“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用的是隋滅陳的典故:當隋朝大將韓擒虎兵臨城下時,,全無心肝的陳后主還正在和寵妃張麗華歌舞作樂。杜牧《臺城曲》曾詠此事,。而王安石巧妙地只借用“門外樓頭”四個字,,“門外”言大軍壓境,“樓頭”說荒淫無恥,,就極其精煉而又形象地表現(xiàn)了六朝的覆滅,。“悲恨相續(xù)”四個字則給南朝的歷史作了總結,。結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詩句,,但賦予了它更為深刻、精辟的思想內容,。短短的一首詞而四用典,,在王安石之前實不多見,。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千里澄江似練”,,“千里”兩字上承“登臨送目”登高遠望,,縱目千里,下啟“澄江似練,,翠峰如簇”的全景描寫,。 B.上闋寫登臨金陵故都所見,澄江似練,,夕陽翠峰,,酒旗招展,白鷺翔舞,,意境開閥,確是一幅優(yōu)美的金陵風景圖,。 C.“念往昔”由登臨所見自然過渡到登臨所想,,“繁華競逐”感慨的是六朝競逐奢靡繁華而至于滅亡。 D.“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兩句轉向議論,,作者同古代文人一樣登高懷古,面對歷史興亡榮辱發(fā)出深沉的感慨,。 2.詞人“嘆門外樓頭”中“嘆”的具體內容有哪些,?(6分) 【參考答案】 1.D 2.(1)對六朝因奢侈荒淫而覆亡的批判與痛惜;(2)對自古以來人們不從六朝覆滅中汲取歷史教訓的哀嘆與反思,;(3)對國家政事與前途的深切擔憂,;(4)對北宋王朝不能勵精圖治。統(tǒng)治者沉速聲色的不滿與憤懣,。 (6分,。一點2分,寫出三點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