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中國書法作為一項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多,而書法愛好者也是越來越多。那么對于書法,,我們應該保持一個什么樣的價值觀呢,?近幾年來,書法界各種思潮迭起,,創(chuàng)新派與傳統(tǒng)派爭斗激烈,,廣大書法愛好者也都在為自己的陣營加油打氣。這也突顯了中國書法作為傳統(tǒng)文化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那么為什么大家對書法這個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重視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起。 一,、書法的文化意義 我們知道,文化繁榮是一個國家,是一個民族繁榮富強的象征,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要義所在,,是民族精神的源泉,,更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根和魂。而今,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文化影響力向世界傳播。而中國書法做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從歷史上看,,我國的每個時代一旦國家力量強大的時候,都會伴隨著文化輸入,,從盛唐的萬國來朝到鄭和下西洋,,再到康乾盛世,可以說,,文化是我國對外宣傳的一個窗口,,是展現(xiàn)民族精神風貌的一個重要方面,,更是提升民族自豪感,強化文化自信的一個重要手段。每個時代,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而中國書法文化作為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瑰寶,,在當今也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從近些年一些外國明星學習書法,,在身上紋上漢字均可以體現(xiàn)出我國書法文化的魅力,在此基礎上,,廣大國人愛好書法,,學習書法的熱情高漲也顯得非常的合理,。書法在當今社會之于我們的價值,不僅僅是一種寫字技藝, 它是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 筆畫之間,包含了中國人的人生態(tài)度和哲學態(tài)度。 二,、書法的美學意義 如果論美,,那美的方面非常多,。但是若論文字之美,,中國書法絕對是獨樹一幟,。在中國書法的美學上,,不僅體現(xiàn)出文字的美,,更體現(xiàn)在文字背后所表達的那種情感和氣勢,。我們知道,建筑能讓人感覺到一種設計的美,;景色讓人感覺到一種自然的美,;繪畫讓人感覺到一種意境的美;音樂讓人體會到流動的美,;舞蹈讓人感受到形體的美,;文學讓人感受到哲理的美,;而中國書法則是這一切美的集合。從筆勢,、筆意,、筆畫、章法,、布局和內容都能夠將以上的美加以融合,,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書法的魅力所在,,這也是中國傳統(tǒng)書法的美學意義,,更是讓幾千年來中國人民始終陶醉于其中的最大原因。 中國書法可謂是中國文化審美的集中體現(xiàn),。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呈現(xiàn)出中國人獨有的審美,,并以其特立獨行源遠流長而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書法藝術的輝煌流程反映出的不只是感官上賦予人們的美感,,更多的還有書藝思維的邏輯運動中所產生的藝術哲學,,也就是人們常言的書法美學,中國有句古話:“字里有乾坤:“,,其實,,與其說是字不如說是一種美的集合,康德說過:“線條比色彩更具有審美性質”,,但是在線條與色彩的背后,,其文字本身所蘊含的意義和表達的情感更是讓人體會深刻,可以說中國書法就是一種大美,,是各種美學思想的總結,。 三、書法的歷史意義 誠然,,若拋開歷史意義來談書法,,就會顯得無所適從了。從中國書法的發(fā)展史上也可以看出,,中國書法的發(fā)展史,,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發(fā)展的一個縮影,他深刻地記錄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變遷,。從歷史上講,書法在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蘊藏著不可侵犯的民族尊嚴,、崇高的民族意識和自強不息的創(chuàng)造智慧。通過書法文化的發(fā)展,,我們深刻體會到了中國社會在歷史長河中的變遷,,從甲骨文的出現(xiàn)到秦始皇統(tǒng)一文字,進而到晉唐的書法藝術爆發(fā)等等,,中國書法從藝術的角度真實的記錄了每個朝代的興衰更替,,記錄每個時代的繁榮與富強,更記錄了古人勤勞勇敢的智慧之光,??梢哉f,以漢字為載體的中國書法史,,也同時是中國社會歷史發(fā)展變遷的記錄史,,是中國向世界傳播民族精神與先進理念的記錄史,更是中國歷代先進思想結晶的真實記錄史,。因此,,中國書法的歷史意義非常重大,他不僅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發(fā)展進程,,也體現(xiàn)了中國社會歷史的發(fā)展進程,,為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歷史提供了極端重要的歷史文化依據(jù)。 四,、書法的文學意義 當然,,中國書法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也是中國文學發(fā)展的過程,。從先秦的詩經中記載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秦朝歌頌始皇一統(tǒng)天下的文學贊歌《泰山刻石》和《瑯琊臺刻石》等無不體現(xiàn)出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文學思想,。從漢中太守王升表彰楊孟文等開鑿石門通道的功績的《石門頌》到東漢王敞等人為郃陽令曹全紀功頌德而誕生的《曹全碑》,。從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到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以及文征明的《滕王閣序》等等等等,無不體現(xiàn)了古代文學的發(fā)展變遷過程,。我們在學習書法的同時,,不僅是要學習前人的書法技藝和書法特點,更要領悟這些書法碑帖所蘊含的文學思想,,從這些碑帖中,,可以深刻的體會到古人在文學藝術上的造詣,有利于我們進一步深入學習中國傳統(tǒng)書法文化,,增進民族文化自信,。 五、書法的養(yǎng)生意義 針對現(xiàn)代人來說,,書法作為一種愛好,,一種興趣,其所蘊含的養(yǎng)生意義不得不提,。我們大家經常提到的兩句話,,一句是字如其人,;而另一句則是書法可以修心養(yǎng)性。那么書法如何會起到這些作用呢,?我們都知道,,自文字誕生之日起,就包含著陰陽的哲理,,《易經》中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span>倉頡造字與伏羲先祖設八卦類似,,通天地萬物之道,分類取象,,創(chuàng)成文字,,驚天地、泣鬼神,,人神相通,。可以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來中國易學就流傳著: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中國書法其實也是結合了傳統(tǒng)陰陽學,,從字形上看,有的剛勁挺拔,,有的瀟灑飄逸,;有的厚重大氣,有的秀麗溫婉,。唐代書法家孫過庭在《書譜》指出,,要從書法的趨變適時,窮微測妙,剛柔合體,和而不同,原始要終,會通萬方等方面,彰顯了易學的變化思想,并使書學,易學,儒學和道學的美學思想融通一體,從而揭示了古代書法的內在原理,成為古代書論中較為經典的批評性理論著作。 而宋代書法家蘇軾在其'我書意造本無法'的觀念背后,,實則蘊含著他對事物規(guī)律循序漸進積累式的體悟,更是其易學思想的一種映射,。在看似無法中,講究法度的重要,。中國書法的章法布局其實就深刻結合了濃淡,、大小、強弱和陰陽的原理,,才顯得異常的精美,。那么現(xiàn)代人多數(shù)將學習書法,研究書法當成日常修心養(yǎng)性的一個愛好,從書法中化解工作,、生活中的煩惱,,在書法中體會一種寧靜而超然無我的感覺,不僅僅使肢體得到適當?shù)倪\動鍛煉,,也促進身心健康,。長期練習書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平和的心性,,還可以增長我們的文化修養(yǎng),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文化氣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