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七言詩而言,詩界一直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要訣,,意思是在七字詩句中,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適當放寬要求,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須嚴格而絕無平仄可替代的寬松要求。由此可以推知,,在五言詩句中,,則就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了,。 當然,,“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只是一種籠統(tǒng)而并不準確的說法,,本書不提倡現(xiàn)代人寫詩以此為據(jù)而為自己未遵循格律規(guī)范的詩作找借口,。 前面在講近體詩的平仄格式里介紹了詩的四個句型,即平仄腳,、仄仄腳,、平平腳和仄平腳。這四種句型的平仄變格是指: (1)平仄腳句型,,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平聲為正格,,仄聲為變格。如 (2)仄仄腳句型,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平聲為正格,,仄聲為變格。如 (3)平平腳句型,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仄聲為原則上的要求,。如 (4)仄平腳句型,以仄聲為正格,,平聲為變格,。如 盡管古代詩人常有平仄變格的詩作,,但畢竟不合詩律規(guī)范,不能成為今人寫詩可隨意用變格的理由,。今人對古人詩作變格現(xiàn)象的解釋,,也屬于因古人有此類詩作傳世而對其進行的牽強附會的解讀。 寫詩,,應當力求按正格用字,。一旦出現(xiàn)了變格,在很多情況下可以通過拗救來解決格律欠規(guī)范的問題,。 8.詩的拗救 詩中不符合平仄規(guī)矩的詩句稱之為“拗句”,。拗,不順的意思,。一旦出現(xiàn)了拗句,,進行補救的辦法就是“拗救”。具體方法是:前面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字,,就在后面適當?shù)牡胤接闷铰曌肿鳛檠a償,。這種補救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本句自救,二是對句相救,。 本句自救是指詩中仄平腳句型五言第一字(PPZZP),、七言第三字(ZPZPPZZP)必須是平聲,如果用了仄聲字,,就稱之為“犯孤平”(即除韻腳外,,全句只有一個平聲字),,此乃詩家之大忌。在科舉時代,,作詩考題只要犯孤平了就算不及格,。這時可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平聲作為補償,,這種方法叫做“孤平拗救”,。例如:即第三字用了平聲“天”補救第一字為仄聲“恐”之拗,“犯孤平”的拗句得“救”了,。再如即第五字用了平聲“行”補救第三字為仄聲“渡”之拗,,“犯孤平”的拗句得“救”了。對句相救是指出句出現(xiàn)了拗,,用對句來救,,這里面有兩個修辭方法:一是大拗必救,二是小拗可救可不救,。詩中出句為平仄腳句型的五言第四字(ZPZPPZ),、七言第六字(PZPZPZPPZ)拗,用了仄聲字,,此謂大拗,,則必須在對句的五言第三字(PPZZP)、七言的第五字(ZPZPPZZP)用平聲字作為補償,。例如,,對句的第三個字用了平聲“空”,補救了出句第四字為仄聲“此”之拗,。再如,,對句的第五字用了平聲字“煙”補救了出句第六字為仄聲“十”之拗。詩中出句為平仄腳句型的五言第三字(ZPZPPZ),、七言第五字(PZPZPZPPZ)拗,,用了仄聲,此謂小拗,,則可在對句的五言第三字(PPZZP),、七言第五字(ZPZPPZZP)用平聲字作為補償。例如:即對句第三字以平聲“天”補救出句第三字為仄聲“客”之拗,。再如即以對句第五字用平聲“風”補救出句第五字“日”為仄聲之拗,。這種小拗的情況救了更好,不救也過得去,,故有“小拗可救可不救”之說,。不難看出,“山雨欲來風滿樓”也是本句自救的詩句,。本句自救和對句自救并用是詩人經(jīng)常使用的賦詩方法,,譬如凡經(jīng)過拗救的詩句,就不再被認為不規(guī)范,?;蜓灾覀兛梢詫⑥志榷傻母袷娇闯闪硪活悩藴矢袷?。對于初學者來說,,最好還是嚴格按譜作正格詩,正格熟練以后在必要的時候再運用拗救,。詩的章法系指古人作詩常用的“起,、承、轉(zhuǎn),、結(jié)”的修辭方法,。“起”,,即詩的開頭,,絕句便是第一句,律詩便是首聯(lián),;“承”,,即以“起”為基的繼續(xù)展開,絕句便是第二句,,律詩便是頷聯(lián),;“轉(zhuǎn)”,即轉(zhuǎn)折,,出新意,,絕句便是第三句,律詩便是頸聯(lián),;“結(jié)”,,即全篇的結(jié)束,絕句便是第四句,,律詩便是尾聯(lián),。這些章法的具體寫作技巧,并沒有特殊的規(guī)定,,也是因人而異,,讀者可以根據(jù)具體的詩作加以體會,不必過于拘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