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在線教學的典型模式,、開展現狀及發(fā)展趨勢

 新用戶1362daTR 2022-04-29
    要:

近年來,,在線教育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其本身形態(tài)也在不斷發(fā)展演化,。與學校面對面教學相比,,在線教學的特殊之處在于師生異地對教學組織和教學效果帶來的影響與挑戰(zhàn)。當前在線教學大致包括三種典型模式,,即基于在線課程的異步教學,、基于教師直播的同步教學和基于虛擬課堂的臨場教學。這三種模式在教學要素組織形態(tài),、師生交互形式,、教學臨場體驗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征和優(yōu)缺點。調查發(fā)現:大多數學生對在線教學的效果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給予充分肯定的,;通過提升教師魅力、增加課堂互動,、解決網絡技術問題等措施可以進一步提高當前在線教學體驗和效果,;同時,當讓學生自主選擇在線教學還是面對面教學時,,大多數學生仍然會選擇面對面教學,,究其原因主要是當前在線教學在社會臨場體驗方面還不能很好滿足教學需求。文末,,結合三種模式的優(yōu)缺點和調查分析結果,,探討了每種模式的未來發(fā)展趨勢。

作者簡介:趙瑞斌(1983—),,男,,甘肅隴南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智能科技與教育信息化;;張燕玲(1982—),女,,河南南陽人,,講師,研究方向為混合式教學;;陳丁雷(1982—),,男,,山東聊城人,中學教師,,研究方向為智能科技與教學創(chuàng)新,。;

收稿日期:2021-04-15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具身認知視角下的混合現實學習環(huán)境構建及應用研究”(20YJC880131);

Online Teaching's Typical Model,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ing Tendency

ZHAO Ruibin ZHANG Yanling CHEN Dinglei

School of Wisdom Education,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Jiangbei New Area 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online education has got rapid development,and its pattern is gradually developing and evolving.Compared to face-to-face teaching in schools,the special point of online teaching lies in the influence and challenge brought by off-sit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At present,online teaching contains three typical models in general,namely,asynchronous teaching based on online courses,synchronous teaching based on teachers' live broadcast,and on-the-spot teaching based on virtual classroom.These three model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merits and demerits in the aspects like microstructure of teaching elements,teacher-student interactive forms,and teaching presence experience.The investigation has found most of the students can accept the effect of online teaching,even a fair proportion of students have given fully recognition;through measures like improving teachers' charm,increas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 and solving network technical problems,online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effect can be further improved;meanwhile,when students are asked to choose online teaching or face-to-face teaching autonomously,most of the students will still choose to conduct face-to-face teaching in schools.The reason is mainly that the present online teaching cannot fully satisfy teaching needs in the aspect of social presence experience.In the last part of this paper,combined with three model's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the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the author has discusse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each model.

Received: 2021-04-15

一、研究背景

對教育研究者而言,,在線教育并非一個陌生的概念,。自互聯網技術出現并普及以來,國內外學者就開始研究并實踐在線教育[1][2],,以期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學習資源的共享,、學習活動的遠程組織以及師生間的在線交流,進而支持遠程教育,,泛在學習以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當前,,我國已經積累了大量有關在線教育的資源,、經驗和技術,也具備開展在線教育的能力,。例如,在教學資源方面,,教育部已經組織各級各類學校建設了大量的MOOC課程,、精品資源課程、虛擬仿真實驗平臺等,;在技術支撐方面,,我國也已經涌現出云班課、雨課堂,、課堂派等眾多的教學軟件,,且已經在教學實踐中廣泛應用??梢哉f,,這些積累為在線教育的應用和普及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然而,對廣大一線師生而言,,在線教育仍是一個新鮮事物,,多數教師既沒有實踐體驗過,也沒有統(tǒng)一,、可直接采用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甚至不知道如何選擇和使用教學軟件。在此背景下,,廣大教師都在不斷探索,、不斷實踐。相應地,,在線教學也呈現出多種多樣的形態(tài),,師生的教與學體驗也不盡相同,教學效果也自然有所差異,。同時,,為了更好地開展在線教學,國內專家學者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研究和建言獻策[3][4][5][6],??梢灶A計,隨著5G網絡的普及,,在線教育也將會獲得更加廣泛的應用,。目前,在在線教育蓬勃發(fā)展的同時,,也需要冷靜地反思和考察,,一方面總結在線教育的典型模式及其優(yōu)缺點,另一方面從教與學兩個角度梳理影響在線教育效果與體驗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對應的改進措施,。這種反思和考察,,可以讓不同模式的在線教育找準自己的優(yōu)勢所在和發(fā)展定位,這既有助于提升在線教育效果與體驗,、推動在線教育的快速普及,,更有助于促進在線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三種模式及其形態(tài)

與傳統(tǒng)的學校面對面教學相比,,在線教學最大的特點在于師生異地,這會對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造成很大的影響,。在考慮教學要素組織形態(tài),、師生交流互動形式以及臨場體驗等因素的基礎上,可將當前的在線教學模式大致分為如下三類,。

(一)在線課程異步教學模式

目前,,我國各級各類學校已經建設了大量的在線課程,,特別是MOOC課程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這類在線課程作為面對面課堂教學的補充,,已被學校和師生廣泛使用,。例如,去年教育部提出了“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并鼓勵教師優(yōu)先利用已建好的在線課程。究其原因,,正如吳巖所言,,本次推出的22個線上課程平臺的2.4萬門課程不是為應對疫情臨時倉促制作上線的,而是這幾年來精心組織,、精心培育,、精心遴選的好老師的好課,這些課是有質量保障的,。[7]

這種教學模式,,通常先由教師甚至專業(yè)公司預先設計和制作好教學資源,例如教學視頻,、多媒體課件,、課后測試題等,并以在線課程的形式將這些資源在網絡上進行共享,;然后,,通知并吸引學生在線學習,學習的主要形式包括觀看教學視頻,、完成在線測試以及在留言區(qū)發(fā)言討論,。目前,中國大學MOOC,、超星泛雅,、學堂在線、智慧樹,、愛課程等平臺均支持這類在線教學的開展,。不難發(fā)現,在此類教學模式中,,師生在時,、空兩個維度上均是分離,、不同步的,,這為學生自由、靈活地開展在線學習提供了可能,,但同時也會導致師生難以實現及時的交流互動,。

(二)教師直播同步教學模式

近年來,,網絡流媒體技術發(fā)展和各類直播軟件的興起讓在線直播變得平民化、大眾化,、便捷化,,從而形成了“人人可當主播、隨時可開直播”的局面,。這種科技變革正在快速改變和重塑信息的傳播方式以及人們獲取信息的習慣,。在教育教學領域,人們已經使用熊貓TV,、CCtalk,、釘釘等直播平臺舉辦學術會議、科普講座以及少兒興趣班,、技能培訓班等,。目前,也已經涌現出了一批深受學生和家長喜歡的網絡直播課程,。這種課程由專業(yè)團隊負責制作和運營,,往往通過選聘教學名師、精心打磨教學設計,、提供周到的課前課后服務等措施來提高課程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正如有些家長所言,在線直播課甚至比線下班讓孩子們產生了更強的黏性[8],。

近年來,,在線直播教學快速、全面地呈現在廣大教師,、學生以及家長面前,。在此模式中,教師變主播,、屏幕變黑板,、鍵盤鼠標當粉筆。實際開展時,,教師在開啟攝像頭和麥克風的狀態(tài)下,,通過共享多媒體課件、使用在線電子白板,、拍攝操作演示過程等方式一邊向學生呈現教學內容,,一邊直播講解。對學生而言,,主要是通過電腦屏幕實時觀看教學內容和教師視頻來進行學習,。這種模式通常以教師的講授為主,且教師在大多數情況下不能實時地看到學生的畫面,即學生以“隱身”狀態(tài)聽課,。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組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只有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并生動、風趣,、幽默地講解教學內容才能很好地保證學生較高的學習投入和較好的學習體驗,。

(三)虛擬課堂臨場教學模式

不難發(fā)現,前面兩種模式,,一種以學生的在線自主學習為主,,一種以教師的直播講授為主。同時,,在這兩種模式中,,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特別是學生間的交流通常是不同步的或者有限的,,這與學校面對面教學存在很大的差異,。在線下面對面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既可以真實地感知到教師與同學的存在,,也可以便捷,、自然地開展交流互動。這種真實,、自然且社會化的學習環(huán)境不僅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知識的有意義建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且能讓師生獲得良好的教學體驗和社會臨場感,。可見,,對師生異地的在線教育而言,,如何構建學習環(huán)境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為此,,筆者提出通過虛擬課堂的形式來提高教學效果與師生的教學體驗,。虛擬課堂,首先能夠實現教師,、學生,、教學內容等要素的同步呈現,從而有助于創(chuàng)建更加逼真的教學情境和濃厚的學習氛圍,,并支持師生間的多模態(tài)自然交互以及各種教學活動的便利開展,。目前,盡管可以通過ClassIn,、ZOOM會議,、騰訊會議等軟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此種模式的在線教學,,例如師生的雙向視頻感知和實時自然交流,然而這類軟件構建的教學環(huán)境沉浸感不強,,也未能真正實現教學要素的深度融合與交互。在未來,,期望在虛擬現實,、人工智能、人機交互,、5G通信等技術的支持下,,通過構建沉浸式虛擬課堂來支持在線學習。虛擬課堂通過教師,、學生,、教學內容等要素的深度融合能夠創(chuàng)設出逼真度更高、沉浸感和臨場感更強的學習環(huán)境,,教學內容和學習任務也能有機地融入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之中,,師生也能夠在自然交互的過程中開展在線教學活動。

圖1 三種在線教學模式的組織及特征  下載原圖

三,、三種模式的典型特征

教學通常涉及教師,、學生、教學內容等多種要素,。這些要素的組織形態(tài)以及要素間的交互方式直接決定著教學的基本模式和效果,。此外,對師生異地的在線教學而言,,在教與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雙方的臨場體驗也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筆者首先用如圖1所示的模型來描述在線教育的三種模式,,然后從組織形態(tài),、交流互動以及臨場體驗三個維度來分析它們的典型特征及優(yōu)缺點。

(一)組織形態(tài)

對教學活動而言,,組織形態(tài)主要體現在教學要素間的結構關系以及運作方式方面,,其直接影響著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學信息的傳播,、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及教學體驗,、教學效果等??梢哉f,,教學的組織形態(tài)在一定意義上決定了教學的模式及類型。對師生異地的在線教學而言,,尤為重要的是,,教師、學生這兩個核心要素在時間維度上是如何相關聯系、交流互動以及相互影響的,。如圖1(a)所示,,在基于在線課程的模式中,教師主要負責預先設計并開發(fā)學習資源,,學生則通過在線課程開展自主學習,。顯然,此模式中,,師生在時空上均處于分離狀態(tài),,即空間異地、時間異步,。同時,,教學內容的傳播也是單向、非實時的,,即學生通常只是通過網絡單向地接收教學內容,,且這些內容是固定的、統(tǒng)一的,,不能隨著學生的需求和教學的進度而動態(tài)調整或創(chuàng)生,。可見,,在此模式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等要素是分離的,、松耦合的。然而,,也不難發(fā)現,,這種松耦合卻給了此模式在組織和實施中的高度靈活性,特別是學生可以自主安排活動并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

在基于教師直播的模式中,,師生盡管空間異地,但時間同步,,這為師生間的實時交流提供了可能,。如圖1(b)所示,直播過程中,,教師向學生一邊展示教學內容,,一邊進行講解分析。與此同時,,師生可以通過連麥通話或者發(fā)送文字的形式進行同步交流,。這樣,,學生可以實時地感知到教師的真實狀態(tài),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梢姡诖四J街?,師生之間的信息傳遞可以是雙向的,、實時的,教學要素之間是緊耦合的,。如圖1(c)所示,基于虛擬課堂的模式,,首先可以實現教師,、學生、教學內容等要素的同步呈現,。在此模式中,,教師和學生可以更加真實地感知到彼此的存在,也可以與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境等要素更加自然地進行多模態(tài)交互,,而且這種感知和交互是實時響應的??梢?,此模式通過全要素呈現、多通道感知,、多模式交互和實時響應將各教學要素強耦合在一起,。這種強耦合既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知識的有意義建構,,又能顯著提高師生的教學體驗和臨場感,。

(二)交流互動

在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以及學習者與學習環(huán)境,、學習資源之間的交互對教學過程、學習結果和學習體驗均具有重要的意義,。這種重要性既在理論層面得到認知科學,、學習科學以及心理學的支持,又在實踐層面得到人們的檢驗和認同,。例如,,在以具身認知為代表的第二代認知科學中,強調知識的習得不是大腦對抽象符號進行加工運算的結果,,而是學習者在其感知運動系統(tǒng)與學習環(huán)境不斷交互的過程中形成的體驗及意義[9],。對師生異地在線教育而言,,交流互動具有更加突出的意義,相關研究已證實交流互動能夠有效增加學生的學習投入,,增強師生的教學體驗以及促進知識的深度理解[10],。

在這三種在線教學模式中,師生之間以及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存在很大的差異,?;谠诰€課程的教學模式,在時間上的不同步會導致實時交互的困難,,師生通常只能以學生留言,、教師回復的異步形式進行交流。在教師直播和虛擬課堂模式中,,師生在時間上是同步的,,從而為開展實時的交流互動提供了可能。然而,,組織形態(tài)上的差異卻導致這兩種模式在實際的溝通效率與體驗上存在很大差異,。在教師直播模式中,一方面師生可以通過連麥通話,、發(fā)送消息,,甚至點贊、送花,、彈幕等方式進行實時互動,;但另一方面,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只是單方面地向學生直播而不能實時看到學生的狀態(tài),,這意味著學生通常處于“隱身”狀態(tài)聽課,這種特性會從心理層面為交互活動的發(fā)起和進行帶來一定的障礙,??梢姡诖四J街?,師生盡管有條件開展實時交流,,但在實際中交流卻是受限的、不便捷的,。在虛擬課堂模式中,,師生一直是同步在線且雙向可見的。這樣,,師生既可以通過表情,、神態(tài)、動作等非言語信息進行交流,,又可以通過語音,、文字隨時發(fā)起互動,。可見,,在該模式中,,師生雙方的多通道實時感知為自然、高效的交流互動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三)臨場體驗

馬里蘭大學教授肖特等人最早提出了社會臨場感理論(Social Presence Theory,,SPT)[11],用于表示通過媒介交流時能夠感知到對方作為“真實人”存在的程度以及由此獲得的有關社會情境以及人際關系的真實感,。該理論認為不同類型的傳媒介質會為人際交流提供不同的支持,,從而讓人們獲得不同的臨場體驗。當臨場體驗較高時,,人們通常是熱情,、積極且社會化的,反之則是消極,、被動且孤獨的[12],。對基于網絡傳媒的在線教學而言,,社會臨場感具有重要的價值,。一方面,可以用于反映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感受并刻畫師生在交流互動時的心理距離,,從而為分析和評價在線學習活動提供一把標尺,;另一方面,社會臨場感也為在線教學環(huán)境設計,、在線教學活動組織甚至在線教學軟件研發(fā)等提供理論依據,。同時,社會臨場感也直接影響在線教學效果,。例如,,當臨場感較低時,學生容易感到孤獨,、無聊,,從而降低學習投入,學習體驗變差,,并出現分心走神甚至掛機逃課,、偷玩游戲等情況。正因為此,,社會臨場感已經被證實是預測學生在線學習效果和學習滿意度的一項重要指標[13][14],。

通常,影響社會臨場感高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人際親密度,、交流及時性等[15],。對在線教學而言,這些因素主要體現在師生關系,、交互形式,、教學情境等方面。在師生關系方面,,主要包括師生間的熟悉度,、信賴感、親切度以及雙方是否有正式的師生關系等,;在交互形式方面,,主要包括言語溝通時的流暢度、自然感,、響應時間,,以及對對方表情、神態(tài),、動作,、手勢等非言語信息的感知程度;在教學情境方面,,包括情境的真實性以及學習氛圍等,。綜合考量這些因素,不難發(fā)現,,在以學生自學為主的在線課程模式中,,教師和同伴的缺失以及交流的不及時會導致學生的臨場體驗較低;相反,,在虛擬課堂模式中,,由于師生可以通過視頻、語音,、文本等媒介實時地感知到彼此的存在以及對方的言語和非言語信息,,并且可以及時、自然地開展交流互動,,師生雙方均能獲得較高的臨場體驗,。值得注意的是,在直播教學模式中,,由于教師通常只是單向地向學生進行直播而不能實時,、深切地感知到學生的狀態(tài),教師獲得的臨場體驗會明顯低于學生,。這種特性會在一定意義上影響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投入,。

綜上所述,如表1(見下頁)所示,,這三種在線教學模式都有其明顯的優(yōu)點和不足,。例如,,在線課程異步數學模式中,盡管師生處于分離狀態(tài)且交流不同步,、臨場感也較低,,但這種要素間的松耦合卻賦予該模式很高的靈活度,師生可自由安排時間,,從而能很好地支持自主學習,、泛在學習;教師直播同步教學模式通過時間同步實現了師生間的實時交流,,提高了學生的臨場體驗,,但教師對學生狀態(tài)的感知不足會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組織能力提出挑戰(zhàn);虛擬課堂臨場模式通過教學要素的同步呈現,、多通道感知,、多模態(tài)交互等途徑能夠明顯提高師生的臨場感,但該模式對網絡帶寬要求較高且目前還缺乏成熟的軟件支持,。

表1 三種在線教學模式的特征對比  下載原圖

四,、現狀調查與未來展望

(一)當前在線教學情況調查與分析

為了分析在線教學的實際效果及其影響因素,筆者通過問卷星對來自全國不同高校的學生進行了匿名問卷調查,。調查對象主要包括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專業(yè)涉及教育、通信工程,、計算機,、外語等不同門類,,調查回收的有效問卷共505份,。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對在線教學的總體感受、對在線學習的負面體驗與影響因素,、提升在線教學效果的措施與建議,。

第一,對在線教學的總體感受,。

筆者主要通過如下三個問題調查學生對在線教學的總體感受與態(tài)度:① 您對在線學習的總體感受如何?② 與學校教室上課相比,,在線學習的學習效果怎么樣?③ 如果既可以在線上課又可以在教室上課,您會選擇哪一種?這三道題的統(tǒng)計結果分別如圖2(a),、圖2(b),、圖2(c)所示。不難發(fā)現,,對于在線教學的效果,,高校學生總體上是可以接受的,對第一題選擇“效果很好,,很滿意”和“效果一般,,可以接受”比例分別達到32.14%和60.12%,。在第二題中,當與學校教室教學相比時,,有16.47%的學生認為比教室效果更好,,34.13%的學生認為二者差不多??梢?,學生對在線教學的效果總體上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感覺很滿意,。然而,,當繼續(xù)追問學生在在線上課和到教室上課間如何選擇時,有62.9%的同學選擇到教室上課,。由此可見,,在線教學雖然能夠基本保持教學效果,但未能很好地滿足多數同學的心理期待,。

圖2 在線教學體驗總體效果分析  下載原圖

第二,,對在線學習的負面體驗與影響因素。

如圖3(a)所示,,對于在線學習的負面體驗,,學生反映最多的三項分別是上課氣氛不濃、同學交流少以及存在感不高,。這充分說明學生的學習活動需要較高的社會臨場感,,而當前的在線教學未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這一需求。當進一步調查哪些因素影響在線學習體驗時,,得到了如圖3(b)所示的結果,。其中,對于網絡帶寬,、軟件操作技術等因素導致的體驗不好的情況,,筆者認為這些是暫時的且容易克服的,只要采用改善網絡環(huán)境,、熟悉軟件的操作等方法,,這些問題便可迎刃而解。從在線教育長遠可持續(xù)發(fā)展而言,,最為核心的是如何通過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活動,,例如增加師生互動、增強同學交流,,來提高在線教學的吸引力,、趣味性,特別是學生的社會臨場感。

圖3 當前在線教學存在的不足及主要影響因素  下載原圖

第三,,提升在線教學效果的措施及建議,。

為了解學生對提高在線教學效果的想法和建議,筆者主要設置了兩道題:① 哪些措施最能提升在線學習的體驗?② 對在線教學有何看法或建議?其中,,第一道是多選題,,筆者給出了豐富多樣的課堂互動、討論區(qū)同學積極討論,、提高教師能力與魅力,、用視頻語音自然交流、精心制作的教學課件,、流暢的網絡環(huán)境,、選擇合適的教學平臺等選項,并讓學生選擇自己認為最重要的四項,,統(tǒng)計結果如圖4(a)所示,。可以看出,,學生選擇最多的四項措施是提高教師能力與魅力,、討論區(qū)同學積極討論、豐富多樣的課堂互動以及流暢的網絡環(huán)境,。第二題是開放題,,鼓勵學生以留言的形式說出自己對在線教學的看法或建議。通過對學生留言進行詞頻分析,,筆者得到如圖4(b)所示的結果,,其中關鍵詞顯示的字號大小代表其在所有學生的留言中出現的頻次高低。結合該詞頻圖和學生的完整留言,,調查發(fā)現學生希望教師講課更加幽默風趣,,認為課堂互動和網絡流暢度很重要。當然,,也可以發(fā)現學生對在線教育的支持,、對線上線下教學方式的關注,,以及對開學的期待,。

圖4 提升在線學習的措施及建議  下載原圖

綜上所述,由調查結果可以分析得出:第一,,多數學生對在線教學的效果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給予充分肯定的;第二,,通過提升教師魅力,、增加課堂互動、解決網絡技術問題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當前在線教學體驗和效果;第三,,多數的學生還是更喜歡到學校教室上課,,究其原因,主要是當前的在線教學存在上課氣氛差,、學生交流少,、存在感不高等不足,影響學生的臨場體驗,。

(二)未來發(fā)展趨勢探討

教育一直在路上,,隨著在線教育的快速發(fā)展和普及,一方面,,人們對在線教育產生了更深刻,、更全面的體驗和認知;另一方面,,在實踐應用中,,在線教育也找準了自己的定位和發(fā)展目標,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教育需求,。結合三種模式的自身特點以及當前在線教學的調查分析結果,,筆者認為在未來這三種模式將沿著如下路徑向前發(fā)展。

第一,,在線課程模式通過提供優(yōu)質資源,,并結合面對面課堂教學,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供重要支持,。在線課程最大的優(yōu)勢是能夠為學習者提供精心制作的學習資源,,并支持學習者自主選擇學習時間、自由安排學習活動,。這種模式能夠很好地滿足移動互聯網時代學習者的泛在學習需求,。然而,學習也離不開真實的社會化環(huán)境,,這既是個體實現社會化發(fā)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實現深度學習的需要,特別是對一些重難點教學內容以及需要合作,、探究完成的學習任務,。為此,在線課程模式將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第二,,在線直播模式將向專業(yè)化方向發(fā)展,并為學校線下教育提供有益補充,??梢灶A見,,在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學校,,通過組建專業(yè)化在線教學團隊,、精心開發(fā)在線教學資源、培養(yǎng)和選聘優(yōu)秀教師等方式,,以面向全社會開放的形式,,有計劃地推出吸引力強、針對性高的在線優(yōu)質直播課程,。對學習者而言,,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自愿,、靈活地注冊在線課程,、選擇任課教師、結識在線學伴,、開展在線學習,。這種學習模式將重點服務于基礎教育階段少兒興趣培養(yǎng)、外語教學,,以及大學與成人教育階段的職業(yè)技能培訓等,。

第三,虛擬課堂模式將以小班教學為特征,,更好地滿足校本化,、特色化、個性化的教學需求,。此模式通過將教師,、學生、學習內容等有機融入虛擬課堂,,實現教學要素深度融合和師生之間的自然交互,。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在線教學體驗,而且能保證在線教學質量,。然而,,這種模式不太適合開展大規(guī)模在線教學。究其原因,,當參與人數過多時,,一方面,大量的信息耦合會對網絡通信帶來挑戰(zhàn),;另一方面,,人數過多也難以開展有效的交流和互動,會使多數人變成“旁觀者”,,這會讓該模式失去其應有的價值和意義。也正因如此,該模式更適合小班教學,。

五,、總結

隨著5G網絡的普及,在線教育將會更加快速,、全面地呈現在大眾眼前,,并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梢哉f,,在線教學的開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影響因素也是錯綜復雜的,。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對當前在線教學的效果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肯定和鼓勵的,,這為開展在線教學提供了信心,。與此同時,調查結果也表明當前在線教學在技術支持,、師生互動以及臨場體驗等方面還存在不足,。未來的在線教育可以從在線教學設計、教師教學能力,、教學環(huán)境支持等方面入手,,切實提高在線教學的效果和體驗。期待每種在線教學模式都能夠找準其優(yōu)勢和定位,,從而實現長遠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管佳,李奇濤.中國在線教育發(fā)展現狀,、趨勢及經驗借鑒[J].中國電化教育,,2014(8):62-66.

[2]KIM K J,BONK C J.The Future of Onlin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Educause Quarterly,2006,29(4):22-30.

[3]祝智庭,彭紅超.全媒體學習生態(tài):應對大規(guī)模疫情時期上學難題的實用解方[J].中國電化教育,,2020 (3):1-6.

[4]焦建利,,周曉清,陳澤璇.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課不停學”在線教學案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20 (3):106-113.

[5]祝智庭,,郭紹青,吳砥,,等.“停課不停學”政策解讀,、關鍵問題與應對舉措[J].中國電化教育,2020(4):1-7.

[6]黃榮懷,,張慕華,,沈陽,,等.超大規(guī)模互聯網教育組織的核心要素研究:在線教育有效支撐“停課不停學”案例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20,41(3):10-19.

[7]教育部.教育部回應學校疫情防控12熱點[EB/OL].(2020-02-13)[2021-03-15].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02/t20200213_420702.html.

[8]人民網.1.8億中小學生最挑剔的他們到底想要怎樣的直播課,?[EB/OL].(2020-03-4)[2021-05-15].http://it.people.com.cn/BIG5/n1/2020/0304/c1009-31617109.html.

[9]葉浩生.身體與學習:具身認知及其對傳統(tǒng)教育觀的挑戰(zhàn)[J].教育研究,2015,36(4):104-114.

[10]孫洪濤,,鄭勤華,,陳麗.中國MOOCs教學交互狀況調查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6,22(1):72-79.

[11]SHORT J,WILLIAMS E,CHRISTIE B.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Telecommunications[M].London:John Wiley&Sons,1976.

[12]吳祥恩,,陳曉慧,,吳靖.論臨場感對在線學習效果的影響[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7(2):24-30.

[13]LOWENTHAL P R.The Evolution and Influence of Social Presence Theory on Online Learning[J].Online Education and Adult Learning:New Frontiers for Teaching Practices,2010,124-139.

[14]RICHARDSON J C,SWAN K.Examining Social Presence in Online Courses in Relation to Students’Perceived Learning and Satisfaction[J].Journal of Asynchronous Learning Networks,2003,7(1):68-88.

[15]OH C S,BAILENSON J N,WELCH G F.A Systematic Review of Social Presence:Definition,Antecedents,and Implications[J].Frontiers in Robotics and AI,2018,5(10):1-35.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