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使君權必須奉行天意 君主事天如父,就要像兒子受父母指使那樣受天的指使,。董仲舒說:“立為天子者,,天予是家;天予是家者,,天使是家,。”(《郊祀》)受天使就必須承天意,,這也是為子之道,。他這樣認為:“事父者承意,事君者儀志,,事天亦然,。”(《楚莊王》)承天意意味著順從天命,,他說:“王者上謹承天意以順命也”(《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接受了天命當然就不能違反,違反天命也就違背了為子之道,。 既然要順承天意,,就必須明確天意是什么。天之為民立君,,意在使之治人,,這個問題業(yè)已明確。但是治人的什么,?董仲舒說:“天生民,,性有善質(zhì)而未能善,于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為任者也,。”(《深察名號》)是要治民未善之性,,使成善性,。這當歸于教化之功。他以為君主應擔起這個教化的任務,,君主“上奉天施,,而下正人,然后可以為王”(《竹林》),。所謂“正人”,即使人歸正,,改未能善為善,。只有這樣做,才算得上一個合格的君主,。其強調(diào)教化之意可以概見,,這正是他思想體系中的一項重要的內(nèi)容。所以要說成天之意,,意在加強其必行性,。 再一個天意,就是“以子孫畜萬民”,,這也是治人的一項內(nèi)容,。他以為“天志人(仁),其道也義”(《如天之為》),。天之心志,,以仁義為本。君主上奉天施,,承天之意,,就要依天道行事?!疤斐R詯劾麨橐?,以養(yǎng)長為事”,于是“王者亦常以愛利天下為意,,以安樂一世為事”(《王道通三》),。“生育養(yǎng)長,,成而更生,,終而復始,其事所以利活民者無已,。天雖不言其欲,,贍足之意可見也,。古之圣人,見天意之厚于人也,,故南面而君天下,,必以兼利之?!保ā吨T侯》)這就劃定了君主治人,,遂行仁義,必以生育養(yǎng)長,,利活民無已,,愛利天下,兼利天下為事,。這是一條“德治”的路線,。他正是這樣宣示:“王者承天意以從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因為“刑主殺而德主生,。”(《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咸煊泻蒙?,故君主必任德教,,這和重視教化是一致的。 如何把這些內(nèi)容付諸實施,?采用什么方法,?也就是怎樣來治。萬變不離其宗,,依然是照天行事,。他認為“王者欲有所為,宜求其端于天,?!保ㄍ希┧跃饕懊麝栮帯⑷氤?、實虛之處,,所以觀天之志;辨五行之本末,、順逆,、小大、廣狹,,所以觀天道,。”(《如天之為》)明白了這些,就以之為根據(jù),,進行政事的具體安排,,行使其權力?!坝鑺Z生殺,,各當其義若四時;列官置吏,,必以其能若五行,;好仁惡戾,任德遠刑若陰陽,,此之謂能配天,。”(同上)以人事配天行,,是“天人合一”的觀點,,這也是他思想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特點。這樣就為君主制定了行為的準則,,從而限制了他行使權力的任意性。 董仲舒認為君主行使權力,,處理政事,,不必事必躬親,而要“以無為為道”(《離合根》),,“無為致太平”(《天地之行》),。其謂“無為”,也是順從天道,。無為之為天道,,在古代,已為多人之共識,。后漢王充這樣說:“天道無為,,故春不為生,而夏不為長,,秋不為成,,冬不為藏。陽氣自出,,物自生長,;陰氣自起,物自成藏,?!保ā墩摵狻ぷ匀黄罚└缫恍r候,春秋時孔子有言:“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王充曾為指出:“夫天無為,,故無言,。”(《論衡·自然篇》)無言是無為的一種形態(tài),,可以為證,。君主實行無為的,古亦有例,??鬃诱f:“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舜是傳說中的圣人,,他的舉措是可以垂范后世的。董仲舒進言漢武帝,,要像虞舜那樣,,“垂拱無為而天下治”(《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盀槿司?,居無為之位,,行不言之教,寂而無聲,,靜而無形,,執(zhí)一無端,為國源泉,?!保ā侗N粰唷罚┧岢觥皥?zhí)一”這么一個概念,把“一”看做是天的常道,。他說:“天之常道,,相反之物也,不得兩起,,故謂之一,,一而不二者,天之行也,?!保ā短斓罒o二》)執(zhí)一就是要君主奉行天道,。 他在倡無為的過程中,竟把君主神秘化,,而提出貴神的主張,。他說:“為人君者,其要貴神,。神者,,不可得而視也,不可得而聽也,。是故視而不見其形,,聽而不聞其聲。聲之不聞,,故莫得其響,;不見其形,故莫得其影,?!保ā读⒃瘛罚┻@樣,君主就自我封閉起來,,成了神秘人物,。但君主是個現(xiàn)實存在,封閉是不可能的,,而這樣做也不便于君權的行使,。于是他解釋說:“所謂不見其形者,非不見其進止之形也,,言其所以進止不可得而見也;所謂不聞其聲者,,非不聞其號令之聲也,,言其所以號令不可得而聞也?!保ㄍ希┚褪钦f,,不使臣下摸清君主的底數(shù),使之神鬼莫測,,君主對之好進行駕馭,,以實行集權專制,即所謂“立無為之位,,而乘備具之官”,。事情就由這備具之官來做,“心不自慮,,而群臣效當”,,而坐收其成,“莫見其為之而功成”(《離合根》)?!叭撼挤致毝?,各敬其事,爭進其功,,顯廣其名,,君得載其中”,君主就在群臣奮進之中為之左右,,結果是“功出于臣,,名歸于君”(《保位權》)。群臣操勞,,君主獲利,。自然這是為君主謀劃的一種如意算盤,但也會產(chǎn)生防止君主濫用權力的效果,,不妨說這也是董仲舒不想使君主多做事的一種愿望,。他想望君主“引賢自近,以備股肱”(《天地之行》),,“眾圣輔德,,賢能佐職”(《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瑘?zhí)行一條任賢的路線,,以賢能充任百職,,這樣,君不自慮,,便也政通人和了,。那正是“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君主無為,,任賢則是其必要條件。他說:“以所任賢,,謂之主尊國安,;所任非賢,謂之主卑國?!保ā毒A》),,任賢被提到一定的高度,非如此不足以順天道,。 |
|
來自: 新用戶7538jrp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