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專家共識】頸深部膿腫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22)

 潘生丁 2022-05-14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22年4期已刊出《頸深部膿腫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22)》,,本共識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雷文斌教授及文衛(wèi)平教授起草初稿,,經(jīng)由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頭頸專業(yè)及部分咽喉專業(yè)編委郵箱意見征詢,前后組織2場線下會議修改討論,共有41位專家參與本共識內容修改,,專家學科領域涉及檢驗科,、超聲科、放射科,、藥學,、胸外科、重癥醫(yī)學等多學科領域,。

本共識從應用解剖,、病因學、病原學,、臨床表現(xiàn),、輔助檢查、診斷,、治療以及兒童患病特點等多方面闡述這一病變,。頸深部膿腫雖然發(fā)病率不高,但病情多變,、進展迅速,、治療復雜且危重并發(fā)癥多見,往往需要多學科緊密配合協(xié)作才能完成系統(tǒng)性診療,。本共識旨在規(guī)范頸深部膿腫臨床診治中的應用,,希望在臨床實際工作的診療流程中具備借鑒及指引作用。

圖片 
圖片

2021年5月8日廣州頸深部膿腫診斷及治療專家共識
第一次討論會議

圖片
圖片

2021年10月16日蘇州頸深部膿腫診斷及治療專家共識
第二次討論會議

引用本文: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頭頸外科組, 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頭頸外科學組. 頸深部膿腫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22)[J].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22, 57(4) : 405-412. DOI: 10.3760/cma.j.cn115330-20211221-00810.

頸深部膿腫是頸深筋膜受細菌感染入侵后,,局部筋膜和軟組織在細菌和炎性細胞所釋放的毒素或蛋白酶作用下發(fā)生壞死,、溶解、液化,,最終形成頸深間隙膿腫的疾病,。根據(jù)O′Brien等[1]報道,其發(fā)病率為0.09‰~0.15‰,,多見于男性,、免疫功能低下、合并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由于該病起病急,,進展迅速,位置隱匿,,容易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并發(fā)下行性縱隔炎時病死率高達40%~76%[2, 3, 4]。為此,,由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頭頸外科組,、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頭頸外科學組牽頭組織國內專家學者,,在廣泛閱讀國內外相關文獻和征詢國內本領域知名專家學者意見的基礎上,經(jīng)過多次研討后達成此共識,。

應用解剖

頸深間隙是由頸深筋膜包繞而成,,可分為舌骨上、舌骨下和跨越全頸的頸深間隙[5],。相鄰頸深間隙之間的筋膜是相互延續(xù)的,,間隙之間有淋巴液引流。一旦某個間隙發(fā)生感染即可在短時間內向相鄰間隙擴散,,如牙源性感染向外可累及咬肌間隙,,向下可累及頜下間隙,向后可累及咽旁間隙,;扁桃體周圍膿腫可累及咽旁間隙,;氣管前間隙感染可向下累及前上縱隔;而咽后間隙感染可向下累及后縱隔(圖1),。因此,頸深間隙之間的交通網(wǎng),、所包含的解剖結構,,是疾病發(fā)展和蔓延的重要基礎因素之一。而扁桃體周圍間隙是由咽黏膜和包繞著扁桃體的纖維包膜環(huán)繞而成,,并不是完全由頸深筋膜包繞而成,,不屬于頸深部間隙的范疇。

圖片

病因學

一,、局部因素

  1. 上呼吸道感染(約占20%~30%):小兒頸深部膿腫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如急性鼻炎、急性咽炎和急性扁桃體炎等[6, 7],;成人常由扁桃體周圍膿腫擴散至咽旁間隙而發(fā)?。?, 9]。

  2. 牙源性感染(約占10%~20%):多由齲齒,、牙周炎,、拔牙后感染或口腔衛(wèi)生護理不當引起,多發(fā)生于下頜第二或第三磨牙感染,,是并發(fā)Ludwig咽峽炎的主要病因[10, 11],。

  3. 先天性疾病(以兒童或青少年患者多見):如鰓裂瘺管,、鰓裂囊腫或甲狀舌管囊腫等先天性疾病伴發(fā)感染后引起,,特點是患者的發(fā)病年齡較輕,首次發(fā)作一般小于6歲,,膿腫常有反復發(fā)作的病史,。第三鰓裂瘺管的患者,,膿腫一般與甲狀腺關系密切[4]。此類膿腫由于有囊壁限制,,膿腫的范圍一般較為局限,,全身癥狀較輕。

  4. 上呼吸消化道異物(約占5%~10%):異物殘留或誤吞尖銳異物后上呼吸消化道受到異物損傷也是引起頸深部膿腫的重要原因之一,。異物損傷后,,感染會沿異物殘留位置或瘺口向頸深間隙擴散,可累及咽后間隙,、椎前間隙和舌骨下間隙等,,甚至下降到縱隔,引起下行性縱隔膿腫[12],。

  5. 頸部外傷(約占5%以下):頸部撞擊傷,、挫裂傷等均可引起頸深部膿腫。有時頸部撞擊后雖然體表無明顯破裂口,,但是喉部及氣管等有潛在破裂的可能,,由此可導致頸部氣腫、感染,,形成膿腫,,如感染控制不及時則可沿頸深部筋膜間隙向縱隔擴展。

二,、全身因素

除了以上常見的病因之外,,仍有一部分患者病因未明,約占全部患者的40%~60%,。這部分患者往往與自身免疫因素有關,,如糖尿病、類風濕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失代償性肝硬化以及放化療或營養(yǎng)不良等造成的機體免疫力低下[13, 14, 15, 16, 17]。

病原學

目前普遍認為頸深部膿腫大多情況下屬于混合感染,,主要為需氧菌和厭氧菌的混合感染[18, 19, 20, 21, 22],。需氧致病菌主要為革蘭陽性菌,包括鏈球菌屬和葡萄球菌屬,,成人以鏈球菌屬為主,,約占所有需氧菌感染的40%~50%[23],而小兒則以葡萄球菌屬為主,,約占50%~70%[24, 25],。其次為革蘭陰性桿菌,其中以腸桿菌科(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腸埃希菌)和假單胞菌屬(銅綠假單胞菌)多見,,肺炎克雷伯菌是合并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致病菌,,約占50%~70%[26],。厭氧致病菌以普雷沃菌屬和擬桿菌屬多見[27],但厭氧菌的總體培養(yǎng)陽性率偏低,,可能與標本獲取,、送檢和培養(yǎng)條件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有關,某一環(huán)節(jié)一旦接觸到氧氣都可能造成培養(yǎng)陰性,。

臨床表現(xiàn)

一,、疼痛

咽痛、牙痛和頸痛是頸深部膿腫最常見的臨床癥狀,,吞咽和咀嚼時疼痛可加劇,,甚至出現(xiàn)放射性頭痛。查體可見咽部充血,,黏膜腫脹或隆起,,口腔異味;牙源性感染患者可見齲齒,,牙齦腫脹,;合并扁桃體周圍膿腫者可見扁桃體周圍隆起腫脹,感染可進一步向咽旁和咽后間隙擴散引起咽旁和咽后膿腫,;若膿腫已破潰或咽部有瘺口者,,可見膿液從破潰及瘺口處流出。

二,、腫脹

由頸深部感染引起的黏膜或皮下軟組織腫脹或膿腔、氣腔形成所導致,。一般在早期表現(xiàn)為黏膜或軟組織蜂窩織炎,,伴局部黏膜或皮膚充血紅腫、按壓疼痛,。當膿腫成熟后可觸及波動感,;若膿腔內含氣體較多,可觸及捻發(fā)感,,皮膚呈橘皮樣改變,。對于甲狀腺后方、咽旁,、椎前和食管前間隙的膿腫,,患者早期可無明顯的頸部腫脹感,當膿腫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推壓周圍軟組織后才出現(xiàn)頸部腫脹,。

三,、全身表現(xiàn)

大多數(shù)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就開始發(fā)熱,出現(xiàn)菌血癥或敗血癥時可出現(xiàn)寒戰(zhàn),、高熱,,當膿腫包裹后可表現(xiàn)為反復的低熱,。其他全身癥狀還包括食欲不振、乏力,、頭痛等,。如發(fā)生膿毒血癥并出現(xiàn)相關器官衰竭時,則可出現(xiàn)相應的臨床癥狀和體征,。

四,、其他

主要包括張口受限、呼吸困難,、吞咽困難和聲音嘶啞,。如患者出現(xiàn)張口受限說明感染已累及咬肌間隙,同時可能累及莖突前咽旁間隙和頜下間隙,;并發(fā)Ludwig咽峽炎時會導致口咽部狹窄而造成氣道阻塞,,出現(xiàn)呼吸困難;聲音嘶啞則可能由頸動脈間隙膿腫壓迫迷走神經(jīng),、舌骨下間隙膿腫壓迫喉返神經(jīng)或聲門區(qū)炎性水腫引起,;對于胸痛的患者應警惕下行性縱隔膿腫和心包膿腫。另外,,咳嗽,、咳膿痰和肺部濕啰音等是并發(fā)氣道炎癥或者肺炎的重要臨床表現(xiàn)。

輔助檢查

一,、影像學檢查

主要目的:(1)判斷膿腫是否形成,、大小、液化程度,、累及范圍,;(2)了解膿腫與重要血管、神經(jīng)及甲狀腺等重要器官的解剖關系,;(3)查找膿腫可能的病因,;(4)評估病情變化,協(xié)助臨床決策,;(5)評估穿刺引流和切開引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主要檢查包括頸部以及甲狀腺超聲、頸胸部增強CT,、頸胸部增強MRI,。其中頸胸部增強CT對診斷和治療具有良好的時效性,推薦為必要的影像學檢查項目,,但在治療的動態(tài)監(jiān)測過程中,,特別是合并胸腔縱隔感染的患者,如果無法實現(xiàn)高頻度的強化CT,,頸胸部平掃CT也是簡便可行的監(jiān)測病情進展的檢查手段,。而頸胸部增強MRI雖然在軟組織和膿腫的辨識能力上遠高于增強CT,,但其簡便性及時效性較差,在非緊急情況下可考慮行頸胸部增強MRI,。

  1. 頸部及甲狀腺超聲:可顯示的頸深部間隙界限上至扁桃體平面的咽旁間隙,,下至上縱隔主動脈弓平面。液化良好的膿腔內主要超聲表現(xiàn)為無回聲,,按壓探頭可見液體波動,,這是膿腫的典型超聲征象;含氣的膿腔內可見氣體強回聲伴后方回聲衰減,,少量氣體可幫助膿腔的定位,,大量氣體則會影響膿腔的顯示;液化不完全的膿腫,,實性成分可呈現(xiàn)低,、高或混合回聲。頸部及甲狀腺超聲可為后續(xù)的超聲引導下穿刺引流治療提供有效的檢查信息,。

  2. 頸胸部增強CT:該檢查能夠很好地區(qū)分膿腫和蜂窩織炎,,并有效地判斷膿腫范圍。蜂窩織炎在增強CT下表現(xiàn)為局部軟組織腫脹,,脂肪間隙消失,,腫脹區(qū)域呈均勻強化;當形成膿腫時可見局部有低密度灶,,周邊可見環(huán)形強化帶,。增強CT可顯示膿腫的范圍,也可清晰顯示頸部重要大血管的位置和形態(tài),,有助于了解膿腫與頸部大血管的關系,。既可以指引外科醫(yī)師在行膿腫開放引流術中對膿腔的逐一開放引流,也有助于減少術中損傷重要血管的可能,,對手術的范圍和難度判別具有重要指引作用。若增強CT考慮頸鞘內有膿腔并有血管受壓可能,,可進一步行動脈CT血管成像(CTA)了解血管的完整性,。

  3. 頸胸部平掃 增強MRI:增強MRI的優(yōu)點是具有良好的軟組織對比度和多平面顯示,可區(qū)分血管,、膿腫和鄰近軟組織的關系,。建議在無脂肪抑制的T1WI和脂肪抑制后的T2WI序列進行觀察,同時結合彌散加權成像(DWI)序列和脂肪抑制后增強T1WI序列加以判斷,。蜂窩織炎和膿腫均呈T1WI低T2WI高信號且通常有細網(wǎng)格表現(xiàn)(內部纖維分隔),,有強化;膿腫形成時表現(xiàn)為DWI高信號,,膿腫可以有分隔,,通常粗大,,增強T1WI環(huán)形強化,且DWI高信號區(qū)對應增強T1WI上未強化區(qū),。

二,、實驗室檢查

主要包括:血常規(guī)、血生化,、血氣分析,、出凝血功能、C-反應蛋白(CRP)和降鈣素原(PCT)等,,可作為評估頸深部膿腫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重要參考指標[28, 29, 30, 31, 32],。建議每位患者都進行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若急診就診時無法第一時間獲取膿液樣本,,可先行咽拭子或痰培養(yǎng)檢查,,為臨床抗菌藥物的應用提供參考依據(jù)。必要時(如考慮有膿毒血癥或敗血癥時)需要行血培養(yǎng),。

三、其他

包括:心臟彩超,、肺功能,、電子纖維喉鏡、電子纖維支氣管鏡以及胃鏡等,,為病因學治療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jù)。

診斷以及鑒別診斷

以病史,、臨床癥狀和體征、影像學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即可作出頸深部膿腫的臨床診斷,。主要診斷要點歸納為:(1)可追溯的相關局部因素或全身因素病史,;(2)急性進展的咽,、喉、頸部疼痛伴或不伴發(fā)熱,,頸部和/或咽旁區(qū)域可觸及軟組織腫脹伴壓痛,部分可觸及波動感或捻發(fā)感,,伴局部皮膚或黏膜充血紅腫;(3)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計數(shù)或中性粒細胞比率等感染指標增高,,B超,、CT或MRI見頸深部及周圍間隙膿腔或膿氣腔形成。在診斷膿腫的同時,,我們也需注意相關合并癥及并發(fā)癥的診斷,。頸深部膿腫需與以下疾病相鑒別:咽、喉部的急性炎性疾病,,頸部淋巴結液化壞死,,頸部結核,,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等。

局部合并癥及全身并發(fā)癥

由于頸深部膿腫進展快的臨床特點,,在短時間內可并發(fā)一種或多種危重并發(fā)癥,,其總體發(fā)生率為10%~30%[9,,27,,33],。如果診療不及時,,其病死率高約50%[34]。

一,、Ludwig咽峽炎

是原發(fā)于舌骨上間隙的危重并發(fā)癥之一,,由牙源性感染引起,感染可迅速擴散至雙側頜下間隙,、頦下間隙、咬肌間隙和莖突前咽旁間隙,,表現(xiàn)為明顯的張口受限,。另外,,腫脹的頦下區(qū)可將舌體向后推,,同時雙側莖突前咽旁間隙腫脹可進一步加劇口咽部狹窄,因此很容易出現(xiàn)緊急氣道梗阻。但大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張口受限,會給氣管插管帶來一定的難度[35]。

二,、下行性縱隔炎、縱隔膿腫

由于重力作用和胸內負壓,再加上氣管前間隙,、頸動脈間隙和咽后間隙分別與上,、中,、后縱隔相延續(xù),,頸深部的感染可擴散到縱隔并引起下行性縱隔炎、縱隔膿腫,,甚至導致壞死性筋膜炎和心包膿腫[36, 37, 38],,多由肺炎克雷伯菌以及產(chǎn)氣莢膜梭菌感染引起,。

三、頸內靜脈血栓性靜脈炎,、頸內動脈假性動脈瘤

頸深部膿腫可擴散至頸動脈鞘內,,引起頸內靜脈血栓性靜脈炎,如血栓脫落可引起急性肺栓塞,,出現(xiàn)Lemierre綜合征[39, 40],。頸內動脈炎性假性動脈瘤雖鮮有報道,,一旦發(fā)生則可能引起致命性大出血[41],。

四、肺炎

下呼吸道感染也是需要關注的并發(fā)癥之一,,尤其是重癥肺炎,,往往是由炎癥下行擴散至下氣道所致[42]。

五,、膿毒血癥

若頸深部膿腫控制不佳,,還可進一步發(fā)展為膿毒血癥,甚至膿毒性休克,,造成多器官衰竭,,威脅生命,也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43],。

六,、電解質紊亂、心律失常

由于咽部疼痛及咽部黏膜腫脹等原因,,患者往往會因為進食受限而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電解質紊亂,、低蛋白血癥和貧血,而電解質的紊亂可能會進一步導致心律失常,。特別是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在使用胰島素糾正血糖時會進一步導致細胞外的鉀內移而引起血鉀降低,可能導致房顫或室性心律失常等問題,。

治療

頸深部膿腫起病急,,進展迅速,治療過程復雜多變,。主要原則是氣道及全身情況的評估及管理,、膿腫的徹底引流、全身抗感染治療,、病因治療及支持治療,。值得注意的是,抗感染及引流治療需維持至膿腫完全治愈為止,,過程可達數(shù)周至數(shù)月不等,,留置引流管的數(shù)量可達數(shù)十條,需與患者及家屬做好充分溝通。由于治療過程可能涉及多學科合作,,可制訂一個標準化的診療流程幫助臨床醫(yī)師更加規(guī)范化地進行管理,,具體診療流程見圖2。

圖片

一,、氣道的評估和管理

在充分評估患者全身情況的基礎上,,更要關注氣道的評估。若患者出現(xiàn)呼吸困難,,需根據(jù)氣道阻塞的平面和程度制訂氣道管理的策略,,必要時進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避免窒息[8],。根據(jù)最新的研究結果,,除了血氧飽和度等作為評估標準之外,還可根據(jù)頸深間隙感染的范圍,、是否形成氣體和相關系統(tǒng)性炎性指標(如中性粒細胞百分比,、血小板計數(shù)/淋巴細胞計數(shù)和白蛋白)對氣道進行評估管理[44]。

二,、抗感染治療

鑒于頸深部膿腫多由混合(需氧菌和厭氧菌)感染引起,,早期足量合適的抗感染治療非常重要,。在患者就診時,,應該盡可能第一時間進行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由于細菌培養(yǎng)結果至少需要48~72 h,,因此在這段時間內需要進行經(jīng)驗性抗菌藥物治療(表1),。一般以青霉素類/第一、二代頭孢(針對革蘭陽性菌)或第三代頭孢菌素(針對革蘭陰性菌) 甲硝唑(針對厭氧菌)作為基礎抗感染治療方案[45],。根據(jù)目前最新研究報道[46],,膿腫局限于頸部且無明顯并發(fā)癥及合并癥的輕癥患者,致病菌可能多為鏈球菌屬和葡萄球菌屬等革蘭陽性菌為主,,可推薦使用青霉素類或第一,、二代頭孢菌素;如患者合并糖尿病,,則多由革蘭陰性菌感染引起,,并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為主,推薦使用第三,、四代頭孢菌素,;若出現(xiàn)下行性縱隔炎、膿胸或膿毒癥等嚴重并發(fā)癥的重癥患者,,抗菌藥物需廣譜覆蓋所有可能的醫(yī)院感染致病菌(如頭孢哌酮鈉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在《國際膿毒癥/膿毒性休克管理指南》和《中國膿毒癥/膿毒性休克急診治療指南(2018)》中均推薦使用一種碳青霉烯類或含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的抗菌藥物作為經(jīng)驗性治療方案[47, 48],,病情得到控制后應注意抗菌藥物的降階梯治療,,嚴格把控高級別廣譜抗菌藥物的應用原則,。一旦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結果明確相關病原菌及藥敏結果,應按結果提示選擇敏感的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如細菌培養(yǎng)結果提示存在混合多細菌感染的情況,,要注意分辨致病菌和定植菌,需與檢驗科多溝通,,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藥物,。由于抗菌藥物的使用時長需維持數(shù)周至數(shù)月不等,需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真菌感染的可能,,必要時增加抗真菌治療方案,,過程中應與臨床藥學部保持交流。

圖片

三,、外科治療

在確定膿腫形成后,,即可盡早進行外科干預引流。根據(jù)膿腫的大小及位置,,可選擇的方法包括超聲引導下穿刺引流以及外科手術引流,。

(一)超聲引導下穿刺引流

一般情況下,超聲引導下穿刺置管引流適應證為:(1)有安全的穿刺路徑,,膿腔較小,,容易引流干凈;(2)不適宜外科手術引流者(如全身情況較差),;(3)作為外科手術的補充引流治療,;(4)穿刺抽膿目的為獲取膿液樣本進行細菌培養(yǎng) 藥敏試驗,協(xié)助抗菌藥物的選擇,。禁忌證主要為有明顯呼吸困難不能耐受平臥操作者,。對于部分病情進展較快的患者,需與超聲介入科討論后評估具體的適應證,。

(二)手術引流

切開引流幾乎適用于各種情況的頸深部膿腫,,在保障呼吸道通暢及生命體征穩(wěn)定的前提下盡早實施有效的膿腫切開引流是本病的主要治療措施。需要強調的是抗菌藥物治療不能替代膿腫切開引流,。術中應盡量將膿腔進行徹底開放和引流,。手術的相對禁忌證包括:(1)患者全身情況差,難以耐受全麻手術,;(2)患者長期使用抗凝藥物,,纖維蛋白原低于0.5 g/L或血小板計數(shù)小于50×109/L。但對于危及生命的頸深部膿腫患者則無絕對的禁忌證,。

手術要點如下,。(1)切口:手術的切口應根據(jù)膿腫大小和部位選擇。(2)膿腔定位:術前應根據(jù)影像學檢查對膿腔的范圍和層次進行定位。(3)開放膿腔:根據(jù)術前定位找到膿腔,,應盡量清除膿腔內膿液以及壞死組織,,并反復沖洗膿腔,若膿腔為多房性,,可使用內鏡輔助或手指沿組織間隙鈍性探查并分離膿腔的間隙,,同時清除各個膿腔之間的間隔、膿液,、滲出物以及表面壞死筋膜,,將膿腔合并為一個較大腔隙,以保證術后充分有效引流,。(4)保護重要神經(jīng),、血管(如頸動脈鞘、喉上和喉返神經(jīng)等),。(5)放置負壓引流:膿腔清理后引流管的放置是關鍵,,應做到每個膿腔均有放置負壓引流管,術后采取閉式引流或閉式循環(huán)沖洗引流,。(6)當膿腫向縱隔延伸時,,需與胸外科緊密配合完成縱隔膿腫的徹底清創(chuàng)和引流。下行性縱隔膿腫最常見于上縱隔,,上縱隔膿腫大多數(shù)情況下可循氣管前間隙膿腔向下探查并清除膿液,,隨后沿間隙放置負壓引流管引流。如感染繼續(xù)擴散至氣管分叉以下的前下縱隔,,則需行劍突下切開聯(lián)合頸部徑路引流沖洗,,進行引流手術時,,應盡量避免進入胸膜腔造成膿胸,。對于后縱隔的膿腫,如后縱隔膿腫與咽后間隙膿腫相通,,可在清除咽后間隙膿腫后將引流管沿咽后間隙放置于后縱隔膿腔進行引流,,必要時可留置多根引流管便于引流及沖洗。如膿腫引流不徹底,,必要時可多次進行胸腔鏡手術引流以達到徹底消除膿腔的目的,。(7)引流管留置時間需根據(jù)膿腫的吸收情況而定,病情危重者甚至要放置數(shù)月,。在拔除引流管前需復查影像學檢查,,明確已引流徹底后方可拔除。

四,、病因治療

具有明確病因的患者,,如果條件允許可在膿腫切開引流手術同期進行病因處理,如下頜第二或第三磨牙拔除術、先天性鰓裂瘺管或囊腫切除術以及頸部,、食管異物取出術等,。如患者全身狀態(tài)較差或病因處理時機不成熟,可待感染控制及全身情況改善后再進一步處理,。

五,、支持治療

包括血糖、血壓的控制,,維持電解質平衡,,關注肝腎功能情況、心功能情況,、肺部炎癥變化,、氧合指數(shù)以及出入量等。對于膿毒癥所致的全身多臟器功能受損或氣道黏膜腫脹明顯時,,可視情況應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全身支持治療是加速患者快速康復的關鍵因素。

六,、隨訪

對于頸深部膿腫患者,,應叮囑其出院后1~2周內進行第1次隨訪,并完善影像學檢查以了解感染是否有復發(fā),。對于合并糖尿病,、高血壓、全身性免疫疾病者,,應該叮囑患者到內科就診,,并做到術后1年內的定期隨訪觀察。

小結

綜上所述,,頸深部膿腫雖然發(fā)病率不高,,但病情多變、進展迅速,、治療復雜且危重并發(fā)癥多,,往往需要多學科緊密配合協(xié)作才能完成系統(tǒng)性診療。臨床上患者的主要表現(xiàn)為局部的紅腫熱痛,,而在診斷時需注意病因診斷,、合并癥診斷及并發(fā)癥的診斷。頸胸部增強CT是診斷頸深部膿腫最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也是外科干預方式的重要參考依據(jù),。全身評估以及氣道評估和管理是患者生命安全的保障。在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結果未知之前,,正確有效的經(jīng)驗性抗菌藥物治療方案至關重要,,而在藥敏結果明確后,,需結合藥敏結果及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調整抗感染方案。外科干預手段幾乎適用于所有的頸深部膿腫患者,,在保障呼吸道通暢及生命體征穩(wěn)定的前提下盡早實施有效的膿腫切開引流是治療本病的關鍵,。對于重癥患者建議在多學科共同討論后制訂合適的方案。支持治療和術后隨訪是患者快速康復和降低膿腫復發(fā)的有效措施,。

兒童頸深部膿腫特點

  1. 兒童頸深部膿腫多數(shù)發(fā)生于6歲以下[49],。

  2. 兒童頸深部膿腫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且患兒表達困難,,常影響早期診斷,,全面的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對于診斷非常關鍵。多以頸側紅腫,、打鼾,、氣道阻塞、進食吞咽困難首診,。

  3. 兒童期頸深部膿腫可沿頸部間隙(如咽旁間隙,、咽后間隙)蔓延,病程進展多較迅速,。

  4. 在輔助檢查方面,,頸部B超是評估兒童頸深部膿腫的重要手段。對于需行外科干預的患兒,,基于減少頸部放射暴露的考量,,可選擇增強MRI檢查。情況緊急或因氣道梗阻無法進行MRI檢查的患兒,,可進行增強CT檢查,。

  5. 兒童頸深部膿腫常見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50],治療原則是控制感染和全身營養(yǎng)支持治療,??垢腥驹瓌t:選擇敏感藥物、早期,、足量,。經(jīng)驗性抗菌藥物,,推薦第一,、二代頭孢或β-內酰胺酶抑制劑的聯(lián)合制劑,并聯(lián)合抗厭氧菌藥物[51],。

  6. 對于較大膿腫,,當全身情況允許時,需盡早行外科手術切開引流,。對于小于1歲嬰兒的頸深部膿腫,,在清醒下進行切開引流時,,可采用坐位(由家長或醫(yī)護人員懷抱)以避免誤吸。在部分病例中,,B超引導下穿刺抽膿是相對微創(chuàng)的方法,。對于先天性病變引起的頸部膿腫,如鰓裂囊腫,、梨狀窩瘺,、前腸囊腫,應在感染控制后,,積極治療原發(fā)病,,解除病因。對于異物形成的膿腫,,應盡早取出異物,。

  7. 全身支持治療對兒童患者也非常重要。對于進食不佳的患兒,,應該及時給予鼻飼營養(yǎng)支持或靜脈能量支持治療,,并及時糾正電解質紊亂,維持酸堿平衡,。如果出現(xiàn)呼吸困難,、下行性縱隔炎、頸靜脈血栓等嚴重并發(fā)癥,,應轉入ICU進一步協(xié)助治療,。相較于成人,兒童基礎病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多數(shù)預后較好。

執(zhí)筆專家:

雷文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文衛(wèi)平(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參與討論專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陳敏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

董頻(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郭鵬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檢驗科)

胡國華(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黃曉明(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黃志剛(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雷大鵬(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耳鼻咽喉科)

黎曙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藥學部)

李劍鋒(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胸外科)

李曉明(白求恩國際和平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劉敏(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檢驗科)

劉業(yè)海(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倪鑫(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潘新良(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耳鼻咽喉科)

宋西成(青島大學附屬煙臺毓璜頂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唐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耳鼻喉診療中心)

陶磊(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yī)院頭頸外科)

謝曉燕(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超聲科)

楊慧(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楊新明(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張杰(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張詮(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頭頸外科)

趙鵬飛(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放射科)

周梁(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yī)院頭頸外科)

信函征詢意見專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邊學(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七醫(yī)學中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崔曉波(內蒙古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方文濤(上海市胸科醫(yī)院胸外科)

高志強(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耳鼻咽喉科)

李超(四川省腫瘤醫(yī)院頭頸外科)

李進讓(解放軍總醫(yī)院第六醫(yī)學中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yī)學部)

劉明波(解放軍總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部)

劉鳴(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王恩彤(北京電力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王?。ū本┐髮W人民醫(yī)院胸外科)

王振常(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放射科)

溫樹信(山西白求恩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于振坤(南京明基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鄭波(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臨床藥理研究所)

周水洪(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工作秘書:

高文翔(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林宇(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參考文獻略

圖片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