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是一種經(jīng)過腌漬加工的發(fā)酵蔬菜,,因口感爽脆,、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而深受大眾喜愛,。世界各地的泡菜原料和加工方式各有特色,,制作出來的泡菜自然也是風(fēng)味各異。比如我國的泡菜,,選料較廣,,各種應(yīng)季蔬菜均可作為原料,其味道咸酸脆嫩,、鮮香可口,;又如人們熟知的韓國泡菜,多以大白菜為主要原料,,色澤紅白鮮亮,,味道酸辣爽脆,;在歐洲和美國等西方國家,,人們最喜歡用黃瓜制作泡菜,,其口感酸甜鮮脆,十分開胃解膩,。
各地泡菜之所以呈現(xiàn)如此豐富多彩的滋味,除了原料不同之外,,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制作過程中,,分別加入了各自的“靈魂”調(diào)味料。比如中國泡菜必須添加花椒和八角茴香,,韓國泡菜絕對少不了紅辣椒,,西式泡菜的“靈魂”調(diào)味料則是一種名叫“蒔蘿”的植物種子。 提到蒔蘿,,相信絕大多數(shù)人對這個名字都感到陌生,;可是,如果提起它的別名,,如土茴香,、野茴香、洋茴香等,,人們就覺得不那么生疏了,,因為對茴香這種在日常生活中應(yīng)用非常普遍的香料植物,,大眾還是比較熟悉的。既然蒔蘿又被稱為土茴香,、野茴香,,那么,是否說明它就是野生的茴香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弄清楚另一個問題:什么是茴香?茴香其實有兩種,,為方便區(qū)分,,我們通常分別稱它們?yōu)榇筌钕愫托≤钕恪km然二者都是常用香料,,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植物,。大茴香是八角科八角屬的常綠喬木,分布于我國福建,、臺灣,、廣西、廣東,、貴州,、云南等地,越南也有分布,;其果實為聚合果,,由8、9個蓇葖果組成,,蓇葖多呈八角形,,故名“八角”。人們常用其果實作為調(diào)味香料,。小茴香則是傘形科茴香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國西北、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和東北等地;其果實為長圓卵形的雙懸果,;葉與果實均具有特異香氣,。不僅其果實可作香料,嫩葉還可作為蔬菜食用,。再來看本文的主角——蒔蘿,,它又是怎樣一種植物呢?蒔蘿是傘形科蒔蘿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原產(chǎn)于印度及歐洲南部,,喜溫暖濕潤氣候,,既不耐高溫,又不耐寒,,耐旱力略強,,對土壤要求不高,在我國的東北,、甘肅,、四川、廣東,、廣西等地栽種較廣,。蒔蘿的植株較為低矮,株高通常在60~90厘米,,通體光滑無毛,,且具有強烈的香味。它的莖干單一直立,,呈圓柱形,,莖上有縱長細(xì)條紋。其葉片色澤鮮綠,,形態(tài)變化較大,,長在莖干下部的基生葉為寬卵形,呈三至四回羽狀全裂,,有葉柄,,葉柄基部還有寬闊的葉鞘,邊緣膜質(zhì),;莖干上部的葉片較小,,無葉柄,僅有葉鞘,,呈羽毛狀,且分裂次數(shù)減少,,最終裂片呈絲狀,。 蒔蘿的花美麗而別致,通常為二歧式分枝的復(fù)傘形花序,。整個復(fù)傘形花序的直徑為5~15厘米,,由10~25輻小傘形花序組成,無總苞片,;每個小傘形花序上有15~25朵小花,,花瓣為黃色,中脈常呈褐色,,小舌片鈍,,近長方形,,內(nèi)曲;花柱短,,先直后彎,,基圓錐形至墊狀。其果實為卵狀橢圓形的雙懸果,,種子成熟時為褐色,,呈細(xì)小圓扁平狀,背棱雖細(xì)但明顯突起,,側(cè)棱灰白色,,胚乳腹面平直,味道辛香甘甜,,頗似茴香,。 很顯然,從植物外觀形態(tài)看,,蒔蘿與我們熟知的八角茴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植物,,區(qū)分起來也非常容易;但是,,與同科不同屬的小茴香相比較,,兩者都有鮮綠的羽狀葉片,都會開出黃色的聚傘狀花序,,都會結(jié)出谷粒般的細(xì)小種子,,因而無論從株型、葉片,、花朵還是果實等各方面看,,蒔蘿和小茴香都非常相似,極易混淆,。由此可見,,蒔蘿的幾個別名應(yīng)該是來源于小茴香,而不是大茴香,。 那么,,究竟該如何區(qū)分蒔蘿與小茴香呢?通??梢詮囊韵氯齻€方面進行辨別,。 首先,看植株大小,。蒔蘿植株的個頭較矮,,最高不超過1.2米;而小茴香的株型相對高大一些,,最高可達1.5米以上,。 其次,,辨別種子形狀。干燥后的蒔蘿種子和小茴香種子在外觀上有比較明顯的差別:蒔蘿的種子不僅有明顯的主棱,,還有兩片翅膀狀的灰白色側(cè)棱,,乍一看有點像葵花籽;而茴香的種子無側(cè)棱,,只有五道突起但并不明顯的主棱,,外形更像孜然或稻谷。 最后,,還可考量氣味的不同,。小茴香的氣味比較強烈刺激,其中還帶著一絲甜味,;蒔蘿的味道雖偏辛香一些,,卻有點兒類似奶油和蕓香混合的味道,比小茴香更加溫和濃郁,,聞起來更能舒緩情緒,。 蒔蘿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香草,最早出現(xiàn)于印度,,并在數(shù)千年前就已經(jīng)沿著地中海沿岸陸續(xù)傳播到歐洲各國,。 在5000年前的古埃及,人們就懂得將蒔蘿和芫荽混合在一起用來緩解疼痛,。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也喜歡用蒔蘿來平復(fù)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古羅馬人,更是把蒔蘿視為幸運的象征,,認(rèn)為如果外出遇到這種植物,,一整天都會交到好運。當(dāng)時的人們將這種幸運草命名為Anethon,,蒔蘿的拉丁學(xué)名Anethumgraveolens L.便是由此而來,。 蒔蘿的英語常用名為Dill,這是由盎格魯-薩克遜語中的Dylle或Dylla演變而來的,。到了中世紀(jì),,蒔蘿已成為一種極常見的芳香植物,深受人們的推崇,。當(dāng)時的人們認(rèn)為,蒔蘿不僅是一種可以通過溫敷來幫助安眠的香料,,還是用來對抗巫術(shù)的符咒,,因為蒔蘿有解除巫術(shù)的魔力,燃燒蒔蘿可以驅(qū)散雷云,。其稱謂也逐漸演變成了Dill,,這個詞意為風(fēng)平浪靜,、哄嬰兒入睡等。在冰島文中有一個古老的詞Dilla,,意思也是平靜,、消除、安撫孩童,。8世紀(jì),,歐洲出了一個異常迷戀蒔蘿的帝王——查理曼帝國的建立者查理大帝,他在全國大力推廣蒔蘿的種植,,使得這種“幸運草”在歐洲的栽種面積進一步擴大,。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對蒔蘿的認(rèn)識已不僅僅局限于“幸運草”這樣的單一概念,,而是賦予其更多象征意義。明末清初的中國,,在“嶺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詩作《種蔥》中,,蒔蘿是日常生活的一種生動寫照,他用“寸寸慈親意,,盤中雜蒔蘿”的詩句為我們再現(xiàn)了制作春膾時選用各種香料的場景,。在美國當(dāng)代女詩人瑪麗·奧利弗的詩作《家信》中,蒔蘿又是美好生活的象征,,她在詩中這樣寫道:“我讀到生機勃勃的瓜/堆在門邊,,籃子里/裝滿茴香,迷迭香和蒔蘿,?!?/em>以蒔蘿為主題的最著名的文學(xué)作品,當(dāng)屬英國籍新西蘭女作家凱瑟琳·曼斯菲爾德所著的短篇小說《蒔蘿泡菜》,。這位在世界近代文學(xué)史上享有“短篇小說大師”稱號的女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講述了一對情侶于多年之后再度重逢,卻再也找不到當(dāng)初那種美好感覺的故事,。小說中,,凱瑟琳·曼斯菲爾德運用象征主義手法,為蒔蘿泡菜賦予了多層含義,,借由蒔蘿泡菜酸甜苦辣的復(fù)雜滋味,,寓意女主人公五味雜陳的人生變化,體現(xiàn)了女主人公生活的辛酸和愛情的酸澀,;同時,,也喻示了女主人公只是男主人公調(diào)劑生活的佐料,充分體現(xiàn)了男主人公對過去那段戀情的空洞和淡漠。經(jīng)歷了漫長的時光后,,原本甜蜜的愛情也早已像蒔蘿泡菜一般,,變得無比酸澀了。本文節(jié)選自《百科知識》2022.3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