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368年―1644年),,又稱大明王朝,國祚延續(xù)276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也是封建王朝中最后一個漢族王朝,。這里有個小插曲,,相傳朱元璋,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國號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
而大明國號從何而來,大明國號來源有多種說法,,一般認(rèn)為是與宗教有關(guān),,吳晗等人認(rèn)為,,大明國號的源頭是明教,而南京大學(xué)胡阿祥等認(rèn)為此國號出自白蓮教,,而源頭則是佛教,。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作國號以示正統(tǒng)地位,,也同時應(yīng)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預(yù)言,。其次,以明喻火,,根據(jù)五德終始說,,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另有觀點(diǎn)認(rèn)為,,明朝國號出自《周易·乾·彖》“大明終始”,,與元朝國號同出一典,象征元,、明之間正統(tǒng)嬗替,。這里我們就不做深究了,僅做了解即可,。
一般我們認(rèn)為,,明朝一共在位十六位皇帝,我們先來一一簡單了解,。
第一位:洪武大帝朱元璋
洪武大帝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也是大明王朝開國皇帝,生于1328年10月21日,,薨于1398年6月24日,,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三十一年,,年號“洪武”,。朱元璋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從和尚起家,最終稱帝的帝王,。作為中國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其最重要的功績是推翻了元朝統(tǒng)治,結(jié)束了民族等級制度,,恢復(fù)了漢人國家,,后世評價頗高。朱元璋一生勤于政事,,建樹頗多,。特別是創(chuàng)設(shè)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業(yè),促成明朝前期社會安定,、經(jīng)濟(jì)繁榮的局面,,還影響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權(quán)的政治統(tǒng)治和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漸趨完備,。
第二位: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帝,,明惠宗(宏光年間追贈廟號)朱允炆,,明朝首位太子朱標(biāo)之子,大明第二位皇帝,,也是比較悲慘的皇帝,,生于1377年12月5日,卒年不詳,,在位僅四年,,年號“建文”。建文帝即位后,,崇尚儒家仁政之說,,一改朱元璋嚴(yán)政苛刑,“專欲以仁政化民”,。建文帝采取的這些措施,,緩和了社會矛盾,對社會的安定產(chǎn)生了積極作用,,一時政通人和,,但因在削藩問題上未能果斷處置,連連失誤,,被燕王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攻破南京而下落不明,,有曰建文帝自焚而死,也有曰出家為僧,,暫無明確定論,。帝位不為朱棣承認(rèn)。
第三位:永樂帝朱棣
永樂帝朱棣
永樂帝,,明成祖朱棣,朱元璋之子,,大明第三位皇帝。洪武年間被冊封為燕王,,后因發(fā)動“靖難之役”攻破南京,,即皇帝位,生于1360年5月2日,薨于1424年8月12日,,享年六十四歲,,在位二十二年。歷史上朱棣得位不正,,爭議頗大,,他立有不世之功,創(chuàng)造了明初盛世,,在位期間完善政治制度,,發(fā)展經(jīng)濟(jì),開拓疆域,,遷都北京,,編修《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使明朝發(fā)展到頂峰,,史稱永樂盛世,本人也被后世稱為永樂大帝,,但他好又大喜功,,多疑好殺,連年征伐,,手上沾滿了鮮血,,同時又耗費(fèi)了大量的民脂民膏。
第四位:洪熙帝朱高熾
洪熙帝朱高熾
洪熙帝,,明仁宗朱高熾,朱棣之子,,大明第四位皇帝,。生于1378年8月16日,薨于1425年5月29日,,享年四十八歲,,在位僅十個月。仁宗在位時間雖短,,但監(jiān)國時間很長,,為政開明,發(fā)展生產(chǎn),,與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許多舊臣,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在軍事上,,修整武備,停止了永樂時期的大規(guī)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為“仁宣之治”打下基礎(chǔ)。
第五位:宣德帝朱瞻基
宣德帝朱瞻基
宣德帝,,明宣宗朱瞻基,朱高熾之子,,大明第五位皇帝,。生于1399年3月16日,薨于1435年1月31日,,享年三十五歲,,在位十年。在位期間,,對內(nèi)繼承父志,,完善文官治國體系,信用“三楊內(nèi)閣”,,改革賦稅制度,,啟用周忱等“經(jīng)濟(jì)學(xué)家”,懲治貪污,,寬撫百姓,。對外止戈為武,從不輕易舉刀兵,,徹底停止對安南用兵,,睦鄰友好,被列為五大圣君之一,。史載這段時期“綱紀(jì)修立,,淳樸未漓”,朱瞻基與其父親的統(tǒng)治加在一起雖短短十一年,,但卻被史學(xué)家們稱之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另外朱瞻基文化藝術(shù)造詣頗高,,又喜愛斗蛐蛐,,因此也被戲稱為蛐蛐天子。
第六位:正統(tǒng)帝朱祁鎮(zhèn)
正統(tǒng)帝朱祁鎮(zhèn)
正統(tǒng)帝,,明英宗朱祁鎮(zhèn),朱瞻基之子,,大明第六位皇帝,,是大明唯一擁有兩個年號的皇帝(正統(tǒng)和天順),。因“土木堡之變”為蒙古瓦剌部所俘,失去帝位,,后發(fā)動“奪門之變”,重登大寶,。生于1427年11月29日,,薨于1464年2月23日,享年三十六歲,,共在位二十一年(公元 1435-1449 年,公元1457-1464 年兩次在位),。縱觀朱祁鎮(zhèn)的一生,,可評價為一個并不光彩的好人皇帝,,繼承了仁宣盛世的大好局面,卻造成了明朝由盛轉(zhuǎn)衰的事實(shí),,他崇信宦官王振,,御駕親征,指揮不當(dāng)釀成土木堡之變,,造成大明朝文臣武將,,精銳盡失,差點(diǎn)親手?jǐn)嗨痛竺鹘?,奪門之變后處死力挽狂瀾的名臣于謙,,重用奪門之變的投機(jī)之徒,一些系列舉措導(dǎo)致景泰時期恢復(fù)的國力再度受創(chuàng),,為數(shù)不多值得稱贊的可能就是廢除了宮妃殉葬的殘忍制度,。
第七位:朱祁鈺
景泰帝朱祁鈺
景泰帝,,明代宗朱祁鈺,,朱瞻基之子,朱祁鎮(zhèn)之弟,,大明第七位皇帝,。正統(tǒng)年間被冊封為郕王,因英宗朱祁鎮(zhèn)被蒙古瓦剌部所俘,,臨危受命即帝位,。生于1428年9月11日,薨于1457年3月14日,,在位七年,。在位期間,面臨王朝危局,,知人善任,,勵精圖治,,重用于謙等人,取得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擊退瓦剌的入侵,,對政治、經(jīng)濟(jì),、軍事等方面進(jìn)行了整頓和改革,,推動明朝政治由亂而治,漸開中興,,可謂英明之主,,身份也得到了全國的承認(rèn),然而朱祁鈺戀棧權(quán)位,,不但不思迎回已經(jīng)被架空為太上皇的明英宗,,還把他軟禁于南宮,八年之間不得出入,。同時執(zhí)意廢掉侄兒朱見深的太子之位,,企圖讓自己的后人登上九五之尊的寶座。結(jié)果病篤之時,,小人趁勢而發(fā),,倉促間,不能全賢名于一生,,足可嘆息,,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總的來說,,朱祁鈺仍是一代明君。
第八位:成化帝朱見深
成化帝朱見深
成化帝,,明憲宗朱見深,朱祁鎮(zhèn)之子,,大明第八位皇帝,。生于1447年12月9日,薨于1487年9月9日,,享年三十九歲,,在位二十三年。朱見深在位時期英明寬仁,,在位初年撥亂反正,,恢復(fù)了朱祁鈺的皇帝尊號,平反于謙的冤案,,任用賢明的大臣商輅等治國理政,。時代風(fēng)氣清明,,朝廷多名賢俊彥,寬免賦稅,、減省刑罰,,社會經(jīng)濟(jì)漸漸復(fù)蘇。但是在位后期寵信佛道,,任用奸邪,,吏治腐敗,明朝政治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混亂,。
第九位:弘治帝朱佑樘
弘治帝朱佑樘
弘治帝,,明孝宗朱祐樘(chēng),,朱見深之子,大明第九位皇帝,。生于1470年7月30日,,薨于1505年6月8日。享年三十六歲,,在位十八年,。朱祐樘為人寬厚仁慈,人品極佳,,躬行節(jié)儉,,不近女色,是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唯一一個只娶了一個老婆的皇帝,。其勤于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zhuǎn)朝政腐敗狀況,,驅(qū)逐奸佞,勤于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史稱“弘治中興”,。雖末年寵信宦官李廣,但是立刻改過自新,,歷代史學(xué)家對他評價極高,。
第十位:正德帝朱厚照
正德帝,,明武宗朱厚照,,朱祐樘之子,,大明第十位皇帝。生于1491年10月27日,,薨于1521年4月20日,。享年三十一歲,在位十六年,。被稱為明代歷史上最為荒唐的皇帝之一,,最初信用以劉瑾為首的“八黨”,設(shè)立“豹房”,,終日醉心淫樂,,政治黑暗,奸黨橫行,,忠良正直之士仵逐殆盡,,以致王朝反叛四起。安化王,、寧王相繼造反,,雖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點(diǎn)也不糊涂,,武宗處事剛毅果斷,,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叛,,大敗蒙古王子,且多次賑災(zāi)免賦,,這些都是正德年間大事,。而且,他在位時臣下仍有不少賢才,,也從側(cè)面反映出這位帝王治下總體上仍有可稱道之處,。
第十一位:嘉靖帝朱厚熜
嘉靖帝朱厚熜
嘉靖帝,,明世宗朱厚熜(cōng),,成化帝朱見深之孫,朱見深第四子興獻(xiàn)王朱祐杬的次子,,大明第十一位皇帝,。因孝宗武宗這一脈沒有嗣了,才得以繼承皇位,。生于1507年9月16日薨于1566年,,享年六十歲,在位四十五年。朱厚熜即位之初,,通過大禮議逐步掌握皇權(quán),。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嚴(yán)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史稱“嘉靖新政”。后期崇信道教,、寵信嚴(yán)嵩等人,,導(dǎo)致朝政腐敗。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壬寅宮變”中幾乎死于宮女之手,,此后開創(chuàng)了二十多年不上朝的先例,,迷信方士、浪費(fèi)民力,,最終激起民變。同時蒙古俺答汗長年寇邊,,甚至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兵臨北京城下,,史稱“庚戌之變”;倭寇也侵略東南沿海,?!澳腺帘碧敗笔冀K困擾著嘉靖一朝,造成了很大的負(fù)面影響,。但嘉靖帝又被稱為明代有史以來最為聰明的皇帝,,也是最會玩弄帝王權(quán)術(shù)的皇帝,善于控制大局,,二十多年不上朝,,仍可以牢牢把握朝局,控制皇權(quán),。
第十二位:隆慶帝朱載垕
隆慶帝朱載垕
隆慶帝,明穆宗朱載垕(hòu),朱厚熜之子,,大明第十二位皇帝,。生于1537年3月4日,薨于1572年7月5日,,享年三十五歲,,在位六年。朱載垕的性格是自明武宗以后明朝歷代皇帝中最為謙和的,,明靜,、寬仁,,重用徐階、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革除前朝弊政,,與蒙古俺答議和,,促成隆慶和議。隆慶元年(1567年)廢除海禁,,允許民間私人遠(yuǎn)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guān)。朱載垕用人不疑,,國運(yùn)中興,,社會較為穩(wěn)定,經(jīng)濟(jì)發(fā)展,,海內(nèi)大治,,史稱此為隆慶新政,隆慶一朝頗稱大治,。
第十三位:萬歷帝朱翊鈞
萬歷帝朱翊鈞
萬歷帝,明神宗朱翊鈞,,朱載垕之子,,大明第十三位皇帝。生于1563年9月4日,,薨于1620年8月18日,。享年五十八歲,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前期,勵精圖治,,中后期由勤變懶,,二十八年不上朝。雖開創(chuàng)了萬歷中興的局面,,但在位期間世界處于翻天覆地的大變動時期,,未能使中國跟上世界新潮流,相反在他的手里把明朝推向絕境,,加快了其終結(jié)的歷史進(jìn)程,,故后世曰:明之亡,實(shí)亡于神宗。
第十四位:泰昌帝朱常洛
泰昌帝朱常洛
泰昌帝,,明光宗朱常洛,朱翊鈞之子,,大明第十四位皇帝,。生于1582年8月28日,薨于1620年9月26日,。享年三十九歲,,在位二十九天。是明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史稱“一月天子”,。在位期間,任用賢臣,,革除弊政,,積極改革,罷除礦稅,、榷稅,,撥亂反正,重振朝廷綱紀(jì),,但又沉湎酒色,,縱欲淫樂,導(dǎo)致身體日益羸弱,。最終因“紅丸案”病逝。
第十五位:天啟帝朱由校
天啟帝朱由校
天啟帝,,明熹宗朱由校,朱常洛之子,。生于1605年12月23日,,薨于1627年9月30日,享年二十三歲,,在位七年,。朱由校因幼時疏于教育,文化程度較低,,被戲稱為“文盲皇帝”,,又因酷愛木匠活,又被稱為“木匠皇帝”,。在位期間無所作為,,重用宦官,造成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橫行,在明朝最沒出息的統(tǒng)治者中,,天啟帝名聲最壞,。
第十六位:崇禎帝朱由檢
崇禎帝朱由檢
崇禎帝,,朱由檢,,朱常洛之子,朱由校異母弟,。廟號思宗,,后改為毅宗。隆武帝又改廟號為威宗,。生于1611年2月6日,,自縊于1644年4月25日,享年三十四歲,,在位十七年,。是明朝作為全國統(tǒng)一政權(quán)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明朝唯一一位自殺殉國的皇帝,。作為末代皇帝,,崇禎帝是一個勤政且志向遠(yuǎn)大的皇帝,勵精圖治,,事必躬親,,企圖力挽大明于狂瀾,實(shí)現(xiàn)大明中興,,但既無治國之謀,,又無任人之術(shù),最終被李自成攻破北京,,自縊于煤山,,最終踐行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普遍被世人所同情,。
明朝十六帝
自此史學(xué)界公認(rèn)的,大明作為全國性政權(quán)的十六位皇帝全部介紹完畢,。
被明朝避諱的兩位皇帝
朱棣見朱允炆(和尚為朱云偉)劇照
朱祁鎮(zhèn)與朱祁鈺劇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建文帝和景泰帝是在整個明朝統(tǒng)治期間是被避諱的,,建文帝因?yàn)楸皇迨逯扉Z位,而之后明朝皇帝都是朱棣的后人,,所以對這位皇帝都是抱著知道但不認(rèn)可的態(tài)度,。雖然明英宗和明神宗時期對建文帝的事都一步步解禁,,可是真正要把建文帝列為皇帝要到南明弘光時期了。景泰帝的情況也基本類似,,因?yàn)榛饰皇桥R危受命,,非正統(tǒng)傳承,在他短暫的皇帝生涯之后又被明英宗奪回了皇位,,后人又都是英宗子孫,,所以對他的皇帝身份不認(rèn)可,不過景泰帝幸運(yùn)的是,,他一直不認(rèn)可的侄子,,成化帝繼位后恢復(fù)了景泰帝的皇帝身份,不過沒有廟號,,要到弘光時期再加上廟號,。
沒有在位卻被追封的皇帝
以上兩位是實(shí)際上在位,卻一度不被明朝當(dāng)成皇帝或者沒有廟號,,但是后世都認(rèn)可的,。但是還有幾位是反過來,一天都沒做過皇帝,,卻被當(dāng)成皇帝一樣入太廟的,。由于封建王朝帝王有追封自己父輩、祖輩帝號的做法,,以顯示正統(tǒng)地位,,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四代祖先為皇帝,分別是明德祖朱百六,、明懿祖朱四九,、明熙祖朱初一、明仁祖朱世珍,。
朱元璋祭祖劇照
另外還有朱元璋長子朱標(biāo),被建文帝追封為明興宗,,嘉靖帝生父朱祐杬,,被追封明睿宗,。
朱標(biāo)劇照
南明四帝
以上這些皇帝都是明朝276年追封或者在位的皇帝,不過明朝實(shí)際上并非只有276年,,一般認(rèn)為明朝滅亡以崇禎帝死為止,,但實(shí)際上崇禎死后,明朝宗室大臣先后擁立了許多皇帝,,因?yàn)檫@些皇帝都在南方,,這段歷史也被稱為南明,。而南明皇帝也有許多。
第一位:弘光帝朱由菘
弘光帝朱由菘
南明第一位皇帝,,弘光帝朱由崧,明神宗朱翊鈞之孫,,福忠王(明恭宗)朱常洵長子,。生于1607年9月5日,1646年7月1日,,享年四十歲,,在位八個月。崇禎死后,,南京的大臣們擁立朱由崧為皇帝,,在位期間沉湎酒色,內(nèi)政不修,,政治腐敗,。清順治二年,南京城被清軍所破,,逃亡蕪湖過程中,,被清軍擒獲,押往北京處死,。
第二位:隆武帝朱聿鍵
隆武帝朱聿鍵
南明第二位皇帝,隆武帝,,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唐定王朱桱八世孫,唐端王朱碩熿之孫,,唐裕王朱器墭之子,。生于1602年5月25日,絕食死于1646年10月6日,,享年四十四歲,,在位不到一年。隆武帝是南明政權(quán)中的一位較有作為的帝王,,只可惜個人的力量不足以改變整個局勢,。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清軍入福建,,隆武帝在汀州被擄,,絕食而亡。
第三位:紹武帝朱聿鐭
紹武帝朱聿鐭
南明第三個皇帝,,紹武帝朱聿鐭(yù),,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唐定王朱桱八世孫,,唐端王朱碩熿之孫,,唐裕王朱器墭之子,明紹宗朱聿鍵之弟,。生于1605年,,自縊于1647年1月20日,享年四十二歲,,在位僅不到一個月,。隆武帝朱聿鍵死后,朱聿鐭在隆武二年(1646年)十一月初五被大學(xué)士蘇觀生及廣東布政使顧元鏡等在廣州擁立為帝,,年號紹武,,后世史學(xué)家稱之為紹武政權(quán),與肇慶的永歷帝朝廷互相抗衡,,紹武政權(quán)的壽命很短,,同年臘月十五,李成棟導(dǎo)由福建攻入廣東的清兵混入城內(nèi),,奪占廣州,,朱聿鐭自縊而死(一說被殺),結(jié)束了他為期一個多月的皇帝生涯,,史稱“紹武帝”,。
第四位:永歷帝朱由榔
永歷帝朱由榔
南明第四個皇帝,,也是南明末代皇帝,,永歷帝朱由榔,明神宗朱翊鈞之孫,,桂端王朱常瀛之子,。生于1623年11月1日,被殺于1662年6月1日,。隆武二年(1646年)襲封桂王,。隆武二年(1646年),在肇慶稱監(jiān)國,。同年十一月十八日宣布即皇帝位,,改第二年為永歷元年。朱由榔倚仗大西軍余部李定國,、孫可望等在西南一隅抵抗清朝,,因此維持時間較長,。永歷十五年(1661年)(順治十八年),,清軍攻入云南,,朱由榔逃到緬甸曼德勒,被緬王收留,。后來吳三桂攻入緬甸,,緬王將其獻(xiàn)與吳三桂,永歷十六年(1662年)6月在昆明被吳國貴絞死,,終年四十歲,,在位十六年,是南明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另外崇禎太子朱慈烺被一度被追封為皇帝,,不過追封他的不是南明的皇帝,而是魯王建國,,按理說是沒資格追封的,,就不予考慮了。
史學(xué)界所認(rèn)可的明朝皇帝,,一共十六位,,但算上追封以及南明在位的,以及南明追封的皇帝,,其實(shí)一共是有二十七位皇帝,。
看到這里各位愛好歷史的朋友們?nèi)绻惺裁床煌猓梢栽u論區(qū)留言,,敬請指教~
后續(xù)還將為大家?guī)砀嗝髑迨穼?shí)和帝王的奇聞軼事,,歡迎關(guān)注,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