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高安文苑 少時愛讀凡高,,有句話終身難忘,,大意是,一個人千萬不要讓靈魂之火燒出來,,卻又必須讓它永不熄滅,。每個人都有心中期許的美好世界,如果前進無望,,那就選擇遠行,。在眾多的經(jīng)驗教學中,我崇尚體驗哲學——歷經(jīng)千山萬水,,找到文學本源,,賦予課堂性靈。這是我保持初心的方法,。 有一年,,心懷熱望的我?guī)е鴤}央嘉措去西藏朝圣布達拉,天空中的云彩如裂帛巡游,,我像他在某個雪夜一樣聽到了云朵的聲音,,于是回來珍而重之地把他的詩介紹給同學。并且把工布藏族少年和我跳舞時飛揚的情緒傳達給他們,,讓他們知道佛光閃閃的高原,,眾生皆有靈。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蔽乙恢毕胍獜娘L雅頌中找到詩歌的秘密,,今年有幸看到尼泊爾塔茹村村民的勞作場景,發(fā)現(xiàn)那是一個依賴節(jié)奏生活的民族,,搗木薯,、砍香蕉、織布,、染布,、錘布都可以成為叢林篝火旁的鼓音,抒發(fā)著流淌在他們血液中的歌舞,。中國文化何嘗少了歌舞呢,?庖丁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勞動原來是一首歌啊,。 當勞動的圣歌奏響文明,當我站在希臘德爾菲神廟,,看見一塊承托天地的“世界中心石”,不僅體悟了人類恒久的困境,,同時聽到了自然的力量在咆哮,,恍若太陽神阿波羅從奧林匹斯山橫空出世,叩動了日月乾坤,。我瞬間了悟屈原《天問》的答案,,羲和之未揚,若華何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春秋代序,,這一片靜沉的時光是文化的最高信仰,。 今年我在攀登博卡拉的和平塔時,見到一群身著艷麗服飾的印度女老師,,她們美麗而大方地把我夾在龐大的身軀里合影,,末了問我是哪里的學生,在她們身上,,我看到修身治教行其大道的師者的慈愛與寬和,,光風霽月不止于國人的氣質里,更綻放在高揚的精神品質里,。 大理洱海,,崇圣寺三塔,蒼茫天海,,千尋高塔,,讓我在講解孔子時,了悟了水邊的哲學是不舍晝夜,,山地的哲學是不住日月,。 圣托里尼的日落,米克諾斯的天堂沙灘,,起時萬里飄萍,,落時千山林立,,我明白了像莊子一樣地處理人生,可以讓靈魂進入人性,。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萬物有明理而不辨,天空之城梅黛奧拉,,晨光流淌在懸崖修道院的檐角,,壁畫的光影橫陳了四千年文明的愜意。 這個世界是美麗的,,一是因為自然的意志體現(xiàn)在所有不說人言的萬物之中,,二是因為世界最終會用最真實的激情犒賞付出了熱望的我們。 走得遠一些,,再遠一些吧,,去看那穿行于生命之中的具體的文學和藝術,它們顯現(xiàn)在有血有肉的詩與歌與畫與舞中,。一知一見,,萬境萬機,這些遠比純粹的理論筋骨更能提升我們洞見和視野,。 |
|
來自: 120035948@qq.... > 《高安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