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闭堃妫唬骸芭c之庾,?!比阶优c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子華:孔子的學生,,姓公西,,名赤,字子華,,魯國人,。 使:委派做事,,差遣,指派,。
冉子:姓冉,,名求,字子有,,魯國人,。 請粟:請求給予糧食。粟:小米,。 釜:古代計量器具,,六斗四升為一釜。也指現(xiàn)代“鍋”的前身,。 益:增加,。
庾(yǔ):古代計量器具,,二斗四升為一庾,。也指露天的谷堆。 秉(bǐng):古代計量器具,,十六斛為一秉,。一斛為十斗。也指用手拿著一把莊稼,。繼:連續(xù)、接著,。有的版本是“濟”,,那就應該是“接濟、救濟”的意思,。
子華被派到齊國去出使去了,,冉有替子華的母親向孔子請求補助一些糧食。 孔子說:“給她滿滿一釜吧,?!?/p> 冉有請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說:“那就再給她加一庾,?!?/p> 冉有卻給了她五秉,。 孔子說:“子華到齊國去,騎的是高頭大馬,,穿的是又輕又暖和的皮襖,。我聽人說:君子應該救濟有緊急需要的窮人,而不應該給富人繼續(xù)增加財富,?!?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釜、庾,、秉到底是指什么,?多少?我無從考證,,不好說,; 子華到齊國出使是公派(國家委派)還是私派(替孔子卻辦事)?我也無從考證,,也不好說,; 子華的家境如何?到齊國去騎的高頭大馬,、穿的高檔皮襖是公費(國家出資或是孔子出資)還是自費,?我也無從考證,也不好說,; 孔子說的救急不救困是在委婉地批評冉有嗎,?也就不好說了。 子華外出,冉有能代為照顧父母,,不管孔子是批評也好,,默許也罷,這份濃濃的情誼值得點100個大大的贊,!人生能得這樣的知己,、朋友也就了無遺憾了。 這不由我想起了另一個故事:說有兩個很要好朋友,,乙有事要外出很長時間,,就把家中的嬌妻幼兒托付給甲,讓甲幫忙照顧,,甲滿口答應,,讓乙放一百個心。 可是等乙走了之后,甲卻一次也沒到乙家去過,,更別說是送錢送糧接濟乙家生活了,。又過了一段時間,乙家實在揭不開鍋了,,乙妻就讓孩子去央求甲接濟一些米糧,。可是甲卻“冷冷”地說:“我家也不太寬裕啊,真的幫不上什么忙,!門口有些扎燈籠的物料,,要不你拿一些回家,扎制些燈籠到市場上賣了換些錢吧,!” 乙子無奈,,只好拿了些物料回家,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向母親說了一遍,。乙妻雖然很氣憤,,但是也沒有辦法,只好用孩子拿回來的物料扎制成燈籠,,拿到集市上賣了,,換了些錢、米回來維持生活,。乙什么時候能回來誰也說不準,,乙妻就只好繼續(xù)靠扎制燈籠維持生計,。說來也怪,,不管乙妻扎多少燈籠,到最后她的燈籠總能全部賣完,,她家的生活吃不愁,、穿不愁,竟然一天天地好起來了,。又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乙終于回家了??吹狡迌阂率碂o憂,,他高興地說:“這真是多虧了我的好朋友甲啊,!這些年真是多虧了他照顧你們母子,!” 乙妻憤憤地說:“才不是呢!你不在家的這段日子,,你那個'好兄弟’啊,,一次都沒到咱家來過,一次都沒跟我朝過面兒,更別說接濟我們生活了,!”于是,,就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 乙聽了之后頓時火冒三丈:“這怎么可能,?,!我這就去找他去,當面跟他說清楚,,跟他恩斷義絕,!” 甲聽說乙回來了之后很高興,但是看到他怒氣沖沖地來找自己“理論”,,心里一切都明白了,,連忙堆著笑臉拉著乙的手說:“我的好兄弟啊,你先別生氣,,你看看這是什么你就明白了,!”說著,拉著乙來到一間大屋子,,里面滿滿的堆放著的,,正是乙妻這些年扎制的燈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