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摘錄自蔣家駿先生的原著《太極拳師門對話錄》——太極宗師洪均生先生言傳身教原始記錄,。 一膽、二力,、三功夫,,是武林中廣為流傳的一句口頭禪,多用來評價和分析演練技術,、搏擊對抗時的動作及產生的效應,。 何謂“膽、力,、功夫”,? 膽,膽居六腑之首,,與肝相表里,,肝為臟屬陰木,膽為腑屬陽木,。膽貯藏排泄膽汁,,主決斷,調節(jié)臟腑氣,。從習武的角度來看,,“膽”指氣質和意志品質,包括習武者對習武的態(tài)度和目的,,對自己的技術水平,,體能的正確認識,在實戰(zhàn)中的戰(zhàn)斗意識,,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是否處理得果斷而又思慮周密,猶言其有勇有謀,,膽大心細是也,。 力,功也,,指一個人的運動能力,;包括力量、耐力,、速度,、靈敏和反應等素質,以及在訓練實戰(zhàn)中的擊打和抗擊打能力,。 功夫,,做事所費的精力和時間,;“功夫”一詞是廣義詞,在武術運動方面,,指技術(套路和散手)訓練的時間長短,掌握的精確程度及發(fā)揮運用的好壞,,也包括戰(zhàn)術的發(fā)揮,。 “一膽、二力,、三功夫”,,是前人在千百年的習武過程中,從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及實際效果,,悟出的精辟拳諺,。“膽,、力,、功夫”三者的關系是相互依賴的一個整體,在武術運動中缺一不可,,不能片面地強調一,,忽視二,丟掉三,。 沒有“膽”,,對習武的目的就認識不清,在實踐中就會缺乏冷靜和沉著,,無法保持良好的作戰(zhàn)意識,。由于競技狀態(tài)不好,出現怯場和懼怕對手,,自信心,、自制能力失去控制,缺乏承受和忍受挫折的能力,,欠缺與對手拼搏的頑強精神,。 沒有“力”(太極拳所用的力),就會“心欲為而力不逮”,,套路練得虎頭蛇尾,,功架僵硬,發(fā)勁不協(xié)調,,勁力不足,。對抗中,上無勁力,,下無快穩(wěn),;反應遲,,速度慢,無力化解對手的銳力,,處處于被動狀態(tài),。 沒有“功夫”,訓練無規(guī)矩,,場上無章法,,亂手亂腳,空隙甚多,,無招無法,,沒有引起落空的技巧,被對手一擊即破,。有的人,,雖具有“三板斧”的蠻力,也會被善戰(zhàn)的對手痛擊而敗,。 綜上所述,,有良好的作戰(zhàn)意識支配,將勁力和技術融化一體,,才能在任何艱難的情況下,,保持冷靜,旺盛的斗志,,過人的體質,,超群的技術,這樣在演練或者比賽場上,,才能得心應手逢戰(zhàn)必勝,。 聽完洪師的講解,我對“一膽,、二力,、三功夫”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又對“膽大”與“膽小”做了進一步的解釋,,我認為膽大或者膽小,,也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但先天生成的膽量,,是可以通過后天的鍛煉而發(fā)生改變的,。先天的膽小會因為后天的訓練變成膽大,先天的膽大再通過修煉,,會變得即膽大又心細,。我認為無論先天的膽大、膽小,,都需要經過后天的訓練,,“膽”才能更好的發(fā)揮,。拳諺云:“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我又將其衍生為“藝高人膽大,,膽小則藝淺”。我理解“膽量”和“武藝”是相輔相成的,;膽再大,,沒有技術和功夫,也只能淪為“莽夫”,。
|
|