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文的不同句式(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以及主謂倒裝,、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結(jié)構(gòu))特征及運用規(guī)律。 2.準確理解并運用每種特殊句式靈活翻譯,。 3.了解古今漢語的演變,,掌握語言的發(fā)展趨勢,合理運用語言,體悟古文的博大精深,。 二,、教學重難點 歸納總結(jié)文言句式特征及運用規(guī)律 三、課型 復(fù)習課 四,、課時 2課時 五,、教具 多媒體 六、教學過程: (一)判斷句——分清類別,,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 1.示例: ① 亞父者,范增也,。 ②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③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④ 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 ⑤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⑥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⑦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 ⑧ 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⑨ 劉備,天下梟雄。 2.小結(jié):(1)①……者,,……也 ,; ②……,……者也,; ③……,,……者; ④……,,……也,。 (2)用“乃”、“即” “為”,、“則”,、“皆”等詞表判斷。 (3)沒有任何標志的判斷句,。 (4)用“是”字表判斷,。 3.應(yīng)用體驗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柳彧,,字幼文,,河?xùn)|解人也。父仲禮,,為梁將,,敗歸周,復(fù)家本土,。彧少好學,,頗涉經(jīng)史。高祖受禪,,累遷尚書虞部侍郎,,以母憂去職。后遷治書侍御史,,當朝正色,,甚為百僚之所敬憚,。上嘉其婞直,謂彧曰:“大丈夫當立名于世,,無容容而已,。”于時刺史多任武將,,類不稱職,。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謐,,共治百姓,須任其才,。昔漢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備知情偽,,與二十八將披荊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無所職任,。伏見詔書,以上柱國和干子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鐘鳴漏盡。前任趙州,,暗于職務(wù),,政由群小,賄賂公行,。干子弓馬武用,,是其所長,治民蒞職,,非其所解。至尊思治,,無忘寢興,,如謂優(yōu)老尚年,自可厚賜金帛,,若令刺舉,,所損殊大?!鄙仙浦?,干子竟免,。以其家貧,敕有司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國之寶也?!逼湟娭厝绱恕?nbsp; 譯文:(1)他的父親柳仲禮是梁朝的將領(lǐng),,戰(zhàn)敗后歸附后周,,又回到祖籍安了家,。柳彧年輕時很愛學習,,閱讀了許多經(jīng)史典籍。 句式分析:句中的“為梁將,,敗歸周”是用“為”表判斷的判斷句。 (2)和干子騎馬射箭用兵打仗,,是他所擅長的;擔任管理百姓的職務(wù),,就不是他所懂得的了,。陛下希望天下清明,時刻不忘,,如果認為應(yīng)該尊重優(yōu)待年長者,,本可多賞賜他們錢物,如果讓他去任刺史施政,,危害非常嚴重,。 句式分析:句中的“是其所長,治民蒞職,,非其所解”是用“是”“非”表判斷的判斷句,。 (3)因為他家里貧窮,皇上命令有關(guān)部門為他修建住宅,,并說:“柳彧是一個正直的人,,是國家的寶貝?!彼褪沁@樣被皇上看重,。 句式分析:句中的“柳彧正直士,國之寶也”是用“……,,……也”表判斷的判斷句,。 參考譯文: 柳彧,字幼文,,是河?xùn)|郡解縣人,。他的父親柳仲禮是梁朝的將領(lǐng),戰(zhàn)敗后歸附后周,,又回到祖籍安了家,。柳彧年輕時很愛學習,閱讀了許多經(jīng)史典籍,。高祖登基后,,他多次升遷官至尚書虞部侍郎,后由于為母親服喪而離職,。柳彧后來升遷為治書侍御史,,在任上嚴詞正色,很是被朝廷官員所懼怕,?;噬霞为勊保瑢α鴱f:“大丈夫應(yīng)當在世上樹立英名,,不應(yīng)只是隨波逐流附和眾人,。”此時刺史多由武將擔任,,大都不稱職,。柳彧上書道:“當今天下太平,四海清靜,,治理百姓,,應(yīng)該任用那些有才干的人。前代漢光武帝是一代明君,,他由一個普通百姓而興起,,完全了解事情的全面利弊。他和二十八位將領(lǐng)披荊斬棘,,取得天下,,等到成功之后,卻沒有任命他們擔任具體職務(wù),。我看到詔書,,任命上柱國和干子為杞州刺史,這個人年近八十,已屆遲暮,,風燭殘年,。先前擔任趙州刺史,不懂職責,,政務(wù)都由手下一班小人處理,,賄賂之風公然盛行。和干子騎馬射箭用兵打仗,,是他所擅長的,;擔任管理百姓的職務(wù),就不是他所懂得的了,。陛下希望天下清明,,時刻不忘,如果認為應(yīng)該尊重優(yōu)待年長者,,本可多賞賜他們錢物,,如果讓他去任刺史施政,危害非常嚴重,。”皇上認為他說得對,,和干子最終被免去了刺史職務(wù),。因為他家里貧窮,皇上命令有關(guān)部門為他修建住宅,,并說:“柳彧是一個正直的人,,是國家的寶貝?!彼褪沁@樣被皇上看重,。 (二)被動句——看清關(guān)鍵詞,翻譯成“被”的意思 1.示例: ①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②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 ③ 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 ④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⑤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⑥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⑦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 ⑧ 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⑨ 由是觀之,王之蔽甚矣,。 2.小結(jié): (1) “于”、“受…于” (2) “見”、“見…于” (3) “為”,、“為…所 …” (4) 用“被”字表被動,。 (5) 沒有任何標志的被動句。 3.應(yīng)用體驗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昔者彌子瑕見愛于衛(wèi)君,。衛(wèi)國之法,竊駕君車者罪至刖,。既而彌子之母病,,人聞,往夜告之,,彌子矯君車而出,。君聞之而賢之曰:“孝哉,為母之故而犯刖罪,!”與君游果園,,彌子食桃而甘,不盡而奉君,。君曰:“愛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彌子色衰而愛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嘗矯駕吾車,又嘗食我以其余桃,?!保?)故彌子之行未變于初也,前見賢而后獲罪者,,愛憎之至變也,。(3)故有愛于主,則知當而加親,;見憎于主,,則罪當而加疏。故諫說之士不可不察愛憎之主而后說之矣,。 (1)譯文:從前彌子瑕被衛(wèi)國君主寵愛,。 句式分析:句中的“見……于”表被動。 (2)譯文:彌子瑕的德行和當初一樣沒有改變,,以前所以被認為賢德(孝順)而后來被治罪的原因,,是衛(wèi)君對他的愛憎有了極大的改變。 句式分析:“前見賢”中的“見”表被動,。 (3)譯文:所以說,,被君主寵愛時就認為他聰明能干,,愈加親近;被君主憎惡了,,就認為他罪有應(yīng)得,,就愈加疏遠。 句式分析:“故有愛于主”中的“于”表被動,,“見憎于主”中的“見…于”表被動,。 參考譯文: 從前彌子瑕被衛(wèi)國君主寵愛。按照衛(wèi)國的法律,,偷駕君車的人要判斷足的罪,。不久,彌子瑕的母親病了,,有人知道這件事,,就連夜通知他,彌子瑕就詐稱君主的命令駕著君主的車子出去了,。君主聽到這件事反而贊美他說:“多孝順啊,,為了母親的病竟愿犯下斷足的懲罰!”彌子瑕和衛(wèi)君到果園去玩,,彌子瑕吃到一個甜桃子,,沒吃完就獻給衛(wèi)君。衛(wèi)君說:“真愛我啊,,自己不吃卻想著我,!”等到彌子瑕容色衰退,衛(wèi)君對他的寵愛也疏淡了,,后來得罪了衛(wèi)君。衛(wèi)君說:“這個人曾經(jīng)詐稱我的命令駕我的車,,還曾經(jīng)把咬剩下的桃子給我吃,。”彌子瑕的德行和當初一樣沒有改變,,以前所以被認為孝順而后來被治罪的原因,,是衛(wèi)君對他的愛憎有了極大的改變。所以說,,被君主寵愛時就認為他聰明能干,,愈加親近;被君主憎惡了,,就認為他罪有應(yīng)得,,就愈加疏遠。因此,,勸諫游說的人,,不能不調(diào)查君主的愛憎態(tài)度之后再游說他。 (三)賓語前置句——判定形式,調(diào)整前置賓語到動詞后 1.示例: ① 忌不自信,。 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 ④ 不吾知也,。 ⑤ 世混濁而莫余知兮。 ⑥ 古之人不余欺也,。 2.小結(jié):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 3.示例: ① 沛公安在,? ② 彼且奚適也? ③ 豫州今欲何至? ④ 樂夫天命復(fù)奚疑,? ⑤ 復(fù)駕言兮焉求,? ⑥ 微斯人,吾誰與歸,? ⑦ 不然,,籍何以至此? ⑧ 奚以知其然也? 4.小結(jié):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 5.示例: ① 惟命是從,。 ② 惟利是圖,。 ③ 惟余馬首是瞻。 ④ 惟兄嫂是依,。 ⑤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 夫晉,,何厭之有,? ⑦ 何陋之有? 馬首是瞻:士兵看著將帥馬頭的方向而進退,。比喻追隨某人行動,。 6.小結(jié):用“之”或“是”為標志,強調(diào)賓語,。 7.賓語前置句的三種形式: (1) 否定句中如果是代詞作賓語時,,賓語提前; (2)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賓語提前,; (3) 用助詞“之”“是”把賓語提前。 8.應(yīng)用體驗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封邑焉,曰:“請以此修衣,?!痹硬皇堋7?,復(fù)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v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不畏乎,?”終不受,。孔子聞之曰:“參之言,,足以全其節(jié)也,。” 譯文:先生并沒有向人要求,,是別人獻給你的,,你為什么不接受? 句式分析:句中的“奚為不受”為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的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為奚不受”,。 參考譯文: 曾子穿著很破舊的衣服在耕田,魯國的國君派人要封賞給他一座城,,說:“請先生用封地內(nèi)的財富來買一些好衣服吧,?!痹訄詻Q不受,。那人回去,又再來,,曾子還是不接受,。使者說:“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別人獻給你的,,你為什么不接受,?”曾子說:“我聽說,,接受別人饋贈的人就會害怕得罪饋贈者;給了人家東西的人,,就會對接受東西的人顯露驕色,。縱使國君賞賜了我土地,,也不對我顯露一點驕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嗎?”曾子最終還是沒有接受,??鬃又懒诉@件事,就說:“曾參的好品德是足夠用來保全他的節(jié)操的,?!?nbsp; (四)定語后置句——察看標志詞,譯成定語修飾中心詞 類 型 例 句 中心詞+后置定語+者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賦》) 中心詞+之+后置定語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②凌萬頃之茫然(《赤壁賦》) 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中心詞+數(shù)量詞 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鴻門宴》) 1.練習: ① 求人可使報秦者,,末得。 ②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③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④ 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⑤ 嘗貽余核舟一,。 2.應(yīng)用體驗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前一夕,宿諸賢士大夫,。厥明日,,既出,相帥向北行,,以壺觴隨,。約二里所,始得澗流,,遂沿澗而入,。水蝕道幾盡,肩不得比,,先后累累如魚貫,。又三里所,夾岸皆桃花,,山寒花開遲,,及是始繁,。又三十步,詭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簫,,曰鳳簫臺,。又六七步,奇石怒出,,下臨小洼,,泉冽甚,宜飲鶴,,曰飲鶴川,。自川導(dǎo)水為蛇行勢,前出石壇下,,鏘鏘作環(huán)佩鳴,。客有善琴者,,不樂泉聲之獨清,,鼓琴與之爭。琴聲與泉聲相和,,絕可聽,。 譯文:有一位擅長彈琴的客人,不喜歡泉水獨自清鳴,,就彈琴來跟泉水爭鳴,。琴聲跟泉水聲相應(yīng)和,非常好聽,。 句式分析:該句“客有善琴者”為定語后置句,,翻譯時需要調(diào)整語序為“有善琴客者”。 參考譯文: 頭一天晚上,,各位賢士大夫住宿休息,。到了第二天,出發(fā)時,,成群向北走,,帶著酒壺和酒杯。大約走了二里遠的地方,,才遇到澗流,,于是沿著山澗而行,。流水把道路侵蝕得無一完整,,不得不側(cè)著身子走,,先后緊緊相連像魚群一樣。又過了三里左右,,兩岸都是桃花,,山里寒冷,花開得晚,,到現(xiàn)在才繁盛,。又走了三十步,怪石像人一樣站著,,高約十尺多,,面平整,可以坐下來吹簫,,叫作鳳簫臺,。又走了六七步,怪石突出,,下面是一口小泉,,泉水很冷冽,適合用來給鶴飲用,,叫作飲鶴川,。從小川引水,像蛇行一樣蜿蜒,,從石壇前面流下,,聲音就像玉佩碰撞一樣。有一位擅長彈琴的客人,,不喜歡泉水獨自清鳴,,就彈琴來跟泉水爭鳴。琴聲跟泉水聲相應(yīng)和,,非常好聽,。 (五)狀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分析句子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狀語到動詞前 類 型 例 句 用“于”字構(gòu)成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①月出于東山之上(《赤壁賦》) ②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燭之武退秦師》) 用“以”字構(gòu)成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私見張良,,具告以事(《鴻門宴》) 用“乎”字構(gòu)成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1.練習: ①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②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 ③ 趙氏求救于齊,。 ④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⑤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⑥ 申之以孝悌之義 ⑦ 請其矢,,盛以錦囊,。 ⑧ 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⑨ 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 ⑩ 遂與秦王會澠池。 2.應(yīng)用體驗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崔福者,,故群盜,嘗為官軍所捕,,逸去,。因隸軍籍。收李全有功,,名重江,、淮,又累從陳 捕賊,,積功至刺史,、大將軍。會淮兵有警,,步帥王鑒出師,,鑒請福行, 因厚遣之,。(1)福不樂為鑒用,,遇敵不擊,托以葬女擅歸,,亦不聞于制置司,。鑒怒,請必正其慢令之罪,。(2)會 亦厭忌之,,遂坐以軍法,然后聲其罪于朝,且自劾專殺之罪,。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燕王在朝廷行跪拜之禮,派遣使者來稟告大王,,一切聽從大王的吩咐,。) 譯文:(1)崔福不樂意被王鑒調(diào)用,遇到敵人也不出擊,,以給女兒下葬為借口擅自回來,,也不向制置司報告。 句式分析:句中“托以葬女擅歸”“亦不聞于制置司”皆為狀語后置句,,翻譯時需要調(diào)整語序為“以葬女托擅歸”“亦不于制置司聞”,。 (2)恰巧陳 也討厭憎惡崔福,于是便按軍法問罪了,,然后才向朝廷稟告了崔福的罪狀,,并且自己彈劾自己專擅殺人之罪。 句式分析:句中“遂坐以軍法”為狀語后置句,,翻譯時需要調(diào)整語序為“遂以軍法坐”,。 參考譯文: 崔福這個人,原本是盜賊,,曾經(jīng)被官軍搜捕,,但他逃跑了。于是就加入了軍籍,。(因為)收服李全立了功,,在江,、淮一帶名氣很大,又屢次跟隨陳 剿捕盜賊,,累積功勞升任刺史、大將軍,。適逢淮兵發(fā)出警報,,步兵統(tǒng)帥王鑒發(fā)兵,,王鑒請求讓崔福同行,,陳 于是隆重地給他們送行。崔福不樂意被王鑒調(diào)用,,遇到敵人也不出擊,以給女兒下葬為借口擅自回來,,也不向制置司報告,。王鑒很生氣,請求一定要治崔福一個輕慢軍令之罪,。恰巧陳 也討厭憎惡崔福,,于是便按軍法問罪了,,然后才向朝廷稟告了崔福的罪狀,,并且自己彈劾自己專擅殺人之罪,。 (六)主謂倒裝句——辨明語氣,,調(diào)換主語謂語位置 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和現(xiàn)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后,,但有時為了強調(diào)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到主語前面,,構(gòu)成主謂倒裝句。翻譯時要根據(jù)語意,、語氣表達的需要,,適當調(diào)整主語、謂語的順序,。主謂倒裝句主要有兩種類型: 類 型 例 句 表疑問語氣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 表感嘆語氣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1.練習: ① 美哉,,我少年中國! ②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為別人的困難而焦急的美德表現(xiàn)在哪里呢? ) ③ 不仁哉,,梁惠王也,! 2.應(yīng)用體驗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昔者文王侵孟,、克莒、舉酆,,三舉事而紂惡之,。文王乃懼,請入洛西之地,、赤壤之國方千里,以請解炮烙之刑,,天下皆說,。仲尼聞之曰:“仁哉文王,!輕千里之國而請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nbsp; 譯文:文王真仁慈啊,!不看重方圓千里的土地而請求廢除炮烙之刑,。文王真聰明啊,!獻出方圓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的人心,。 句式分析:該句“仁哉文王”“智哉文王”皆為主謂倒裝句,翻譯時需要調(diào)整語序為“文王仁哉”“文王智哉”,。 參考譯文: 從前周文王侵占孟地,、攻克莒地、奪取酆地,,辦過三件事后,,引起了紂王的憎恨。文王于是很害怕,,要求進獻給紂王洛水西邊,、赤壤地方方圓千里的土地,,用來請求廢除炮烙這種酷刑,天下的人都很高興,??鬃勇牭竭@件事后說:“文王真仁慈啊,!不看重方圓千里的土地而請求廢除炮烙之刑,。文王真聰明啊,!獻出方圓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的人心,。” (七)省略句——分析上下文,,補充成完整的句子 1.示例: ①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觸草木,,盡死,。 ② 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③ 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 ④ 私見張良,具告以事,。 ⑤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⑥ 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 2.小結(jié): ① 省略主語,。 ② 省略謂語。 ③ 省略賓語:省略動詞賓語,;省略介詞賓語,。 ④ 省略介詞(“于”或“以”) 3.應(yīng)用體驗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仲長統(tǒng)字公理,,山陽高平人也,。少好學,博涉書記,,贍于文辭,。年二十余,(1)游學青,、徐,、并,、冀之間,與交友者多異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紹甥也。素貴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歸附。統(tǒng)過干,,干善待遇,,訪以當時之事。統(tǒng)謂干曰:“君有雄志而無雄才,,好士而不能擇人,,所以為君深戒也?!备裳抛远?,不納其言,統(tǒng)遂去之,。無幾,,干以并州叛,卒至于敗,。并,、冀之士皆以是異統(tǒng)。統(tǒng)性俶儻,,敢直言,,不矜小節(jié),,默語無常,,時人或謂之狂生。(2)每州郡命召,,輒稱疾不就,。常以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揚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滅,優(yōu)游偃仰,,可以自娛,,欲卜居清曠以樂其志。 譯文:(1)(仲長統(tǒng))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附近游歷學習,和他交往的人都認為他與眾不同,。 句式分析:該句省略了主語“仲長統(tǒng)”,,“游學”后省略介詞“于”以及省略了“與(之)交友者多異之”的“之”。 (2)譯文:仲長統(tǒng)拜訪高干,,高干善待了他,,向他詢問當時的形勢。 句式分析:句中“干善待遇(之),,(高干)訪(之)以當時之事”省略了賓語,、主語及動詞賓語。 (3)譯文:每次州郡下令征召他,,他總是稱病不去就任,。 句式分析:“每州郡命召(之),(仲長統(tǒng))輒稱疾不就”省略了賓語及主語,。 參考譯文: 仲長統(tǒng)字公理,,是山陽高平人。年少時愛好學習,,廣博涉獵書籍,,擅長言辭。20多歲時,,(仲長統(tǒng))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附近游歷學習,,和他交往的人都認為他與眾不同。并州刺史高干是袁紹的外甥,。(高干)向來喜歡名士,,招攬四方游士,四方游士多歸附于他,。仲長統(tǒng)拜訪高干,,高干善待了他,向他詢問當時的形勢,。仲長統(tǒng)對高干說:“你有做大事的志向卻沒有做大事的才干,,喜歡招攬士人卻不善于選擇人才,這就是您要十分戒備的事情,?!备吒上騺碜砸暽醺撸瑳]有采納他說的話,仲長統(tǒng)于是離開了高干,。沒過多久,,高干憑借并州(之力)叛亂,最終落得失敗的結(jié)局,。并州,、冀州的士人因此都認為仲長統(tǒng)奇異。仲長統(tǒng)生性灑脫,,敢于直言,,不拘小節(jié),不大說話,,與常人不同,,因此當時有人稱他為“狂生”。每次州郡下令征召他,,他總是稱病不去,。常常認為凡是游說帝王的人,都是想以此來立身揚名罷了,,他們的名聲不可能長久存在,,人的一生容易消亡,悠然自得,,與世俗沉浮,,可以自娛,想選擇清靜空曠的地方居住來使自己感到快樂,。 (八)固定句式——看清固定結(jié)構(gòu)詞,,固定格式固定譯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結(jié)構(gòu)或凝固結(jié)構(gòu)。它的語法特點就是由一些不同詞性的詞凝結(jié)在一起,,固定成為一種句法格式,,表達一種新的語法意義,約定俗成,,經(jīng)久不變,。熟練地掌握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快速,、正確地翻譯文言文非常有幫助。 類型 句式標志及翻譯格式 表示疑 問語氣 奈何,?(怎么辦?)何如,?(怎么樣,?)何以……?(憑什么……,?)如……何,?(對……怎么辦,?)孰與……(跟……比較,哪一個……,?) 表示反 問語氣 何……為,?(為什么要……呢?)何……之有,?(有什么……呢,?)不亦……乎?(這不是……嗎,?)其……乎,?(哪里……呢?)顧……哉,?(難道……嗎,?) 表示感 嘆語氣 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唯(惟)……是……(強調(diào)語氣,“是”是提賓作用,,無意義),,直……耳(只是……罷了) 表示揣 度語氣 無乃……乎(與)?(恐怕……吧,?只怕……吧,?)得無……乎?(恐怕……吧,?)其……歟,!(豈不是……么!) 表示陳 述語氣 無以(沒有用來……的東西,、辦法),,有所……(有……的人或物或事),無所……(沒有什么……的),,比及(等到……的時候) 表示選 擇關(guān)系 與其……孰若……(與其……,,不如……),其……邪(耶),?其……邪(耶),?(是……呢,還是……呢,?) 1.文言文固定句式:表揣測或疑問 (1)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得無……乎(邪、耶):表示對情況的推測,, 譯為:該不會……吧,;只怕是……吧;莫非是……吧 (2)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無乃……乎(與,、歟):表示委婉的商榷語氣,,對某種情況加以推測, 譯為:恐怕……吧,;只怕……吧 2.文言文固定句式:表反問或疑問 (1)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不亦……乎:用于委婉的反問句,, 譯為:不是……嗎(語氣輕),;豈(難道)不是……嗎(語氣重) (2)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何……為;何以……為:表示反問的固定格式,, 譯為:還用……做什么,,要……干什么,為什么……呢,,哪里……呢,,“何”有時也用“奚、惡,、安”代替,,意思相同。 3.文言文固定句式:表反問或疑問 (1)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2)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如何,、如…何,;奈何,、奈…何,;若何、若…何:表示反問語氣,。 譯為: “怎么樣,,怎么辦呢”,分開用時譯為“對……怎么辦” (3)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4)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 豈……哉(乎,、乎哉、歟):以反問語氣的語氣表示肯定,。 譯為:難道……嗎,;怎么……呢 3.文言文固定句式:表比較、選擇,、取舍 (1)孰與君少長,? (2)吾與徐公孰美? …孰與…,;與…孰…:表示比較和選擇的固定格式,, 譯為: 跟……比較,哪個…… (3)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4)為兩郎僮,孰若為一郎僮耶,? 與其…孰若… ,;與其…豈若…:表示從比較中取舍,舍前者,,取后者,,譯為:與其……不如……;與其……怎么趕得上……,;單獨用“孰若”,,可譯為“哪如” 4.應(yīng)用體驗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魏龐涓伐韓,。韓請救于齊,。齊威王召大臣而謀曰:“蚤救孰與晚救?”成侯曰:“不如勿救,?!碧锛稍唬骸案ゾ葎t韓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睂O臏曰:“夫韓,、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韓受魏之兵,,顧反聽命于韓也,。且魏有破國之志,韓見亡,,必東面而訴于齊矣,。吾因深結(jié)韓之親而晚承魏之弊,則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蓖踉唬骸吧啤,!蹦岁幵S韓使而遣之,。韓因恃齊,五戰(zhàn)不勝,,而東委國于齊,。 譯文:韓國派人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召集大臣商議說:“早救跟晚救相比,,哪一個更好呢?” 句式分析:“蚤救孰與晚救,?”為固定句式,,翻譯時注意格式為“跟……比較,哪一個……,?”“韓請救于齊”是狀語后置句,。 參考譯文: 魏國龐涓率軍攻打韓國。韓國派人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召集大臣商議說:“早救跟晚救相比,,哪一個更好呢?”成侯鄒忌建議:“不如不救,?!碧锛刹煌猓f:“我們坐視不管,,韓國就會滅亡,,被魏國吞并。還是早些出兵救援為好,?!睂O臏卻說:“現(xiàn)在韓國,、魏國的軍隊士氣正盛,我們就去救援,,這是我們代替韓國承受魏國的打擊,,反而聽命于韓國了。這次魏國有吞并韓國的野心,,待到韓國感到亡國迫在眉睫,,一定會向東再來懇求齊國,,那時我們再出兵,,既可以加深與韓國的親密關(guān)系,又可以乘魏國軍隊的疲弊,,正是一舉兩得,,名利雙收?!饼R威王說:“對,。”便暗中答應(yīng)韓國使臣的求救,,讓他回去,,卻遲遲不出兵。韓國以為有齊國的支持,,便奮力抵抗,,但經(jīng)過五次大戰(zhàn)都大敗而歸,只好把國家的命運寄托在東方齊國身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