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100秒》陪伴您第205天 “敬惜字紙”,,是中國古代讀書人的一種行為理念和行動準則。 平常,,人們對字紙都畢恭畢敬,,不敢隨便丟棄,更不敢用來擦桌子,、包東西,。即便是廢棄不用的舊字紙,也不能到處亂扔,,而是要送到“惜字爐”焚化,。焚化的紙灰也不能四處飛揚,要送到清水河里,,讓它流進大海,。 有人說,這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 這么講,,不能說不對。但是,,有些事僅僅靠“美德”是不能解釋的,。 比如:清代的《燕京舊俗志》里就說:污踐字紙,就是污蔑孔圣,,罪惡極重,。不惜字紙,幾乎與不敬神佛,、不孝父母同罪,。這似乎超出了“美德”的范疇,。 那么,,古人為什么這么注重“敬惜字紙”呢? 其實,,文字在中國古人的頭腦里是“神圣”的,。很早之前,,古人就傳說,倉頡造字時,,“天雨粟,,鬼夜哭”。 為什么文字會有這么大的威力,?因為在古人看來,,文字是“通神”的。 我們知道,,中國眼下發(fā)現(xiàn)的最早文字是甲骨文,,而甲骨文其實就是用來占卜的——一方面是記錄占卜結(jié)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寫給神明看的,或者說是“溝通”神明的,。 出于同樣的原因,,道士們做法事時,在壇場上踱著朝步,,口中念念有詞,,手里還要拿著給神的“奏章”——青詞。另外,,道教里還有很多符咒,,用來驅(qū)病鎮(zhèn)邪,甚至燒成灰,,化成符水,,給人喝。這其實都是“文字”的功效,。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迷信,! 迷信不迷信,先放到一邊,。單拿“文字”對人類的貢獻來說,,它是承受得起這種“膜拜”的。試想:如果沒有文字,,人類會是怎樣的一種生存狀態(tài),? 可以說,文字是世間一切言教的根本,。因為惜字,,所以重文;因為重文,所以重道,。這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人文傳承的基礎,。 而這當中,“敬惜字紙”無疑離不開講求虔誠,、敬畏的宗教精神的支撐,。 當然,在古人眼里,,不敬惜字紙是要有嚴重后果的,。而考察人間誰敬惜字紙、誰不敬惜字紙的,,就是掌管士人功名?位的文昌帝君,。如果文昌帝君發(fā)現(xiàn)誰不敬惜字紙,就讓他今生不能取得功名,,失去進身之路,,或者,罰他來生做個瞎子,。 現(xiàn)代社會物質(zhì)發(fā)達了,,也更加世俗化了,所有這些都被當成“垃圾”掃進角落,,“字紙”也就變成再平凡不過的日常物件,,當然也就不會再有人勞心費神地克己制欲,麻煩困苦地講求什么“敬惜字紙”,。 社會確實是“進步”了,,但也丟掉了很多東西,特別是對文化的敬畏,! 更多《國學100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